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 吳宏業
《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創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酒店業作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新的發展觀念指導下,開拓創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基于此種背景下,行業和學術界提出建設生態型酒店作為應對措施。生態酒店概念的提出,運行機制的研究,為我國酒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行業管理技術的創新,同時也是酒店業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生態倫理思想和產業報國的體現。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運用生態學規律,重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目標[1]。循環經濟涵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環境三個方面,追求這三個系統之間達到理想的組合狀態。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2]。
生態酒店(Ecological Hotel)是一個基于生態學原理而建立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是在全面協調飯店、人、環境三者互惠共生,穩定平衡的基礎上,實現經濟高效、安全健康、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的酒店[3]。生態酒店遵循循環經濟理論思想,綜合運用生態學、經濟學、管理學等不同學科的原理與方法,在系統論的指導下,是在酒店業管理理論領域、運營實踐領域的一次創新。
《2013年中國旅游業統計公報》顯示:全國納入統計管理系統的星級飯店共計13293家。三星級以上規模酒店有8731家。根據酒店的經營使命,三星級以上酒店提供的服務項目要滿足客人的衣食住行,四、五星級酒店更是要提供奢華服務。所有這些,都離不開酒店人工環境的再造,以提供人類舒適的微環境。據測算,一座建筑面積在8萬~10萬平方米的大型酒店,年消耗標準煤約132億千克,不亞于一座大型工廠[3]。由此可見,酒店對環境的依賴、影響和破壞都是巨大的。
生態酒店以循環經濟理論為指導,以經營高效、環境友好、資源循環、示范引領為工作目標,使酒店作為人工復合系統與當地生態系統和諧共生,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有利于節約自然資源,降低經營成本,提升酒店核心競爭力,使酒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達到高度一致。
考慮酒店的生命周期,以循環經濟“3R”理念為指導思想,從酒店的規劃、設計、選址及建設的源頭起,構建生態酒店運營模型。模型涉及酒店生命周期全過程的具體細節:生態設計、生態選址、生態建設、生態運營(生態采購、清潔生產、生態服務、廢棄物處理、生態管理等)。生態酒店的運營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生態酒店的運營模型
生態設計,就是在酒店的規劃、設計、建筑、裝飾、設施設備選購、工藝流程設計中運用生態學理論作為指導,采用成熟的生態科技成果,完成酒店開業前的硬件準備工作。例如,可持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這里主要是指風能、光能、地熱等資源。應用建筑節能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污染防治(控制)技術、循環低碳技術等,這方面有相關國家標準指導,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一家酒店能不能完成生態酒店的使命,關鍵在于開業前的設計與建設。酒店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生態問題等,大都是由于設計不合理造成的。
酒店管理系統要實現生態運轉,必須把對人、物、環境三個系統的管理作為著力點,進行系統的科學的生態管理,使人工生態系統與當地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系統的生態管理模型,見圖2。

圖2 系統的生態管理模型
4.2.1 生態倫理
酒店是由人、硬件設施、環境構成的人工復合生態系統。人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酒店必須加強生態倫理的制度化建設。生態倫理以生態人道主義、生態整體性、生態永久性為原則,把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企業價值觀念、活動決策、生產和銷售等方面,要求企業管理不僅僅以人為本,進行尊重人的企業管理,而且要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發,進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企業管理[4]。酒店生態倫理制度的建設過程,不僅能夠提升酒店各級員工的環保意識,增強環境倫理觀念,約束員工的環境不文明行為;而且能夠通過酒店服務和宣傳,達到對賓客自身消費行為的教育和調整,促使賓客提高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4.2.2 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性預防的戰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從生產的開始著手控制污染源,利用一切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減少在生產和服務過程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危害[5]。節能、減排、高效利用資源是清潔生產的目的。
