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市場要在改革大潮中破浪前行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以下簡稱“五中全會”)于北京召開。會議審議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國企改革站上了機遇的風口。五中全會決定:構建發展新體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產權制度、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現代財政制度、稅收制度,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
此前,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這既是對十六大以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也是對進一步加強各類國有資產監管做出的重要部署。
今年下半年公布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63號)是繼國企改革頂層方案之后亮相的第二份配套文件,強調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其中,探索實現國有資產監管的全覆蓋,防止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條塊分割,為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加快資源整合和企業重組、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創造有利條件。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具備條件的進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資監管體制的改革和職能轉變,將對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當下,產權市場剛被確立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又面臨了公共資源體制建設的問題,如何能在自身改革的大潮中積極應對的同時,繼續做好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工作,是擺在面前的一大考題。產權市場要穩住軍心,恪守本分,做好本職工作,通過產權交易工作進一步協助國有企業完成股權運作、價值管理、有序進退,促進國有資本
合理流動,實現保值增值;進一步加大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力度,幫助國有企業推進資本優化重組,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進一步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高端領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進一步發掘民間資本向國有可投資領域注入新鮮血液,提升國有企業效率,提高內在價值,實現可持續增長。
《產權導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