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宜
(吉林動畫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論創造性思維在原畫技法教學中的應用
劉佳宜
(吉林動畫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高校是培養動漫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的原畫創造人才,從而創作出具有原創性和影響力的動畫形象。做好動漫產業的基礎性工作,是高校相關院系的重要教學任務。高校教師應在原畫技法教學中,擺脫固有的思維模式,加強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訓,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創造性思維方式;原畫技法;動畫教學
近期,李克強總理反復強調,中國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培養具有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是實現此一倡導基礎。在日本等西方國家的影響下,中國對動漫產業高度關注并投入,逐步將其作為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方面,希望通過這一產業來提振地方經濟,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動漫產業需要一批有創新意識、專業技術精湛、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動畫設計人才,更多地創作、設計出能與歐美、日本等動漫產業發達國家競爭的漫畫形象。高校承擔著培養動漫人才的重任,從事動漫教學任務的教師,就要承擔起培育創新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從動畫產業的創作特點出發,將創意思維融入到原畫技法課程的教學中,力求能進一步地培養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進而為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原創動漫作品和真人電影相比,有著自身獨有的經濟與社會價值,這也是各高校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原創動漫作品的原因之一。
1.1 原創造型具有巨大的經濟及社會價值
原創造型,就是指作者根據自己的意識和想象,而繪制出來的形象造型,要求與其他已經存在的動畫形象有著明顯區分的動畫形象。在動畫創造者看來,創造出能被大眾接受的動畫形象,是推動動漫發展的首要任務。動畫形象的創作是為其內容服務的,首先是要為觀者確立一個形象,這個形象必須有血有肉,要鮮活,有個性,才能更好地表達主題。創作出能夠被人民大眾所認可的形象,才是好的創作,也更具有生命力。這一準則在動畫界體現得更為明顯。以美國為例,迪士尼出品的大量動畫原創形象,比如白雪公主、《湯姆和杰利》中的貓和老鼠、忍者神龜、獅子王辛巴等等,早已成為動畫界的經典造型。中國建國之初《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形象,以及最近火爆的《熊出沒》中的光頭強、《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灰太狼等等,都是較有影響力的動漫形象。鮮明的動漫形象,促進了影視的高收視率,由其衍生出來的動漫產業鏈條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而得到大眾的認可。由此,各國都非常重視動畫產業,也更重視動漫作品(包括電影)中的原創畫作的設計和生產,以及相關人才的培養。
1.2 動漫造型的創作特點
動漫作品,它在角色塑造上有著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動漫作品的角色設計需要獨創性。任何兩部片子之間的人物的設計和造型,都不能是相同的。《超人家族》中小女孩的形象,就不能和《小黃人》中的形象相似或雷同。因此,各動畫制作公司,每制作一部動畫片,制作者都要設計出不同的、具有各自性格的動畫人物形象,借此提高影片的影響力。二是動畫造型的夸張與變形需要從人本角度出發。作者在創作中用寫實或夸張的手法來表現人類的幻想世界、夢境等超現實的感受,又要使用電影藝術的技法和語言,所以,動畫人物形象既要參考真人形象,包括五官、表情、動作等等,又要不同于真人,要有更多的想象和合理、可行的夸張。
一部動漫影視作品在制作時,首要的任務就是設計角色形象。而要達到這一目標,要求動畫片形象的設計者們跳出前人已有的思維和定式,這就需要創作者有著高度發達的創新思維。
1.3 我國動畫產業發展需要優質的原創畫作
