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靜英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褚靜英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探討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從院校多元合作,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校企緊密合作,共建優質核心課程;專兼結合,打造高素質“雙師”教學團隊;行業參與,建設功能完備的校內外實訓基地;發揮專業優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
隨著衛生事業的發展,社會對醫學檢驗技術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技術的運用和儀器設備的更新需要高質量的醫學檢驗人才。為適應醫學檢驗的檢驗技術自動化、試劑多樣化、方法標準化、時間快速化、服務人性化,就需要培養綜合素質高的檢驗專業人才。這幾年,借助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中央財政支持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建設、江蘇省重點專業群建設,我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進行了不斷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階段性成果報道如下。
1.1成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理事會
在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的基礎上,成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理事會,理事會會員單位包括多家行業單位,表決通過校企合作理事會章程和理事會年度工作計劃。借助理事會平臺,推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以合作辦學、專業建設、畢業實習、學生就業為主要形式開展合作,使校企合作機制從原有的以學校為主、醫院被動參與的合作形式向醫院主動參與、校院共同管理的形式轉變。
1.2組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組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修訂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委員會成員包括行業專家和校內外教育、教學管理人員,定期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對行業需求、崗位職業能力需求、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課程內容設置等內容進行研討,準確把握專業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質量。定期邀請行業專家來校開辦專業系列講座,定期與兼職教師溝通交流合作。與行業專家積極探索在教育教學改革、“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教學質量評價和科技培訓與服務等諸多方面的合作途徑、渠道和方法,搭建多元合作的“四平臺”,即資源共享平臺、合作育人平臺、社會服務平臺和國際合作平臺,建立起涵蓋人才培養全過程,多層次、全方位的長效合作機制。
1.3與附屬教學醫院建立深度合作機制
學院與附屬醫院簽訂協議后,成立合作領導小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與醫院檢驗科深度合作,進行崗位互聘、成立核心課程組、學院教師和醫院醫師集體備課共同參與教學、校院合作拍攝專業錄像、收集教學標本、建立畢業生實習基地、建立專業教師臨床實踐基地、設置專業課程實訓任務等。
1.4制訂了合作教學基地教學管理運行制度
制訂了如校企合作人員培養培訓管理制度,企業人員定期參與專業建設制度,校企合作學生實習管理制度[1],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計劃、方案和管理制度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定期派出教師對實習基地進行巡查,及時與校外實訓基地溝通,反饋實訓基地、實習學生的意見及情況,并做出總結,采取相應的措施保障學生實習順利進行。有關單位也制訂了學生實習管理辦法,指定帶教教師對實習生進行生活、學習指導。通過校內、校外合作教學基地的相互協作,充分保障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圓滿完成畢業實習,達到專業培養目標。
1.5構建產教結合、交互培養的“雙師”隊伍建設多元合作機制
制訂師資培養計劃,包括專任教師定期下臨床計劃,兼職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專兼職教師課程建設、科研合作計劃等,做到產教結合、交互培養。
2.1校企融合,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建設
檢驗教研室與附屬醫院檢驗科進行融合建設,先進行崗位互聘,再融合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組,接著定期開展集體備課,然后共同承擔專業課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工作;共建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庫,按照專業建設規劃,積極開展教學質量工程建設,與行業合作完成了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為學生與教師搭建了溝通的平臺,為學生網絡學習提供了互動的平臺,學生反響很好;共同完成教材建設,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從崗位需求出發,與行業合作,開展職業分析,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體系。在建設以上優質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加強教材建設,牽頭組織其他院校的相關教師及行業專家共同編寫與項目化課程相匹配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項目化教材,完全打破學科體系限制,按照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組織課程,形成圍繞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學項目,使其具備實踐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的特點,并運用于教學中,學生反饋效果好。
2.2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的項目教學
在教師中對教學理念進行進一步宣傳,使其學習并認真貫徹落實有關高職高專教育發展的文件,觀摩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的項目教學過程。在核心課程中,推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的項目教學[2]。教學模式設計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項目為載體的思路,努力營造在真實工作情境中學習知識、訓練技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根據工作任務列出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統性,把課程內容與實訓內容組合成一個個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為主線,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及時進行實踐教學,既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使教學過程具有更強的實效性。“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突出技能訓練,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自編的項目化教材進行教學,與行業專家進行探討,不斷修改完善項目化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使教材更適用于學生的學習。
