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艷
新時代文字編輯的素養和能力探究
甘 艷
[摘 要]受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影響,我國的文化產業正處于轉型和升級階段,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態勢呈現產業化和多元化發展的特點。在此背景下文字編輯勢必需要尋求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尤其是文字編輯相關的素養和能力。
[關鍵詞]文字編輯;素養;能力;學術期刊
[作 者]甘艷,江西省腫瘤醫院《實用癌癥雜志》編輯部。
黨的十八大的召開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轉折點,文化產業的發展呈一片大好形勢。學術期刊促進了學術文化的進步,不僅如此,學術期刊通過細密的分工,自身結構也在不斷地完善,運行更顯規范和專業,這些正是在以文字編輯為核心的推動下發展的。學術期刊的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也給文字編輯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社會和讀者對文字編輯的素養和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文字編輯需要有更強的業務能力才能滿足現代學術期刊發展的需要。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的學術期刊發展形勢大好,將市場經濟引入學術期刊發展,促使學術期刊增加期刊種類,擴大學術研究范圍并不斷深入研究,不斷地提升期刊的學術水平,營造更為濃厚的學術氛圍,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和生存發展能力。但是,我國的學術期刊的發展仍然存在很大的制約因素:第一,學術期刊較強的專業性限制了發展空間。雖然期刊專業性越強越能體現期刊的權威性,大部分的讀者受專業的影響而被攔截在外,期刊的受眾群體縮小,直接后果就是經濟效益不高。只有極少數的專業期刊在具有權威性的同時還擁有大量穩定讀者,更多的同領域的期刊經濟效益都特別差,一些甚至只有依靠國家補助才能維持基本的運營。第二,學術期刊的出版量少,學術缺乏影響力。依據今年各類學術期刊發行量的調查結果,多數學術刊物通常只發行1500冊左右,只有極少數刊物的發行量在5500冊以上,有些刊物只發行幾百冊,而幾乎沒有學術期刊只依靠發行量就能維持基本的運行,學術期刊已成為獲取職稱資本的手段。第三,國家財政撥款減少造成辦刊經費緊張的問題。我國大多的學術期刊還是依靠國家財政的給養。但是將市場經濟引入學術期刊發展后國家財政撥款減少,學術期刊的發展困難重重。第四,學術期刊的發展缺乏足夠的人才支持。雖然在傳統的財政撥款的支持下學術期刊競爭壓力不大,但是學術期刊的人才卻相對滯后,大學學報的人才培養更是如此。行政管理體制下的大學學報人員少,更不重視人員的能力提升,大學學報的人員難以提供應有的支撐。
在當前大環境下,學術期刊面對諸多因素的限制,已經陷入了故步自封的發展困境,一些學術期刊甚至不重視市場因素的影響。但是學術期刊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市場手段深化學術期刊的改革,實現學術期刊自主化運行勢在必行。學術期刊的發展困境也向文字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文字編輯要提高自身的職業操守必須建立在不斷提高的職業素養的基礎之上。文字編輯要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為基礎,以提高政治素養為前提,不斷提高文化素養。在思想上做到與時俱進,通過不斷提升工作能力以滿足學術期刊發展的需要。
(一)專業素養的提高是基礎
學術期刊發表都是一個或多個學術領域內的科研成果,專業性和權威性強。學術期刊的價值體現就在于其專業化水平上,因此文字編輯必須以提升專業素養為基礎,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和科研素養。文字編輯要時刻關注學術的最新動態,了解最新的科研研究成果。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尤其是保持與相關權威專家的密切聯系是提高影響力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文字編輯還要掌握學術期刊的運行發展規律,并將其與市場規律相結合;在日常的文字校對和編排工作上保持嚴謹的態度,保證日常的工作不出現一絲問題,用嚴謹的工作作風去樹立和培養學術刊物的權威性。
(二)政治素養的提高是前提
