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俊琴,崔學勇
(安徽新華學院,安徽合肥 230088)
?
關于新農村景觀設計體系分析
刁俊琴,崔學勇
(安徽新華學院,安徽合肥 230088)
隨著新農村景觀設計和建設的加強,人們對居住環境質量和視覺美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村綠化、美化和生態化被重新納入了規劃。農村景觀與廣大農村居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人們生產、生活及周圍環境的綜合體,農村景觀有著濃厚的生活基礎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因此,在建立新農村景觀體系中要以民為本,保留原有的鄉土文化。
新農村;居住環境;鄉土文化;景觀設計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新農村建設的首要問題是運用科學發展觀解決“三農”問題,發展和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和鄉村景觀。農村居住環境和城市居住環境不同,農村居住環境設計的重點不在視覺上的美感,而是通過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帶動整個農村的經濟文化發展。
1.1 民居建筑景觀
居住條件是反應居民生活水平的條件之一,房屋的安全性是直接影響居民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新農村建設中保證房屋的安全性和防災能力是首要任務,也是保證和諧社會發展最基本的條件。新農村民居建設中應考慮節能、環保等方面的問題,民居建設要朝著建設生態住宅的目標發展,減少對資源的依賴,通過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出舒適、健康的生活居住環境,達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間的和諧交融。首先,新農村生態住宅要多選用低能耗、輕型節能等環保型的建筑材料,提高農村住宅的生態節能性和經濟性。其次,新農村住宅在設計時應選擇合理的方位進行布局,盡量采用自然通風和光照等,起到減排節能的目的。另外,在建筑結構和構造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使住宅在保證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藝術性。
1.1.1 居住建筑設計
新農村居住用地規劃應相對集中,要滿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出行條件,合理、科學地使用土地;在用地選址上,新居住用地應規劃在水污染源的上游和空氣污染常年最小風頻的下風側,以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條件和環境;同時,要合理布置社區和生產地點間的距離,既要方便農民生產工作,也要避免相互之間的干擾。在新農村住宅建設方面,要嚴格按照當地政府部門規定的日照間距系數來部署。如果是在山區和丘陵地帶,建設區域坡度要控制在25%以內,盡量選擇朝陽方向的坡面,要避開易出現滑坡、風口的區域,而豎向則可采用筑臺、錯層的方法布局。在平原區域不準建設獨立式的住宅,要以建設雙拼式、聯排式住宅為主。新村民居的建筑風格應呈現當地特色,符合農村特點,將傳統建筑風貌和文化價值的民居或者祠堂保留下來。另外,多數農村居民有養雞、養豬的勞作方式,這些方式會對新農村的景觀規劃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新農村民居建筑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當地農民的意愿,盡量滿足農民的需求。
1.1.2 住宅建設標準
(1)住宅功能布局:新農村住宅設計的功能布局,要根據當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住宅空間分區要滿足村民的生活需要。
(2)住宅結構:住宅建造要符合當地的氣候,合理選擇建筑的結構,多采用南北向,確保在冬季有足夠日照時間。客廳、臥室、廚房應該設有窗戶,窗戶面積和地面的面積不應該小于1/7的比例。住宅內入口過道的寬度不能小于1.2 m,室內過道的寬度不能小于1m。住宅外窗窗臺距地面的凈高度不宜高于0.90m,要安裝防護設施。陽臺欄桿的高度應該高于1.05m,而防護欄的欄桿間距不能超過0.11m。
(3)廚房:在規劃和建設時應預留擺放櫥柜、灶臺、洗碗洗菜池、排油煙機等生活設施的位置,如果廚房和居室是相互獨立的,應該設計得便于聯系。
(4)衛生間:對有條件的農村地區,衛生間要設計在住宅內;衛生間的門禁止開在廚房內,衛生間地面和部分墻面要做防水處理,防止以后出現滲水;衛生間如果沒有窗戶通風,應設有機械通風設施;對于樓房住宅,衛生間的上下布置要對應,上層的衛生間不能建在下層其它居室的上面。
(5)住宅屋頂設置:無論是在夏季還是冬季,屋頂對室內居住環境的影響都特別大。因此,可將屋頂做成坡屋頂的形式并加保溫層,選擇材料容重較小、導熱系數低的聚苯板等做保溫層等。
另外,對于二層以上的住宅的要經過專業人員的設計后方可施工。
1.1.3 新農村建筑的群體組合
建筑的群體組合方式有多種,其中以低層獨立式和聯排式為主。
