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琴 鄭 莉 李 雯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面向國際辦刊的經驗與體會
劉惠琴 鄭莉 李雯
總結Cancer Biology & Medicine自創刊以來面向國際辦刊采取的策略與措施,思考并歸納打造精品科技期刊、樹立品牌形象、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國際化辦刊宗旨與理念、高效的編審隊伍、國際化的稿源、先進的數字平臺及國際宣傳。
期刊;國際化;規范化
[作者]劉惠琴、鄭莉、李雯,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中國腫瘤臨床》編輯部。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癌癥生物學與醫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腫瘤學英文期刊。創刊10年來,始終堅持面向國際的辦刊理念,在期刊學術體系建設、編審團隊組建、數字化發展與國內外宣傳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本文就期刊國際化辦刊經驗與體會做一總結與介紹,供同行交流。
(一)宗旨與定位
以“引導創新、關注前沿、注重轉化、講求實用”為辦刊宗旨,展示中國腫瘤學研究先進成果與診治經驗,發布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診治指南,促進中國學術成果的國際傳播,同時向國內專業技術人員介紹國際腫瘤學最新進展,拓展其科研思維,指導其臨床實踐,已成為溝通國內外腫瘤學領域學術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主辦單位
中國抗癌協會是中國科協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注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家一級學會,為亞太抗癌聯盟常務理事、國際抗癌聯盟中國聯絡處,與多國腫瘤學術團體建立了協作關系;其43個專業委員會涵蓋我國腫瘤學科學術帶頭人。協會重視期刊發展,在學術性、導向性、可讀性與實用性等方面給予專業指導,其豐富的學術資源保障期刊獲得高端稿源,廣泛的國外學術聯系為擴大期刊傳播、拓展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影響力奠定基礎。
(三)主編學術影響力
郝希山院士為我國著名腫瘤學專家,精通腫瘤外科與生物治療,其主持完成的“功能性間置空腸代胃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與“中國乳腺癌的流行趨勢與預防”等項目備受國際矚目,承擔國家攻關課題、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余項研究。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現擔任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乳腺癌防治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抗癌聯盟常務理事等職務,在國內外腫瘤學領域具有重要學術地位與影響力,能夠把握學術前沿,帶動期刊發揮學術引領作用。
(一)規范化辦刊
設立了科學規范的編輯出版流程與完善的學術體系,嚴格執行同行評議與三審三校制度,對編校流程實行質控與缺陷管理;遵循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生物醫學投稿統一要求》與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相關規范,采用國際先進投審稿系統Scholar One Manuscripts處理稿件,編排風格國際化。對每篇稿件實行三審稿人制,其中至少2名國外審稿專家,主要針對文章具體內容而不是籠統地根據專業大背景來選擇審稿人,審稿人多為近期有相關文章發表的學者。基于高效的審稿與編輯工作,論文發表時滯為3個月。
期刊建立了完善的編輯出版規范、選題論證制度、同行評議制度、編校流程缺陷管理制度、編委會章程、審稿規范、學術不端認定與處理制度、審稿專家動態管理機制、編輯學習與培訓制度、優秀編委/審稿專家/作者獎勵制度,保障編輯質量與學術水平。
(二)強化編審隊伍建設
1.編委會。編委是期刊的靈魂與代表,是編輯部的堅強后盾,是打造精品期刊的有力保障。權威性期刊編委組成是全國性的,有的甚至有國外的著名學者。打造精品期刊的前提和基礎是組建一流的編委會。許多知名期刊的組稿、審稿都是通過國際化的高效編委會實現的。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建立了由來自26個國家的106名優秀專家與學科帶頭人組成的國際化的編委會,海外編委比例近50%。國際抗癌聯盟3任主席(Franco Cavalli,David Hill,Eduardo Cazap)及11個國家(或地區)的腫瘤學/協會主席均為編委會成員。
優秀的刊物應專門制定編委會條例,明確編委的任職條件與“責、權、利”,嚴格依照編委會工作規范合理地發揮編委會的作用。Cancer Biology & Medicine編輯部積極調動編委的工作熱情,使之在撰稿組稿、審稿定稿、制定與修訂期刊學術制度、國外宣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刊出文章中很多學術水平高、影響力大的稿件都來自編委投稿或約稿。編輯部還探索邀請編委作為特約組稿人策劃與組織學術專輯,收效顯著。
