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燕
藝術設計專業課堂的新體驗
——EEPO有效教育之我見
聶 燕
[摘 要]MS-EEPO有效教育是基于傳統教學方式基礎上的一種創新,把西方擅長的個性、創造性與東方擅長的知識性有機地整合起來。本文試圖將“EEPO-有效教育”的教學方式與藝術設計學科特色及藝術生的性格特點相結合,轉變舊的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率,探索出一條培養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的新路子。
[關鍵詞]MS-EEPO有效教育;藝術設計;課堂
[作 者]聶燕,碩士,欽州學院美術學院講師。
近年來,我國地方院校藝術教育以勢不可擋的態勢迅猛發展。藝術設計學科的典型特征就是創造性,傳統教育模式下對于藝術生的專業培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創造性這個特征,學生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多元化需求之間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脫節。高校藝術教育落后于社會設計實踐的這種現象,其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如何順應當下時代要求,如何使設計教育能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及如何把先進的設計理念引領進課堂,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更是在教學之中必須要思考的問題。因此,用MS-EEPO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指導教學,嘗試通過構建MS-EEPO學、教、評三位一體的藝術設計專業課堂,促進其教育教學模式的深度變革,探索出一條培養應用型藝術設計人才的新路子。
藝術設計在我國仍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存在部分不完善,其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要落后于現代設計的實踐,學生專業水平要適應市場還需要一段實踐時間去融合。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體現在:
(1)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往建立在單一的“傳遞—接受”的教學理論以及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基礎之上的“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屬于單純的“教”與“學”,師生缺少共同參與、形成認知觀念的過程。
(2)單一的教學方法。藝術設計教學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創造性藝術人才,“創造性”是藝術設計的靈魂,需要靈活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創造性能力的開發。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向基礎理論的講授與模式化的技能訓練,學生的發射性思維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引導,導致學生的個性創造能力得不到彰顯。
(3)單一的教學形式。“課堂講授”是最為常規性的教學形式,把知識的傳遞拘泥于課堂,相對封閉性的課堂教學形式中教師主動講授,學生被動接受。教學過程沒有直接面向社會,專業教學就無法融入實際的社會設計實踐中,以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培養出的學生缺乏設計實踐能力,畢業之初與實際的設計實踐發生脫節,不能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
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孟照彬教授經過近20年的探索,立足于國際視野和國家視野做大眾教育,研究了中外教育,尤其是對美國、德國教育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我國教育的歷史與現狀,對素質教育的目標進行了詮釋,形成了一套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即MS-EEPO(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有效教育理論與操作系統。MS-EEPO是基于傳統教學方式基礎上的一種創新,它涵蓋了五大教育猜想所組成的理論范疇、八大技術方式所組成的操作范疇以及四大方法范疇,破解了長期以來桎梏傳統教學的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集“學習方式—課型方式—評價方式”教育教學方法,三位一體的系統操作性,實用性強。其核心理念是:有效教育是通過組織和參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來實現的,顧名思義,這一教學改革就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教育——時間有效、資源有效、教學效果有效。有效教育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的創新,其操作性更容易被教師接受,特別是年輕的教師。其強調課堂上的宏觀調控,重視課堂資源的充分利用,師生、生生互動的實效性,以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合作精神的培養都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彰顯,符合新課改理念,這一點上正好符合藝術設計教學課堂的需要。研究“EEPO”課型方式使舉步艱難的藝術設計課程改革充滿了生機。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藝術設計相關
課程的教學也非常重視教學策略、方法尤其是教學模式的研究。MS-EEOO有效教育理論和操作系統的誕生,改變了我國沒有自己的基本教育模式的現狀,為藝術設計教學的改革探明了道路,用MS-EEPO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指導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構建EEPO學、教、評三位一體的藝術設計專業課堂,對于藝術設計新課改理論認識的深化和實踐操作都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改革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形式是以“教師中心模式”中發揮“主宰”作用,學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是藝術設計最典型的特征,如果過分強調理論的講解和模式化的技能培訓,就會削弱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創造力得不到開發,談何培養創造性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EEPO有效教育正好彌補了傳統教學上的不足之處,基于傳統又打破傳統,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了對換,倡導師生之間的平等與合作。以全新的視野賦予課堂新的生命力,使學生能自由地發表看法,讓創意“飛”起來,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展示創意與才能。
改變教學模式。根據EEPO有效教育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特點,將其與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色結合起來,重視對學生“知識性”的傳授。通過給學生提供互教互學、互愛互助、交流情感、合作探究的機會,在保護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潛能的同時,培養其合作精神,提高交際能力,使學習變成了一個愉快的探索過程。
在具體EEPO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藝術生的性格特點,弱化形式、靈活運用。如EEPO中有一些規定非常具體,其目的是為了便于教師操作,以達到實現對課堂的控制和管理的目的。但是如果太強調形式的話,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構建EEPO學、教、評三位一體的藝術設計專業課堂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吸收EEPO教學方法的精髓,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使之更符合學科特色及藝術生的性格特點,以實現對課堂的控制和不同環節的轉換,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所以EEPO的課堂教學比以往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有效得多。
MS-EEPO的理論和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為教師有序、有機、有效地駕馭課堂、組織教學以及教學評估構建了新的理論支撐,把西方教育中擅長的個性創造性培養與中國教育中知識性結合起來,在東西方教育教學各自優勢中找到結合點,以教師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之其理論和技術體系大眾化。藝術設計便是一門以創造性為特征的學科,正是MS-EEPO課堂教學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照顧到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彌補了藝術設計課堂的不足。因此,探索EEPO教育理念來增強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對于推進高校藝術類的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本文系2013年度欽州學院教改項目:“EEPO教育方式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以欽州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3XJJG-B30)
【參考文獻】
[1]孟照彬.MS——EEPO新基本功[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簡文艷,翟子惠.構建學教評三位一體的大學英語課堂[J].欽州學院學報,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