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邊木果
(西昌學院,四川 西昌 615000)
螺髻山位于中國四川西南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西昌市和德昌縣相鄰的地區。螺髻山因它的主峰高聳入云,形似青螺,宛如玉髻而得名,彝語為“安哈波”。螺髻山南北長64公里,東西寬35公里,總面積2240平方公里,旅游景區為1086平方公里,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2002年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6年被國家旅游總局評為AAAA級景區。螺髻山兼有黃山、泰山之雄奇,華山之俊俏,峨眉、九寨之秀美,更有舉世罕見的古冰川遺跡。螺髻山有五彩繽紛的古冰川湖泊,氣勢磅礴的古冰川刻槽,雄奇壯觀的角峰、刃脊,還有神奇壯麗的溫泉瀑布。
螺髻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山間溶洞奇險、巖穴深幽,其山脊高出4000米的山峰就有58座迂回繚繞于高山霧海之中,忽隱忽現,如蒼龍遨游九天,其峰群之集中,規模之宏大,造型之奇異實屬罕見。螺髻山地勢高聳,氣候垂直分帶明顯,原始森林面積30余萬畝,各種珍稀動物以及野生花卉、菌類品種十分繁多。植物種類包括南亞熱帶植被、亞熱帶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高山針葉林等共有180余科,其中屬國家第一批保護的珍稀植物就有30余種。野生花卉以杜鵑 (彝語稱“索瑪花”)為最,每年3至7月,繁花似錦,鋪天蓋地。不少杜鵑由于生長上千年而未受到砍伐,已長成須一至二人才能合圍的大樹,奇特無比,再加上有的杜鵑開花時能同時開出多種不同顏色的花朵,更是引人入勝,爭芳斗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菌類方面,已知大型真菌150多種,80%可以食用、藥用。有動物近400種,其中獸類60余種、鳥類252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26種,屬珍稀和國家重點保護的,如短尾猴、小熊貓、金貓、林麝、斑羚、赤鹿、穿山甲、紅腹角雉、白腹錦雞、灰頭鸚鵡、圓朧齒類蟾、寶興樹娃、大涼蠑螈、東坡墨魚等30余種。螺髻山以保存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成為我國少有的生物資源“基因庫”,不但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而且也是很重要的科學考察研究基地。
螺髻山還有不可替代的人文景觀。螺髻山地處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族自治州,古樸獨特的民族文化風情,絢麗多姿的民族服飾,風趣獨特的彝族婚禮表演,號稱東方狂歡節的彝族火把節、彝族達體舞,彝式摔跤、賽馬、斗牛、斗羊,斗雞,別具風味的彝族食品烤乳豬、砣砣肉、桿桿酒、苦蕎饃、酸菜湯,還有建筑獨特的彝族村寨等等,頗具旅游吸引力。
彝族遠古英雄支格阿魯流傳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廣大西南彝族地區,記載于彝族歷史書、譜牒書、畢摩經書、天文歷算書等多種古籍中。支格阿魯相關神話、史詩、傳說、典故等民間文學普遍流傳彝族地區,許多地方家喻戶曉,僅就英雄史詩已經收集整理出了《支格阿魯》[1]、 《支嘎阿魯王》[2]、 《阿魯舉熱》[3]、 《支嘎阿魯傳》[4]等多部。在這些民間文學作品中,支格阿魯被神化為神力無比、射日射月、除妖滅怪、戰勝自然、消滅強敵的英雄神人。在彝族地區支格阿魯傳說故事和遺跡等文化元素到處可見有,螺髻山景區也是如此。
