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美
(溧水區洪藍中學, 江蘇 南京 211219)
從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狀況會促使人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表現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發興趣就是要使學生智力活動始終在一種強大的內在動力作用下,在情緒高漲的氛圍中進行,把學習看作是一種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覺積極地學習。導入新課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準、新”。
案例:學習八年級下冊“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一節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上課鈴聲一響,我播放歌曲《黃土高坡》,王二妮高亢激昂的歌聲感染著每一個學生,我建議學生看歌詞跟唱(見圖1)。孩子們清唱前一段(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時,還比較害羞,隨著五音不全的“樂盲”——我的加入,他們開始自信地放聲歌唱,氣勢磅礴?!拔壹易≡邳S土高坡,日頭從坡上走過,照著我的窯洞,曬著我的胳膊……”歌聲飄蕩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孩子們在歌詞的字里行間感受著黃土高坡的美。在孩子們意猶未盡時,我點擊屏幕讓音樂戛然而止,隨之我拋出問題:這首歌讓我們感受了哪個地形區的風土人情?學生異口同聲地答出“黃土高原”。
案例分析:歌曲可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導入新課,潺潺的歌聲中,學生的情感得以釋放,大腦高度興奮,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以上播放歌曲成功導入新課題的案例看,歌曲是課堂最佳的“導師”。

圖1 《黃土高坡》的歌詞
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是《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地理課程應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多樣的地理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因此我在20分鐘的新課學習環節設置問題啟發學生小組合作,從歌詞入手,探究新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案例:導入新課后,課堂教學進入20分鐘時間的問題探究環節,此環節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分組—分工—自學—討論—總結等環節攻克學習任務(如表1所示)

表1 歌詞探秘與課標要求對應表
案例分析:在合作式學習中,學生從歌詞入手,針對教師啟發式問題(見表1任務一欄)進行小組內交流、探究。教師在此環節中要在重難點突破上進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最終探究成果,實現了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學習目標(見表1課標要求一欄)。學生們細細品味著歌詞的韻味,感受著黃土高原每一寸土地的芬芳,了解了黃土高原古老的文明和獨特的地理環境,分析黃土高原存在的環境問題并提出一些整治措施,培養了正確的人地觀,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梢姡柙~是探究新知的“鑰匙”。
生活在“題海”中的孩子們,每天要應對各主學科2至3套訓練題的輪番“轟炸”,課間聽到他們直呼“亞歷山大”。我心疼他們壓力得不到合理的釋放,久而久之容易產生煩躁情緒,甚至危害身體健康。于是想到唱歌能夠幫助人們緩解壓力,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可以改善人的情緒,激發人們的感情,振奮人的精神。
案例:《黃土高原》20分鐘的問題探究環節結束后,我說:“信天游是一種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陜北民歌,現在我們進入第三個主題——賽歌,請各小組分別選派一位歌手來和大家賽一首陜北民歌,請各位把握好今天現場版的‘星光大道’!”只聽全體同學“嘩”然一片。我先下手為強,繼續說:“下面請第一位選手——我,為大家獻歌一首,請多多關照哦!”作為70后的我,對于兒時的《信天游》還是記憶猶新的,音樂響起,我聲嘶力竭地開唱:“我低頭向山溝,追逐流逝的歲月,風沙茫茫滿山谷,不見我的童年。我抬頭向青天,搜尋遠去的從前……天上星星一點點,思念到永遠。”等我唱完,有學生鼓掌,我暗自觀察孩子們的表情,不禁內心一陣狂喜,因為他們正在流露出一絲欽佩的目光。我和孩子們眼神的交流中明白,他們是心疼我這么賣力,歌唱得不咋的,沒功勞也有苦勞,他們是被我敢唱的風格給征服了。接著有一位學生被推薦出來,他說:“音樂課上老師教我們唱過《黃河船夫曲》,我就唱這首歌和老師賽一賽?!薄澳銜缘锰煜曼S河幾十幾道灣哎,幾十幾道灣里幾十幾只船哎,幾十幾只船上幾十幾根竿哎……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把船來搬,九十九個那艄公嗬呦把船來搬?!边@小子的唱功讓我們感受到陜西民歌高亢、粗獷、豪放的風格特點,全班想起雷鳴般的掌聲。不言而喻,我被out了!有個學生悄悄安慰我:“老師,他學過聲樂,唱得好,你別放心上哦!”我感謝學生的善解人意,他們讓我感動!這時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卻充耳不聞,一起歡呼著,“老師,繼續!再來!……”我微笑著和他們說,“下次咱再一決雌雄!現在下課,休息!”只見民歌“王子和公主們”哼著小曲慢悠悠地出門了。
案例分析:通過一場賽歌,師生的心靈得到碰撞,彼此間的距離在悄悄地縮短。我贊嘆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他們喜歡我這個“老可愛”。不經意間,是歌曲點燃了師生共鳴的火花,掀起了課堂的高潮。下課后,他們能悠閑地哼著小曲,既是對課堂學習的意猶未盡,也是心靈快樂的表現。可見,賽歌是快樂學習的“燈塔”。
案例:學習完“黃土高原”新授課知識后,進入知識小結環節。我采用播放2013年2月16日《星光大道》綜藝節目的參賽歌曲——《咱美麗的黃土高原》來小結本節主要內容。
學生在用心傾聽這首歌,通過優美的歌詞感受著黃土高原的美,一曲聽罷,屏幕上顯示歌詞,我問:請你試試用這首歌來總結一下今天我們所學的新課內容?!睅追昼姾螅瑢W生根據歌詞聯系課堂上所學的內容總結出四點:

案例分析:這首歌把我們帶到黃土高原的高處,鳥瞰前方,仿佛看到遠處隱隱約約有的人在唱梆子戲、有的人在扭秧歌,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歡迎您的到來。這里是他們的家園,也是我們的家園,所以我們應該善待這里。這首歌的第一句“黃土堆成這座座高山”起到了“點題”的作用,接著唱出了本節課主要內容——黃土高原的歷史、文化、地表特征、環境問題等等,可見,歌曲是知識總結的“記憶庫”。
歌曲,它是一葉小舟,讓學生成功抵達快樂的彼岸;它帶給了學生一雙慧眼,讓學生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它帶給了學生一顆真誠的心,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它更多地帶給學生的是好奇、感嘆、驚訝和快樂……我的課堂,我做主!我會繼續嘗試讓歌曲回蕩在課堂,讓快樂伴隨我們遨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