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吉林長春130022)
隨著理論研究的日趨成熟,愈來愈多的本科院校圖書館開始進行多元化的服務社會實踐活動。高職院校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的重要平臺,其圖書館更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本區域內的企業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和技術咨詢,助力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地方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和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職能,其圖書館理應打破文獻信息資源校際的“圍墻”,積極融入到地方經濟建設當中。近些年隨著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國家、地方對高職院校財政投入的加大,以及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為地方企業服務的條件已經成熟。
信息開放、服務平等一直都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理念。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一樣,都是社會公共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強調高等教育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的作用,而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社會化更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中就指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而我國圖書館學界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探討已經明確——服務區域經濟文化發展將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項基本職能,高校圖書館社會責任意識正不斷增強[1]。
當前已有一些本科院校圖書館展開了一系列多元化、專業化的社會信息服務活動,且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天津高校圖書館建立了跨系統知識聯盟服務平臺,為天津濱海新區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信息和知識服務[2];三峽大學圖書館利用自身優勢為宜昌提供旅游、民俗、水利等方面文獻信息[3]。這些都為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地方企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日漸提高,高職教育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投入不斷增加,學校數量和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以吉林省為例,目前吉林省共有高校53所,其中高職院校就有22所。這些院校的圖書館購書經費有保障,無論是紙制文獻還是電子資源內容都十分豐富,且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有的圖書館還專門開設了專業文獻書庫或網絡特色數據庫。這些都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地方企業的物質基礎。
數字信息化的發展使信息的存貯和傳遞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書籍、期刊、報紙等文獻信息不再單一地依附于紙質載體,而是以數字形式存貯于移動硬盤、云端當中,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傳遞到任何地方。這不僅豐富了圖書館向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的手段,拓展了信息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大大減少了服務成本。另外,由于電子圖書不會像紙質圖書那樣受到館藏副本的限制,自然不會為本校學生的正常借閱帶來影響。
圖書館辦工自動化系統的建立,以及RFID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圖書自助借還機等技術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紙質圖書的借閱手續,提高了圖書的借閱效率。
高職院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其專業性、學術性都超過一般的地方公共圖書館;而相較于本科院校的圖書館,高職院校圖書館具有較強的職業教育特點,文獻資源更具針對性和實用價值。加之高職院校本身所具有的地緣優勢和與地方企業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得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服務地方企業方面具有一般圖書館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高職院校圖書館要服務于本學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規劃,因此館藏文獻資源更多地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圖書的采購,期刊、報紙的訂閱以及電子資源的購買都會更加注重專業性、連續性和時效性,這些資源對企業來說更具針對性和實用價值。既能全面反映專業領域技術成長和發展的全過程,又能充分展示國內外最新學術動態和科技水平[4]。可以說高職院校圖書館在某一專業領域所擁有的文獻資源,其科技信息含量、系統性和專業深度都超過地方公共圖書館,甚至是一般的本科院校圖書館。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職院校的地方性大大增強。“立足本地、服務地方”已經成為各高職院校的立校之本。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會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作出變化。高職院校圖書館也因此將與地方經濟建設和重點行業密切相關的文獻資料作為資源建設的重點。
如前所述,高職院校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興辦,依托區域重點行業,為企業培養人才。雖然本科院校在辦學過程中也講求校企合作,但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的領域更寬、程序更深,關系也更加密切。這也為圖書館服務企業提供了紐帶和平臺[5]。
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和企業的工會或者開發區有關部門合作,由其提供場所,圖書館提供書籍,在企業內部開設分館,為職工提供圖書借閱服務。分館所服務的對象應定位于生產一線的工人或是技術人員,圖書館可以挑選一批專業對口的書籍和一些副本量較大的綜合類、文學類圖書放在分館,并定期更換。圖書館還可以有條件地向企業開放電子資源,允許企業職工通過手機下載電子書籍。針對企業的特點,在選購資源時應兼顧校內教學和校外企業的需要。
隨著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和企業競爭環境的日益激烈,企業對信息的需求變得更加迫切和復雜。然而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并沒有能力和精力來專門從事信息處理工作。那么為企業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增強信息能力,促進企業發展,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就成了職業院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
3.2.1 為企業提供數字信息服務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高校圖書館成為信息資源的中心。各地區、各專業高校圖書館聯盟的成立,以及CALIS系統的建立,使得各高校圖書館之間通過信息的共建和共享,所掌握的信息含量以幾何級的倍數增長,這為高職院校圖書館開展企業信息服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平臺。圖書館可以根據企業的需要采取信息推送、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見問題解答)、定題跟蹤服務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文獻傳遞、科技查新、統計數據等信息服務[6]。企業也可以通過申請訪問圖書館網站,遠程瀏覽圖書館的數字信息資源,檢索企業所需要的各類信息。
3.2.2 建立特色數據庫
在CALIS項目的帶動下,許多高校紛紛建立了特色數據庫。相較于本科院校,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當基于本校的學科優勢、館藏文獻特色,建立能夠反映職業教育特點和地區經濟特色的數據庫。數據庫的建立可以整合多方面的信息資源,在某一專業領域形成較為完整、全面、系統的特色資源體系,不但可以為教學科研服務,更能實現與企業資源、服務的共享。如由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承辦,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南京旅游職業學院共同參與的“五星聯盟”旅游特色數據庫,全方位、多層次地收錄旅游方面的信息資源,有效集成了旅游圖書全文數據、期刊數據、法規標準、統計數據以及學者博客、會議資料等相關信息資源,為長三角地區的旅游業搭建了一個學習交流的文獻信息平臺[7]。
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當與企業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做到校企信息雙向交流;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為企業開展深層次的信息服務。
3.3.1 建立校企信息交流平臺
圖書館可以效仿學科館員制度,定期派館員深入企業開展調研活動,了解企業的信息動態,及時調整服務內容。同時應當加強與企業的信息交流,歡迎企業反饋意見,分享信息資源,使企業由知識獲取者變為信息提供者。這樣的信息交流不但能使師生得到企業生產一線的數據信息,提高教學質量,更能加深雙方之間的了解,方便圖書館開展深層次的信息服務。
3.3.2 提供管理層信息服務
高職院校圖書館可以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由掌握情報學知識的圖書館教師和專業學科教師一同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根據企業的需求形成專業性強、學術水平高的分析調研報告,為企業管理層決策和規劃提供信息支持。
為地方企業服務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社會責任,也是其自身發展的良機。當前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當打破固有的服務模式,利用其特有的資源和地緣優勢,積極為地方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1]張白影.服務社會:大學圖書館的時代使命[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9:85-98.
[2]薛調.地方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層次與實施策略——以天津高校圖書館為例[J].情報資料工作,2010(3):73-75.
[3]張艷麗.地方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的實踐與探索——以三峽大學圖書館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24(4):40-41.
[4]余楠,王銀輝.高等院校情報工作為企業發展服務的思考[J].內江科技,2009(9):4-5.
[5]金聲.服務地方企業是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使命與優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1(9):106-108.
[6]唐璞妮,楊祎.面向中小企業的高校圖書館數字化參考服務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11):1-3.
[7]陳能.旅游特色數據庫開發與建設[C]∥全國高職院校圖書館創新案例集錦,2013(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