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阮有安
企業在現代發展過程中為實現競爭優勢不斷革新,致力于制造出有助于其生存和發展的新產品。Hart(1996)認為新產品開發影響企業的生存和未來發展。但新產品開發本質上都是對未知結果的實驗,因此多數新產品開發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如何控制該現象,從失敗中轉換成功?可以通過計算實現轉變,意味著存在一種學習行為。學習可分為成功學習和失敗學習,而成敗學習都對創業起著很大的幫助作用(Minniti和Bygave,2001)。
諸多研究發現創業導向對新產品開發績效顯著重要性(Zahra和Covin,1995;Wiklund,1999)。但創業導向對失敗學習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少。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到成功”是大多數創新的正常順序。成功并非失敗的必然產物,而是取決于創業企業是否可以從失敗情景中有效學習。
市場化程度會影響新產品開發團隊從失敗中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影響新產品開發績效。這是因為市場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資源往往按照計劃進行分配并且不能形成有效的激勵制度,因此當新產品開發團隊面對新產品開發失敗情景時,會被動處理并缺少探求失敗根本原因的主動性以及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思路,因此市場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不能在失敗的情況下很難引發新產品開發團隊地失敗學習行為的產生。
市場化程度較高會促進市場競爭的加劇。競爭壓力會起到對新產品開發團隊的激勵作用。原因在于市場競爭的程度越充分,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越強烈,會倒逼新產品開發團隊因更加注重對新產品失敗原因的探索,從失敗中學習,以求更快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提高新產品開發的成功率。
因此,隨著該思路,本文提出假設:
H1市場化程度對失敗學習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學界認為失敗學習可以減少未來失敗的可能性、對創新活動的磨損,并通過一般失敗來提煉創新成功所需的知識(Baumard和Starbuck, 2005)。Sitkin (1992)認為與成功情景相比,失敗更能讓企業追求新的問題解決方法,實現突破創新。創新的時候,失敗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創新者要明白失敗可以促進自己更進步,而成功者有時候會忽視連續學習行為,容易導致成功后失敗,結果會更殘酷。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2失敗學習對新產品績效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從失敗中學習的部分知識不一定有利于提升創新績效,甚至會磨損創新績效(Lender,Voermans,2007)。所學的知識要通過篩選過程,才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Gold等(2001)認為創業導向可以提高組織知識轉化以及應用能力,從而影響新產品開發的成敗。具有更強的創業導向的企業會主動鼓勵學習行為,從而有利于提高創新的組織知識的應用(Zahra和George,2002)。可見,失敗后所學的知識的應用效果取決于企業的創業導向強度。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3創業導向正向調節失敗學習與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的關系。
上文提出了市場化程度、失敗學習、創業導向、新產品開發績效之間的假設關系,其中市場化程度正向影響失敗學習(H1),同時失敗學習又正向影響新產品開發績效 (H2)。創業導向在失敗學習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路徑上起調節作用(H3)。因此,本文認為這些假設形成了一個被調節的中介模型(Preacher et al.,2007)。具體而言,市場化程度通過失敗學習的中介作用間接地正向影響新產品開發績效。而這個關系強弱依賴于創業導向的程度。當創業導向的程度高(低)的時候,市場化程度、失敗學習、新產品開發績效三者的中介關系也隨之而變強(弱)。因此,本文提出假設:
H4創業導向對市場化程、失敗學習和新產品開發績效三者之間的中介關系起到了正向調節作用。具體而言,當創業導向較高時,三者的中介作用更為顯著。

