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薇 肖紉梅 關 鍵 王 慧
淺談醫學期刊約稿策略
——以《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為例
王 薇 肖紉梅 關 鍵 王 慧
[摘 要]豐富的稿源是辦好高質量期刊的基礎,而高質量的稿源是確保期刊學術質量的關鍵因素。面對目前稿件分流、優秀稿源匱乏的情況,本文以《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2014年約稿實踐經驗,從日常約稿、就近約稿、國內會議約稿以及專欄約稿等四個方面探討醫學期刊約稿策略。
[關鍵詞]醫學期刊;約稿;策略
[作 者]王薇、肖紉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期刊中心《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編輯部;
關鍵,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影像科;
王慧,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期刊中心《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編輯部。
質量是期刊的生命線,關乎雜志的興衰,直接影響著期刊的效益與聲譽。保證“質量”的首要前提和堅實基礎,就是“質+量”——豐富的來稿使審稿的挑選留有余地,可以優中選優,而優秀的內容使期刊的水平得以提升。稿件匱乏,期刊出版必然舉步維艱;優稿不足,期刊發展自然停滯不前。在期刊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被動等待稿件,對辦好刊物已不太現實,因此,主動約稿,拓寬稿源,爭取優質稿件,無疑已成為眾多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國內醫學期刊種類繁多,眾多期刊面臨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由于文獻計量學的發展,出現了對期刊的學術水平進行評價的一系列標準,學術期刊被賦予了學術評價功能,而出現了學術期刊分級,期刊被分為“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而在醫學核心期刊中又分為SCI期刊、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和核心期刊三種,核心期刊中也有等級之分,不同級別的期刊代表不同的學術水平,其刊載的論文也被認為具有不同的水平。這就使為數眾多的國內醫學期刊面臨著優秀稿件匱乏,功利性發表論文質量偏低,科研成果水平不高的情況。雖然醫學期刊的評價并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認可,但已獲得我國多數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及科研人員的認同,在職稱晉升、成果獎勵、基金申請、學位授予、大學或科研機構的排名等方面都起重要作用。在追求發表高影響因子的論文以獲得高學歷、高職稱、高獎勵和高影響力的激勵下,期刊之間的激烈競爭及政策導向使得稿件分流,很多優秀的稿件都源源不斷地流往國外期刊和國內英文期刊,剩下投給中文醫學期刊的稿源再從高到低層層剝落,這樣使得大多數中文醫學期刊的稿源質量不盡如人意。期刊只有積極參與競爭,改善自身各項期刊據以分級的指標,努力提高刊物級別而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必須要依靠優秀稿件來提高雜志的被引率和影響因子,而大部分優秀的稿件來源于約稿。約稿的文章具有獨到之處,甚至具有獨家性,避免了自然來稿內容重復、陳舊、時效性差等弊端,因此,加強約稿工作,爭取到優秀的論文,打造精品期刊,在當今的新形勢下顯得尤為急迫和重要。
