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民族社會化的心理機制”,項目編號:31260240。
?
民族社會化:直接與間接的信息傳遞及其測量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民族社會化的心理機制”,項目編號:31260240。
錢麗梅1,2,尹可麗1,包廣華1
(1.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2.云南民族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父母向子女傳遞民族社會化信息的方式,可能既有直接的方式,也有間接的方式。其傳遞方式、信息類型等存在年齡差異,但總體而言,文化社會化信息被傳遞最多、其次是偏見準備信息。此外,傳遞方式的特點影響著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對直接信息的測量主要是紙筆測驗和訪談法;對間接信息的測量主要采用觀察法。未來的研究需要拓展對民族社會化的信息傳遞者及載體的研究,發展對間接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的測量工具等。
關鍵詞:民族社會化;傳遞方式;測量
民族社會化(ethnic socialization)是少數民族兒童社會化的一個特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家庭教育中,是少數民族家庭教養的核心成分[1],在美國也被稱為民族與種族社會化。國外的相關研究發現,民族社會化(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對孩子成長為其所屬少數民族的一員具有關鍵作用。父母通過這一過程來塑造孩子的民族與種族身份,傳遞給孩子支持他們民族認同感的信息,對潛在的種族主義遭遇起到“緩沖”的保護作用[2]。民族社會化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父母是如何向孩子傳遞這些信息的,即傳遞信息的方式是什么,哪些種類的信息得到了較多的傳遞,研究者是采用何種工具研究這些信息的傳遞?關于這些問題,本文擬對國外該領域的前沿成果進行綜述,力圖為民族心理學相關研究者進一步開展具體的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一、民族社會化信息的傳遞方式
民族社會化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雙向過程,其貫穿于少數民族家庭教養過程中,父母可能通過隱含的或公開的,有意的或無意的方式向孩子傳遞有關民族特征等信息[3]。民族社會化信息的傳遞可能既通過直接,也通過間接的方式傳遞[4]。
直接的信息傳遞方式,是父母有目的、有意識地以直接的方式,比如言語指導或行為,向孩子傳遞民族社會化信息,是一種主動的、外顯的信息傳遞方式。包括相關行為實踐和態度觀念,如父母和孩子談論重要的歷史或文化事件,鼓勵子女接觸文化性的書籍、工藝品、音樂以及故事,以及激勵兒童在家庭中使用母語,談論種族偏見問題等等。
父母向孩子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涉及多方面的內容,目前,文化社會化、偏見準備、促使不信任、種族平等主義與沉默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獲得了該領域研究者的廣泛認可[3]。其中,文化社會化和偏見準備這兩個主題已經成為該領域研究的核心[1]。以直接方式傳遞的信息內容涉及到民族社會化信息的方方面面。
間接的傳遞方式,是一種無明確目的、隱含在家庭生活、父母行為中的信息傳遞方式,比如父母的榜樣行為、與傳統文化的接觸機會和互動體驗。以間接方式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可能對于一個民族成員繼承其文化傳統、養成相應文化習俗發揮著重要作用。有研究對非裔美國家庭物件的觀察資料顯示,96%的家庭有多件非洲工藝品[5]。美國出生的亞裔人群,拉美裔家庭,以及美國原住民家庭的民族志研究記錄了這些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仍會使用本族語言與進食本族食品,并遵循本民族的傳統,從而間接地向子女傳遞本族的文化價值、信仰及習俗[6]。間接方式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的研究目前主要涉及到文化社會化方面的信息,其他類型的信息是否也通過間接的方式傳遞目前的相關研究還很少。
二、民族社會化信息類型及傳遞方式的年齡差異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民族社會化實踐也隨之增多。民族社會化信息的傳遞內容、傳遞方式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據孩子的兒童心理發展而變化的,從2歲至青年早期,父母對子女的民族社會化實踐,表現出不同的信息傳遞頻率。總體而言,文化社會化是民族社會化過程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提升自豪感,文化知識以及文化傳統是父母們提及最多的,其次是偏見準備信息,而促使不信任和種族平等主義與沉默這類信息比較少。