著名冰川與環境科學研究者和科普作家張文敏教授在他的著作《唯美四川螺髻山》[5](P43-44)一書中寫了許多彝族民間傳說故事和典故,意在說明人文景觀文化對于旅游景點及其建設的重要性。所以,在開發螺髻山絕倫的自然景區,展現古冰川形成的自然景色的同時,研究開發螺髻山彝族遠古英雄支格阿魯文化素材,使之與自然風景融合增輝,對于螺髻山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已知的螺髻山支格阿魯文化元素有如下幾種。
1.阿魯崖典故。 《螺髻山景區導游解說詞》上對螺髻山景區中地名“阿魯崖”的來歷進行講解:阿魯崖是“自古以生父是空中神鷹,生母是人間美女浦嫫娌依,養父養母是神龍的創世英雄支格阿魯而命名的。”[6]接著講述雄鷹與美女結合誕生支格阿魯,阿魯得到黑龍潭神龍的撫養,成長為神力無比的創世英雄等神奇動人的故事。
2.黑龍潭的傳說。螺髻山上最大的湖“黑龍潭”或叫“大海子”,有一個支格阿魯傳說故事。著名的冰川與環境科學研究者和科普作家張文敏教授在他的著作《唯美四川螺髻山》一書中用“黑龍潭的傳說”這一專節精彩講述了遠古彝族英雄支格阿魯的誕生、支格阿魯射日月等神奇動人的神話故事。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在遠古,螺髻山上的彝族美女浦嫫娌依姑娘正在欣賞雪蓮花和索瑪花,突然一只神鷹飛來,用神力將三滴飽含日月精華的神血滴入姑娘體內,使姑娘懷孕十月后生下一個英俊可愛的男孩。可是從未嫁的浦嫫娌依卻無法面對族人那懷疑且帶有羞辱的目光,于是在族人族規的威逼下,她強忍著無盡的悲憤和委屈將孩子推入山下的湖泊中。住在湖中的黑龍從水中一躍而起,在半空中穩穩的接住了男孩,將其養育成一個神力無比的創世英雄,他叫支格阿魯。后來天空中出現了五個太陽七個月亮,使得晝夜不分,酷暑難忍。阿魯借助神力一舉射落了四個太陽和六個月亮,人們迎來了四季分明、風調雨順的好光景。為了紀念這位濟世救民的英雄和撫養他的黑龍,人們將浦嫫娌依拋下他的山巖取名為阿魯崖,阿魯崖下的湖泊叫黑龍潭。
3.幽戀湖典故。 《螺髻山景區導游解說詞》還提到兩個支格阿魯典故:一個典故是螺髻山景區之一幽戀湖的典故:“幽戀湖,是傳說中支格阿魯和仙女金娌約會互訴衷情的地方。當阿魯和金娌重逢時,二人便來到湖邊,此時正是五月索瑪花開的時候,山谷中的溪水聲,林間鳥兒的歌唱聲都在為他們祝福。”[6]
4.仙草湖典故。 《螺髻山景區導游解說詞》提到另一個典故是螺髻山景區之一仙草湖的典故:“相傳是阿魯和金娌在這里深情告別時,金娌的眼淚化成湖水,飄落的長發化成水草,形成了仙草胡。”[6]
5.支格阿魯雕塑。在螺髻山旅游景區的索道下站 (索道入口處)停車場下方塑有一尊高大的支格阿魯塑像,該塑像為支格阿魯騎著飛馬射箭的鋼筋混凝結構塑像。
旅游主要靠的是旅游景點和旅游服務來開展,而旅游景點是由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構成,二者結合才能構成好的旅游景點。如:瀘沽湖自然風景與摩梭母系社會婚姻遺跡“阿肖走婚”文化習俗相結合,麗江風景區與東巴文化相結合,石林奇觀與彝族“阿詩瑪”文化的結合等便是最好的例子。支格阿魯文化是很有開發價值的旅游文化資源,應該得到開發和利用,以發揚光大這一彝族優秀文化,發展彝族地區旅游事業。建設螺髻山支格阿魯文化景觀,也是一種變民族文化資源為民族文化資本的積極行為。
