
高滲鹽敷料結合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處理腹部術后切口感染1例的護理
潘喆,王群敏,鐘紫鳳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310003)
關鍵詞:高滲鹽敷料;負壓封閉引流術;切口感染;護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7.034
術后腹壁切口感染,是外科手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尤其是嚴重污染和化膿性感染的傷口術后感染更常見[1-2]。控制嚴重的創傷感染,加快創面愈合,減少全身并發癥,促進功能恢復是外科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高滲鹽敷料是濕性敷料的一種,是由吸收性聚酯纖維與28%氯化納組成,其所含的氯化鈉為傷口提供了高滲環境,能有效吸收滲出液形成一個濕潤的微環境,同時釋放出氯化鈉溶液,將感染的壞死組織溶解并有利于引流,減輕了肉芽水腫,促進肉芽生長,加速局部傷口愈合[3]。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是外科引流技術的創新,以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鹽泡沫填塞皮膚或軟組織缺損、感染、壞死后形成的創面,用生物半透膜封閉整個創面和腔隙,將引流管與負壓源連接,使整個創面處于一個全封閉負壓引流狀態,使腔隙內的滲液、液化壞死組織及時排除體外,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及創口的愈合。2013年9月,本院胃腸外科對1例腹部術后切口感染的患者采用高滲鹽敷料結合VSD的方法處理創口,取得滿意效果,現將護理報告如下。
1病例簡介
患者,女,53歲。因確診結腸癌4月,4次化療后27 d入院。入院后偶感腹痛,無明顯腹脹,腹部增強CT顯示橫結腸癌、腸周淋巴結轉移,提示腫瘤病灶較之前有增大。于8月27日行右半結腸及橫結腸切除術,術中見腫瘤侵犯腹壁并有壞死,導致右側腹壁急性蜂窩織炎,有大量糞性膿液,行腹壁蜂窩織炎清創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第10天給予間斷拆線,發現切口感染,外科常規換藥5 d未見明顯效果,9月11日請造口治療師會診。切口評估:按照歐洲RYB分類法[4],切口長寬為9.5 cm× 5.5 cm、深度2.5 cm,切口床為75% 黃色組織、25%紅色組織,按時鐘描述法在5點至7點方向有1 cm潛行,壞死組織與基底連接緊密,切口邊緣整齊,周圍皮膚紅腫,無紅斑、水皰及色素沉著, 切口內有大量黃色黏稠壞死組織,有惡臭味,按haughton 1995氣味評分工具[5],評分為輕微惡臭,切口觸之疼痛,按疼痛數字評分法為2分。術后白蛋白31 g/L,切口細菌培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陽性,予抗感染治療。9月11日在切口處予高滲鹽敷料填塞,每日換藥1次,切口處黃色腐肉已基本清除,于9月16日行VSD,7 d后拆除負壓引流,新鮮肉芽已形成,并行二期手術縫合,9月29日患者順利出院。
2護理
2.1切口高滲鹽敷料換藥本例患者切口有感染及滲液,創面75%黃色組織、25%紅色組織,考慮到高滲鹽敷料具有消除水腫,吸收滲液、細菌及壞死組織的作用,并能從切口內整塊取出,防止有異物遺留作用,故選擇高滲鹽敷料作為處理創口的材料。首先用碘伏棉球消毒切口,再用等滲鹽水棉球、紗布擦干;根據切口的大小和形態裁剪高滲鹽敷料,將裁剪好的敷料填塞于切口內,確保材料與創面充分接觸,不留死腔,切口外層敷料選用方紗和一次性敷貼覆蓋。9月13日第3次換藥時,切口內的腐肉已經開始有浮起,在自溶性清創的基礎上聯合使用保守銳器清創,加快了清創速度[6],按照上述換藥方法每天換藥,連續換藥5 d后,黃色腐肉已基本清除,無惡臭,此時使用VSD。
2.2切口VSD引流將15 cm×5 cm ×1 cm的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修剪成與切口的形態和大小一致,填塞于切口內,與創面全部接觸,2根硅膠置管于切口外,再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嚴密封閉周圍皮膚邊緣5 cm以上,避免漏氣,連接三通管、負壓引流瓶及負壓吸引裝置,壓力調控在-60~-17 kPa,持續負壓,以泡沫敷料收縮明顯變硬、凹陷,薄膜下無明顯氣體積聚,創面的密閉為有效的負壓;密切觀察創面有無出血、滲出及異味。每日更換引流瓶時,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性狀、數量,如發現有大量新鮮血(血性滲出液大于100 ml/d)被吸出時,先關閉負壓,再報告醫生,檢查創面是否有活動性出血,并做相應處理[7],并嚴密觀察病情及基礎生命體征的情況;如出現引流不暢,可能為壞死組織、血凝塊及分泌物堵塞了管道,應截斷負壓源,使VSD材料鼓起,管型消失,可逆行注入等滲鹽水浸泡,待造成堵塞的引出物變軟后,重新接通負壓源吸出。本例患者在VSD引流時未出現活動性出血及堵管現象。
2.3控制感染護理換藥過程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嚴密觀察引流液及切口的滲液情況,使用高滲鹽敷料時,滲液較多要及時更換;根據醫囑使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白蛋白,定期復查血培養及血生化。本例患者9月23日血培養結果無細菌生長,白蛋白38.9 g/L。
2.4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由于患者對治療存在恐懼心理,因此每次換藥時鼓勵安慰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適宜、輕松愉快的環境氣氛,讓患者感到溫暖安全,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樂觀的情緒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針對患者病情給予飲食宣教,鼓勵患者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的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VSD的護理技術,提醒家屬注意負壓源的負壓力值是否在規定范圍內,是否呈持續負壓狀態,不可自行調節負壓;告知患者及家屬注意觀察VSD材料是否塌陷,注意保持良好的密閉性,不可按壓VSD材料及牽拉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壓,保持其引流通暢。
3小結
應用傷口濕性愈合原理,采用新型保濕敷料高滲鹽為患者處理創口,促進壞死組織自溶清創,結合應用VSD,能有效控制切口感染,刺激肉芽組織生長,及時修復組織缺損,同時重視營養支持、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以保證創面有效愈合。
參考文獻:
[1] 王蘭榮,劉志高,王宗喜,等.負壓引流預防腹部切口感染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2,12(35):7758.
[2] 張桂濤.腹壁切口感染及竇道的處理與預防[J].中國醫藥指南,2011,9(8):192-193.
[3] 王曉霞,宋春華,鄭瑞鋒,等.高滲鹽敷料在腹部脂肪液化傷口中的應用[J].武警醫學,2012,23(11):1006-1007.
[4] 程相文,吳曉華.慢性潰瘍的愈合機理與換藥技術創新[J].海南醫學,2007(18):124-126.
[5] 時利群,符進,蘇天蘭.一例腹部術后切口感染裂開傷口的換藥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0):1920.
[6] 周瀾,秦玲,杭凌.濕性療法治愈三例乳腺癌術后難愈傷口的報告[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7):1628.
[7] 繆愛梅,林碎釵,潘夏蓁,等.負壓封閉引流治療下肢潰瘍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2):140-141.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07-0697-02
通信作者:鐘紫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收稿日期:2015-01-28
作者簡介:潘喆(1981-),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