一部動畫作品的成敗,取決于創作者是否有深厚的繪畫藝術修養和開放的創造性的思維,以及能否為觀眾營造一種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情節交錯感。在建國之初,我國動畫電影曾在國際動畫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以水墨為表現風格的藝術動畫短片,成為中國動畫學派的標志。但在20世紀80-90年代,我們的動畫業在市場化浪潮的沖擊下,逐漸走向沒落。由于國內人工成本低廉,中國逐漸成為了為美國、日本等國制作動畫片的主要代工廠,我國動畫師們在代加工動畫片中,僅僅承擔的是流程化的機械工作:按照外商已經設計好的角色造型、劇本及分鏡頭內容,進行下一階段的原畫繪制、填色修型和加中間畫等流程化工作。長期的代加工動畫片制作經歷,使得動畫師們被訓練成能夠完全順應涉外動畫加工公司要求的工人,但失去了自主創新制作原創動畫片所需要的獨特思維方式。
我國不斷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對于動漫產業的開發,特別是對原畫創作人才的培養極為重視,各級政府紛紛出臺鼓勵和扶持政策,使得動漫產業得以蓬勃發展,動畫教育理論研究也取得進展,并逐漸成熟;學校相關的課程體系也日趨完善,動畫設計從新興專業一躍成為國內多所著名高校的熱門專業。但是,在各高校早期的動畫教育中,主要是聘請有著多年制作代工動畫片制作經驗的員工擔任主講教師,這些教師缺乏理論研究基礎,所講的內容往往是自己加工國外動畫片的生產經驗,忽視了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方式的引導和開發。動漫教育過程中,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是被動畫教育決策者和教師們忽略的重要環節。
2.1 動畫創作的假定化特征需要創造性思維
動畫具有高度假定化的藝術特征,這些假定化包括對時間、空間、聲音、圖像、故事情節乃至光線色彩,以及攝像機運動等方面的高度假定化。這種假定化,需要創作者具有原創性、想象性、虛擬性,這就決定了動畫藝術創作與其他藝術門類屬性不同,就更需要創新性思維來指導創作。因此,創新性思維對于動畫藝術作品的優劣,有著根本性的影響。這就要求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在高校的原畫技法課程實踐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2.2 動畫創作的特性需要創造性思維
在動畫片中,萬物皆有生命。一切人物、動物、植物,包括一些靜物,如石頭、磚瓦等都被藝術工作者賦予了生命和靈魂。動畫師們還想象出一些本來不存在的東西,比如鬼怪等,這些虛擬的形象,更考驗設計者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動漫影視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原畫技法的創作過程,是給這些動畫形象和角色賦予生命的過程。如在美國動畫片的制作中,為了塑造出高質量的動畫形象,美國電影廠商事先集思廣益,精心設計出數套動畫形象,對外征求意見和建議,不斷修改,最終拿出大家或公眾喜歡的人物來。原畫作品的質量和想象力、藝術力,直接決定著能否使固態的形象,被給予一個生動鮮活的生命,從而被觀眾接受和喜歡。這就需要在高校原畫技法教學階段,加入對創造性思維方式的開發以及應用實踐,使學生們經過長期的訓練,具備這種思維能力,再加上自身的天賦和后天所取得的藝術力,以便能創造出優質的動漫作品。
2.3 我國高校動畫教學課程需要創造性思維的開發
近年來,動漫產業在我國快速發展,許多高校或職校都開設了動畫院系、專業。但是我國多年處于動畫加工工廠的地位,大大地影響并制約了我國各高校中的動畫教育內容;特別是在動畫教學中,由于受傳統教學方法和人才缺乏的影響,大多數學校都將動畫線條的基本練習、物理基本原理的表現,以及動畫中對人物動作、表情等細節的把握等動畫基礎技法的培訓內容,設定為教學重點內容。在這一教育方針之下,學生在長期的練習中雖然夯實了基礎,基本繪畫技法掌握得都較為扎實,但缺乏對學生的動畫創作更加本源的創造性思維的培訓。現今的中國動畫作品,充斥著歐美、日韓的標志性風格,作品缺乏原創性,導致動畫作品在文化市場中缺乏競爭優勢。因此,我們的高校,需要改革動漫課程安排和結構,老師更要改變教學方式和方法,培育出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
在原畫技法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對動畫專業學生的創意思維開發實踐,可在常規的動畫創作課程中,加入對于動畫獨特思維開發的環節,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從簡單的線條創意練習,再到圖形、圖像創意練習,訓練學生在課堂的創意思維開發中,擺脫固有的枷鎖,通過想象、聯想(包括類似聯想、相關聯想、相反聯想、因果聯想等獨特思維途徑),以及變形、夸張、擬人、幽默、吸收、借鑒等途徑,增強動畫設計作品的原創性,提升作品的藝術感染力以及藝術的表現力。在課程的實踐中,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逐漸拓展學生的思路,為以后更加系統化、邏輯化地開展動畫藝術創作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