如上所述,螺髻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但是,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再好也只能形成一次性旅游目的地,即人們一般來游一次就不來了。螺髻山旅游需要一種具有宗教內涵的旅游靈魂,即以一種宗教力量構成游客朝拜、許愿的神靈,使之成為朝拜、許愿式的重復性旅游目的地,這樣才能極大地提升螺髻山旅游的文化效應和經濟效益。這就是我們研究螺髻山支格阿魯文化旅游開發的目的所在。我們想把支格阿魯文化打造成螺髻山旅游的靈魂,使螺髻山景區成為朝拜、許愿式旅游勝地,即把螺髻山打造成為朝拜支格阿魯神靈,向支格阿魯神靈許愿的圣地。
支格阿魯流傳于云、貴、川、桂等彝族民間。據 《西南彝志》[7]、《彝族源流》[8]等大量的彝族歷史文獻、天文歷算書和譜牒文獻記載,支格阿魯是一位集部落首領 (彝王)、天文歷算家、畢摩為一身的全才英雄。支格阿魯作為知識智慧的權威、宗教 (畢摩)的權威和彝王這樣一個英雄時代的典型英雄人物已經具備了族群敬仰的精神偶像基礎。于是一代又代的彝族人民就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將戰勝自然災害、戰勝邪惡的超人力量與智慧集中于人人敬仰而卓越非凡的英雄支格阿魯身上,把他神化,這樣不斷地創作和流傳著大量的支格阿魯神話、傳說故事、典故、英雄史詩等等,并以文學為基礎逐漸發展形成了內容豐富、獨具特色的支格阿魯文化。彝人以文學藝術和畢摩宗教的手段,把支格阿魯塑造成一位具有神奇身世、神智高超、神力無比的偉大英雄神人。他上天入海、測天量地、打造江山、射日射月、降雷神、制妖滅怪、扶弱抑強、戰勝兇惡強敵等等偉大英雄業績,無不蘊涵著彝族人民的理想和追求。支格阿魯成了彝族的一種精神標識、文化認同,成為決勝一切妖魔鬼怪及邪惡的英雄。支格阿魯神靈除妖滅怪、消災袪邪、治病救人的宗教理論在彝族畢摩經書和畢摩儀式中已經確立。
支格阿魯神話、傳說、英雄史詩、典故及相關彝文典籍所反映的宗教文化有古代彝族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萬物有靈觀、祖先崇拜及鬼神信仰、畢摩文化、蘇尼文化等,其中以畢摩文化最突出。巴莫阿依認為:“畢摩是彝族社會中處理信仰事務的神職人員。”[9]畢摩主要主持祭祖、祭神等祭祀活動和占卜、送鬼治病等以精神治療為主的治療活動。畢摩還做案件審判中的神明判決主持,其宗教色彩較濃。畢摩又是彝族知識文化的掌握者和傳播者,他們知曉天文歷算、歷史、文學、倫理道理、教育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彝族的智者。所以,巴莫曲布嫫說:“畢摩的社會文化職能具有二重性:既司職通鬼神,又指導人事;既是宗教者,又是文化人。”[10]畢摩文化囊括了彝族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萬物有靈觀、祖先崇拜及鬼神信仰。在政教合一的古代彝族社會,畢摩往往又是部落或王國的首領,支格阿魯就是一位集畢摩、天文歷算家和王者于一身的古代彝族英雄。據文獻反映,支格阿魯先是鷹部落的鷹王,后來統一了各部落,成為“四方擁戴阿魯王”[2]的彝王。
上述可見,支格阿魯神靈不僅具備了彝人最崇敬的英雄彝王祖靈資格,而且具備了戰勝一切而消災袪邪、驅鬼除病、護佑安康等神靈要素,完全可以構建成人們朝拜彝王祖靈的螺髻山主神。因此,我們在前面提到的螺髻山神話、傳說、典故等支格阿魯文化遺跡元素的基礎上,挖掘、提煉并創建彝族神人支格阿魯為螺髻山主神觀點,并構建支格阿魯神靈為民除害、消災避禍、驅鬼除病、護佑安康等神靈理念,確立支格阿魯彝王神靈論。然后,把這一宗教理念結合到畢摩文化之中,通過民間和畢摩的儀式行為實施到螺髻山旅游活動之中。
