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關,姜 瑾
(云南大學,云南 昆明 650091)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黨和國家新一屆領導集體根據新時期我國安全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和新任務提出的宏偉舉措,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重大而深遠。云南作為我國面向西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與實施既是對橋頭堡戰略的最新升級,也是深化云南改革開放、促進云南快速發展的一個重大歷史機遇。2015年初,習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提出,希望云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1]因此,云南應發揮自身在國際國內區域合作中的地緣區位等方面優勢,加強對“一帶一路”戰略的研究,搶抓機遇,切實當好“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和排頭兵。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2]同年10月3日,習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提出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構想[3],自此“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初次浮出水面。11月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凸現了“一帶一路”在我國擴大開放進程中的戰略地位。“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并非偶然,也并非一朝一夕,這一戰略構想的提出是我國幾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謀劃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智慧結晶,是黨和國家站在安全發展和長遠發展大局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當前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和國家發展需要提出的。當前,國際政治環境日趨復雜,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力的不斷增強,針對中國崛起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和周邊戰略格局也持續發生變化。我國與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在各領域的利益碰撞與矛盾沖突不斷加深,與日本、印度、菲律賓等陸海鄰國在國防安全、經貿安全、能源安全和邊疆安全等領域的沖突與競爭持續加劇。在此背景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將從國家戰略層面上以海陸并進,兩翼展開,雙向發展的模式,為我們從陸路、海路和西部、東部兩個方向突破封鎖圍堵,實現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合作提供戰略支撐和合作基礎。
“一帶一路”戰略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具體而言,“絲綢之路經濟帶”針對的主要是俄羅斯、中亞、西亞及南亞乃至歐洲等國家和地區;而“海上絲綢之路”則主要是通過東南亞地區由海路輻射印度洋沿岸的南亞、中東甚至非洲等國家和地區,通過政治、外交、經濟等手段與上述國家和地區加強公共外交、經濟貿易、軍事安全等各領域的合作,逐步實現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政策溝通、道路連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與民心相通的“五通”目標。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對拓展我國發展空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我國跳出歐美發達國家貿易保護包圍圈,加強與中亞、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進一步合作創造了新的空間和機遇,將使國際經濟格局開創內陸和沿海共同發展、更加平衡的新局面。其次,“一帶一路”戰略對構建我國全新的安全戰略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它有利于我國通過與南海周邊國家和印度洋沿岸國家加強合作,從東面、東南面找到突破口,大大削減美國等國家對我實施海上封鎖的壓力;在北面、西面通過與俄羅斯、中亞、中東等國家合作,拓展我陸路戰略空間。再次,“一帶一路”戰略既通過發展海上通道,打開對外經貿的新路徑,拉動沿線省市的經濟發展,又能通過構筑陸路“絲綢之路經濟帶”,進一步深化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陸上對西開放戰略,為實現國內經濟平穩快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云南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南亞、東南亞周邊國家地相連、人相親、話相通、物相流,有著良好的政府民間關系和經濟合作基礎,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緣區位等優勢。
云南位于亞洲地理、地域的中心位置,地處“三亞” (東亞、東南亞、南亞)和“兩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結合部,是我國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陸路橋梁,是孟加拉灣國家進入中國的最佳通道,具有連接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經濟圈和溝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地緣區位優勢。與我國西部的其他省份相比較而言,云南通過陸路、水路經緬甸、老撾、越南非常便捷地通向泰國、柬埔寨、印度、孟加拉和斯里蘭卡等鄰近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云南北上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可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東通過長江經濟帶可與“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圈相連,向西通過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可以連接印度洋沿岸國家。如果我們在地圖上沿俄羅斯、中亞、西亞、非洲東海岸、東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畫個圓,會發現云南正好處于“一帶一路”的中心位置。因此,云南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有著國內其他地區無法企及的不可替代的地緣區位優勢地位。一是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關節點”。云南是古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就具有連接緬甸、孟加拉、印度等國家地區的傳統和基礎。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云南具有向北經四川、西藏、陜西、新疆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經緬甸、孟加拉和印度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作用,是連接“一帶”和“一路”最為重要的關節點。二是連接我國內陸與印度洋沿岸的“中轉站”。我國內陸面向南亞、西亞、中東、非洲等印度洋沿岸地區的傳統進出口通道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云南具備作為我國內陸地區向印度洋沿岸國家和地區進口出口的陸路“中轉站”的特殊區位優勢,進出口商品貨物經云南中轉后通過陸路和海路運往印度洋沿岸國家和地區,不僅在時間、運費上更為節省,而且運輸通行能力更強、更安全,能更為有效地規避馬六甲航道運輸風險。三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前沿區”。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云南不僅作為節點和樞紐,起到橋梁和紐帶的重要作用,而且還作為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交流合作的“前沿區”,起著重要的窗口示范作用。