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玲
(咸寧市咸安區(qū)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咸寧 437000)
糖尿病是一類內(nèi)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長期慢性的血糖升高。隨著人們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目前糖尿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而糖尿病治療過程時間長,用藥種類繁多,很多患者不能夠正確地應用藥物,因此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正確有效的藥學服務就顯得非常必要[1]。藥學服務是一個過程,貫穿于藥品使用的整個期間,其執(zhí)行和監(jiān)督將會對病人產(chǎn)生特殊的治療效果,直接影響患者的疾病轉(zhuǎn)歸和康復[2]。
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按照給藥方式常分為兩大類:胰島素制劑類和口服降血糖藥類。每一類型藥品都有其適應證范圍、使用特點,應指導患者根據(jù)自己病情和實際情況合理選用,個體化策略給予治療,才能達到預期的防治效果。
1.1 胰島素制劑 胰島素是一種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制劑可以自動物體內(nèi)提取或人工合成。目前使用的胰島素制劑按作用時間有短、中、長效三種類型。短效胰島素中最常用的是普通胰島素,它的特點是起效快,持續(xù)時間短,每天要注射3~4 次,短效胰島素是近似于模擬餐時生理胰島素的分泌狀態(tài),因此不易引起下一次餐前的低血糖癥狀;中效胰島素是臨床使用較多的低精蛋白鋅胰島素,其作用時間介于短效和長效之間,一般注射后作用時間可持續(xù)18~20h,長效胰島素一般是精蛋白鋅胰島素,作用時間最長,可達24~36h。精蛋白鋅胰島素基本是從國外進口,價格較昂貴,使用時根據(jù)其藥理特性,同時要考慮患者經(jīng)濟狀況合理選用。當前也有把中、短效胰島素按比例制成的預混制劑,其主要是應用于糖尿病的初始治療。胰島素制劑必須是注射給藥,所以選擇胰島素制劑治療時,需要患者掌握更多的技能。該類制劑的主要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反應,使用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體征,不能使血糖降至過低,應指導患者識別低血糖反應和相應的急救方法;注意皮膚消毒以防感染,注射部位依照吸收快慢依次選擇腹部、上臂外側、大腿外側、臀部等。
1.2 口服降糖藥 口服降糖藥主要用于2 型糖尿病的治療。由于使用方便,所以臨床用藥廣泛,按其化學結構分為磺酰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酮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及中成藥制劑。磺酰脲類常用的有格列苯脲、格列齊特、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雙胍類有苯乙雙胍、二甲雙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噻唑烷酮類有吡格列酮、羅格列酮等;促胰島素分泌劑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中成藥有消渴丸等。在應用時應指導患者合理選擇:磺酰脲類降糖作用最強,對于餐后高血糖患者、非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宜選用,餐前服用,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應,其中糖尿病合并腎病患者尤其適用格列喹酮;肥胖和輕中度患者宜選用雙胍類,餐后服用,但要求從小劑量逐漸加大,主要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此類藥物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容易缺氧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和孕婦禁用,在新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指出: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二甲雙胍為糖尿病患者降低高血糖的一線藥物和聯(lián)合用藥中的基本藥物;正常體重患者宜選用促胰島素分泌劑,按“進餐服藥,不進餐不服藥”原則使用,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患者,副作用較輕;肥胖超重患者宜選用噻唑烷酮類藥,餐前服用,噻唑烷酮類極少數(shù)人有明顯的肝毒性,用藥前和用藥期間應監(jiān)測肝功能情況;而對于單獨飲食控制不佳者首選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該類藥物降糖作用較弱,常與其他降糖藥聯(lián)用,進第一口餐時嚼碎服用,不用加水吞服。中成藥使用時要注意其組成,比如消渴丸含有格列苯脲成分,聯(lián)用降糖藥時應注意其有效成分,不能加大劑量重復使用。在臨床實際應用中,特別要提醒患者注意不同劑型口服藥的服用方法,緩釋制劑、控釋制劑、腸溶制劑要整片吞服,不能掰開或嚼碎服用,每天用藥間隔時間必須一致;聯(lián)合使用降糖藥時,應選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相同的一般不建議聯(lián)用,以達到治療效果相加、毒副作用降低或消失的結果。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年齡、病程、病情的不同,個性化防治非常重要,除了提供與藥品相關的信息如藥品名稱、規(guī)格、效期、用法用量外,還要給患者說明藥品替代、配伍禁忌、不良反應以及生活飲食注意事項等,要及時掌握病人對醫(yī)囑執(zhí)行情況和治療效果,使其能夠正確對待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懂得按照治療計劃用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理解可能承擔的風險;讓患者明白自己對幫助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負有的責任,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降糖藥存在一藥多名現(xiàn)象,給患者選藥帶來不便,因此要求藥師記住藥品的通用名、商品名及化學名,避免選藥錯誤,以期更高效的服務于患者[3]。
糖尿病教育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是預防糖尿病不可或缺的手段[4]。積極與患者溝通,獲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通過宣傳糖尿病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利用各種途徑如電話聯(lián)系、回訪、發(fā)放宣傳資料等,使糖尿病患者了解相關知識,認識糖尿病的危害,教育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進行自我監(jiān)測。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終身的醫(yī)療和關注,通過開展糖尿病教育,強化患者生活習慣的干預,讓患者自覺養(yǎng)成規(guī)范的飲食習慣,通過適當?shù)倪\動,配合藥物治療控制血糖,消除癥狀延緩病情,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提高治療的水平和效果。
總之,安全、有效、經(jīng)濟地使用藥物是藥學服務的最終目標,給予糖尿病患者專業(yè)、合理的藥學服務,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好的控制血糖,延緩和控制病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1]李學斌.糖尿病患者藥學服務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6):145
[2]郎奕,張娜.藥學服務對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和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藥師,2005,8(9):749
[3]顧克敏,葉云,曾秘,等.2 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藥咨詢分析[J].藥事組織,2007,16 (17):45
[4]錢榮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鞏固療效的基礎[J].中國糖尿病雜志,199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