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媒體融合時代的傳播理念
·本刊編輯部
何謂媒介融合? 一是同行業融合,廣播和廣播、電視跟電視的融合,有區域之間的融合,也有專業與專業的融合;二是跨媒體融合,廣播和電視的融合,或是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手機等媒體融合形成的立體網絡;三是信息傳播終端的融合,各種傳播信息集納到一個內容管理平臺和內容發布平臺去,集成多媒體時代的信息港。媒體融合是新時代媒體發展的邏輯結果,將會形成新的輿論格局、媒體格局,對文化與思想、信息與傳播、經濟與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在新常態下,產生新的傳播理念。
產生傳播新終端。傳統媒體通過數字技術,演化出新興媒體,如網絡電視、移動電視、網絡廣播、電子雜志、手機報、電子報等。媒體融合也是手機、電腦、電視機、收音機、報紙等媒體的特點與功能融為一體,通過無線傳輸技術產生立體的新傳播終端,成為人們處理新信息的工具。
強化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從傳統的紙媒、廣播電視傳媒,融合到各新興媒體,將形成的大數據端,從各個門戶網站到搜索引擎,融合的媒體具有集合、綜合、分析、邏輯、推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生態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
傳播主體多元大眾化。數字技術帶來了智慧時代。公眾擁有了參與傳播信息的空間能力,用微博、微信、MSN、QQ、BBS、博客、手機、播客等工具,形成了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傳播模式,可以隨時表達觀點、發布信息,使信息的主體表現出多元化大眾化。2014年7月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達6.32億,較2013年底增加1442萬人?;ヂ摼W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27億,較2013年底增加2699萬人。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為83.4%,相比2013年底上升了2.4個百分點。我國域名總數1915萬個,網站總數273萬個,我國網民的周上網時長達25.9小時,相比2013年增加0.9個小時。每天都有海量的微博、微信、短信、圖像、圖形、文本、音頻、視頻發布,信息的提供者主要為個人、企業、社會團體及政府等。已經形成大眾傳媒格局。
接收終端一體化。有3C融合,涵蓋消費型電子產品、計算機、電信等。借助某種協議,可實現消費類電子產品、通信、計算機等信息的互通互聯與共享。滿足了消費者對各種信息的一體化與多樣化需求,信息可同時涵蓋視頻、音頻、圖像與文本等,形成接收終端硬件的有機融合,構成多種類型媒體信息的統一平臺。實現以終端設備為載體的服務內容的融合,及以在線虛擬終端為載體的服務于內容的融合。
經營方式綜合化。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民眾都可發短信、寫博客、寫日志,建立個人對個人、多人對多人、個人對多人互聯網社區。形成專業媒體發起和一般民眾集體參與的互動式、分享式,使得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密切結合匯流與結合,在新型終端上錄、說、寫、看、讀、聽等方法的自由組合與選擇。媒體融合,怎樣精確定位內容、選擇恰當表現形式、管理與控制傳播流程等,是媒體融合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媒體的融合走向產權融合。產權融合的多樣化,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企業重組,而是展現了媒體融合新的運營理念。在21世紀初期,美國與時代華納在線合并,借助控股、參股等運營手段實現媒體產權的有機融合,構建了跨媒體產權的媒體航母。當前我國的傳媒企業產權還沒有正式進入市場,尚且歸屬于政府。出版分銷與廣告市場慢慢開放了部分市場,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我國的新媒體、網絡、電視、光比、期刊、報紙利用集團化道路實現擴大規模。我國的傳媒業在產權融合上邁出了一大步。
總之,媒體融合是大趨勢。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趨利避害,在融合中革新,在革新中前進,在媒體融合中,推動法制化、多樣化、民主化、真實化、客觀化、科學化;以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膽識,擔當安全責任,更穩更快更好地打造具有傳播力、競爭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網絡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