在我國,學術期刊的發展離不開政治,學術刊物的價值和使命決定了學術期刊的發展必須在科學務實的原則指導下,依據我國相關的法律,為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導向,這也是學術期刊科學發展的基礎。學術期刊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理論,符合黨和人民的觀點,并將此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這樣才能滿足黨和人民的需
求。學術期刊本身也表現出政治性特征:其一,學術期刊也包含了政治期刊,學術期刊是國家宣傳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二,學術研究包含政治研究,政治也是學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術和政治相互融合,共同發展,因此,良好的政治素養對學術期刊的文字編輯必不可少。文字編輯在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要重視政治理論的學習,用馬列主義和科學發展觀武裝自己的頭腦;通過對法律法規的學習,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用法律規范編輯工作;同時,文字編輯還要樹立相應的社會責任意識,發揮學術期刊服務和正確引導社會的作用。
(三)文化素養的提高
文字編輯要提高文化素養這是由其工作本質決定的。文字編輯的文化素養不但是學術期刊發展的基礎,也是文字編輯立足的根本,是實現學術期刊不斷地創新和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保障。文字編輯最基本的文化素養首先是具備較為專業的學科理論知識,這包括對科學的深入了解和認識,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還包括對科學的熱愛;其次是能夠適應當前文化的發展,根據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特點,文字編輯不因再局限于某一專業學科,而是涉獵范圍要更為寬廣,對多專業學科的認識和了解可以幫助文字編輯突破專業的限制,形成綜合性的文化素養,以更好地審視他人的研究成果,改變文化期刊單一的學科吸納狀況;最后,職業文化素養的提高,依據與學術期刊相關的學科專業規律,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學術期刊的運行效率,保障學術期刊的可持續發展。
(一)語言文字能力
這是文字編輯日常工作決定的。文字編輯的工作主要與文字相關,文字也是學術期刊運行全過程的核心所在。期刊編輯的文字素養主要涵蓋漢語語法、修辭、標點等知識。文字編輯通過運用大量閱讀的方式深入和拓展對文字的認識和理解,能夠根據文字出現的情景了解文字的內涵,降低科研文獻的閱讀難度;了解中文以及其他情況的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和斷句;通過大量的工作積累了解專業的語言使用規律。
(二)現代科技的熟練使用能力
當前電腦技術已經基本普及,并在學術期刊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字編輯還要具備熟練的電腦技術操作能力。現代科技使用能力主要包括Office辦公軟件的熟練使用能力、電腦排版軟件的熟練使用能力;快速且高質量的文字輸入能力、使用網絡傳輸工具的能力。除此之外,傳真機和復印機等輔助工具的使用也是文字編輯應具備的能力。
(三)審美能力
學術文章的質量很大程度上也受文章的形式美學和內在美學的影響。評價學術文章的形式美學的重要標準包括文字是否準確、語言表達是否流暢精練、語言文字豐富程度、文字編排效果,以及特定的美學樣式。學術文章的內在美主要體現在文章的觀點、思想和價值,這是學術文章美學的真正體現所在以及吸引讀者的關鍵。所以,文字編輯要從讀者的理解和欣賞的角度出發,掌握學術文章的形式美學規律,通過提升自己的審美、鑒賞和表達能力,全面享受學術文章的形式美學和內在美學,用學術美的功底和底蘊詮釋文字編輯的現代價值。
在當前文化發展的大環境下,將市場經濟引入學術期刊的發展雖然給文字編輯的能力提升帶來了機遇,但同時帶來了挑戰。文字編輯必須對學術期刊的發展有深刻的了解,通過全方位的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承擔其社會責任和滿足學術期刊自身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于冬梅.現代文字編輯的素養與能力探析[J].文教資料,2013(11).
[2]聶穎,張宜軍,于洪飛.新媒體環境下編輯素養探析[J].青年記者,2013(2).
[3]黃蕾.論醫學科普期刊編輯素質的構建[J].新聞世界,2013(21).
[4]王艾.新時期文字編輯的素質與修養[J].中國傳媒科技,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