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更新, 趙文娟
(1.西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心內科, 陜西 西安 710038 2.湖南省衡陽市中心醫院心內科, 湖南 衡陽 421001)
心電圖(ECG)是心臟疾病診斷中最簡便易行的檢查方法,并可為臨床多種檢查提供心動周期參照[1~3]。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脈閉塞所導致的,以心肌缺氧、缺血、壞死為主要病理表現的一組疾病,可根據患者臨床癥狀、ECG及心肌生化標志物檢查明確診斷,ST段抬高的特性和呈規律性演變的過程是其診斷的重要標準[4]。AMI致死率極高,發病機制復雜,準確判定梗死相關血管,對治療方案制定具有指導作用[5]。筆者為觀察ECG對AMI患者梗死相關血管定位的價值,選取AMI患者152例,患者入院后分別行心電圖(ECG)、冠狀動脈造影(CAG)、超聲心動圖(UCG)檢查,分析ECG各導聯變化預測梗死相關動脈(IRA)的價值,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間收治的AMI患者152例,男70例,女82例,年齡52~71 歲,平均年齡 59.2±9.8 歲,經 CAG 確診為左冠狀動脈回旋支(LCX)40例,右冠狀動脈(RCA)112例。本組患者均符合WHO關于AMI的診斷標準[6]:①胸痛持續大于30min;②血清心肌酶升高且有動態變化;③心電圖至少2個肢體導聯或相鄰胸導聯ST段抬高>1mm;CAG示至少一支冠脈狹窄≥50°。排除二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陳舊心肌梗死、心肌疾病、暫時或永久性左、右、左后束支傳導阻滯、先天性心血管病、心臟瓣膜性疾病、術中安置臨時起搏器及預激綜合癥及早期復極患者。
1.2 檢查方法:ECG檢查采用福田同步12導聯心電圖機進行,記錄患者每天標準12導聯心電圖。CAG檢查采用PhilipsH5000型大型C臂DSA機進行,急診入院即進行檢查,入路途徑釆用常規股動脈或橈動脈途徑,用直徑法測定病變的狹窄程度。UCG檢查采用Philips 5500型超聲心動儀進行檢查,記錄左右心房、心室、室間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數及E/A值等指標。
1.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包分析本研究數據,計數資料釆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RCA梗死的心電圖特征:STIII↑ /STII↑>1判定RCA為梗死相關動脈的敏感性為87.5%,特異性為85.0%;STaVL↓/STI↓>1 判定的敏感性為 96.4%,特異性為85.0%;STaVF↑+STv2↓>0 判定的特異性為 90.0%,陽性預測值 95.8%;ST(v1~v3)↓/ST(inf)↑≤0.5判定的敏感性為78.6%,陽性預測值91.7%,結果見表1。

表1 心電圖各導聯判定RCA梗死情況比較(%)
2.2 LCX 梗死的心電圖特征:STaVF↓≥0.05mv判定LCX的特異性為76.8%,敏感性為85.0%,陽性預測值為 56.7%,陰性預測值為 93.5%;STv3↓/STIII↑>1.2 判定LCX的特異性為94.6%,敏感性為80.0%,陰性預測值為 93.0%,陽性預測值為 84.2%;STaVF↑≤STI↑判定LCX的特異性為96.4%,敏感性為85.0%,陽性預測值為94.7%,陰性預測值為89.5%,結果見表2。

表2 心電圖各導聯判定LCX梗死情況比較(%)
2.3 STv1抬高判定RCA近段梗塞的意義:STv1抬高預測右冠狀動脈近端病變的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顯著高于 STv3↓/STIII↑≤0(P<0.05),提示STv1抬高定位右冠狀動脈單支病變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更為準確,結果見表3。

表3 ST抬高判定RCA梗塞部位的準確性
AMI為臨床常見病,致死率極高,發病機制復雜,其主要病理表現為左心室收縮功能不全及進行性舒張功能不全等癥狀。有研究表明,心動脈血栓形成多與心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當血管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時,即可導致患者血栓形成,進而造成缺血性血管病。下壁心肌梗死是因右冠脈或左回旋支閉塞引起,病死率較高,對患者危害極大;因此,準確判定者梗死相關血管,對治療方案制定具有積極作用。
AMI發病時ST段的波形改變是由急性缺血導致的損傷電流而誘發的,它是收縮期ST段抬高與舒張期T-P段壓低的總和,ECG特定的導聯出現異常改變,可反映AMI冠脈病變的位置。但是病變血管與ECG異常導聯并不是總一致,其原因可能與個體間冠脈解剖差異有關。有研究[7]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進行觀察,在經CAG檢查后證實右冠脈為梗死相關動脈占82.5%,左回旋支占17.5%。本研究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動脈為右冠狀動脈占73.7%,左冠狀動脈旋支占26.3%,與相關文獻報道的結果相符。本研究結果顯示,STv3↓/STIII↑、STv3↓/STIII↑>1.2 定位位于右冠狀動脈近段或遠段梗死相關動脈時結果較差;STv1抬高預測右冠狀動脈近端病變的特異性、敏感性、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顯著高于STv3↓/STIII↑≤0(P<0.05),提示STv1抬高定位右冠狀動脈單支病變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更為準確,與文獻報道一致,進一步證明用側壁導聯的ST段改變可較準確地定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梗死相關動脈。
[1] 林暉,田俊萍,杜鳳和.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28):87~89.
[2] 熊向暉,黃怡.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狀動脈自發再灌注的影響因素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1,27(7):523~525.
[3] 陳曉敏,任國慶.心電圖預測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關血管的應用價值[J].江蘇醫藥,2012,38(18):51~52.
[4] Grenne B,Eek C,Sjoli B,et al.Acute coronary occlusion in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outcome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by strain echocardiography [J].Heart,2010,96(19):1550~1556.
[5] 李勇,呂樹錚,馬臨安,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鉀水平與原發性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關研究[J].現代醫學生物進展,2010,10(13):2469.
[6] Clausen T .Hormonal and phamacological of plasma potassium homeostasis[J].Fundamental&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0,24(5):595~605.
[7] 車大勝.聯合檢測三項血清水平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4):2137~2138,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