父母在孩子較小的時候(2~6歲),更多的是向他們傳遞文化社會化的信息,另外也有涉及到種族平等主義的信息,這兩類信息都強調的是欣賞文化的普遍性和多樣性[7]。文化社會化信息可能更多是通過間接的方式傳遞,如家里擺放的本民族物品[8],使用本民族語言,穿著本民族服飾,食用本民族食物等等[9]。
兒童中期或青春期(6~18歲),偏見、歧視問題開始出現,但民族社會化的信息仍以文化社會化為主。在該階段,民族社會化信息傳遞更多的是以直接的形式為主,如與孩子談論有關問題等等。在文化社會化方面,在有關非洲裔美國人家庭的研究中,有33%到80%甚至更多的家長承認了與子女的文化社會化過程,66%日本裔家長以及85%或更多的多米尼加,墨西哥及波多黎各家長贊同文化社會化的相關問題。并且拉丁裔和亞裔美國移民家庭的父母對女孩傳遞的文化社會化信息多于男孩[3]。
偏見準備,在不同的民族與種族群體中,其普遍性會有所不同。非洲裔父母在相關研究中提及的偏見準備相比其他民族與種族背景的父母更加普遍。例如,對非洲裔美國父母在相關研究中講述偏見歧視的比例被估算為67%到90%,非裔美國家庭的男孩比女孩更易接受到關于種族隔閡的信息[3]。在有的研究中,只有10%的父母會與華人孩子討論種族偏見和歧視[10]。亞裔群體對受歧視經歷的沉默大概反映了其文化價值中對情感壓抑,自我抑制以及保持和諧的強調。
促使不信任,這類信息很少被家長提及。很少的受訪者提及到他們會教導孩子與白人保持社會距離以作為民族社會化的策略。同樣,在問卷調查中,承認曾經向子女灌輸類似勸誡或警告的家長比率亦非常之低。有關種族平等主義與沉默的問題,在一些定量研究中,2/3甚至更多來自不同種族(包括非洲裔美國人,白人及拉美裔人)家長認可有關種族平等主義的問題[11]。但種族沉默并未被當作民族社會化的一個典型的顯性層面來探討。保持種族沉默的比例是很小的[5]。
青年早期的研究顯示民族社會化過程也是以文化社會化為主。例如,在非洲族裔美國成年人全國性樣本之中,有接近40%的受訪者在有關民族社會化實踐的開放性問題中提及種族自豪感以及文化遺產[12]。但該階段的青年對種族偏見、歧視問題的探索也較青春期有所增加。青年隨著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是學習歧視、戒備其他群體的問題,積極尋找其民族身份信息的一個關鍵時期,會更多的討論種族歧視的問題的信息[13]。
三、民族社會化的研究工具
民族社會化信息的傳遞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少數民族父母對孩子的顯性、主動為之的教育,也涉及到那些父母對孩子的隱性、無意為之的影響。這種直接或間接的信息傳遞方式特點,也影響著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直接的民族社會化信息傳遞是一個主動而且表現為言語指導和行為實踐的過程,它是最容易被觀察、覺察到和進行測量的民族社會化信息。對這部分信息的測量主要是以紙筆測驗為主,分為對語言信息傳遞或行動實踐頻率的測量和對觀念、態度強度的測量。另外訪談法以及觀察法也被研究者所使用。
1.語言信息傳遞或行動實踐頻率的測量
對語言信息傳遞或行動實踐頻率的測量,下述3個量表備受研究者青睞和廣泛使用,它們有的是開放式問卷或二分量表,用于研究一些特定的民族社會化問題或評估民族社會化特定方面的普遍性;有的是李克特式問卷,用于評估民族社會化行動實踐發生的頻率。
美國黑人全國性普查(National Survey of Black Americans,簡稱NSBA)。開始于上世紀的80年代,是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社會化問卷[12]。NSBA調查是由一個回答“是或否”的封閉式問題(即“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你是否做了或者告訴了孩子一些事情,以幫助他們知道什么是黑人?”)和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即,“你曾經對孩子做過或說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研究者采用內容編碼的方法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NSBA調查使用全國性的隨機抽樣,使得調查結果有著更大的可信度。雖然這一調查可以評估民族社會化中的言語指導和行為實踐的過程,但它捕捉不了民族社會化的多維性以及發生頻率[14]。
民族社會化感知量表(Perceived 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由Hughes & Chen(1997)編制[11]。分為父母用表和子女用表,都包含16個項目,包括文化社會化和偏見準備,促使不信任和沉默四個維度。基本涵蓋了民族社會化的所有內容,適用于多種民族。項目如“你曾經說過或做過一些鼓勵你的孩子為他或她的文化而感到驕傲的事情嗎?”。父母報告他們是否曾經與目標兒童從事過特定行為(0=沒有),如果有,在過去一年中有幾次(1=從未;5=非常頻繁)。根據研究目的,父母用表和子女用表既可以單獨使用,又可以合并作為一個總量表使用[13]。該量表評估了民族社會化中言語指導和行為實踐(非語言)的過程,各類信息傳遞的多少能夠得到評估。另外,該量表可以分別使用于父母或孩子,研究者可對來源于父母與孩子的不同數據進行比較,并判斷父母對孩子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與孩子接受到的信息之間的差別。
