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剛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食品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52)
?
無機與分析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與實踐
劉 剛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食品工程學院,吉林長春 130052)
以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課程為例,分析高職化學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總結該模式的實施效果。實踐證明,理實一體化教學符合職業教育的規律和特點,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促進作用。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理實一體;教學改革
“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來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1]。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一種教學模式[2]。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類型是實用型、應用型,即高技能人才[3]。近年來,“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普遍開展。這種模式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的,是目前職教界公認的高職院校專業課堂教學最佳模式之一[4]。
“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對于部分教學內容,將教學場所安排在實驗室,學生在教師的授課過程中做到邊學邊做,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實驗現象,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化學是高職院校食品、制藥等專業的基礎課程。我院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分離,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這種教學模式不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為此,我院化學教研室教師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課程進行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1 教學內容多、學時少
經過幾次教學計劃調整后,化學課程的學時有很大縮減,而且其中的實驗學時偏少。現行的高職化學教材,理論知識系統性強、內容偏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授課內容面面俱到,缺少專業特色;開設的實驗項目是常規的“驗證性”實驗,內容簡單、孤立。這樣的教學內容無法在有限的學時內突出化學的實用性,無法達到學以致用。
1.2 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
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知識要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為目標,使學生具備適應高等技術或復合型崗位所必需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3]。傳統的化學課程教學活動中,實驗教學處于從屬地位,理論課教學和實驗課教學分開進行并由不同的教師負責,理論和實驗不同步,而且可能會出現重復教學的現象。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比較枯燥、難懂,而實驗課程中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時又不能得到充分的理論指導,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缺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教學方法和手段不完善
高等職業教育一定要培養學生完成整體化工作任務的綜合職業能力,而不是單一的崗位能力[3]。在原有的實驗教學活動中,理論課結束后,教師利用板書講解實驗步驟、數據處理方法并演示實驗操作,然后學生盲目地模仿操作,并沒有必要的理論知識融入其中,學生缺乏自主性和興趣,操作技能得不到鍛煉和提高,理論知識也得不到深化理解。
1.4 考核體系不完善
原有的考核辦法中,理論成績評定依據期末理論考試和作業、出勤率,實驗成績評定主要依據實驗報告、出勤率,實驗成績占總成績的20%以內。這種考核方式導致學生不注重實驗技能的學習和鍛煉。
2.1 整合教學內容
原有的無機化學教學內容涉及氣體和溶液、化學熱力學初步、化學平衡和化學反應速率、解離平衡、氧化還原反應、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配位化合物等;分析化學的教學內容涉及定量分析化學概論、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開設順序是先無機化學后分析化學,實驗課程各自安排實驗項目,彼此獨立。課程組教師根據后續專業課的要求,精心選練教學內容,增加實驗學時比例,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這兩門課程整合在一起,構成7個模塊,更改課程名稱為“無機與分析化學”。
這兩門課程整合后,減少了教學內容的重復,節省了學時,并且開設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實驗內容上依次按基礎訓練——綜合實驗——研究式實驗推進教學進程,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5]。
表1 模塊內容
2.2 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一體化
高職高專化學課程教學目的并不是培養學生做進一步的高層次化學研究,而是培養學生更好地應用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理論與實踐分開教學顯然不能有效培養這些職業能力[7]。課程改革后,一個教學班的理論課和實驗課由一位教師同時負責,保證了理論與實驗同步進行。在進行模塊項目時,首先講授理論知識,然后再進行實驗操作驗證理論知識。實驗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規范化、標準化,關注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這種邊學邊做的教學模式解決了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在教師指導下解決問題。
2.3 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上采用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8]。理論知識的講授要有系統性,突出重點,由淺入深,講授過程中強調實用性,關注化學與環境、社會等的聯系。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演示實驗過程,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操作技能,增強感性認識,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接下來的實驗操作練習中,教師認真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得到提高。
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它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于一體,通過人機交互作用完成各種教學任務,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目標的優化[9]。例如,利用三維動畫模擬顯示出原子結構、分子結構,使抽象性的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利用flash動畫模擬滴定過程,呈現出化學計量點前后指示劑顏色的變化情況,以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更好地判斷滴定終點。講授過程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4 建立“理實一體化”考核機制
“理實一體化”教學還要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我們將總成績分為平時成績(20%)、實驗技能(4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40%)三部分來綜合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平時成績評價依據平時作業、課堂討論及提問、實驗態度、出勤率等,實驗技能成績依據操作的規范性和熟練度、實驗原理的掌握程度、實驗方案的設計、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實驗報告的編寫和數據處理能力等。這樣的成績分布,既考察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考察了學生的實驗技能,還兼顧到了職業技術素質方面的考核。
高職化學課程實施“理實一體教化”學模式,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符合學生學習思維的習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無機與分析化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已經被我院其他專業類似課程借鑒,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理實一體化”的實踐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理實一體化”校本教材教案的編寫、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實驗設施的完善。只有不斷地完善和改進,促進高職化學教學改革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1]王妲妲,王瑩,王一萍,等.理實一體在分析化學課程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28(9):202-203.
[2]黃群榮.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蛋白質化學性質的教學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3, 31(23):72-74.
[3]趙春江,關玉琴,燕曉紅.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分析與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61-63.
[4]劉蘋,周冠生,阮俊,等.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26):65-66,71.
[5]徐林林,唐艷茹.關于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3,22(2):106-107.
[6]王利明,吳志明.高職高專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大學化學,2007,22(6):24-27.
[7]柳瀅春.高職“化學分析檢驗技術”課程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5): 22-23.
[8]彭加山.汽車底盤理實一體化項目式教學初探[J].職業技術教育,2009(2):35-36.
[9]賴李明.目前高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4):492,495.
2015-07-02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吉工師JGSXJY[2013]第006號)。
劉 剛(1979- ),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食品工程學院講師,博士,從事無機化學研究。
G712
A
2095-7602(2015)10-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