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的研究進展
王志娟
科技期刊國際化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在出版界的反映,是期刊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化尚處于初級階段,發展很不平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很弱。本文綜述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的現狀、道路及對策,希望為同類期刊國際化發展的實施提供參考。
科技期刊;國際化;出版;編輯
[作者]王志娟,碩士,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中華神經醫學雜志》編輯部編輯。
科技期刊國際化,即期刊面向國際發展,能夠參與世界科技成果的交流和傳播,期刊也可以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質量。科技期刊國際化是世界經濟全球化在出版界的反映,是期刊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求。期刊國際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期刊內容的國際化,國際化一流期刊所刊載的論文內容要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并得到全世界廣大讀者、作者、編者的認可,被權威國際檢索系統收錄。科學引文索引(SCI)數據庫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數據庫的相關指標已成為科研工作者學術水平和期刊水平進行評價的重要工具,但被SCI收錄只是期刊對外宣傳、推動國際化的途徑,并不能作為其實現國際化的依據。另一方面是期刊形式的國際化,無論是稿源、編審、國際檢索系統收錄還是出版發行、網絡化方面都表現出先進的國際化水平。我國科技期刊由于辦刊語言、編者水平以及科研工作者水平的限制,國際化程度較低,現就我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的現狀、道路及對策綜述如下。
自2000年10月中國期刊協會加入國際期刊聯盟以來,中國科技期刊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學科和專業齊全、滿足科技成果發表和學術交流需要的科技期刊體系。就醫學期刊為例,“中華系列”“學報系列”“中國系列”“國際系列”等已形成較好的品牌。一些優秀期刊實現了稿源、審稿、編委會、網站、出版發行等不同程度的國際化,其中分子細胞生物學報英文版海外論文比達74%,世界胃腸病學雜志的海外編委有138名,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擁有550人的國際審稿專家隊伍,多種期刊擁有自己的獨立網站,并通過國外出版機構代理發行和合作辦刊。但總體來說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化尚處于初級階段,發展很不平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很弱,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被SCI收錄的期刊比例很小,總體科技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小、被引頻次低,英文版科技期刊的數量少、影響力小,稿源、編委、審稿的國際化不足和優秀稿源的大量流失、發行量小,更缺少像NEJM、JAMA、BMJ、Lancet等一流的英文名刊。被SCI收錄的期刊也沒有廣泛地參與國際交流中去,在國際上的影響也很有限。
二是我國科技期刊的編委會國際化程度不高。以醫藥類期刊為例,有國際編委的期刊僅占醫藥期刊總數的9%。雖然有些期刊聘請了國際知名的科學家擔任編委,但大部分期刊的國外編委很少,有的期刊的國際編委僅僅是一種擺設,沒有發揮到真正的作用。
三是我國科技期刊因為語言障礙影響國際的交流,稿源國際化程度低,刊期長,期刊的發行量小、海外訂戶少,期刊的市場化、產業化、出版發行等方面遠遠沒有實現國際化。
四是我國科技期刊論文的編排、審稿、編輯管理、印刷等數字化編輯出版流程發展落后,論文發表時滯較長,優秀的稿源大量流失,致使刊出論文質量較低。
五是我國部分科技期刊目前還維持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辦刊模式,現有的小型期刊出版集團機構單一,非常分散,而且規模偏小,大的期刊出版集團尚未完全形成,集約化經營水平不高。
六是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不足,由于資金及人力限制,我國擁有獨立型網站的期刊較少,或者有的期刊網站更新速度較慢,出版時效性不高,提供的專業化、規模化服務也很少。
(一)科技期刊管理部門
1.針對國際前沿領域辦刊。隨著科學的發展,其分科越來越細,專科化和專業化愈加突出,科技期刊的內容更加傾向于向相關領域的專業化發展,如發達國家醫學類三級學科期刊非常普遍,很多期刊是針對一個器官、一種組織、一種細胞、一種蛋白等創辦的,Nature雖是綜合類期刊,但近年來大幅度刊載生命科學類論文,表現出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明顯偏向。而我國一級學科的綜合性期刊占多數,二、三級學科較少,因此我國應避免相同學科的重復辦刊,而在具有優勢的新興分支學科基礎上辦刊,加強期刊出版內容的前沿化、專業化。
2.優化科技期刊的管理模式。良好的管理體制是科技期刊國際化的保障,建議我國科技期刊管理部門對科技期刊采取分層管理,做好監管與服務工作,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商解決科技期刊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切實落實并履行科技期刊管理部門的職責,并通過組件報刊集團等措施促進期刊的優化和組合,提倡公平競爭,為科技期刊的良性發展營造“公平、合理”的環境。
3.對科技期刊的政策傾斜。完善科技期刊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盡快適應現代科技期刊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科技期刊國際化,英文期刊先行,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支持和資助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發行和發展。
