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3)
基于評價理論的國內語言類期刊中英摘要對比研究
羅娟
(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江 212003)
學術論文摘要是學術論文寫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評價理論為理論框架,對20篇期刊論文的40篇中英摘要進行了對比分析,統計語料中態度,介入,級差這三種評價性資源的使用頻率及分布狀況,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探討學術論文中評價性資源的使用差異,這些差異對摘要翻譯的啟示,以及三種評價資源是如何協同作用來實現摘要的交際功能的。
評價;態度;介入;級差
論文摘要是學術論文的重要組成成分,是對所寫文章主要內容的精煉概括,取論文之精華。一篇好的論文摘要應做到簡明扼要,切題,能獨立成文,這樣可以節約讀者的時間,使他們不必讀完整篇文章就能了解它的主要內容。另外,為了促進國際交流及擴大我國研究成果的國際影響力,學術論文通常應附有英文摘要。由于中英文差異,學術論文的中英摘要已然引起了國內語言學學者們的關注。但大多數研究還是聚焦在中英摘要的體裁對比 (李萍 &Josta Van Rji-Heyligers,2011),小句關系分析(何鳳華,2013),互文分析(儲丹丹,2010)等方面。
本文以系統功能語言學中的評價理論為理論框架,將國內語言學期刊論文的中英文摘要進行對比,統計其中評價性資源的使用頻率及分布狀況,以探討中英學術論文摘要中評價性資源的使用差異,以及這些評價性資源是如何協同作用來實現摘要的交際功能的。
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法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了語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人際和語篇功能。Martin于20世紀90年代在Halliday系統功能語法的基礎上,對人際功能進行延伸,創造性地提出了評價理論。它是一個語義資源系統,關注的是怎樣運用語言來表達態度,作出評價,以實現與讀者的交流。Martin(2003:23)認為,“評價理論是關于評價的,即語篇中所協商的各種態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強度以及表明價值和聯盟讀者的各種方式。”利用評價理論可以分析出語篇作者的態度和立場。
評價理論是一個多維模型,具有三個語義子系統:態度、介入、級差。其中,態度是評價理論的核心,介入和級差都是為態度服務的。
態度指文本/發話者以情感反應或特定的文化價值體系為參照,對參與者或過程做出的評價(張敬源,2010:173)。態度系統又可根據語義進一步分為情感、判斷和鑒賞三個子系統。情感是用來表達語言使用者對事件的情感反應,是態度系統的中樞,通常由心理過程來實現。判斷是以一系列制度化的社會規范為參照,對人類行為舉止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吳志芳,2009:64)。鑒賞屬于美學范疇,是對過程和產品的評價(Martin& Rose,2003:63)。
介入系統在評價體系中起輔助作用,它關注協商人際或概念意義的方式,從單聲和多聲的角度表明語篇聲音的來源,用以調節語言使用者對所述內容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張敬源,2010:173)。多聲系統又被細分為否認、聲明、引發和歸因。
級差貫穿整個評價體系,為態度和介入提供分級資源(何中清,2011:10),是對這兩個子系統的潤色,它包括兩個范疇:語勢和聚焦。語勢涉及態度分級的強度,可借助程度詞“稍微”“非常”來實現;而聚焦是將本質上不能分級的范疇的進行模糊化或清晰化,涉及語義范疇成員的典型性。
本文以國內語言類期刊論文的中英文摘要為研究對象,選取了來源于 《外國語》、《外語教學》、《外語研究》和《現代外語》這四本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中的20篇論文的中英文摘要作為語料。為了增加研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筆者選取了近四年的語言學類論文,旨在縮小學科間差異,獲取最新的分析數據;同時排除了太長或太短的摘要,語料中的中文摘要均在150-250字之間,摘要英譯單詞數大致相當。

表1 本文研究文獻情況一覽表
本研究首先對這20篇學術論文進行編號(表1),再按順序對40篇中英摘要進行標注,找出摘要中的態度、介入和級差資源,然后計算出每篇摘要中評價子系統的使用及分布情況,最后,根據統計出來的數據對中英摘要在評價資源的使用及分布情況進行對比,總結出異同點,從而得出學術論文中英摘要在實現評價意義方面的異同。

