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琴,鄭劍玲,王美惠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高職免疫學技術教學改革與實施
吳素琴,鄭劍玲,王美惠
(遼寧醫藥職業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為使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過與一線企業合作對免疫學技術教學進行改革,設計滿足行業需要的教學項目,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免疫學技術教學質量。
高職;免疫學技術;醫學生物技術專業
免疫學技術是醫學生物技術專業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我院是全國高職院校中最早設置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的院校,已招收11屆學生,畢業生主要在生物制品公司、生物制藥公司、生物藥品銷售公司、醫學相關實驗室等單位從事生物技術操作崗位工作。傳統的免疫學技術教學側重于專業術語和應答機理的介紹,很難使學生真正掌握行業企業需要的免疫學應用技術。因此,近年來,我院教師通過專業調研進行職業能力分析,開展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改革,與企業合作建設本專業免疫學技術課程,并取得良好效果。
為使教學與學生日后從事的企業工作密切聯系,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分析生物制品行業對免疫學技術的實際需求,打破傳統的系統化理論教學模式,構建針對醫學生物技術行業的教學模塊,包括基礎模塊、應用模塊和拓展模塊。基礎模塊的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對免疫學有初步的認知,包括免疫的由來與發展、認知免疫系統、認知免疫的核心要素抗原、了解免疫應答與超敏反應、初步了解免疫學的應用。在這個模塊教學中,對偏深、偏難的分子免疫學內容不作深入的理論講解,只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應用模塊,也就是免疫學技術的實際應用,是教學的重點。在這部分設計的教學項目正是學生今后的工作任務,包括以下幾個項目:常用疫苗及制備、溶血素的制備、ABO血型檢測試劑盒的原理及使用、甲胎蛋白的測定、膠體金技術妊娠診斷、ELISA試劑盒制備及檢測、免疫細胞及功能檢測、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每個項目的教學過程都是由教師提出任務,學生查閱資料預習,課堂上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學生分組操作,教師集中總結、分析和評價。拓展模塊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飛速發展的新技術、新方法,包括腫瘤的生物治療技術等。在這一模塊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典型案例分析,通過講授因檢驗和生產失誤而造成患者或服用人出現傷害和死亡的案例,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心[1]。這種模塊化課程教學,有助于工學結合,有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能更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特色,使職業院校更適應社會發展。
教學包括教與學兩方面因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二者相互聯系并統一于教學活動中[2]。PBL教學模式即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或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是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的[3]。我們在免疫學技術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借鑒這種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觀察事物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例如,與企業共同研發的由企業專門為我院醫學生物技術專業學生設計的教學項目人IgG ELISA試劑盒制備及檢測,實施中首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課前預習,書寫預習報告;課上討論預習報告,教師指導總結,學生針對問題修改實驗報告;然后學生進行預實驗,自己做實驗準備,包括實驗物品的準備、配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進行規范化指導,比如微量加樣器的使用、定量瓶的使用等,通過預實驗學生掌握了ELISA技術要點;最后學生進行正式實驗,試劑來自于一線企業,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操作后能規范進行ELISA試劑盒的制備及檢測項目。在雙向瓊脂擴散檢測甲胎蛋白實驗中,學生經過理論課的學習及預習,自己制備瓊脂板、打孔、設計加樣方式、觀察結果,而后檢驗并分析整個實驗設計是否合理。總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PBL教學模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完成工作能力,增強其工作責任心。
我院醫學生物技術專業獲批為2011年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新建6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室,為免疫學技術課程向企業貼近提供了保障。我們聘請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實訓室開展教學。例如,淋巴細胞轉化實驗,來自企業的技術人員在實訓室無菌超凈臺進行規范化操作,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無菌培訓,要求學生穿無菌衣,遵循無菌操作規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無菌意識和操作規范性,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礎。針對教師學歷高但缺乏一線工作經驗現狀,安排青年教師到企業參加各種培訓,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免疫學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具備實際操作能力,適應醫學生物技術崗位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考核評價上應體現這一特點。我們改變傳統的期末一張試卷考核方式,建立過程性考核綜合評價體系。考核內容包括實際操作能力、實驗成果、書面報告和期末綜合能力測試。實驗成果中溶血素的制備和ELISA試劑盒的制備這兩個實驗最能反映學生的規范化操作能力、制定實驗方案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責任心和團隊合作能力等,是主要的評分內容。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使教師更好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進一步努力。
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完善了免疫學技術課程教學,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形成了良好的職業素質,突出了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特點。在今后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深入企業一線,加強校內外實訓室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勝任醫學生物技術相關崗位工作做好鋪墊。
[1]王偉青.高職高專《免疫學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3(1):108-111.
[2]馬紅,賈繼東,尹珊珊,等.七年制醫學專業臨床免疫學教學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4,3(1):41-42.
[3]Barrows H S,Tamblyn R 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Med Educ,1977(52):1002-1004.
G420
A
1671-1246(2015)15-0021-02
注: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JG12EB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