3.1 動畫教學中獨特思維開發理論的傳授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獨特性思維方式,需要先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這些理論內容包括:創造和創造力、創新;創意開發的理論依據;創造性思維的理論;創造性思維的特征和形式;創造性思維的方向;創造性思維與用腦模式;實踐創意產業與培養創意人才;創意產業的勃興;培育創意產業人才等內容;擴展思維視角克服思維障礙;突破邏輯思維慣性;突破權威障礙;突破自我限制的障礙;轉換思維方式挑戰思維定式;挑戰唯一性;挑戰概念;向完美挑戰;拓寬思維思路嘗試逆向思維等等。這些理論課的講授,要根據先易后難的原則,配合不同的課程,分布在各學期中進行。
3.2 動畫教學中的創意思維的技能實踐
老師需要的是在動畫實戰技術培訓中進行全面的教學。第一,線條創意思維練習。線條是形成畫面的最基本的單位, “單線平涂”是二維動畫的主要制作手段。在線條的創造性思維練習中,學生將以構成畫面最基礎的元素——一條直線為創意的依據,規定在20分鐘內,在10~20張動畫紙上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形成能夠進行拍攝的連續動態畫面,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動畫的形成原理,并將自己的思維展現出來。這種練習方式可以讓學生們放下繪制的包袱,不拘泥于畫面的細節,直觀展現自身的想象能力甚至是才華。
第二,圖形圖像(設計)創造性思維練習。根據“線動成面”的原理,在直線練習之后的階段,是進行圖形圖像在形與形之間變換,在意與意之間轉化,充分發動圖形、圖像的主體空間,以及隱含在其中的潛在的創意思維空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獨特的想象力,展現每個人隱藏在內心的獨特世界。第三,即興創意思維開發。在課堂的創造性思維開發中,即興創造,對于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與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引發腦內風暴,將存在于他們各自大腦中的內容做一個全新的解構和重組,用現有的學生能想象到的一切元素,去進行二次加工,產生一個全新的形象角色,并使其產生新的價值,然后根據動畫情節關系,讓學生繪制的形象更充分地為影片的情節和人物性格服務,從而達到學生們能夠進行原畫創作的教學目標。
教師經過上述過程的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擺脫固有的枷鎖,做到真正的解放思想,運用創意思維,通過想象、聯想等途徑,增強動畫設計作品的原創性,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力、影響力、生命力。
只有培養具有創新性思維的學生,才能出現優秀的作品,才能讓我們在未來的動漫產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但要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教師首先就要具有這種能力和水平,這就要求老師們要樹立開拓意識,努力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緊跟世界動畫發展動態,掌握動畫發展趨勢,刻苦鉆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讓自己的思維和意識與時代合拍,進而培養能夠創作出具有時代風格、中國特色的動漫作品的一代新人,使中國動漫產業擺脫日、美等國的模式束縛,在世界動漫領域重新占有一席之地。
[1]耿明海.動畫視聽語言賞析[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0.
[2]廖蔚雯.國際動漫產業發展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高璐.動畫教學特性及路徑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6):87-88.
[4]崔可.動畫教學中的審美培養管窺[J].美術大觀,2011(8):174.
[5]康礎群,高建華.論動畫教學與市場人才需求[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21):5135-5136.
[6]龐建.對高職院校動畫教學的若干思考[J].才智,2011(35):269.
2015-10-15
吉林動畫學院教研項目(20151406)。
劉佳宜(1983- ),女,遼寧北票人,吉林動畫學院講師,從事動畫藝術創作與研究。
G420
A
2095-7602(2015)12-0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