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民
(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新疆伊寧 835000)
?
木桶原理在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評價中的應用
張愛民
(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新疆伊寧 835000)
運用木桶原理來分析和梳理學習評價指標體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桶箍,是前提;扎實的知識是桶底,是基礎;精湛的實踐能力是桶高,是核心。對這三者及其各自的要素進行評價時必須不偏不倚,及時補強“短板”,旨在為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評價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啟發(fā),更好地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服務。
木桶原理;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評價;應用
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評價,是對高校學生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的價值判斷,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一種體育教育價值增值的過程,是依據(jù)一定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的活動,即測定或診斷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及其達到目標的程度。因此,對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評價是體育課程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我們高校體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
2002年教育部頒發(fā)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明確規(guī)定: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多方面綜合性的評價。
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是未來基礎教育的體育教師、社區(qū)體育指導員、教練員、裁判員等,擔負著基層的體育教學、社區(qū)體育指導、訓練、裁判和傳承體育文化的任務和使命。他們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將直接影響以后的工作能力, 關系到學校體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fā)展前途。在當今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對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木桶原理是管理學和經(jīng)濟學里的一個重要的原理,已被應用到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評價,目的是使我們注重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補強“短板”,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
素質教育要求在對學生學習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進行評價時,要全方位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要以提高學生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質為最終目標。通過探索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的學習評價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
木桶原理來自于企業(yè)管理的經(jīng)驗。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取決于該企業(yè)的各個要素是否得到均衡發(fā)展。如果其中一個要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則會影響整個企業(yè)的經(jīng)濟效益。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現(xiàn)代層級組織學的奠基人勞倫斯·彼得博士將這一現(xiàn)象歸納為“木桶原理”,其核心內容是一個由許多塊長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決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或全部木板長度的平均值,而是取決于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3]。“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木桶盛滿水的前提是所有的木板一樣長;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于那塊最短的木板;提高木桶容量的最有效的途徑是加長那塊短板的高度。所以,木桶原理核心是短板決定著木桶的容量。用木桶原理去評價學生對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的學習效果,主要是看全部評價指標體系中成績最低的一個要素是否達到及格,該要素將決定整個課程的是否及格。“木桶原理”的寓意在于“全面發(fā)展”“均衡發(fā)展”,它對于正確評價高校體育專業(yè)課程學習效果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意義。
使一個木桶裝更多的水的核心要素有桶底(底面積)、桶壁(高)和桶箍,即水桶桶底的直徑要足夠大且結實,桶壁要一樣長,桶箍要足夠結實。根據(jù)數(shù)學原理:一個木桶的容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這是理想的狀態(tài)。在實踐中,如果把高校學生比作一只木桶,那么高校學生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的綜合能力則取決于相當于桶底底面積的知識、相當于桶高的實踐技能以及相當于桶箍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實踐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質構成了高校學生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的核心要素,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2.1 桶箍——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前提
在數(shù)學運算中,計算一個木桶的容積是底面積乘以高,這種邏輯思維會影響到我們對實踐中的某些現(xiàn)象的評價,忽略隱形環(huán)節(jié)和要素。木桶原理非常強調桶箍的作用,即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的作用。在應試教育背景下,考察學生的素質往往以智力即學習成績?yōu)橹鳎枷氲赖滤刭|往往被忽略不計。
在木桶原理中,很多專家學者認為木桶容積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筆者認為木桶原理中的桶箍應該是裝滿水的前提條件,試想只重視桶底和桶壁,而忽視了桶箍,則這個木桶無法裝水。同樣的道理,一個學生扎實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技術和技能,考上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甚至出國留學,但是思想道德素質有問題。所以學生首先應評價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前提條件,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質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一個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學生,肯定會有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自我管理的能力,肯定會知道學什么樣的以及如何學基本知識和技能,所以桶箍——思想道德素質是前提條件。
思想道德素質是表現(xiàn)在高校學生身上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思想傾向和行為表現(xiàn)的總和。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包括四個方面:思想素質(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政治素質(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等);道德素質(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和家庭美德等);心理素質(良好的人際關系、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和正確評價的能力等)。要把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放在首位,而不能把知識和技能的評價放在第一位[4]。
在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以下一些措施進行評價。
