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虹,王 樸,劉建楠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2)
中職護理專業生理學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的探索
王燕虹,王 樸,劉建楠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2)
針對當前中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特點,探討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從可行性、課程方案制定、教學法選擇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探討,證實該模式教學效果顯著,適用于護理職業教育生理學教學。
中職;護理專業;理論與實驗一體化;生理學
生理學是中職護理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理學教學是“理論—實踐—理論再認識”的過程,而生理學實驗教學又是驗證和鞏固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1]。近年來,由于中職衛校招生數量大大增加,實驗設備更新受限等原因,嚴重影響了生理學教學質量,使生理學實驗課淪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制約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2006年,教育部(16號文件)明確提出: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而近年來虛擬仿真實驗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媒體,以其自身強大的功能,在醫學院校實驗教學領域被廣泛應用[2]。我校將虛擬仿真實驗應用于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中,旨在進一步提高生理學教學效果,培養出應用型護理人才。
目前我國中職衛校傳統的課程結構是,先文化基礎課、后專業基礎課、再專業課,其特點是以學科為中心,強調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采用理論課與實驗課分開教學模式。在實驗教學中,由于教師示教與學生學習存在時間間隔,學生實驗課學習效率低,加之課后練習無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很容易造成理論學不精、實踐學不會的情況。同時受經費制約,生理學實驗教學內容主要為驗證性實驗,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在動物身上進行驗證,只是機械模仿,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是在借鑒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打破理論課和實訓課界限,從感性認知入手,加大直觀教學,加強技能訓練,強調對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有機結合,在此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中職衛校教學實踐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是當前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發展方向。
生理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緊密聯系的基礎學科,在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易造成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脫節,不能有效解決學生學習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問題。而一體化教學具有生動、形象、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可彌補教學條件的不足,優化教學內容,并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空間立體想象能力,使枯燥無味的生理學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不但能解決教學難點、開發學生智力、實現教育技術現代化,更重要的是學生課外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主動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3]。
由教師團隊共同確立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進度。在一體化教學中依據專業特點,優化組合教學內容。為此,我們結合臨床護理、護理操作技術應用制定課程方案,以提高學生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例如,結合護理專業特點,將分離血管、動脈插管、對家兔進行靜脈注射等實驗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結合虛擬仿真實驗系統合理設置教學情境,開展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還課堂給學生,邊做邊學,以做代學,提高和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授課具體過程:(1)確立教學內容。明確中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目標,根據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編排符合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的教學大綱,組織相關專業教師討論、編寫教學案例,并于課前一周發放給學生。(2)分組。將學生分為8組,每組7名學生,讓學生預習并分組討論,全部授課均在多媒體實驗室進行。(3)課堂應用。教師利用虛擬仿真實驗設置教學情境,學生分組匯報初次討論結果,教師點評,學生進行虛擬實驗,分組討論后匯報虛擬實驗并進行結果討論,最后教師點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中的理論機制。(4)教學效果評價。每次課預留10分鐘,分組進行考核、總結,布置練習及課后預習內容?,F以“血型、血量”一節介紹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步驟:(1)任務布置。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各小組選出組長,各成員分工明確,教師提前3天在QQ群及博客發布學習任務書:ABO血型系統的發現史。(2)設置情境。呈現臨床情景:某產婦大出血,情況危急,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保證輸血安全?如何得知該產婦的血型?學生學習討論ABO血型的分型依據。(3)虛擬操作。學生利用虛擬人體實驗室,對患者進行采血并進行血型鑒定實驗,利用已知抗體鑒定紅細胞膜上未知抗原,從而對血型鑒定結果進行判斷。教師利用教師機集中演示實驗結果并進行評價。再次設置臨床情境,縣醫院為產婦配輸A型血合理嗎?如果產婦不幸死亡,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完成交叉配血試驗任務表。(4)教師總結。針對學生討論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總結、分析,使學生明確輸血時交叉配血試驗及輸血原則,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5)延伸作業。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O型血的人是萬能供血者嗎?AB型血的人是萬能受血者嗎?為什么?什么是熊貓血?督促學生課后查找資料,進行拓展學習。
在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中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驗,如蛙心管灌流、心搏動實驗,將實驗原理、發生機制及操作步驟用多媒體生動展示,教師則重點講解實驗步驟,強調注意事項,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接受。為嘗試探究性實驗,還課堂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感官系統,促使學生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在學習心傳導系統、血液流向、大腦皮質運動區的功能定位時,讓學生直接在動物身上進行探究,在實踐中獲取真知。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基于虛擬仿真系統的一體化教學不但能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生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形象生動、模擬仿真等教學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身臨其境,解決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驗的脫節問題。同時,該系統便于學生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尋求知識,明確了生理學的發生機制,真正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
為客觀評價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效果,學期末進行綜合考核,采用教考分離形式,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和實驗考核,并采用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教學效果評估。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發放問卷調查表。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學習興趣、生理學與護理臨床醫學的聯系能力、形象記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均有所提高。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夠拓寬學生知識面,活化課本知識,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受到師生的歡迎。
在生理學教學中根據虛擬實驗室系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將虛擬仿真實驗與生理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生理學教學質量[4]。
[1]錢雪.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3):99-100.
[2]門秀麗,趙利軍,孔小燕,等.虛擬仿真實驗系統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2):148-149.
[3]曹學鋒,王生蘭.虛擬仿真實驗系統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3,50(10):1914.
[4]蔣柳鸞.淺談生理學教學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8):69-70.
G420
A
1671-1246(2015)15-0056-02
2014年度桂林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委托項目“中職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理論與實驗一體化教學研究與實踐”(市教職成[2014]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