圖1 本文主要模型
高新技術企業熱衷于開發新產品,但新產品開發多數以失敗告終,與制造業、服務業等傳統企業相比,其往往會遭遇更多的失敗。針對中國的高科技創新企業,本研究已發放問卷并進行調查。根據分層隨機抽樣原則,實地發放問卷183份,最后回收123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67.2%,其分布在于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18個省市。
市場化程度(Marketization, 簡稱為M) 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市場發育程度的測度。本文采用樊綱、王小魯和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
失敗學習(Learning From Failure, 簡稱為LF),借鑒Carmeli (2007) 以及Carmeli 和 Schaubroeck (2008) 的量表來度量失敗學習行為。翻譯和改進后,其測量量表共7個項目。
新產品開發績效(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簡稱為NPP),借鑒Zhang和Li (2010) 對中國情境下高科技新創企業的新產品創新績效的測量量表,其共5個項目。
創業導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簡稱為EO),從精神界定視角出發,本文采用Miller(1983)和Morris et al.(1994)的研究測量維度,可歸納為創新精神、冒險神、主動精神,其共7個項目。
控制變量:本文加入了企業規模、企業年齡、被試學歷、被試性別、被試年齡作為控制變量。
借助于SPSS 22.0統計軟件對各變量進行信度,結果出來的新度系數均大于0.800,量表的內部一致性較好。同時對變量間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各變量的均值和標準差無異常,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都顯著,如表1所示。根據Anderson和Gerbing(1988),我們借助于AMOS 21.0并采用TLI、CFI、IFI、DELTA2和RMSEA來評估模型擬合優度。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TLI=0.923,CFI=0.936,IFI= 0.937,RMSEA=0.077,表明該量表結構效度很好,確保了模型所有構念的單維性。

表1 均值、標準差與相關系數矩陣
本研究使用SPSS 22.0軟件,檢驗模型1是控制變量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模型2檢驗了失敗學習與新產品開發績效的關系;模型 3 檢驗了失敗學習與創業導向的交互作用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關系;模型4檢驗了市場化程度對失敗學習的關系。檢驗結果H1、H2、H3、H4都得到支持,如表 2 所示。
隨著市場不斷變化,競爭不斷加強,企業要面臨著諸多的挑戰。競爭在市場經濟造成一種強烈的動力,能夠鼓勵學習的精神。市場經濟是一種自主經濟,商品生產者必須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創新者在競爭酷烈的背景下要不斷進行學習,特別從失敗中學習,同時謀求失敗原因,避免未來的失敗。
失敗不一定是“壞事”,失敗可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有助于未來成功效率的提高(于曉宇,2011)。失敗學習是創造知識的一種特殊活動,失敗的謎底會被解開。失敗學習可提高成功率,避免未來的失敗重復。
學習行為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從失敗中進行學習的。從失敗中學習可以作為“知識資源”,這種知識資源有利于提高新產品開發各階段的效率,對于新產品開發的績效具有正向影響(朱秀梅等人,2011)。
目前,相關研究較為少,似乎沒有。將創業學習分成不同維度,陳文婷、惠方方(2014)認為在中國情境下,生存型企業與機會型創業相比,最希望回報的結果是物質的目標,而創業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思考維度也可能消耗一定的成本,并對企業績效將產生一定的滯后效應。那么創業導向強的時候,創新思考維度對于創業企業績效的貢獻是很有可能減弱的。他們強調企業在最初期應該關注從經驗和內部資源開發利用中學習。該理論上的意思則是新創企業在初期進行新產品開發的時候,應該關注從經驗中學習,尤其從失敗經驗中進行學習。

表2 回歸分析結果
[1] Baumard,P & Starbuck,W.H.Learning from failures: Why it may not happen[J].Long Range Planning,2005,38(3).
[2] Carmeli,A.Social capital,psychological safety and learning behaviors from failure in organizations[J].Long Range Planning,2007,40(1).
[3] Hart,S.E.New Product development:a reader[M].London:The Dryden Press,1996.
[4] Miller,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
[5] Minniti,M & Bygrave,W.A Dynamic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1,25(3).
[6] Rauch A,Wiklund J,Lumpkin G T,et a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An assessment of past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3).
[7] Sitkin,S.Learning through failure:The strategy of small losses.In B. Staw,& L.Cummings[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 Behavior(Greenwich,CT:JAI Press),1992(14).
[8] Wiklund,J.,& ShePherd,D.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small business performance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20(1).
[9] Zahra,S.A.& George,G.Absorptive Capacity:A 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 Extens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2,27(2).
[10] 于曉宇.創業失敗研究評介與未來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1,33(9).
[11] 于曉宇,蔡莉.失敗學習行為、戰略決策與創業企業創新績效[J].管理科學學報,2013,16(12).
[12] 陳文婷,惠方方.創業導向會強化創業學習嗎——創業導向下創業學習與創業績效關系的實證分析[J].南方經濟,2014(5).
[13] 朱秀梅,姜洋,杜政委,盧青偉.知識管理過程對新產品開發績效的影響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