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松,徐景,詹云靜,胡展育
(1.文山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2. 文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云南 文山 663099)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探討
——以馬關縣坡腳鎮為例
周建松1,徐景2,詹云靜1,胡展育1
(1.文山學院 環境與資源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2. 文山州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云南 文山 663099)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充滿活力的農村生產組織形式,在發展中還存在著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重復建設嚴重,缺乏整合;自由資金不足,經營無力;人才、技術、信息缺乏;專業化程度低,管理不規范;區域優勢發揮不充分等方面的問題,但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變大變強,并成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建設的主力軍將是其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
馬關縣坡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趨勢
1.1環境概況
坡腳鎮位于馬關縣東北部,地形崎嶇,屬喀斯特地貌,對農業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形成了制約。但地勢北高南低,受西南季風影響明顯,降水豐沛,屬熱帶地區,熱量、光照充足,水熱組合條件優越,為多種農作物的種植提供了條件,是名貴中藥材“重樓”“三七”的適宜種植地。同時地理區位優越,面積193平方千米,206省道文馬公路穿境而過,距縣城馬關23千米,距州府文山市40千米,交通相對便捷,是各類示范點建設的理想選擇地。
1.2坡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概況
坡腳鎮專業合作社組始建于2011年7月,合作社在“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運營的基礎上,根據各合作社及當地的實際情況作出了適當的調整。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組建獲得迅速發展,至2014年全鎮已注冊并建成合作社19個,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大產業,有12個肉牛養殖合作社,4個蔬菜植保合作社,2個菌類種植合作社,1個養豬合作社,經濟效益明顯。其中馬關縣天成蔬菜植保專業合作社、馬關縣聯農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被評為省級示范合作社。馬關縣天成蔬菜植保專業合作社社員130人,土地流轉涉及農戶586戶,可為300余人長年提供就業崗位,戶均年收入增加2萬元,合作社主要運行模式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馬關縣聯農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128人,2014實現經營服務收入486萬元,合作社的主要運行模式為“合作社+基地+社員”。其余合作社規模相對較小,但從總體上看,合作社的組建為農民的增收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地轉化都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2.1合作社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坡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平差異大,低水平、小規模(或微型)合作社所占比例大。在19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注冊資金超過100萬元的僅有2個,占10.5%,小于50萬元的有7個,占36.8%。在種植業方面,種植面積最大的馬關縣馬夾沖綠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5000畝,最小的馬關縣清水河農作物植保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100畝;肉牛養殖方面,規模最大的馬關縣坡腳鎮大訊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也僅養殖肉牛62頭,規模最小的馬關縣坡腳鎮馬房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僅養殖肉牛25頭;禽養殖規模最大的為馬關縣坡腳鎮阿德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禽類2800只,最小的僅有268只。
2.2合作社建設重復建設嚴重,缺乏整合
坡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中,包括6個種植專業合作社和13個養殖專業合作社。在6個種植專業合作社中,蔬菜種植4個,除馬夾沖綠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天成蔬菜植保專業合作社自建基地較大達到2000~5000畝外,其余蔬菜種植合作社自建基地均較小,在100~200畝之間;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2個,自建基地均不大,在12~15畝之間;在13個養殖專業合作社中,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12個,且規模都不大,基本都在20~60頭的養殖量之間。
冬季參加體育鍛煉,戶外活動最好選在廣場、樹林、草地、空氣清新潔凈的地方,便于機體在鍛煉時吸入更多新鮮空氣;避免在車輛、行人較多的道路旁和大霧天鍛煉,減少尾氣和煙塵對呼吸系統的影響;同時要注意選擇相對松軟的場地,避免場地堅硬對腳、腿、關節、骨骼的傷害。在室內進行鍛煉時,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因為,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有20多升。若十多個人同時進行鍛煉,一小時就是200升以上,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會致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鍛煉效果自然不佳。
各同類型的合作社之間缺乏合作,不能形成整體競爭優勢,品牌效應難以形成。從經濟學角度看,品牌建設是產業建設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沒能形成品牌效應和規模效益就意味著在市場競爭中將處于劣勢地位,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2.3資金不足,經營無力
就馬關縣坡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來看,也充分反應出資金不足的短板,表現為:第一,坡腳鎮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于2011年,僅3年時間,而部分合作社的組建還不到一年,組建時間短是合作社缺少資金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絕大部分合作社的組建是由村一級行政部門牽頭,村民自發組織而成,而地處貧困地區的居民本身資金短缺是合作社缺少資金的又一重要原因。在這兩點上,坡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表現得非常明顯。另外,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資金不足的原因還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目前云南省實行扶持農業信用貸款的金融機構僅剩下農村信用社一家,實行的是小額貸款,額度較小,加之評定門檻和利率過高,導致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很難從中貸到款。二是合作社的職能是非營利性的服務機構,故合作社本身沒有資金積累,導致合作社在開展品牌建設、商標注冊以及參加產品推薦會、展銷會等社會活動中沒有充足的經費,使合作社在發展壯大過程中受到嚴重限制[1]。