(1)能源清潔化。生態酒店投入運營,第一要考慮采用何種能源。酒店在生態設計階段,要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和潮汐能等潔凈的可再生能源[6]。自然條件優越的生態酒店既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又能使生產能源的設備融入當地風景(如風能)。地理(景觀)條件一般的生態酒店特別是平原地區可以推廣液化氣、煤氣、沼氣、電等常規能源的清潔利用。第二是采用各種節能技術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盡可能高利用、低排放。第三利用最新的成熟的工程技術,使能源循環使用。
(2)采購清潔化。采購是酒店投入生產前的第一道工序。集團化的酒店最好采用產業鏈的方式,采購自己產業集群的環保產品(食品),農產品可以采用基地化生產、養殖,做到生態、有機、無害。單體酒店更要重視綠色無害化采購,可以和有一定規模的供應商簽訂合同進行約束。在采購過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采購節能產品的原則;二是采購可再生產品的原則;三是利用科技進步,降低一次性用品的采購量原則。比如,用平板電腦代替紙質菜單,酒店無紙化辦公等。
(3)產品清潔化。產品的清潔化要求酒店在生產過程中、產品出品后,既要重視人體健康又要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首先,在室內微環境的營造中,要以當地自然環境為依托,運用自然通風、自然光線消毒室內空氣、避免過度裝修等方法來保護酒店的室內環境。酒店餐飲系統產品生產過程中,原則上少用甚至禁用稀有的食材,以免加速該資源的枯竭;不使用一次性木制筷子、發泡快餐盒等一次性物品;等等。客房分系統在運營時,也要減少房間棉織品的清潔次數,洗滌時要采用無磷洗衣粉,等等。在酒店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廢棄物要進行循環使用,比如餐飲的潲水油可以加工成肥皂或生物柴油等。酒店要建立中水循環系統,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總之,在清潔生產過程中,酒店應貫徹物盡其用原則,在確保舒適安全的前提下使物品盡可能反復使用。
4.2.3 服務生態化
服務生態化是指酒店提供的服務要以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為宗旨并能滿足生態消費的需求。酒店服務員在對客服務過程中,不但自身要踐行生態環保安全理念,而且要影響客人接受生態理念,最終形成生態營銷和生態消費。例如,為客人洗滌衣物時應用布袋或工藝竹籃、藤籃等裝運要洗的衣物,既美觀又環保;餐廳服務員在為客人推薦介紹菜肴時要遵從健康、減量原則,提倡“光盤行動”等。
實現循環經濟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經濟體系來推廣和保障。建設生態飯店不可能脫離現實的社會環境,更需要社會生態系統中各種要素發揮穩定支撐作用。社會宏觀、微觀環境中的政策、法律、技術、人才等多種因素為生態飯店提供運行環境保障,是生態飯店穩定運行的外部支撐。生態酒店標準的制定需要政府、行業協會、社會公眾等多方面統籌支持。生態酒店的運營目前屬初創階段,投入高,經濟收益會受到影響。因此,政府層面需要在政策方面構建生態飯店所需要的政策支持,如設立生態補償機制,生態酒店稅收減免激勵等。隨著社會的進步,愈來愈多的社會公眾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將形成自覺。所有這些,都為生態酒店的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要實現我國旅游與酒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獲得持續競爭優勢,必須遵循循環經濟的理念與模式[7]。生態酒店就是循環經濟理論在酒店業的實踐之一。要實現酒店的生態化運營,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統標準和操作規范,規范可以參考星級飯店評定標準和綠色酒店標準,突出生態、循環特色。生態酒店生命周期中,生態設計是核心,這方面需要政府整合科研院所、規劃設計、建筑施工、酒店行業協會等部門資源,制定生態酒店規劃、設計、施工標準。系統管理是關鍵,酒店全體人員要不間斷進行生態倫理教育并形成制度管理,只有這樣,生態酒店才能實現系統運營。社會支撐是基礎,生態飯店的運營需要方方面面社會大環境提供穩定運行保障。總之,生態酒店作為符合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生事物,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政府財政及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消費者的理解和積極參與。
[1] 李映洲,宗聰聰.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綠色經濟型酒店營造措施[J].商業研究,2010(04).
[2] 李云霞,楊萍.試論循環經濟與循環型旅游業[J].經濟問題探索,2006(4).
[3] 洪文藝.生態飯店的理論構想及實現途徑研究[D].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1.
[4] 李輝.論酒店環境倫理建設[D].遼寧:沈陽師范大學,2008.
[5] 宗聰聰.綠色酒店運行研究[D].甘肅:蘭州大學,2010.
[6] 王佩良.論循環經濟原理在酒店管理中的運用[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
[7] 曲波,魏衛.酒店業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