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小平, 簡祟東, 葉長廣
(1.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人民醫院, 廣西 合浦 536100 2.右江 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右江 533000)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具有高致死率與致殘率的腦血管病變,其發病機制復雜,患者預后與生存質量較差。病理過程中多有血小板功能亢進,血管內皮損傷及血液流變學的變化[1]。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 C)水平檢測在心腦血管疾病診斷中具有重要臨床意義[2]。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急性腦梗死患者hs-CRP、Hcy及Cys C水平進行研究,為進急性腦梗死的臨床預防與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42例為研究組,其中男性79例,女 63 例,年齡 58~82 歲,平均年齡(62.5±8.1)歲。所有患者均經頭部CT或MRI證實,臨床診斷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疾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梗死診斷標準[3]。所有患者根據腦梗死體積分為小梗死(梗死面積≤4cm3),中梗死(梗死面積≤5~10cm3)與大梗死(梗死面積≥10cm3)患者。本研究中小梗死患者51例,中梗死患者49例,小梗死患者42例。患者依據美國NIHSS評分標準評定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其中輕度神經功能障礙患者49例(<4分),中度神經功能障礙患者45例(4~15分),重度神經功能障礙患者48例(>15分)。另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138例健康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71例,女67例,年齡57~81歲,平均年齡(63.7±9.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因素方面均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 法
1.2.1 標本采集:研究者患者均于入院后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靜脈血5mL,置于加入含有3.8%枸櫞酸鈉的抗凝采血試管中,3000rpm離心約10min后分離血清后檢測。對照組于體檢當天抽取靜脈血進行相應檢測。
1.2.2 檢測方法:Hcy、hs-CRP 與 Cys C 均由日本日立公司的7170A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其中Hcy采用循環酶法檢測,試劑盒購自北京九強生物公司;hs-CRP與Cys C采用免疫投射比濁法測定,試劑盒購自上海科華生物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多組間數據比較采用F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與對照組的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急性腦梗死患者 hs-CRP 為(11.92±7.19)mg/L,健康受檢者 hs-CRP 為(5.15±2.23)mg/L,兩組相比,研究組hs-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同時,兩組Hcy與Cys 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的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的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 hs-CRP(mg/L)Hcy(μmoL/L)Cys C(mg/L)研究組 142 11.92±7.19 18.53±7.25 1.27±0.42對照組 138 5.15±2.23 7.87±3.27 0.65±0.29 t 值 9.458 12.746 0.99±0.35 P 值 0.021 0.016 2.67±0.63
2.2 不同梗死體積患者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由表2結果可知,隨著梗死面積的增加,hs-CRP、Hcy與Cys C水平均有顯著性升高。大梗死患者hs-CRP 水平為(18.15±5.73)mg/L,Hcy 為(27.74±8.95)μmoL/L,Cys C 水平為(1.42±0.67)mg/L,較小梗死與中梗死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神經功能缺失患者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重度神經功能缺失患者hs-CRP、Hcy與Cys C水平與輕度與中度患者相比,均有顯著性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表2 不同梗死體積患者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s)

表2 不同梗死體積患者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s)
梗死體積 例數 hs-CRP(mg/L)Hcy(μmoL/L)Cys C(mg/L)小梗死 51 8.98±3.48 9.14±4.28 0.76±0.39中梗死 49 10.15±3.67 15.93±5.36 1.12±0.75大梗死 42 18.15±5.73 27.74±8.95 1.42±0.67 F 值 7.365 13.557 5.382 P 值 0.035 0.012 0.041
表3 不同神經功能缺失患者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s)

表3 不同神經功能缺失患者hs-CRP、Hcy與Cys C水平比較(±s)
缺損程度 例數 hs-CRP(mg/L)神經功能Hcy(μmoL/L)Cys C(mg/L)輕度 49 9.05±4.18 8.95±6.12 0.62±0.41中度 45 12.17±5.03 16.86±7.31 1.25±0.81重度 48 17.93±8.35 26.54±9.25 1.39±0.79 F 值 6.953 12.573 5.126 P 值 0.038 0.016 0.043
