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像哲學、 養生、 園藝閣樓、 飲食、 茶道、 戲曲等等, 著作更是數不勝數, 其中更是不乏經典之作。 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四書五經”, 是中國的 “圣經”。 這是一系列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 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理想與治國之道, 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指導的文化流派。 儒家學說為春秋時期孔丘所創, 倡導血親人倫、 現世事功、 修身存養、 道德理性, 其中心思想是孝、 弟、 忠、 信、 禮義、 廉、 恥, 其核心是“仁”。 中國文化的深層觀念中, 無不打著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是世界上的大哲學、 大宗教中唯一自覺地以我們的親子本性或家本性為源頭的學說。 四書皆視親親和孝悌為仁德之根本、 國家天下之根本。 五經也是如此。 如今社會, 親漸不親, 經漸不經, 家飄搖, 淪為一種正在破敗的風俗習慣, 不再是開發完整人性的搖籃; 經失教, 蛻化為文學、 歷史、 哲學的文獻, 不再是經緯人生和世界的經典。 只有將這些傳統文化經典著作選入教科書, 使其無時無刻不在浸潤著我們的年輕一代, 才能將我們的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這些傳統文化經典就是優秀的民族文化基因, 是中國的代表, 只有繼承下去才能在這個急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中認識自我; 如果這個基因被斬斷了, 是悲哀的甚至是可怕的。 文化是一種軟實力。 中國的文化輸出, 就是靠語言, 靠中國古典的文化。 經典就是超越歷史超越時空的。 我們的傳統文化經典在什么時代都是不過時的。 經典是不能被割裂, 也不能被摒棄的, 而且經典往往是最具有力量的, 把這些經典選入教科書, 在課堂上學習, 自然是最直接的一種方式。 只有在學生時期就深化經典文化教育才能使我們的傳統教育真正在孩子心中扎根發揚。
涵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 是國民社會生活的教科書, 也是人生的教科書, 理所當然地應當存續于教科書之中, 成為教科書的經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