雖然期刊之間的競爭激烈,但期刊市場的細分化、期刊類別的專門化、期刊讀者的小眾化,還是為各類期刊提供了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會。《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雜志1992年創刊,至今已20余年,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本刊集中反映我國醫學放射學、核醫學、超聲醫學領域的新技術、新進展、新觀點、新理論和新成果;堅持促進我國放射學領域學術交流的辦刊目標;堅持實用與適用的原則,是一本面向中基層,針對性強,以繼續教育為特色,圖文并茂的醫學影像學專業期刊。期刊的類型、作者的層次、讀者的范圍決定了約稿的方法和模式。期刊只有圍繞期刊定位和特色并根據學科發展特點進行選題,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才能保持期刊長久的生命力。2014年,本刊高度重視約稿工作,加大約稿力度,雜志郵寄派發量達3000多件,采取多樣的約稿形式,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較上年全年投稿量增加百余篇,來稿地區更廣,尤其是全國綜合排名位于前列的各大醫院投稿有較大提升。在大量來稿和廣泛約稿基礎上精選刊載論文,稿件來源覆蓋全國各個著名大學及附屬醫院,保證了刊出文章的可讀性和先進性。在約稿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技巧,供同行借鑒。
由于稿源的局限性和地域性,自由來稿的質量高低不一。如果單純依賴自由來稿,長此以往期刊質量將止
步不前。因此,即使稿源充足,也不能“等米下鍋”,也必須定期約稿,使約稿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明確的期刊定位使得專業期刊多年來已形成自己的核心作者群。這些核心作者無疑也是約稿的對象。我們搜集同類優質雜志作者信息,錄入學術會議參會名單,建立作者庫,并及時更新、不斷擴充,標注活躍作者重點反復約稿。往年我們有意識地繞開強勢對手,并沒有對全國綜合排名前列的醫院大面積約稿,而是選取了二線城市的單位或一線城市的次級單位。今年,隨著雜志的發展,我們改變策略,以優質文章學術內容為“餌”,選取精選優編的雜志郵寄,以高水平的論文吸引高水平的論文,向全國首屈一指的單位大范圍大面積郵寄約稿信。據約稿作者反饋,一方面是表示約稿隨附雜志中的文章對自己的臨床工作有較大的價值,另一方面是整體上肯定了雜志的成長與提高表示愿意投稿。而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等大醫院的來稿,說明了約稿策略的可行,也是對雜志水平提高的認可。
稿件能否盡快發表是作者最關心的問題。縮短論文的刊發周期將會提高期刊吸引稿源的能力。在我們統一印制約稿函中,除了宣傳雜志特色、介紹雜志欄目外,提出約稿將進入快速審稿通道,如文稿達到刊物要求的學術水平,將在4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刊發,稿酬從優。據2014年的稿件年終統計,刊發周期最遲為4個月左右,從而保證了約稿的時效性,實現迅速傳播。在辦刊實踐中,我們重點突出服務的理念,為作者服務,通過細致的編輯服務,強化影像特色,優化圖片(大尺寸、高清晰、標識明確),精致排版,讓學術論文不僅是作品,更是精品;為讀者服務,充分發揮雜志信息載體的作用,擴大信息量,強調時效性,以影像學精品圖片為依托,實現簡捷順暢的學術交流,讓閱讀更高效,讓交流更順暢。
科技期刊的專業性決定了期刊發展的學科依從性和為學科服務的屬性,而醫學期刊因其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對學科的依賴性更強。醫院承辦或主辦的醫學期刊多是依靠于所在醫療單位的某專業學科優勢而存在,臨床醫學期刊需要處于醫療科研生產前沿及其學科發展的脈絡中才能把握業內動態。醫院學科建設是醫學期刊發展的重要基石。醫院學科建設離不開醫學期刊這個重要的工具和平臺;而醫學期刊也離不開醫院學科建設的支持,二者相輔相成。
借助以醫院為依托的自身優勢,本刊向來院的進修醫生進行約稿,委托科里給進修生授課的醫生,向其派發宣傳雜志。雜志內容的可讀性給進修醫生的學習提供了幫組,為未來的約稿打下了基礎。
本刊的特色欄目“影像學苑”是以講座類文章為主的繼續教育欄目,是圖文并茂、文圖并重的圖文講座;精讀與略讀并重,便于理解和記憶。在本科醫生中約取優秀稿件,以繼續教育項目為支撐,由專人負責,總編把關,突出其教育性及實用性的特點。
專業學術會議是醫學期刊約稿的理想場所,每年各類業內會議很多,一般規模較大,與會專家也較多。參會代表絕大多數為醫院臨床醫生,他們既是醫學科技期刊的作者,也是醫學科技期刊的讀者。參加學術會議既是宣傳本刊、提高本刊知名度的有利時機,也是獲取最新科研成果和發掘行業內發展前沿的平臺。