4.產業化經營。產業化經營是科技期刊國際化的必然要求,國外科技期刊出版正呈現出規模化、集約化、集團化的出版趨勢,中國科技期刊應順應市場經濟的潮流,向市場化、規模化、集團化經營發展,通過市場調節的方式使科技期刊的出版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建立透明有序的出版業市場經濟秩序,盡早實現我國科技期刊的產業化和市場化。
(二)科技期刊自身
1.期刊出版內容的專業化。“內容為王”是科技期刊賴以生存和競爭的不二法門,科技期刊應該緊密聯系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注重科研成果的創新,做足“權威”“獨家”內容,重視“深度”“專業”“區域化”內容,提高內容公信力,以內容贏得更多的讀者群。正確處理稿件的冷熱點問題和實用性,注重文章內容的交叉性和綜合性,滿足不同讀者和作者的需求。另外,要縮短發表周期,注重研究成果的時效性;提高可讀性,方便讀者閱讀。
2.期刊欄目的多樣化。注重期刊欄目的多樣化,細化欄目,在固定欄目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所收文章量大、面向讀者群較廣的專科內容欄目。或根據不同讀者群的需求,針對已發表的文章開設通信類、評論類欄目,以擴大受眾群體范圍,與國際期刊接軌。
3.期刊編委的國際化。高端、國際化的編委會可以為期刊撰寫有分量的稿件、在世界范圍內宣傳雜志、擴大刊物的國際知名度和吸引優秀稿件,使期刊始終站在該學科的最前沿。
4.發行推廣的國際化。目前國外期刊的發行是委托專門的發行公司或各級經銷商,而且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團均已突破國家屬地,發行周期越來越短,已逐漸向半周演化,其理念是全球化的運作和市場競爭,發行方式包括免費贈送、訂閱、單本銷售等。我國的科技期刊發行經歷了單純依靠郵局發行、期刊社自辦發行至第三方發行機構逐漸形成3個時期,發行渠道比較單一,應借鑒國外多版本、多定價、多方式的發行模式。
5.編輯出版流程的國際化。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提高科學研究人員和編輯隊伍的素質和水平,學習新的出版政策、法規,編輯加工、排版規范,認真執行國際化標準組織制定的科技期刊出版業相關的國際標準,實現出版內容的結構化。另一方面國外名刊均有自己獨立的網站,供期刊訂購、投稿、文獻檢索等,網上信息服務功能非常齊全。我國科技期刊要著眼于國際化和網絡化,實現出版流程的數字化。近年來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的網站建設較突出,于2009年啟用中華醫學會信息管理平臺,作者可以及時了解論文的發表狀況,實現作者、編輯、專家間的相互交流,大大提高了編輯部的工作效率。
6.稿源的國際化。稿源是科技期刊國際化的關鍵,一方面科技期刊應加強國際合作,組織出國考察和接待國外、境外科技期刊同行來交流、主辦學術會議或參加國際會議,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擴大國外的讀者群。另一方面科技期刊鼓勵作者投稿并刊登全英文文章,使用世界通用的語種,才能從世界各地吸收優秀的稿件。《中國藥理學報》就是典型的實例,其在創刊時為中文期刊,為了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在國內首次嘗試每期中增加幾篇高質量的全英文文章,后來于1999年正式轉變為全英文期刊,2000年起正式注冊為全英文出版的國際性刊物(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使該刊的國際論文大大增加。
7.被國際檢索系統收錄。被國際檢索系統收錄是衡量期刊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對實現期刊國際化、擴大期刊學術影響力、提升期刊整體水平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在轉為英文期刊后,《中國藥理學報》不但進入了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還被Current Contents/Life SciencesBA、CA、Index Medicus等十余種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擴大了期刊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使該刊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聲譽,吸引更多的優秀稿源,促進期刊的國際化發展。
8.期刊出版形式的多元化。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的轉型、專業出版社與學會之間的合作出版,能夠滿足讀者的多重需求,有利于推動期刊國際化,對實現科技期刊國際化有重大促進作用。我國科技期刊應通過與國外合作,引進外資、合作出版,實現出版形式的多元化。如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發表的全部論文使用數字對象唯一標示符(DOI),統一使用網上稿件處理系統,還與國外大型出版集團合作,出版方式更具特色、更加互動。《中國藥理學報》2005年起與英國Blackwell出版公司合作出版,擴大了該刊的海外發行量,大大提高了期刊學術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促進了期刊穩定健康的良性發展。綜上所述,我國特色學科、英文版期刊在國際化方面有明顯優勢,在國際化發展道路上加強國際合作是主要發展方向,另外期刊專業內容、品牌和國際化期刊操作平臺的建設尤為迫切,科技期刊管理部門應優化管理模式,經濟上、政策上資助和扶持期刊的發展,努力擴大規模,實現產業化經營,使我國科技期刊實現持續發展、走向國際。(本文系2012年度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項目”研究成果)
[1]趙鐵漢,黃穎.開放獲取期刊現狀及其學術影響力評價研究[J].情報科學,2011(6).
[2]余黨會,沈志超,石進英,鄧曉群,尹茶.我國英文版生物醫藥類期刊現狀的調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2).
[3]鄭佳之,徐瑞亞.SCI收錄對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實質性影響初探[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4).
[4]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類期刊發展研究報告[R].2008.
[5]余黨會.中國英文生物醫藥期刊的現狀及其國際化發展的思考[D].第二軍醫大學,2006.
[6]石朝云,游蘇寧,楊文志,張建國.路在何方:中國科協赴荷蘭科技期刊考察團有感[J].編輯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