青少年種族社會化實踐量表(Teenager Experience of Racial Socialization Scale,簡稱TERS)。由Stevenson(1998)編制[15]。TERS采用三級評分(從來沒有,幾次和很多次),包含文化生存(Cultural Survival)、種族斗爭(Racism Struggles)、自豪感發展(Pride Development)和精神應對(Spiritual Coping)四個分量表。TERS包含40個項目,項目如“向孩子教授有關黑人的歷史可以幫助他們在一個充滿敵意的世界中生存”。分數越高代表越多的民族社會化實踐[16]。該量表的研究范圍是有局限性的,它不包括非語言的民族社會化實踐[17]。
2.觀念、態度強度的測量
對民族社會化觀念、態度強度的測量最具代表性和被廣泛使用的量表是由Stevenson 等人(2002)編制的種族社會化量表(Scale of Racial Socialization,簡稱SORS)和青少年種族社會化量表(Scale of Racial Socialization—Adolescent,簡稱SORS—A)[16]。SORS可以用于評估父母民族社會化的態度;SORS—A專門用于評估青少年對民族社會化方面態度的接納程度。SORS包括42個項目,它認為種族社會化包括文化自豪感(cultural pride)、種族意識(racism awareness)和虔誠(religiosity)三個維度SORS—A包括45個項目,包含文化自豪感增強(cultural pride reinforcement);種族意識訓練(racism awareness training);精神和宗教應對(spiritual and religious coping),家族關懷(extended family caring)四個維度[17]。
上述兩類量表所關注的民族與種族化社會化實踐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前者著眼于父母的語言及行動實踐,后者主要評估父母的態度與觀念。兩者的關系其實是協調統一的。民族社會化行為實踐,如父母的言語指導等行為必因受其自身對民族問題態度的影響而具有某種傾向性。民族社會化行為實踐是其觀念、態度的外在表現,兩者反應的內容是趨于一致的。
3.訪談法
雖然訪談法并不是一個標準化的測量,但能被用于更小年齡段的孩子及其家長。訪談能涉及民族社會化的不同類型,并且比紙筆測驗能收集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所以研究者通常采取紙筆測驗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相關研究。有研究對少數族裔母親采用了結構式和半結構式的訪談,同時對孩子進行問卷測量,結果發現,家長的確會與孩子討論有關歧視的問題。雖然在不同的民族與種族群體中,其普遍性會有所不同[1]。在對非裔美國家長的集體訪談中,1/3的樣本會提及教授有關種族防御性禮儀(defensive racial protocols)的信息,強調社會距離及不信任的話題[18]。父母會讓子女警惕與白人同齡人以及成年人的交往,需要子女與其保持一定的社會距離,以及父母對他們的關系持懷疑論,相關的討論在每一個訪談小組都有出現。訪談法能引出他們的意識、自我認同、態度及原因等等信息,很好的補充了民族社會化的研究內容。
觀察法是研究父母向孩子間接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最為重要的方法。觀察法不僅僅能觀察到直接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能觀測間接的、隱含的民族社會化信息。該方法較多地出現在民族志研究當中,并且被用于所有年齡段孩子,所觀察的內容更多的集中在文化社會化信息上。如有觀察報告指出,頭發式樣也屬于非裔美國家庭的文化社會化方面,家長向子女間接傳遞文化傳統是很重要的[19]。
Margaret等人采用少數民族家庭環境清單(the Ethnic Home Environment Inventory,EHEI)來測量2歲~3歲孩子家庭間接的民族社會化程度[8]。EHEI需要主試參與執行,即通過EHEI清單完成觀察。該清單包含十個二選一的項目,用于評估特定文化和適當的物品出現在家庭環境的數量。項目包括非裔美國玩具,非裔美國兒童書籍和非裔美國音樂。如果主試觀察到一個項目或者被試報告有一個項目,就將該項目標記在肯定的選項。觀察到的項目數量或報告總數得分更高者,表明在家里出現更多的相關物品。EHEI清單的總分代表了間接的民族社會化程度,可用于研究孩子年齡較小的家庭,拓展了民族社會化的研究對象年齡范圍。
四、問題與展望
民族社會化研究對于多民族國家青少年,尤其是少數民族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國外心理學家對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積累呈增長趨勢。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還可以從以下方面再拓展。