第一,對教學目標的設計。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來判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對某個事、某個人的行為舉止、某個體育現(xiàn)象進行評價,對出現(xiàn)思想道德素質問題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引導,在教學之前事先告訴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評價的目標和指標體系。通過對管理規(guī)定的說教和嚴格執(zhí)行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遵守紀律、遵守制度、自我管理。
第二,對教學方法的設計。運用現(xiàn)代體育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的內容、達成的目標進行精細的設計與實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個性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對孩子、社會實習單位等途徑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對教學方法合理設計和學生互動交流,觀察和了解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
第三,對教學內容的設計。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的教師要在課時教學計劃中合理設計一定的開放性的內容,教學內容要體現(xiàn)時代性,要與時俱進,注重實踐性,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學內容設計要考察學生的所思所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建構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或期中期末考試時,對體育的功能、與體育相關的人和事等進行探討,讓學生各抒己見,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及時引導和糾正,及時作出評價。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方面的問題進行評價時要運用“木桶原理”,不能無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一味重視知識和技能。
2.2 桶底——扎實的知識是基礎
木桶原理告訴我們:木桶的桶底越大、越結實,這個木桶裝的水越多,否則裝的水越多,這個水桶越有可能一滴水都裝不住。
體育專業(yè)理論知識是人們在對體育現(xiàn)象和體育本質規(guī)律進行抽象、概括和總結基礎上形成的專門化、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理性認識[5]。一部分體育專業(yè)體育人士在其價值觀念里認為體育理論課程沒有多大的價值,作為體育專業(yè)的學生只要學好體育實踐技能目標就達成了,許多籃球專項的學生,籃球理論知識如發(fā)展歷史、教學、訓練和裁判員掌握的甚少,理論考試不及格,造成了體育界很多人輕視體育理論文化知識的學習。
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包含公共基礎知識和專項知識,還包括體育文化知識、科學鍛煉身體的知識與自練的方法、運動項目的技戰(zhàn)術知識、教學與訓練、裁判員等基礎性知識。
通過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的興趣和動機,精講相關概念和原理,幫助學生理解專業(yè)術語,形成動作技能表象。技術課程要教給學生該項技術的發(fā)展歷史、基本技術、基本戰(zhàn)術、比賽規(guī)則、組織比賽、教學、訓練、裁判員等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
高校體育專業(yè)理論課程學習評價要以諸多的基本理論知識為評價內容,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要運用木桶原理對其進行評價,對每個基本的理論知識都要進行評價,其中最“短板”即掌握的最差的知識點必須達到及格,該門課程才能及格。這種評價原理有利于讓學生全面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做到理論知識點均衡發(fā)展,有利于理論指導實踐。
2.3 桶高——精湛的實踐技能是核心
由木桶原理可知,木桶上的木片越多、木片越長,則該木桶裝的水就越多,相當于一個學生掌握的實踐技能越多、實踐技能越精湛,則該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就越強。所以高校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實踐技能,這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實踐能力是保證學生順利完成體育實踐活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包括社會智力、實踐智力以及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必須具備的心理和生理要素。精湛的實踐技能是一個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資本,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
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內容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內容包括學生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質在實踐中的行為表現(xiàn)、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能力以及相關學科基礎知識的實踐能力,如做人做事、教學、訓練、裁判的實踐能力等。評價方法主要采用觀察法,通過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設計來觀察學生行為表現(xiàn)評價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各種考試中設計一些開放的論述題,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關系到學生切身發(fā)展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在實踐中集體合作、設計、探索、討論最后得出結論。要對學生實踐能力中最短的那塊“木板”及時進行補短,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實踐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體育理論課程學習評價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把理論和實踐結合在一起,關系到學生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關系到學生是否具備扎實的體育理論知識去為社會服務。木桶原理作為管理學領域重要的管理方法,是企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的重要的管理方法,在實踐中已經(jīng)取得了成功。木桶原理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具有一定的哲學道理,“短板”將決定木桶的裝水量。對高校學生體育理論課程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要把思想道德素質、知識和實踐技能均作為評價內容,對三者各自包含的評價要素必須做到不偏不倚,通過各種措施及時補強“短板”。同時,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責任和義務,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更新教育觀念、改革質量評價制度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改革質量評價制度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關鍵。
[1]趙殿軍.浙江省高等師范體育類學生理論課學習現(xiàn)狀調研[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8(8):348-352.
[2]潘書波,潘文麗.桶箍原理與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機制的構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6(6):138-141.
[3]湯勤華.體育與健康課程發(fā)展性學習評價的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08.
[4]蔣豐.對木桶理論遷移到體育教學中的反思[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16(6):45-46.
[5]鄭笑容.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與體育教學管理探討[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4,18(8):56-58.
2015-07-19
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3XJJC880004)。
張愛民(1979- ),男,甘肅鎮(zhèn)原人,伊犁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講師,碩士,從事體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G807.0
A
2095-7602(2015)10-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