2014年,本刊參加了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術會議暨東莞市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七屆年會、廣東省醫學會第十三次放射醫學學術會議暨第三次影像技術學學術會議以及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在會上向廣大專家醫生發放宣傳資料、贈送雜志,使約稿對象了解期刊的風格,至少讓其知道有這樣一本不錯的期刊在公開發行,以博得他們的認可,擴大期刊的認知度。
除了在會上的現場宣傳,我們在會后也做了積極約稿,如針對十七屆腹部影像學學術會議大會發言以及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一次全國放射學學術大會論文交流的專向約稿。通過與會醫生獲取會議資料,撰寫專門的約稿函,表達對其發言題目學術價值的認可,并給予優厚的特約稿服務待遇,如快速發表、減少版面費等,以吸引優質稿件。通過努力,我們約到了數篇高水平稿件,有的已發表,有的待錄用。
期刊欄目是體現辦刊宗旨和學術報道重點,體現學科及期刊特色的重要表現形式。合理而具有特色的欄目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期刊質量和聲譽的提高,又會不斷增強對更好的稿源的吸引力,產生期刊的“核心效應”,最終形成雜志良性運轉。
為了提高期刊的質量,本刊嘗試創辦新欄目,努力創造自己的亮點欄目,介紹最新的影像學進展。為了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國際頂級影像會議和入選科學論文的內容,經過精心籌備,2013年本刊在北美放射學大會(RSNA)上成功邀約入選論文6篇并刊載在2014年第1期,創立了北美放射學年會入選文章專欄(RSNA專欄)。2014年,我們總結上年的約稿經驗,延續去年的做法,派專人與會現場邀約稿件,與科學論文入選大會發言或展板的中國學者直接交流表達約稿意愿,成功邀約到入選論文8篇。會議結束后,我們迅速與約稿作者聯系,郵寄約稿函及雜志,入選論文安排在2015年第1期RSNA專欄(北美放射學年會召開后2個月內),最快最直接地展示國內放射學者的高水平國際論文,保證了研究的時效性,在論文發表后給作者郵寄樣刊并給予豐厚稿
酬。連續兩年的第一期,以RSNA專欄為主題,以時效性和精彩內容為亮點,創辦全年的重點號,在連續的時間內引起了讀者的關注,為進一步吸引優質稿源奠定了基礎。
作為醫學信息載體的醫學期刊,大量的高水平稿件是提高刊物學術質量的根本保證,同時刊物質量的提高,又有助于刊物社會影響力的擴大,會有力地吸引更多的優質稿件投稿;兩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雖然約稿方式多樣且各異,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充分利用本身所擁有的資源優勢,探索適合自己的約稿方式,積極嘗試,大膽創新,以期取得理想的效果。
新媒體越來越多的今天,隨身閱讀和電子閱讀占據的比重逐年擴大,快速閱讀和高效閱讀的需求與日俱增。在當今信息化時代,運用新媒體手段,搭建網絡、手機電子平臺,更新約稿理念,優化約稿方式,使信息更快、更廣的發布,擴大雜志影響力,把提供優質的內容服務作為辦刊的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這也是我們今后約稿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羅向陽,趙群,李輝,等.科技期刊編輯如何開展約稿工作——以《機電工程》雜志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3).
[2]王海霞,王進萍.淺談科技期刊約稿途徑——以《物理》為例[J].科技視界,2013(33).
[3]張俊彥,黃文華,林琳,等.中文醫學期刊的市場定位及相應服務力探討[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6).
[4]彭桃英.基于情報工作的科技期刊約稿策略探討[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9(9).
[5]程杰,諸靜英,楊美琴,等.醫學科技期刊作者與讀者調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5).
[6]孟麗,段春波,時秋寬,等.醫學期刊辦刊策略與醫院學科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10).
[7]肖寧.醫學小專科學術期刊的生存及發展之路——以《中華手外科雜志》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