民族社會化信息傳遞的載體可能來自多個方面:家庭、學校、媒介等。在一般情況下,家庭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和最主要的載體,父母是最主要的傳遞者[20]。因此,以往大部分研究幾乎都是關于父母的民族社會化實踐和青少年成長表現(youth outcome)之間的關系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對非親生的寄養或領養家庭的民族社會化研究也開始出現。如,對寄養家庭中親屬或非親屬的非裔美國青少年的民族社會化實踐和民族認同的研究[21]。對美國家庭跨國收養的青少年民族社會化、認同發展和心理調整的關系研究[22]。
事實上,除了家庭之外,還有其他載體和傳遞者,比如學校、社區中的教師、同伴、鄰居等等對青少年的民族社會化發生了作用。這些載體和傳遞者還很少被關注,未來的研究可以拓展研究對象,更加全面地考察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民族社會化過程。
青少年的民族社會化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直接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主要依靠紙筆測驗——自我報告式進行評估。但該方法的限制是父母通常不能充分考慮和意識到他們所傳遞的很多類型的信息,不能夠或不愿意去回應這些信息,所以可能會喪失了很多有關民族社會化的信息。對間接傳遞的民族社會化的測量可以評估他們日常行為中真實的民族社會化過程,它與那些直接傳遞的民族社會化信息同樣重要,而且不同的傳遞方式對個體的心理影響可能是不同的。當前對間接傳遞的民族社會化測量方法主要是觀察法,類似少數民族家庭環境清單這樣的研究工具還很少,還需要研究者開發更多、更有效的評估工具來對間接信息的傳遞過程進行研究。
在中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少數民族孩子的心理發展存在著民族社會化問題。目前國內有文章介紹了美國民族社會化的概念和結構,綜述了其對青少年的民族認同、心理健康、學業表現的影響[23]。雖然中美兩國在文化、歷史及政治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異,但是充分借鑒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是在我國民族政策、民族關系的實情基礎之上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民族社會化問題的需要。中國的民族政策主張民族平等團結、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中國少數民族的民族社會化過程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研究范疇,已有國內相關研究顯示當前國外民族社會化研究中并沒有發現促進和睦信息、接觸他族文化這兩類信息,而正是這兩類信息反映了中國青少年民族社會化的獨特性[24]。中國民族社會化研究才剛剛起步,還需要有志者在學習、借鑒國外相關研究的基礎之上,創造性地發展中國少數民族青少年民族社會化的理論和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1]Hughes D,Hagelskamp C,Way N,et al.The role of mothers’and adolescents’perceptions of 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 in shaping ethnic-racial identity among early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09,38(5):605-626.
[2]Liu L L,Lau A S.Teaching about race/ethnicity and racism matters:An examination of how perceived ethnic racial socialization processes are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symptoms[J].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2013,19(4):383
[3]Hughes D,Rodriguez J,Smith E P, et al.Parents' 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 practices: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study[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42(5):747.
[4]Lesane-Brown C L,Brown T N,Caldwell C H,et al.The comprehensive race socialization inventory[J].Journal of Black Studies,2005,36:163-190.