表2 國內語言類期刊論文摘要中評價性資源分布情況一覽表
通過對語料的標注及統計,確定摘要中的評價資源和其所屬的子系統,發現語言類學術論文摘要中也存在豐富的評價資源,表3為這些資源在語料中的分布情況。
從表2中我們不難看出,這40篇摘要都使用了一定的評價資源,但三個子系統在摘要中的分布不是很均勻。中英文摘要均偏向于更多地使用態度資源來概括文章要旨,幾乎占了所有評價資源的一半。介入子資源的比例位居第二,表明作者們都有在主客觀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在遵循摘要的客觀性話語規范的同時,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中英文摘要的級差比重都是評價資源中使用最少的。中文摘要中的態度資源略高于英文摘要;而英文摘要在介入資源方面略勝一籌;在級差子系統的使用上,中英文摘要不相上下。下面就分析一下態度、介入、級差三個子系統中的具體情況。
4.1 態度系統
從表2可看出,中英文摘要在態度資源的分布上均高于其他兩個評價子系統,中英文摘要在態度資源的使用上并無明顯差異,僅僅相隔0.2%左右。
上面我們提到態度又可進一步分為情感、判斷和鑒賞三個子系統,下面就來看一下這三個子系統的使用情況。

表3 國內語言類期刊論文摘要中態度資源分布情況一覽表
從表3中可以看出,中文摘要及其譯文在態度資源方面皆更多地使用了鑒賞子類別,判斷和情感這兩個子類別所占比例較小,甚至,情感這個子類別并未出現,這是因為,情感指的是語言使用者對行為、文本、過程及現象做出的情感反應,主要通過心理過程和關系過程來體現(陳治安&姬小玲,2009:103)。在摘要這種文體中,作者通常傾向于客觀的評價,而并不揉入情感因素。摘要中若出現情感,則會使文章主觀性過強,喪失權威性。
語料中的有些摘要,中文摘要并沒有態度資源,英譯時卻加入了態度。如:
(1)語料分析發現[介入:聲明],元語用評論語通過框定、轉換框架、重新框定過程對信息內容和言語行為等進行調節,實現四大積極[態度:判斷]語用效應。(摘要8)
On the basis of data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介入:聲明]MPCs regulate ongoing interactions through framing,frame shifting,and reframing processes,consequently[態度:鑒賞]achieving four positive[態度:判斷]pragmatic effects.
也有個別情況,中文摘要中隸屬于鑒賞的,英譯摘要中卻變成了判斷。如:
(2)運用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如認知語言學理論)探索模因表象背后的認知機制,有利于[態度:鑒賞]進一步[級差:語勢]揭示模因的本質。(摘要16)
and that the nature of meme can be better[態度:判斷]and further[級差:語勢]illuminated so as to explore its underlying cognitive mechanism.
同時,表3還表明,在態度資源方面,英譯摘要基本上是忠于原文的。判斷子類別之所以比例較少是因為,判斷是對人的行為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斷,而鑒賞是對現象加以評價,這就使得摘要顯得更加客觀公正。
但是,中文摘要及其英譯摘要在態度資源的使用方面還是存在細微差別的,體現在英文摘要的判斷子類別較之中文摘要比例有所上升。這是因為中國人比較顧及面子,出現肯定或否定的判斷會涉及到摘要中提及的受試的面子問題。而英譯的時候,考慮到這點文化差異,判斷的成分就有所增加,同時也避免了直譯的單調乏味。
4.2 介入系統
上文提到過,介入包括單聲和多聲,單聲指作者直接表明自己態度,如:我認為…,而多聲則是作者引入不同的聲音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如:研究表明…。White(2001)將介入下屬的四個子系統歸納為對話性壓縮和對話性擴展。所謂收縮是指這類介入資源限制其他聲音和立場,它包括否認和聲明。而引發和歸因則屬于對話的擴展,意味著此類介入資源或多或少地引發了對話中其他的聲音和立場。本文語料中的介入資源分布如下表:

表4 國內語言類期刊論文摘要中介入資源分布情況一覽表
從表4中我們可以看到,對話性壓縮和對話性擴展的分布并不均勻,不管是中文還是英譯的摘要,對話性壓縮的比例都大大超出了對話性擴展,這表明作者偏愛使用對話性壓縮來表達觀點。所有的介入資源里,聲明占據絕對的統領地位,這是由摘要文體的本質決定。摘要要求作者明確表明自己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及研究成果,這使得作者一不嚴謹便會面臨外界的質疑和挑戰,對話性擴展的出現即承認其他觀點存在的可能性,與對話性收縮相互平衡,增強了摘要的權威性。
對比中文摘要和英譯摘要,能夠發現,否認在英譯時會消失,如例3所示;英譯摘要比中文摘要要多出兩倍的引發;英譯摘要中歸因只比中文摘要多了近3%。如:
(3)研究發現[介入:聲明],英語非基本顏色詞體現形式多于[態度:鑒賞]漢語,但[介入:否認]漢語非基本顏色詞也有其獨特的[態度:鑒賞]體現方式;(摘要3)
It is found that[介入:聲明]there are more[態度:鑒賞]representation forms in English nonbasic color terms than in Chinese,and that there are unique [態度:鑒賞]representation forms in Chinese non-basic color terms.
(4)文章提出[介入:聲明]應以順應理論為理論依據,在語用行為框架下進一步[級差:語勢]探討自稱的語用身份建構及其元語用特征。(摘要7)
It also proposes[介入:聲明]that pragmat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meta-pragmatic features of self address forms as identity markers could[介入:引發]be further[級差:語勢]studied under the pragmatic act theory.
(5)(本文)提出了[介入:聲明]一個會話中人稱指代語優選原則模式以及優選原則的三個原則等級。(摘要5)
The Preference Principle Model of Person Reference and three Principle Ranks are proposed[介入:歸因].
否認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摘要作者覺得直接否定顯得過于強硬,在英譯時便采用了柔和的表達。中英文摘要都用了半數以上的聲明,暗示作者充分利用這一資源來宣稱自己研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摘要作者在英譯時加入了大量的引發和少量的歸因,表明作者強調自己的觀點只是多聲對話里的一種聲音,這就使那些持有相反觀點的人們不會形成較強的反抗心理,也為自己留有余地,實現與讀者更好地溝通。
4.3 級差系統
級差資源并不產生新的意思,僅用于表達語義的不同強度。級差可以對態度和介入系統進行修飾,在評價系統里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語勢和聚焦是級差系統的兩個子類別,下表是級差系統的兩個子類別——在本研究中的分布情況。

表5 國內語言類期刊論文摘要中級差資源分布情況一覽表
表5表明,摘要作者不約而同的大量使用了語勢,輔以較小比例的聚焦來修飾語義。通過語勢的增強或減弱,能隱形地強調作者對某一現象的態度。
對比中英文摘要可以看出中文摘要中的級差略多于英譯摘要,只高出近2個百分點。進一步對比,我們發現,有時候中文摘要里存在的級差在譯為英文時,級差會消失;也有時候,中文里沒有的級差語義,在英譯摘要里卻會出現。
(6)本文從會話分析的角度出發,基于對英語自然會話的語料分析,著重[級差:語勢]探討了[介入:聲明]會話中人稱指代語使用的優選原則。(摘要5)
This paper,through the analysi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English conversations scrutini扎es into[介入:聲明]the preference principle of person reference.
(7)研究發現 [介入:聲明],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視覺語法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不足。(摘要13)
The study shows that[介入:聲明]visual grammar’s disadvantages mainly[級差:聚焦]lie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例6中著重這個加強語氣的詞在譯成英語時消失了,這在摘要翻譯中其實是不可取的,省譯了級差的意思,造成了譯文比原文范圍縮小了,不能很好的表達中文摘要的意思。本來作者是重點探討了會話中人稱指代語使用的優選原則,可能還涉及到其他內容,而譯文省譯了級差,變成了只探討會話中人稱指代語使用的優選原則了。
例7的中文摘要只是說有四個方面的不足,而英譯摘要卻加上了mainly這個聚焦的詞,這倒是可行的,增譯了mainly的意思,使得行文更加嚴謹,避免日后人們對其產生質疑。
上述分析表明學術論文摘要看似客觀,但它其實是立足于研究,表達作者的主觀態度。中英文摘要在態度資源的分布上略有差異,這是因為翻譯是譯者的主觀能動性活動。本文的語料均選自國內核心期刊,摘要即便譯成了英語,反映的仍然是譯者本國的意識形態價值。評價系統的三個子系統各有千秋,相輔相成,共同協助作者表達態度,間接評價,緩解威脅面子行為,感染影響讀者,進而吸引說服讀者。
[1]李萍,Josta van Rji-Heyligers.基于語料庫的學術論文摘要體裁對比分析[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1):39-44.
[2]何鳳華.社科類學術論文摘要的小句關系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3]儲丹丹.文史類學術論文摘要語篇的互文分析[D].上海:復旦大學,2010.
[4]Martin,J.R.&Rose,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23、63.
[5]張敬源.功能語言學與翻譯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173.
[6]吳志芳.態度資源的評價理論視角——解讀奧巴馬致女兒的一封公開信[J].瘋狂英語(教師版),2009,(3):110-114.
[7]何中清.評價理論中的“級差”范疇:發展與理論來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6):10-18.
[8]中國功能語言學研究會.第十屆全國功能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0-112.
H059
A
1672-2868(2015)01-0134-06
2014-11-10
羅娟(1989-),女,安徽安慶人。江蘇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楊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