(1)錯位組合。在一般的排列方式上進行錯位排列組合,這樣可以設計出多種風格的建筑,比如V形、L形以及鋸齒形等。在不改變原有宅基地面積大小的情況下,錯位組合是獲得多種體型的最常用的建筑群體組合方式,其施工方式與一般的排列形式是相同的。
(2)梯形插入。通過變化某些宅基地的形狀,并作為過渡體塊,改變拼接體的朝向。這種不需要大幅度變換宅基地的手法是較為有效的,對庭院空間領域的創造和圍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也不至于影響單個住宅。
(3)錯位斷開。打破單一的里面構圖,在較長的拼接方向中選擇合適的位置斷開,起到空間的關系活躍、豐富空間鄰里的作用。為了很好地起到活躍構圖的效果,在建筑住宅的組合群中,根據實際需要適當地攝入諸如活動室、商業建筑或學校建筑等,同時在層高和平面的形態控制上進行適度的調整。
另外,新農村的建筑空間具有很強的領域性,村與村之間的界限比較明顯。建筑空間的領域劃分可以通過牌坊建筑、單品或組合雕塑、形色各異的地面鋪裝或景觀綠化等景觀構筑物來劃分。比如在商業街或鄰里住宅的入口處,設置圍合構件如建筑院墻或圍墻等,在起到增強場所感和標志性作用的同時,還可以限定特定的領域和功能空間。
1.2 街道空間景觀
我國農村多數的街道景觀設計大都遵循當地的自然特點,利用地勢特征和河流湖泊等環境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地體現出農村景觀的自然性。
1.2.1 標志點
標志點是農村象征的代表,比一般地區更能讓人們記憶,可識別性較強,還可以讓人們對村莊流連忘返。因為形成的年代不同,傳統村落的空間標志有著更深刻的人文內涵,也有著時代和歷史共同的標記,例如歷史文物和紀念碑等。另外,反映歷史、風俗、文化、地理的典故和地名可以作為標志。在街道中,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標志可以是建筑物,也可以是時間久遠的名木和古樹等。
1.2.2 特色空間
在一定的歷史條件、自然環境和社會的需求條件下,可以逐步形成完善地區和民族文化特征的地方特性。例如,在北方地區多是開敞明亮的布局空間而在南方會出現深弄幽巷的現象。然而,在廣東和閩南一帶存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騎樓,建筑的全部或局部被架空,沿街的公共建筑底層可以讓人們進入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當地的氣候條件,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活動空間。這些建筑特色都可以被新農村的街道建設運用。
1.3 農村廣場景觀
因為居民生活和生產的需求,在中國傳統的聚落布局中出現了不少的非生產性場所。比如:在西安半坡遺址中央就有一座約10m×12m的圓角房屋,在室內沒有發現一件生活用器,這座房子不是生活居住用房,應該是某種非生產生活的房子。我國傳統聚落的核心場所一般都位于中心地帶,具有商業集散的功能,同時是居民活動中心和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廣場功能也發生了轉變,由過去的多個功能變成了現在的休閑娛樂場所。公共活動場所的存在可以滿足居民在生活、生產和休閑娛樂方面的需求。在新農村景觀規劃中,應該尊重居民的生活習慣,了解當地的民風民俗、歷史文脈繼承等因素。
1.3.1 廣場設計要尺度宜人
新農村的建設規劃設計應首先考慮“尺度宜人”問題,不要盲目的講究“大”,廣場所服務對象是村民,要針對村民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進行設計規劃。目前,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村里多為留守的老人、孩子、婦女等弱勢群體。因此,廣場功能設計要多為此類人群考慮。
1.3.2 地方特色和文化的傳承
廣場設計應具有特色性和文化性,能夠體現出村莊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也應在此基礎上發展和創新。例如諸葛八卦村,位于金華蘭溪,曾在1998年被政府列為重點保護村。村莊中有一座根據陰陽八卦設計的圓形廣場,至今保留完整。廣場的一邊是居民的活動場所,另一邊是水塘。
1.3.3 廣場綠化
把廣場的風格、形狀和功能作為布局依據來設計廣場綠化。比如,要增強廣場的層次感,可以利用高大的灌木和喬木作為主體和對景;活動人數和面積小的場所適宜采用草皮;公共場所要滿足多數人同時進行活動的要求。
2.1 物質文化景觀
物質文化景觀主要是指新農村設計中的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
自然景觀包括新農村的地形地貌、綠地、水體等要素。地形地貌是農村景觀所處地域的特征,例如平原的開闊、丘陵的節奏感、水鄉的纏綿意境等。在新農村景觀設計中,只有結合地形地貌,才能建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質文化環境。綠地則是景觀及一切環境存在的基礎,植物經過一年四季的生長變化給環境帶來了希望和生機。另外,有水的地方便多了一絲靈性,新農村景觀設計中的水體存在為整體環境增添了一些生氣。
