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娜,任四維,帥明蓉
(重慶市花卉園管理處,重慶401147)
梨網蝽屬半翅目網蝽科,主要以成蟲和若蟲群集于寄主植物(桃樹、櫻花、梨樹、貼梗海棠等[1-2])葉片背面刺吸汁液,被害葉片正面初期呈現黃白色斑點,逐漸轉化為銹黃色,葉背有褐色斑點狀蟲糞。在盛發期,重慶市區的多個景觀大道的植物呈現被害葉片反卷脫落,影響其光合作用,甚至造成嫩枝枯死,樹勢逐漸衰落乃至死亡。這對園林觀賞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筆者對重慶市園林植物害蟲梨網蝽的發生規律和種群生命規律進行了調查研究,旨在為梨網蝽的綜合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論依據。
1.1生活史觀察方法 2014年3月~2014年12月,在渝北紅錦大道桃樹中選樣樹10株,按每樣株的東、西、南、北4個方向每隔3 d于同一時間在同一樣枝(以紅漆作標記)上依次調查5片葉上的蟲口數量,觀察該蟲種群數量的變化情況。
1.2.1 梨網蝽卵孵化進度、歷期和孵化率調查。在2014年4月30日~8月31日,先后分5次從室外采回桃樹帶卵(新近產卵)葉片10片,每片嫩葉含卵10~25粒,去除若蟲和成蟲。在清點各葉片卵數后用培養皿飼養,其中桃樹葉片用濕潤脫脂棉花壓住葉緣以保濕,逐日記錄各培養皿中孵化的若蟲數,并且移除若蟲,以逐日累計孵化百分率表示卵孵化進度,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卵發育歷期,并且統計卵孵化率。
1.2.2 梨網蝽若蟲羽化進度、歷期和羽化率調查。2014年5月13日~8月15日,每隔1個月取剛孵化若蟲150頭,用10個培養皿分別在室內飼養,皿內放置桃樹嫩葉1片,邊緣用濕潤脫脂棉壓住保濕,每2 d更換1次葉片,逐日記錄每個培養皿羽化的成蟲數,并且及時移除成蟲,以逐日累計羽化成蟲百分率表示羽化進度,以加權平均法計算若蟲發育歷期,并且統計羽化率。
1.2.3 梨網蝽成蟲壽命調查。2014年6月20日,在室內條件下用塑料杯飼養新羽化成蟲,每杯放1片新鮮的桃樹嫩葉,接蟲6雌6雄,重復5次,每12 h觀察成蟲存活數量,并且在顯微鏡下觀察嫩葉上的產卵量。梨網蝽成蟲壽命的數據采用多重比較法和加權平均法分析。
2.1 生活史 通過觀察,梨網蝽在重慶市一年發生5代,以成蟲在寄主枯枝落葉、雜草或根際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蟲開始活動,4月下旬產卵,5月上旬出現第1代若蟲,5月中旬出現第1代成蟲,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若蟲期分別出現在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中旬、10月上旬,第2~5代成蟲期分別在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10月下旬,部分第5代成蟲于11月中旬開始越冬(表1)。
絕大多數梨網蝽從卵發育至成蟲的過程是在同一片受害葉上完成的,羽化為成蟲后才轉移到未受害的新葉取食產卵。梨網蝽成蟲飛翔能力不強,受驚嚇后才飛動。梨網蝽每年嚴重危害期有2次。第1次嚴重危害在5~6月間,該蟲從寄主植物老葉轉移到新葉危害,由于營養豐富,氣候適宜,溫度適中,各代發育歷期較短,同時越冬蟲源數量較大,導致種群數量急劇增大,寄主植物(桃樹、櫻花等)新葉受害十分嚴重,葉片褪綠變褐,嚴重影響觀賞效果。第2次嚴重危害在8月下旬~9月上旬,由于天氣氣溫逐漸下降,種群數量迅速回升,危害加劇,引起受害植物提早落葉(圖1)。
2.2.1 梨網蝽卵孵化進度、歷期和孵化率。由圖2可知,對梨網蝽卵孵化進度的5次觀察情況基本一致,即卵自第9日開始孵化至第15日全部孵化完成,盡管卵的孵化率在5次測定中有一定的差異,但孵化進度基本一致,在9~15 d間卵累計孵化率呈直線上升。