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和教科研活動,以師德師風建設、專業梯隊建設、“雙師”素質建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為主要內容,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專業教研室為載體,以校企合作為組織模式,完善教師激勵制度,強化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雙師”素質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采取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形式,形成合理高效的師資梯隊,建設一支年齡、學歷、職稱等結構合理的專業師資隊伍。
3.1專業帶頭人培養
通過培聘結合進行專業帶頭人培養,聘請知名專家擔任學院兼職督導。遴選培養專業理論扎實、技能過硬的“雙師型”專業帶頭人,支持專業帶頭人參加學術交流、主持重點課題或教學改革,把握專業發展方向。近三年,組織專業帶頭人多次赴國內外學習先進的高職教育理論、專業建設理念和先進的教學管理方法,并將先進理念引入專業教育。通過主持專業調研項目、參加國內學術會議、關注專業發展的新動向,了解了最新發展動態,把握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向。
3.2骨干教師培養
選拔中級以上職稱、具有職業資格的教師作為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組織或鼓勵骨干教師進行國內外培訓,參加學術會議,參與教學資源庫建設、教材建設,主持或參與科研教改課題、下臨床實踐等。骨干教師每人完成1門以上主要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承擔特色教材開發、優質核心課程建設等任務。
3.3青年教師培養
采用導師制、試講制、聽課制、集體備課等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導師從師德規范、為人師表、教學方法及學術科研等方面全方位培養青年教師,使其健康發展。采用互相聽課的方式,讓青年教師熟悉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應用,吸取老教師的經驗,同課程教師集體備課,相互學習、溝通交流。注重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活動。同時安排青年教師下臨床實踐,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類教育教學比賽。
3.4兼職教師培養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會平臺,創新兼職教師聘任和管理機制,聘任行業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專家擔任專業核心課程的兼職教師。學院對兼職教師進行了教學能力的系列培訓,選擇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具有“雙師”素質的行業技術骨干擔任實習指導教師,承擔實習帶教工作。建設一支由行業一線檢驗專家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兼職教師除了參與課程教學和實習指導之外,還參與專業建設、教材建設,并定期來校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開設系列專業講座,幫助學生更早進入準就業狀態。
4.1改善校內實訓室的教學條件
與行業密切合作,進行校內實訓室改造。為了更好地適應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進行了實驗室改造。通過參觀學習制訂改造方案,邀請行業專家利用專業研討會對實驗室改造方案進行修改論證,建立了模擬檢驗科,讓學生實訓時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為了適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建了理實一體實訓室,用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進行了大量調研,并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討,科學論證,綜合考慮崗位能力培養的要求和專業技術領域的發展方向,結合設備的經濟性和使用效率,確定最佳設備采購方案,完成了校內實訓基地實驗設備的招標和購置;行業采用各種形式(如捐贈儀器設備或資金資助)資助學院專業建設。所有設備安裝到位并驗收合格,納入全院設備管理,發揮了其教學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
4.2拓展了校外實訓基地
不斷拓展新的優質實訓基地,為學生實習提供了保障,并在附屬醫院內設立課堂,建設“企中校”,將學校的教學活動與行業企業的生產或服務過程緊密結合,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5.1開展檢驗技術培訓咨詢服務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充分發揮技術上的優勢,提供技術咨詢與服務等工作。我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與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開辦化妝品生產企業檢驗人員培訓班,提高了學員本身的崗位檢驗能力及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檢驗能力。同時,主動為學院內有關部門解決技術上的疑難問題,每月對附屬醫院的醫療環境和醫療器械等進行衛生檢測。近年來,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堅持為學校食堂進行衛生監測,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向有關部門提出整改建議,在技術上給予咨詢指導,并進行定期跟蹤隨訪,為創建良好的就醫環境和開展良好的餐飲服務提供了安全保障。專業教師還利用休息時間免費為群眾測定血型。
5.2為行業開展學歷教育
不斷規范成教工作,探索成教新特點,搭建人才終身教育的服務平臺,承擔成人繼續教育任務。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承擔了江蘇大學、南京醫科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專業專升本的繼續教育工作,涉及專業有醫學檢驗專業、臨床醫學專業、護理專業、藥學專業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師承擔所有學生專業課程的教學以及畢業論文答辯工作。
雖然我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專業建設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我們將不斷更新觀念,不斷地改革和進步,繼續探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密切與企業合作,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實現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1]浦春,馮鋼,武其文,等.新形勢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實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1):173-175.
[2]余先祥,蔣斌,袁星,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建設與實踐[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4,3(1):113-114.
G40-03
A
1671-1246(2015)20-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