2.4人才、技術、信息缺乏
首先,合作社目前的成員大部分都是普通農民,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及會員代表大部分也是在農民社員中選舉產生,一方面缺乏相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知識,另一方面缺乏商業運作方面的知識。其次,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力度不足,方式單一,使得管理和生產人員的能力和素質都遠遠達不到專業化的要求。再次,信息建設滯后一直都是貧困地區發展的短板,具體表現為信息量少、時效性差,導致市場供求信息短缺,沒有真正做到與市場對接。
2.5專業化程度低,管理不規范
合作社運作中,大部分管理者都是由當地農民組成,缺少管理經驗和能力,也不能為管理人員提供專門的工資待遇,因此大多管理人員都是兼職性的。另外,無論是社員還是管理人員都沒有把合作社作為一個事業來做,在思想上對合作社的認識和重視程度還不夠。大部分合作社雖然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但沒有相應的職能部門,制度就形同虛設,因為管理人員也就由5個左右的人員構成,職能部門的劃分也就成了一句空話。正因如此,合作社內部管理松散,職能部門配備混亂,與企業化的經營管理相距甚遠。
2.6區域優勢發揮不充分
勞動力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集中的土地資源是坡腳的優勢資源,然而對區域資源優勢認識的不足,導致合作社組建中缺少創新,產品種類少,重復建設和跟風現象比較嚴重,這一點從19個合作社的組成結構中就可看出。加之對市場缺乏了解,最終導致的就是不能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區域優勢。
3.1橫向聯合,縱向擴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要獲得好的發展,增強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發展方向必然是跳出村與村之間的界線控制,同類產業或是相關產業之間相互聯合,形成一定的規模。另外,要在市場中被承認,并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求合作社不僅要進行產品生產,還要求市場開發、品牌建設、企業管理、產品服務等方面加大投入,即產前、產中和產后鏈條的形成。
3.2成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
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是城鄉二元結構表現最明顯的問題之一,尤其在中西部地區,這種二元結構表現得尤為明顯。最根本的原因是農村缺少規模產業的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來源,而國家財政也一時沒有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無論是州級財政支出或是縣級財政支出都不可能直接劃撥到村一級行政單位,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將會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最主要的資金來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因合作社的參與而有很大改善。
3.3合作社發展的多樣化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這樣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模式必然影響到土地制度的變革方向和鄉村治理結構的演進[2]。多樣化、混合型的農業發展和經營模式的長期存在,最后必將使其走向企業化的管理和經營,不可避免地會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
1)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建是有效轉化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的重要途徑。
2)生產的集中性,經營模式的多樣化,是合作社能蓬勃發展、充滿朝氣的動力源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是合作社的生存之本。
3)農業專業合作社讓農民看到了走向致富之路的曙光,但在發展過程中諸如資源整合、資金短缺、人才技術信息缺乏、專業化程度低、管理不規范以及區域優勢不能充分發揮等問題都需要及時解決。這將是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
[1] 楊建軍,李經文,高媛,等.農民專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04.
[2] 張曉山.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及其路徑[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8):1-3.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 Case Study of Pojiao Town, Maguan County
ZHOU Jiansong1, XU Jing2, ZHAN Yunjing1, HU Zhanyu1
(1.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2. Second Criminal Court, Wenshan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Farmer cooperatives is a vibrant r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In its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of uneven levels, serious repeated construction, lack of integration, lack of free capital, poor management,shortage of technologies, talents and management, lack of information, the low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unregulated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 and other problems. But there is a very good development foreground, and becoming bigger, stronger and the main force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will be an irreversible development trend.
Pojiao Town of Maguan County;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development trend
F306.4
A
1674 - 9200(2015)06 - 0094 - 03
(責任編輯 楊愛民)
2015 - 05 - 18
文山學院校級課題“古林箐至花魚洞路段旅游開發——可行性、效益及保護研究”( 14WSY05)。
周建松,文山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