近年來,云南積極深化同東南亞、南亞和大湄公河次區域的交流合作,不斷提升沿邊開放質量和水平,這為云南發揮自身優勢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贏得了啟動先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與云南周邊的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孟加拉、斯里蘭卡等鄰國有著傳統友誼和良好的國家間關系,政府間和民間的友好往來源遠流長。緬甸是與中國建交最早的國家之一,1950年就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雖然當前緬甸國內政治生態呈現出多樣化特點,國家正積極進行改革以及實行對外開放,歐美、日本、印度等域外勢力試圖介入緬甸事務,但是這些對經過歷史積淀和兩國人民共同努力建立起來的友好關系不會造成較大影響。中國與老撾建交54年,從過去老撾爭取國家獨立開始,中國政府和人民就在很多方面給予了無私幫助,尤其是2009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來[4],兩國關系得到了極大提升,發展勢頭強勁。中國與泰國、柬埔寨、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國雖然未接壤,但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系,有著傳統的友誼。2007年,中泰兩國簽署了《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5],穩步發展了政治、經濟、貿易、軍事、教育、科技等各領域的好友合作。中柬兩國在政治上高度互信,各領域的互利合作卓有成效。兩國和兩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追求國家繁榮昌盛的奮斗過程中相互支持,締造了深厚的友誼。尤其是中國幾代領導人和西哈努克國王共同開辟并精心培育的中柬傳統友誼,推動了中柬世代友好。斯里蘭卡與中國自古在文化、貿易等方面存在密切合作,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兩國就守望相助。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中斯之間簽署了《米膠協定》,中國在非常困難的時期,向斯里蘭卡出售大米,斯里蘭卡向中國出口橡膠,相互支持幫助。[6]2014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率領代表團訪問斯里蘭卡,并就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達成了合作共識。
云南在與南亞、東南亞、東盟和西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交往合作不僅得到了像“橋頭堡”戰略等國家政策的扶持,而且也建立了較為成熟和完善的長期合作機制。在中國與東盟的合作中,云南曾經走在全國的最前列,1993年首次召開的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是我國西南地區最早的交易會,是西南地區聯袂走向東南亞、南亞的主要平臺,22年來舉辦了二十二屆,在南亞、東南亞乃至西亞和環印度洋地區國家都有很大的影響。2005年參與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使云南通過湄公河沿岸的5個東盟國家進入東盟市場,2010年啟動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推進的滇池泛亞合作(DCOA)以及2013年中孟印緬經濟走廊的建設為云南與東盟和南亞國家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臺和基礎。而2011年5月國務院正式下發的《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7],為云南加強與南亞、東南亞、東盟和印度洋沿岸國家交流合作給予了國家戰略層面的最大政策支持,為云南參與“一帶一路”戰略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機制基礎。
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和東盟各國在產業結構上雖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現代發展進程上卻具有極強的互補性。云南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科技、能源、文化和信息等產業上各具特色,尤其是在資源構成、產業結構分布和工農業產品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南亞、東南亞和東盟各國在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砂、木材、橡膠制品、初級化工產品、農產品、熱帶植物等方面具有優勢,而云南省在化工產品、有色金屬、機電產品、金屬制品、煙草和農副業產品、能源產品、紡織品及服裝等方面具有優勢。云南還具備一定的工業基礎,除了資源型工業之外,云南在制造業領域有著比周邊鄰國更雄厚的產業基礎,無論是在礦產資源的深加工還是其他制造業領域,周邊國家都有可能成為云南企業的市場。近年來,伴隨著雙邊貿易的增長,云南省從上述國家進口的農產品、金屬砂礦、橡膠及制品、木材及木質品等將大幅上升。與此同時,云南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也逐年增多,機電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明顯增大,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雙方的互補性進一步增強。
云南與南亞、東南亞鄰近國家之間在民間交往上有著歷史的淵源和地域上的便利,民眾間保持著深厚的感情。云南與緬甸、老撾、越南毗鄰的8個邊境州 (市)居住著大量的跨境民族 (據統計,全省26個少數民族中,跨境民族就有17個)。[8]這些跨境民族地區與境外的跨境民族地區相連成片,交往密切,具有共同的歷史淵源、語言和文化習俗,通婚聯姻、邊民互市和其他經濟交往等十分普遍。自古以來,這種同源文化、親緣民族關系和長期的民族群體接觸、文化磨合、友好相處,緊密地維系著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友好關系。民眾之間特殊的民族情感和相互認同感,也使云南在與這些地區進行民間交往、交流合作中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云南應緊緊圍繞“五通”的目標,發揮現有的政策機制優勢,實現政策溝通;發揮地緣區位優勢,實現道路連通;發揮發展互補優勢,實現貿易暢通、貨幣流通;發揮友好關系優勢,實現民心相通。
云南作為邊疆少數民族省份,由于特殊的地緣區位和發展狀況,近年來除了得到國家橋頭堡建設政策的支持外,還同時得到了國家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工程、扶貧開發、沿邊開發開放等政策優惠。在國家對南亞、東南亞及周邊國家的重大對外舉措,如“中國-東盟自貿區”、“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瀾滄江一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都與云南息息相關。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南亞國家商品展、南博會等合作交流活動也成為云南聯系東南亞、南亞、西亞三大市場的新型機制平臺。如果能將這些政策機制疊加在一起,將使云南在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因此,云南省有關部門應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匯報銜接,爭取國家層面的更多重視與支持,將云南對外交往的現有政策機制納入到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各專項規劃中,把這些政策機制和國家頂層設計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政策機制的最大效應,努力實現云南現有對外交往政策機制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有關內容的無縫對接,進一步深化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及周邊國家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更好地為國家重大戰略服務。