2.審稿專家。國際上將學術期刊定義為經過同行評議的期刊。沒有同行評議、自編自撰的期刊難以證明所發表的學術內容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事物的面貌,在學術上究竟有無創新,因而不能稱之為學術期刊。而同行評議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建立一支優秀的審稿人隊伍,這是學術期刊開展同行評議的質量保障。一流刊物的學術質量靠的是一流的審稿隊伍來把關,尤其要建設好國際化的期刊,審稿人隊伍組建也必須面向國際。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建立了科學嚴謹的審稿規范與審稿人動態管理機制。近500名審稿專家覆蓋國內外腫瘤學領域領軍人物與優秀專家,具有學科與地區代表性,能夠嚴格執行審稿規范,嚴把稿件質量,高效審稿,目前國外專家360名(占72%),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
3.編輯。學術期刊的質量取決于稿件的質量、審稿專家的選取、文章的有效編校等環節,而編輯在這些環節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提高編輯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是建設精品期刊的重要途徑。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必須具備良好的學術素質、品質素質與能力素質,能夠把握學科前沿,守德敬業,開拓創新。Cancer Biology & Medicine注重編輯人才建設,通過參會、進修、繼續教育、科室學習等方式打造職業化的編輯隊伍,年均參會培訓繼續教育20余人次。2013年派出1名編輯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萊文學院進修“期刊數字化與國際化”業務。2013年,兩名編輯被評為“中國抗癌協會系列期刊優秀青年編輯”,1人榮獲“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駿馬獎”,近兩年發表編輯專業學術論文10余篇。編輯隊伍良好專業素質、編輯出版技能、英文聽說讀寫及稿件修改能力使之能夠準確甄別稿件與選取審稿專家,能夠與編委、審稿專家及作者進行有效對話,能夠促進期刊編校質量的整體提升。
(三)提升內容質量
好的稿源是期刊質量最有力的保障,期刊應做好選題與策劃,主動出擊努力尋找優秀稿源。因此組稿成為期刊的一項核心工作。精心策劃與落實組稿對期刊意義重大,有利于保持精品欄目的延續性,形成特色,有利于擴大專家隊伍,有利于提高期刊整體學術質量與品牌知名度。Cancer Biology & Medicine通過郵件、會議、網站宣傳等方式廣泛邀請近期在國際知名腫瘤學刊物發表文章的學者向本刊投稿,同時依據腫瘤學科最新研究進展與熱點向國內外腫瘤學各研究領域內的權威專家、國家“863”“973”計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負責人針對性地約稿,組織重點專輯。例如,2015年邀請編委會成員西班牙腫瘤內科專家Niki Karachaliou針對腫瘤學熱點“肺癌免疫治療”組織專輯,刊出了多篇優秀國際稿件,有效提升了期刊學術質量。
(四)擴大國際影響力
英文期刊的辦刊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因此必須打開思路,走向國際。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將期刊宣傳與推廣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每期提供免費電子全文,郵件推送給2萬余名專業人員;選派編輯參加國外重要學術會議,設立展臺,聯絡專家,擴大宣傳;積極申請加入了EMBASE,SCOPUS,BIOSIS Previews,DOAJ等國際知名檢索系統或平臺,提高國際顯示度;與國外出版商或商業數字平臺如EBSCO開展合作,擴寬了海外發布渠道。以上舉措不僅使期刊引證指標有所提升,還增加了優秀國際投稿。
通過以上措施,Cancer Biology & Medicine學術質量與國內外影響力獲得快速提升,被國際權威生物醫學檢索系統收錄文摘與全文,所發表的文章在SCI數據庫中的被引頻次逐年增加,為加速發展,早日進入SCI檢索系統打下良好基礎。學術期刊要走向國際,必須樹立國際化的辦刊宗旨與開放的辦刊理念,注重期刊規范化建設、編審隊伍建設與內容質量建設,利用數字技術手段擴大期刊顯示度,做好國際宣傳。
[1]蔣永忠,嚴少華,許才明,等.《江蘇農業學報》打造精品期刊的對策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4)
[2]楊志華.關于學術期刊國際化的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1).
[3]張曉雪.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化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14).
[4]肖宏.面向國際的學術期刊發展措施[J].編輯學報,2001(3).
[6]肖宏.對“一流期刊”發展要素的有關思考[J].中國編輯研究,2009(00).
[7]夏建白,楊蕾,范以錦,等.學術期刊走出去的路徑新探[J].編輯之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