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蕾
(安慶師范學院政治學院,安徽 安慶 246133)
論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與中國夢的實現
韓蕾
(安慶師范學院政治學院,安徽 安慶 246133)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提升文化軟實力可以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物質基礎、精神支撐、安全保障以及人才來源。我們必須在塑造本國文化形象、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基層文化和大力培養人才等方面進行不懈地努力,不斷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文化軟實力;中國夢;意義;途徑
隨著時代發展,在國際舞臺上,國家間的競賽已經從硬實力逐漸延伸到軟實力上。軟實力作為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大小的新指標,各國一直都致力于提升本國軟實力,而在軟實力中,文化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目前我國需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尋求出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途徑,對于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軟實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學的約瑟夫·奈首先提出來的,他指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硬實力”,另一方面就是相對應的“軟實力”。在他的著作中,他賦予軟實力這樣的定義,“軟實力是通過吸引而非強迫或收買的手段來達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觀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通過對美國文化特點的分析,論證了“文化在軟實力中具有重要作用”這一觀點。
我國首次提出“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到“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這就明確指出要將提高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的一個重要戰略部署。提升文化軟實力是國家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站穩腳的一個重要支撐點,同時能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家競爭力。
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編寫的《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中,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得到了界定,“文化軟實力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創新力和傳播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文化軟實力擁有著豐富的內涵。首先,它包含著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感染力。一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文化,這給世界提供了一個了解這個國家的切入點,它可以更全面地呈現出國家的發展過程。價值觀念可以間接反映出國家的社會風氣和國民思想覺悟程度,并指導人民的行為,而人民的行為結果又會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發展進程以及發展方向。
其次,它包含著意識形態的凝聚力。意識形態與一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密切相關,它所包含的內容可以從不同側面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在團結全體人民為共同目標和民族利益奮斗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再者,它包含著國民素質和民族品格的影響力。文化的發展促進了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而國民素質的提升也會反作用于文化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提升對國家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和國家競爭力是緊密相連的,公民道德素質的高低也是衡量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標準。高尚的民族品格可以使國家擁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個國家的民族品格得不到提升,這個國家必定會走向衰落。
最后,它還包含著文化作為產業所擁有的吸引力。文化產業是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的集中體現,它是文化經濟功能一個重要的呈現方式,是完善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介質。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是提高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發展文化產業,不但有利于豐富國家文化內容,也能通過它對人民群眾的吸引力,帶動文化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提升文化軟實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可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夢想,而它的實現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文化被視為一種產業、一種經濟因素,對提升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它已經成為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文化軟實力可以帶動文化產業發展,這樣對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對硬實力的積累也具有積極意義。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經濟和文化相互滲透的過程中,文化生產逐步走向專業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發展體系,而且生產范圍不斷擴大,可以和其它產業相互融合。當今世界各國為了提高文化生產力水平,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開發,并且增強在文化市場的爭奪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夯實文化基礎,給文化產業發展打好根基,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
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可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理想,這也是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實現中國夢的這條道路上,提升文化軟實力,既是目前的形勢所迫,也是內在的要求。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一直受到他國推崇和借鑒,提升文化軟實力,可以更全面展現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以及對世界文化的貢獻,進而可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使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以此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文化軟實力在提升過程中所展現的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文明,對于民族成員來說具有強大吸引力,并且在社會發展道路上,作為一種精神動力指引人民前進。人民是實現中國夢的主體,而中國特色文化軟實力也一直秉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它要求一切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將推動經濟發展作為著力點,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完善政治民主,保護人民的政治權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強人民歸屬感。此外,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也拉近了民族成員間的距離,喚起大家心中共同的信念,向著同一個目標不斷奮斗。
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強國家防滲透力,可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安全保障。西方國家一直將文化放在和政治、經濟、軍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利用文化強大的滲透力,向世界宣揚本國的價值觀。提升文化軟實力,也是加強防滲透力、維護國家安全的一個重要手段。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容侵犯。但是,在當今社會中,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妄圖分裂中國。提升文化軟實力,可以讓更多國民了解民族文化的發展過程以及深刻體會到民族文化所展現出來的魅力,可以幫助國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推動國家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還可以使文化產品被引進時,不再盲目順應市場潮流,能以本國的政治影響作為參考依據,同時也有利于文化法律建設的加強,有效行政機制的建立,并且使國家的文化安全得到全面的監控。