人工景觀包括景觀設計中建筑、街道鋪裝、街道小品、廣告導向牌等一些人工因素。色彩和材質都是審美感官對象的屬性,在做街道的路面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街道路面的色彩、材料以及質感。在農村有一種常用的排水系統,即水渠,通常用于雨水和家庭的污水排放。現今新農村的建設中,在鋪砌材料時最好不要使用水泥進行鋪砌,而應選擇當地的材料。農村街道小品的特征應區別于城市的街道小品,例如現在很多農村引入多數的不銹鋼和歐式雕塑的做法其實并不可取,而應該引入具有鄉村景觀特色和濃厚文化底蘊的雕塑。在農村通常在建筑的墻面上采用涂寫的方式來做宣傳或是商業廣告,里面包含了一些人文特征和歷史因素。我們還可以運用景觀的設計手法對農村的宣傳欄進行設計,使其形式和材質都能夠與周圍的環境融合。
2.2 非物質文化景觀
非物質文化景觀以景觀中人的行為為主,通常表現為一定區域內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娛樂和風俗習慣等文化活動。不少的農村居民在街道上納涼、游戲的習慣至今仍在保持。街道空間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因為它積淀了非裝飾性的歷史。設計者只有掌控住這種積淀,才能有效地進行設計。在已設計的空間范圍里存在一些明確意義,即是接受或排斥某一特定的群體習慣、風俗。如果讓在此地居住的人們準確地運用并傳達出預期的信息,就要在設計中做到與當地的風俗文化相符。為了保持街道的活力,在營造街道景觀時可以在沿街位置盡可能多地布置多功能的建筑。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對中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講究生活質量。所以,迫切要求在新農村的景觀設計中完善景觀功能體系,根據現代人的實際需求進行合理規劃。在保留有價值的傳統特色的同時,創造出滿足現代人需求的新農村景觀環境,利用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融合創造出具有文化價值的新農村景觀環境。
[1]王軍奎.新農村建設中村落街巷景觀改造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9.
[2]蘇放.新農村建設中的住宅建筑風貌塑造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1.
[3]王新.鄉土景觀元素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運用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倪萌.新農村景觀規劃的更新與保留[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9.
[5]王璽.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公園景觀規劃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0.
[6]胡云平.農村新社區景觀設計研究[D].臨安:浙江農林大學,2010.
The Analysis of New Rural Landscape Design System
DIAO Jun-qin, CUI Xue-yong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China)
As the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is strengthened, the qua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visual beauty is increasingly demanded. Hence the rural greening, landscaping and ecologicalization are reincorporated into the planning. Rural landscape and the majority of rural residents production and life are closely related. As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people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mplex, rural landscape has a strong foundation of life and rich local flavor. It is crucial to reserve its original local culture while establishing a new rural people-oriented landscape system.
new countryside; living environment; local culture; landscape design
2015-05-07
刁俊琴(1981- ),女,安徽巢湖人,安徽新華學院講師,碩士,從事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TU982
A
2095-7602(2015)10-01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