云南是中國將影響輻射到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非洲的一個重要輻射點,也是“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的“節點”,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地位。因此,在支持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中,云南應積極發揮地緣區位優勢,加快西向、南向國際大通道的建設,把中國內陸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的交通線連接起來,尤其是要加速推進第三歐亞大陸橋的建設力度。經云南構建第三歐亞大陸橋的構想前幾年就已提出,主要是以深圳港為代表的廣東沿海港口群為起點,以云南為樞紐,經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抵達荷蘭鹿特丹港。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筆者認為第三歐亞大陸橋應在原有東向線路的基礎上,增加北向經成都、西安、新疆至中亞的線路,這不僅能有效連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而且還能為中亞國家提供印度洋方向的出海口,對深化我國與中亞國家的交流合作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云南是中華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東南亞文化圈的交匯區,是一個多元文化共生帶,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地理相鄰、人緣相親、文化相近,建立了長期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近鄰情誼。因此,在支持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云南應發揮自身文化優勢和民族友好關系優勢,立足于鞏固發展好鄰居、好伙伴關系的需要,以擴大對外交往、加強文化交流、推進教育合作、加強宣傳合作等為重點,通過舉辦各種不同層次、不同范圍的文化教育交流活動,以及與周邊國家整合旅游文化資源,建立多邊旅游合作機制等方式,著力推進和深化同周邊國家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使云南成為向外展示中華文化、推介中國睦鄰友好思路的窗口,從而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增強南亞、東南亞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認同感和參與力度。
云南應進一步發揮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工業、農業等方面的互補優勢,發揮優勢產業的互補效益,加強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合作交流、經貿往來和幫助扶持力度,提高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力,為雙邊的戰略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是發揮經濟產業優勢,培育特色經濟產業基地。云南應積極發揮在整個區域經濟產業發展中的優勢,將一部分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建強、建好,以此帶動和吸引周邊國家的投資和貿易往來。為此,云南對內應發揮樞紐集聚作用,使之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對外應發揮龍頭帶動和示范作用,使之成為面向印度洋沿岸市場的外向型產業基地和進出口商品生產加工基地。應針對我國對周邊國家在科技、工業等方面的互補性優勢,積極吸引內陸和沿海科技、工業發達省份到云南建廠、建園,進一步完善云南產業配套和產業鏈構建,使云南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產業支撐基地,提高對周邊國家的吸引力。二是積極推進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國際化水平。“一帶一路”戰略中,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也是一個各界非常重視的問題。由于我國對南亞、東南亞周邊國家在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相對優勢,以及云南自身特殊的地緣區位優勢,加之云南周邊國家對人民幣認同度較高,因此云南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09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與緬甸國有銀行開展金融合作試驗,2010年展開了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2013年11月云南沿邊 (邊境)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啟動,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11部委辦聯合印發《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9],為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奠定了更加有利的基礎。因此,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云南應在加強雙邊貿易和旅游文化交流中不斷探索更為順暢的人民幣雙向回流機制,優化人民幣跨境計價結算使用環境,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產品創新,積極推進人民幣的跨境影響力,力爭將云南打造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跨境人民幣金融中心。三是加速推進沿邊自貿園區建設進程。云南應發揮自身優勢,依托現有跨境經濟合作區有利條件,參照中國 (上海)自由貿易區建設模式,在中緬、中越、中老三個跨境經濟合作區基礎上,加快推進設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沿邊自貿區申請建設力度,最大限度實現區域內商品、資本和勞務自由流動。當前,國家將瑞麗設定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考慮在瑞麗建設云南 (瑞麗)自由貿易園區,云南應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在瑞麗自由貿易園區建設論證成功的經驗基礎上,在省內其他沿邊州市進行示范推廣,爭取國家支持,推動云南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雙邊合作,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
[1]人民網.習近平考察云南: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Z].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21/c70731-26427089.html.
[2]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弘揚人民友誼,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N].人民日報.2013-09-08,第3版.
[3]新華網.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重要演講:中國愿同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Z].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25482056.htm..
[4]中新網.中國老撾建交50周年慶祝招待會北京舉行 [Z].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04-22/2992965.shtml.
[5]新浪網.中泰簽署“中泰戰略性合作共同行動計劃”[Z].http://news.sina.com.cn/w/2007-05-29/093511915659s.shtml.
[6]新華網.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吳江浩:友好的故事說不完[Z].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01/c_115996131.htm.
[7]中央政府門戶網.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Z].http://www.gov.cn/zwgk/2011-11/03/content_1985444.htm.
[8]趙永勝.云南與東南亞國家的跨境民族及其在境外的分布和人口 [J].云南民族,2011,(7).
[9]云南省人民政府金融辦公室.云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 [Z].http://www.ynjr.gov.cn/newscontent.aspx?id=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