由表2可知,梨網蝽卵的歷期非常整齊,集中在9~15 d間。據5次調查,發現卵的平均歷期為(12.41±0.77)d,卵的孵化率也較高,在68.46% ~93.94%之間,平均孵化率為84.97%。縱向對比,5月30日起始調查與6月30日起始調查之間卵的孵化率最為接近,且明顯高于其他3次調查,2個調查時間段內卵的發育歷期也相對較短。8月20日起始調查的卵的孵化率相對最低,歷期相對最長。
表1 梨網蝽年生活史
圖1 梨網蝽若、成蟲種群數量消長變化
圖2 梨網蝽卵的孵化進度
2.2.2 梨網蝽若蟲羽化進度、歷期及平均羽化率。由圖3可知,梨網蝽若蟲共5齡。若蟲羽化多集中在試驗開始后的第10天,到第16天基本全部羽化完成,且7月份的羽化時間最短(羽化時間最集中),6月份次之,7月、8月和9月的羽化期最長。盡管若蟲羽化率在5次測定中有一定的差異,但是羽化進度基本一致,在10~16 d之間,若蟲羽化率呈直線上升狀態。
表2 室內飼養梨網蝽卵歷期及孵化率統計
由表3可知,梨網蝽若蟲的平均歷期為(13.23±0.87)d,羽化率在56.61% ~86.23%之間,平均羽化率達74.43%。
圖3 梨網蝽若蟲羽化進度
2.2.3 梨網蝽成蟲壽命。由表4可知,梨網蝽成蟲壽命為(15.96±0.94)d。通過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成蟲多集中產卵于葉背主脈兩側,外覆蓋有褐色膠狀物,雌蟲一般一次產卵量在15粒左右,最多可達35粒左右,一生累計產卵2~4次,累計產卵量30~140粒。
表3 室內飼養梨網蝽若蟲歷期及羽化率統計
表4 梨網蝽的成蟲壽命統計
在溫暖條件下,梨網蝽發生數量多,危害重。在重慶地區每年5月有一個發生高峰期,而7、8月份由于重慶地區普遍呈連日高溫、干旱天氣,蟲口數量又開始下降。這可能是由于高溫干旱氣候對梨網蝽的發生有一個抑制作用。據調查,發現梨網蝽對寄主植物的危害嚴重程度與寄主植物的種類有關,在桃樹上的蟲口數量最大,櫻花次之,貼梗海棠等最少。據室外的連續觀察,東面方位的蟲口數量明顯高于其他方位,特別是春夏,說明梨網蝽喜歡在溫暖、向陽的葉片上取食活動。
研究表明,我國重慶地區的梨網蝽在室溫下卵的發育歷期為12.41 d,所有卵在產卵后的第9~15天孵化,且孵化較整齊,5次調查時間卵的發育卵期、孵化率略有差異。這可能與室內平均氣溫[3]的變化有關。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情況中,由于網蝽多存在于室外自然環境中,其發生、危害和流行都受雨水條件的影響很大。通過對2014~2015年兩年的觀察,發現連降暴雨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網蝽科害蟲由卵孵化為若蟲及由若蟲孵化為成蟲的生命過程產生一定的延遲影響,對若蟲、成蟲的蟲口數量也會有減少的效果,而在雨后初晴,網蝽科害蟲蟲口數量會產生迅速的增長效應,對植物危害十分嚴重。
通過對重慶市梨網蝽種群的自然消長規律及生命發育歷期的研究,可以推測在每年4月中旬越冬成蟲活動產卵之前進行化學藥劑防治能夠十分有效地減少梨網蝽的蟲口數量,控制梨網蝽的發生危害。同時,在11月中下旬進行削除落葉、修剪枝條,能夠有效地減少越冬蟲量,減輕翌年梨網蝽的發生危害。
[1]蕭采瑜.中國蝽類昆蟲鑒定手冊:第二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355.
[2]吳迅.幾種藥劑對梨網蝽的藥效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02(3):51-58.
[3]趙健,黃回南,夏朝真,等.建寧梨園網蝽為害特性觀察[J].福建果樹,1999(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