[5]Caughy M O B,O’Campo P J,Randolph S M, et al. The influence of racial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on the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ompetence of African American preschoolers [J] . Child development, 2002, 73: 1611-1625.
[6] Suárez-Orozco C, Suárez-Orozco M M, Suárez-Orozco M M. Children of immigration [M]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7] Tran A G T T, Lee R M. Perceived 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 ethnic identity, and social competence among Asian American late adolescents [J] .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2010, 16: 169-178.
[8] Anton M. Socialization through material objects: the relationship of implicit racial and ethnic socialization and child problem behaviors [J] .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2009.
[9] Neblett Jr E W, Banks K H, Cooper S M, et al. Racial identity medi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J] . Cultural Diversity and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 2013, 19: 200-207.
[10] Chen L A. From the boat to the melting pot: A contextual examination of parental ethnic socialization and children's ethnic attitudes and knowledge among immigrant Chinese families [D] . ProQuest Information & Learning, 1998.
[11] Hughes D, Chen L. When and what parents tell children about race: An examination of race-related socialization among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J] .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1997, 1: 200-214.
[12] Jackson J S, Neighbors H W, Gurin G. National Survey of Black Americans: Waves 1-4, 1979-1980, 1987-1988, 1988-1989, 1992 [M] . Inter-university Consortium for Political and Social Research, 1997.
[13] French S E, Coleman B R.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Racial Socialization and African Americans’ Racial Ideologies [J] . Journal of Black Psychology, 2013, 39: 396-410.
[14] Brown T L, Krishnakumar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adolescent racial and ethnic socialization scale (ARESS) in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J] .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07, 36(8): 1072-1085.
[15] Stevenson H C.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in measuring racial identity and socialization: Extending the self further [J] . African American identity development, 1998: 217-254.
[16] Lee D L, Ahn S. The relation of racial identity, ethnic identity, and racial socialization to discrimination-distress: A meta-analysis of Black Americans [J] .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13, 60: 1-14.
[17] Stevenson H C, Cameron R, Herrero-Taylor T,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teenager experience of racial socialization scale: Correlates of race-related socialization frequ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lack youth [J] . Journal of Black Psychology, 2002, 28: 84-106.
[18] Coard S I, Wallace S A, Stevenson Jr H C, et al. Towards culturally relevant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The consideration of racial socialization in parent training with African American families [J] .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004, 13: 277-293.
[19] Lewis M L. Hair combing interactions: A new paradigm for research with African-American mothers [J] .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1999. 69: 504-514.
[20] Knight G P, Berkel C, Uma?a‐Taylor A J, et al. The familial socialization of culturally related values in Mexican American families [J] .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11, 73: 913-925.
[21] Schwartz A. “Caught” versus “Taught”: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ethnic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s of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in kinship and non-kinship foster placements [J] .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2007, 29: 1201-1219.
[22] Mohanty J. Ethnic socialization,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international adoptees as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M] . 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 2008.
[23]尹可麗,尹紹清,黃希庭.民族社會化的概念,預測因素及理論模型[J].心理科學進展,2010,(11).
[24]尹可麗,李光裕.云南少數民族聚居地中小學生民族社會化特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03-16(B01).
(責任編輯徐彩玲)
Ethnic Socialization: Direct-Indirec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Its Measurement
QIAN Limei, YIN Keli & BAO Guanghua
(1.SchoolofEducationScienceandAdministration,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
Province; 2.SchoolofAppliedTechnology,YunnanMinzuUniversity,Kunming, 653100,YunnanProvince)
Abstract:The way of ethnic socialization’s transmission from parents to their children, may hav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 which transfer mode, information types are vary from age. But overall, what transmitted most is cultural socialization, followed by preparation for bias. In addition, research methods used by researcher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eatures of transfer ways. Measurement methods of direct message is primarily written tests and interviews; while measurement method of indirect message is mainly observation. Future study should both expand the study on message transmitters and carriers, and develop measuring tools for indirect transmission of ethnic-racial socialization.
Key words:ethnic socialization, transfer way, measurement
中圖分類號:C956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 7406(2015)08 - 0085 - 05
作者簡介:錢麗梅(1987—),女,云南民族大學應用技術學院教師,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碩士生。尹可麗(1969—),女,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心理與教育。
收稿日期:2015 - 06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