彝族傳統信仰觀念認為神人魂靈居住在圣潔的山里,山不潔凈或被挖則神靈不住,神人死亡,如山被挖而勒格斯惹 (神人名)滅亡的傳說故事即可佐證。螺髻山是山峰環繞的美麗圣潔的山,自然之美如仙境,所以歷史上佛家都選此為其佛教圣地。螺髻山未受到過如挖山、采礦等粗暴開發,如今更是得到景區旅游管理局保護,而且作為生態旅游區而嚴格保護,使其環境越來越美。這是我們彝族神仙居住的理想之地。因此,以螺髻山有眾多的支格阿魯傳說等文化元素,呼請支格阿魯神靈為螺髻山主神是一件合情合理、無可非議的善事,應當善事善辦。
當然,支格阿魯是全體彝族人的英雄祖先,流傳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廣大彝族地區,有關他的神話、史詩、傳說、典故遍布彝族地區村村寨寨,甚至在很多彝族地區是家喻戶曉的。所以,支格阿魯不是我們四川涼山獨有,更不是螺髻山獨有,他是全體彝族人民共有的,存在于每一個彝人的心里,支格阿魯神靈 (或叫支格阿魯精神)也存在于各地彝族地區,我們每一位彝族人都可以祭拜支格阿魯神靈,各地彝區都可以請支格阿魯神靈為其祭拜的主神。
為了確立和實施螺髻山支格阿魯彝王祖靈朝拜和消災避難、祈福許愿的螺髻山支格阿魯神靈相關活動,必須創建一座螺髻山景區支格阿魯廟宇。支格阿魯廟宇應在螺髻山景區中最具魅力的地方修建,要建成一座具有彝族畢摩宗教特色并借鑒道教、佛教等其他教的廟宇手法,創造性地建造出一座宏偉而神圣的支格阿魯廟宇。
這座螺髻山景區支格阿魯廟宇的主塑像應是支格阿魯的畢摩像,即把支格阿魯從事畢摩宗教活動的各種塑像作為廟宇的主題塑像,這樣烘托出支格阿魯神靈決勝一切妖魔鬼怪、消災袪邪、治病救人的神圣氛圍,并具有應靈愿望的支格阿魯神靈感。當然,廟宇內還要有支格阿魯射日月、降雷神、打造江山、戰勝入侵之敵、治理洪水、治理國家等王者形象和其他豐富雕塑,以強化支格阿魯的圣神威力和人們對他的崇敬與崇拜之感染力。
螺髻山景區支格阿魯廟宇的功能除了為游客提供彝族支格阿魯文化游覽這一人文景觀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起到朝拜功能,即成為人們敬仰遠古英雄支格阿魯,為得到支格阿魯神靈的保佑而消災避邪、祈求應靈而進行各種朝拜或許愿活動的神廟。這種朝拜和許愿功能才是打破螺髻山景區一次性旅游目的地的瓶頸,創造出游客多次來,甚至年年都來的重復性旅游目的地,無限提升其旅游經濟效益和文化效應。
這座螺髻山支格阿魯廟宇中從事游客服務的理當為彝族宗教人員畢摩了。廟中的畢摩要選一些精通畢摩經文,畢摩儀式技能高超的畢摩來主持,特別是對畢摩經書中支格阿魯神靈驅魔除病內容精通者才能入選進廟主持活動。
在整個螺髻山旅游景區創建突出的支格阿魯文化景觀,使支格阿魯文化成為螺髻山旅游景區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1.支格阿魯塑像與壁畫。在目前僅有的螺髻山景區索道下站支格阿魯雕塑基礎上,再建造幾座支格阿魯塑像,使支格阿魯雕塑成為螺髻山景區標志性文化景觀,給游客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創建一些支格阿魯文化壁畫。在螺髻山景區入口處等重要口岸搞一些支格阿魯文化浮雕壁畫。支格阿魯文化壁畫要以支格阿魯神話、傳說、典故、英雄史詩、畢摩經書內容等的支格阿魯相關人物、情節和事項來創作。