C-反應蛋白(CRP)是肝細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是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機制的標志物之一,可激活補體的經典途徑,增加白細胞吞噬功能,促進巨噬細胞組織因子的生成[4]。CRP在正常機體血液中含量甚微,但當機體發生感染、炎性反應或組織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CRP水平急劇增加,沉積在動脈壁內,誘發氧自由基大量釋放,導致血管內膜損傷,血管痙攣,是腦梗死加重的危險因素[5]。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作為一種炎性標志物,其檢測快速、敏感、準確度高,在臨床上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6]。hs-CRP不僅直接參與炎性反應全過程,且在血清中濃度相對穩定。大量研究表明,hs-CRP水平上升提示血液中促炎性反應細胞因子的含量和活性增加,其動態變化與體內炎癥反應的嚴重程度息息相關,是動脈粥樣硬化與急性腦梗死的發生、評估與預后的重要指標[7]。有文獻通過研究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hs-CRP水平與梗死面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的相關性指出,hs-CR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腦梗死的病變程度[8]。在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患者 hs-CRP 水平為(11.92±7.19)mg/L,與健康人群相比,hs-CRP濃度有顯著性上升。同時,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隨著梗死面積的增加,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加重,hs-CRP水平也有明顯增加趨勢。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由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在水解酶作用下形成,是一種反應性血管損傷氨基酸。自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提出Hcy與腦血管疾病的相關性以來,同型半胱氨酸作為腦梗死的潛在標記物已得到越來越多的證實。在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患者 Hcy 水平為(18.53±7.25)μmoL/L,而正常健康者僅為(7.87±3.27)μmoL/L,同時梗死面積大,神經功能缺損嚴重的患者Hcy水平亦顯著增加,表明Hcy在腦梗死的發病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Hcy誘發急性腦梗死的主要發病機制在于:①Hcy產生的氧自由基可促進氧化應激,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血栓的形成,造成早期動脈粥樣硬化。②Hcy可影響凝血功能,高Hcy可使血小板對內皮黏附能力增加2~3倍,增加血小板的粘附性與聚集性,導致血栓的形成。③Hcy含自由巰基,可影響脂質的過氧化過程,從而破壞生物膜,誘導單核巨噬細胞及血管平滑肌細胞DNA合成,促進向泡沫細胞的轉變加快。
Cys C是一種由122個氨基酸組成的低相對分子質量的非糖基堿性分泌型蛋白,具有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性質。Cys C的表達不受感染、年齡、性別、免疫、肝臟疾病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可在所有組織中恒定持續的表達。能被腎小球自由濾過,既往多作為評估腎小球濾過率的指標。近年來的研究表明,Cys C可參與心血管系統諸多病理、生理過程,與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由于Cys C產生的恒定性,因此可作為某些心血管疾病中成為實驗診斷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國內外有研究指出,Cys C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的嚴重程度呈較強正相關性,推測血漿中CysC可能與動腦梗死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本研究中,急性腦梗死患者Cys 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其患者梗死范圍的越大和腦組織損傷越嚴重,Cys C增加也越明顯。提示Cys C可能參與了腦梗死的病理生理過程,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 Sanchez LD,McGillicuddy DC,Volz KA,et al.Effect of two different FDA-approved D-dimer assays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Acad Emerg Med,2011,18(3):317~321.
[2] 陳大宇,劉艷萍.D-二聚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及超敏C反應蛋白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2):2153~2154.
[3] 中華醫學會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項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9(6):379.
[4] 李媛媛,許春江,王琪,等.腦梗死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水平變化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3,40(7):16~17.
[5] Khosa F,Otero HJ,Prevedello LM,et al.Imaging presenta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AJR Am Roentgenol,2010,194(4):1099~1108.
[6] Omrani HQ,Shandiz EE,Qabai M,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fola-teo and B12vitamin in Irania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J].ARYA Atherosclerosis Journal,2011,7(3):97~101.
[7] Tiedje V,Dunkler D,Ay C,et al.The role of fibrinogen plasma levels,the -455G> A fibrinogen and the factor XⅢA subunit(FXⅢ-A)Val34Leu polymorphism in 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sis[J].Thromb Haemost,2011,106(5):908~913.
[8] Pikó B,Kremer IM,Rahoty P,et al.Thoughts about thromboembolic events prophylaxis in cancer patients[J].Magy Onkol,2011,55(3):1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