提升文化軟實力,大力發展教育,還可以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人才來源。國家一直將科教興國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只有不斷發展教育,培養更多的人才,才能推動文化發展,豐富文化內容,給中國夢的實現提供足夠的后備軍,為中國夢的實現添磚增瓦。同時,人才也會帶動文化領域的創新,給文化發展增添絢爛的一筆。眾所周知,國家間的競爭也表現在人才方面,人才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國家發展的未來。如果人才供給被中斷,那么文化的發展也將被阻礙,這樣國家前進的道路將會更為坎坷。此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專業型人才的涌現也會帶來技術革新,加速科技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文化在經濟領域的滲透力不斷加強,也給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使經濟發展水平和質量得到提高。文化軟實力提升必將帶動教育行業的發展,使人才質量得到保證,這對于國家的發展和中國夢的實現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需要遵循一定原則,即從本國國情出發,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民利益為立足點,科學持續地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在遵循這些原則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文化軟實力。
第一,塑造本國文化形象,樹立本國文化品牌,推廣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推動文化創新。我國文化博大精深,且在國際舞臺上具有重要地位。從現在全球的漢語熱、以及各國對中醫和儒家文化的研究情況來看,中國文化的感染力在不斷擴大。因此,應塑造具有本國特色的文化形象,樹立具有強大代表力的品牌,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獨特魅力,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中國的民族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積淀下來,這些都是我國的文化寶藏,是提升文化軟實力不可多得的財富。當今,文化競爭愈加激烈,若想贏得一席之地,在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價值的同時,還需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應停滯不前,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第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對于外來文化,要能夠揚棄,同時需防止西方文化的滲透,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已經全面參與到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中,中國必須堅持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與國際接軌。但是,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可以接觸到最先進文化技術的同時,西方文化也在通過網絡等各種渠道滲透到我國國民日常生活中。美劇在中國熱播就不難看出西方文化對于中國文化地沖擊,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我們必須要維護文化主權,加強本國文化安全,增強民族凝聚力。但是,這并不代表要完全排斥西方文化,應采取揚棄的態度,能夠做到取長補短。國家的發展必須依賴于世界這個大背景,完全脫離世界封閉本國,僅僅依靠自己現有的資源,并不會走得更遠。
第三,仍需致力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是馬克思主義的又一次豐富。它有利于國民堅定自己的理想,樹立正確的觀念;有利于道德規范更好地發揮其約束作用;對于國家而言,也有利于其競爭力的提升。我們必須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豐富其內涵,在全社會形成一個統一的指導思想和強大的精神支柱,并且應完善基本的道德規范,著力于提高國民素質和思想覺悟能力,積極配合黨的工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貫徹到各項具體措施中去,不斷推動社會的發展與前進。
第四,以人為本,不斷發展農村基層文化,調動人民積極性。一直以來,“和諧”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這和文化軟實力的內在要求不謀而合。目前,國家一直致力于改善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但是農村依然面臨著文化水平不高、精神生活匱乏的局面。政府應該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使更多的基層群眾可以享受到文化成果,擴大公共文化的服務范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全面實現文化資源共享,加大對農村文化發展的投入力度,給予充足的經費,開辦更多的活動,增加農民受教育機會。持續調動人民的積極性,讓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發揮其主體作用,人民是文化的享用者也是創造者,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需要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加大教育投資,培養新型人才,能真正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以推動文化發展,提高綜合國力。人才是強國之本,是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這就需要加強人才的培育,夯實人才的專業基礎。國家一直致力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國民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人民對文化追求也在不斷提升,中國文化已經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是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教育水平落后,師資力量缺乏,這就需要通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經濟、政策上給予支持,給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中國夢的實現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礎,提供堅實的后盾。
當今時代,文化的地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不斷凸顯。中國在增強硬實力的同時,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文化資源,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促進中國夢的實現。
[1](美)約瑟夫·奈.軟力量——世界政壇成功之道[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2.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共中央宣傳部理論局.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6.
[4]王滬寧.作為國家實力的文化:軟權力[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3):91-96.
[5]趙磊.當前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新遠見,2008,(5):57-69.
[6]謝雪屏.文化軟實力之爭:關注中國國家文化安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1-5.
[7]門洪華.中國:軟實力方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2.
[8]胡惠林,李康化.文化經濟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117.
[9]胡鞍鋼.中國大戰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43.
[10]韓永進.新的文化自覺[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1.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HAN Lei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Anhui 246133)
Cultural soft powe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Promoting culture soft power can provide material base,spiritual support,and security as well as the talent source for the reali扎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We must make our efforts to shape the native cultural image,safeguard our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buil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develop the grassroots culture and cultivate talents forcefully to promote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our country,so that our country can be in an invincible position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and reali扎e our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cultural soft power;Chinese dream;significance;ways
陳澍斌
D616
A
1672-2868(2015)01-0033-04
2014-12-15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1sk278扎d)
韓蕾(1989-),女,安徽安慶人。安慶師范學院政治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