2.增建一些支格阿魯文化景觀。充分挖掘支格阿魯文化的內涵,將更深層次的內涵展現在游客面前。一是在原有的阿魯崖、幽念湖、牽手湖等與支格阿魯有關的文化景點基礎上,再增加一些與支格阿魯有關的文化景點,如可以構建支格阿魯飲馬湖、支格阿魯母親蒲嫫妮伊湖等等,讓游客在螺髻山旅游時到處都能夠感受到支格阿魯文化,使支格阿魯文化成為螺髻山景區的主題性人文景觀。二是以支格阿魯文化為核心理念,圍繞該理念在該景區設計一批醒目的標示標牌。如在螺髻山景區尋找支格阿魯的足跡,在有紀念意義的事件發生地建立與之相匹配的旅游景觀,這樣可以極大地改善現今游客反映的螺髻山景區景觀單一的問題,讓游客感受螺髻山自然美景的同時,擁有很多看點,豐富的人文景觀。
支格阿魯文化展覽館建筑應該根據古樸典雅的彝族建筑風格來設計。各陳列廳可采用實物、文字敘述、圖片資料等形式向游客展示彝族支格阿魯文化中所涵蓋的政治、經濟、宗教、歷史、軍事、醫藥、語言文字、文學藝術、風俗習慣等內容。要突出彝族遠古文化氛圍、體現獨具的彝族文化魅力,反映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交替時代的社會生活特征。支格阿魯文化展覽館要以其獨一無二的遠古神話英雄支格阿魯文化的魅力吸引中外游客,帶給他們神奇而宏偉的彝文化感受,領略異文化的奇異與神秘,讓前來螺髻山觀光旅游的游客得到極大的精神滿足,豐富旅游情趣。
舞蹈、音樂劇等演繹活動具有直觀性,能夠讓游客在美的欣賞中直接感受彝族支格阿魯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借助彝族豐富的原生態音樂和舞蹈藝術資源,把彝族支格阿魯這位英雄傳奇人物以音樂劇和舞蹈的形式呈現于舞臺。整個舞臺以支格阿魯射日形象為大背景,將支格阿魯文化進行主題分類,通過不同的舞蹈序幕進行展示,其次配以舞蹈演員的實力優勢和深厚的民族情感以及豐富的藝術創作資源、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將會給游客呈現一場視覺、聽覺的精神盛宴,展示一幅幅彝族詩與畫、心與靈魂,一個有主題思想、有文化質感的舞臺藝術作品。通過此演繹活動的打造,能讓游客輕松愜意的感受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能豐富景區的游覽項目,為景區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一是收集支格阿魯的各種文物、雕塑、碑刻、書籍等物品陳列于螺髻山景區支格阿魯文化園或支格阿魯展覽館進行展覽。二是根據支格阿魯英雄史詩、神話傳說、典故及有關史料制作支格阿魯相關的文化旅游商品,如像章、群像,圖書、服飾、兵器、法具、圖片等等紀念品或工藝美術品進行展銷。收集和制作支格阿魯文化旅游紀念品進行展覽或展銷,從而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文化旅游開發效應,并能促進支格阿魯文化的展示與交流效應。
在螺髻山拍攝和放映支格阿魯文化電影電視也是其文化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螺髻山景區內最具特色的景觀進行考察,為支格阿魯電影、電視的制作與拍攝收集素材,然后結合螺髻山景區支格阿魯文化元素,拍攝支格阿魯文化為主的電影或電視,并在支格阿魯展覽館或支格文化園放映,讓游客得到高品位的支格阿魯文化享受,既豐富螺髻山景區旅游內容,又增強螺髻山旅游中支格阿魯文化開發效應。螺髻山支格阿魯文化影視應為較高質量的3D片電影,以提升其文化旅游效應。當然也可以制作動漫片。
借鑒體驗式旅游方式,讓游客參與支格阿魯文化活動,更能夠調動游客的積極性。可開展多種多樣的支格阿魯文化體驗式項目:一是用模型的形式讓游客模擬支格阿魯弓箭、寶劍、鎧甲等武裝穿戴活動。二是讓游客參加支格阿魯史詩朗誦或講支格阿魯故事活動 (備有支格阿魯史詩、故事的文本的彝文、漢文、英文等多種版本)。三是可以讓游客體驗彝族摔跤、婚俗等支格阿魯時代的民俗活動,領略彝族遠古英雄的文化風采。四是在斗牛、斗羊、斗雞項目中可以讓游客模仿支格阿魯故事中阿魯用一只公羊寄養別人家那樣,讓游客購買牛、羊、雞進行斗賽,并寄養在這些動物的主人家與動物的主人建立朋友關系,游客可以隨時回來喂養牛羊或來分小羊、小牛和小雞。這樣既增強了游客的樂趣,又有利于增加“回頭客”。五是游客出購買犧牲和畢摩小費的經費,讓畢摩相關支格阿魯的經文為其做畢摩儀式進行消災避邪、保佑祈福等宗教考察體驗。通過這樣的游客參與體驗方式能更真切地讓游客感受到支格阿魯文化內涵。
總而言之,螺髻山有多姿多彩的古冰川湖泊、氣勢雄偉的古冰川刻槽、神奇壯觀的的角峰、刃脊,有壯觀的溫泉瀑布。螺髻山的珍稀動物以及野生花卉、菌類品種十分繁多。螺髻山景區還有古樸獨特的彝族文化風情,絢麗多姿的彝族服飾,民俗風情濃郁的彝族火把節、彝歷年等節慶和彝族婚禮演繹,彝族達體舞,彝式摔跤、賽馬、斗雞、斗羊、斗牛等娛樂活動,還有別具風味的彝族美食,建筑獨具特色的彝族村寨等等。但是,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一般也只能造就一次性旅游目的地,即游客基本上來過一次就不來了,因為螺髻山缺少一種如峨眉山、青城山、靈山寺那樣的宗教信仰內容。根據螺髻山支格阿魯文化遺跡,即以上述阿魯崖、黑龍潭、牽手湖、幽念湖等為基礎,增設支格阿魯文化景點,創建支格阿魯文化園或支格阿魯文化展覽館,創制和展銷支格阿魯相關文化商品,特別是創建支格阿魯廟宇,把支格阿魯神靈構建為螺髻山主神和彝人最崇敬的彝王祖靈,供游客朝拜、許愿還愿。這樣就能打破螺髻山景區一次性旅游目的地的瓶頸,造就像靈山寺一樣朝拜、許愿式的多次性 (重復性)旅游目的地,極大提升螺髻山旅游文化效應和經濟效益。再加上螺髻山的自然景觀和其他人文景觀及餐飲、住宿等良好的配套設施和優質的管理和服務,螺髻山景區旅游業一定會有巨大的發展。
[1]格爾給坡搜集整理.支格阿魯[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
[2]阿洛興德整理翻譯.支嘎阿魯王[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4.
[3]楚雄州民委.阿魯舉熱 [Z].楚雄民間文學資料 (內部資料),1979.
[4]田明才.支嘎阿魯傳 [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6.
[5]張文敏.唯美四川螺髻山 [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
[6]螺髻山景區管理局.螺髻山景區導游解說詞 [Z].(內部資料)2006.
[7]陳長友.西南彝志第十二卷 [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0.
[8]陳長友.彝族源流 [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2.
[9]巴莫阿依.彝人的信仰世界——涼山彝族宗教生活田野報告[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
[10]巴莫曲布嫫.神圖與鬼板——涼山彝族祝咒文學與宗教繪畫考察 [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