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文,劉鵬,施法
(文山學院 體育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有氧運動對中學生考試焦慮的干預
李開文,劉鵬,施法
(文山學院 體育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中學生中普遍存在考試焦慮現(xiàn)象,利用有氧運動對考試焦慮的學生進行實驗干預,其結果顯示有計劃、有目的、科學的有氧運動對降低學生考試焦慮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有氧運動;中學生;考試焦慮;干預
考試焦慮是在校學生中常見的現(xiàn)象??荚嚱箲](test anxiety)是人們特別是學生面臨和參加考試時所表現(xiàn)出的緊張、憂慮、不安、恐慌等反應[1]。曼德勒提出,考試焦慮是一種個體處于無助和紊亂狀態(tài)下的情緒[2]。斯皮爾伯格認為考試焦慮是指評價情境中個體對廣泛的擔憂、心理無序、緊張、心理喚醒地反應,考試焦慮是與具體情境相聯(lián)系的焦慮。1978年巴哈克和摩根通過體育鍛煉和積極想象的實驗方法對考試焦慮進行了測定分析,發(fā)現(xiàn)通過實驗能夠降低考試者的焦慮水平[3]。西曼對考試焦慮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有氧運動能夠降低焦慮而無氧運動不能夠降低焦慮。在中學生群體中焦慮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情緒狀態(tài),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一般情況下表現(xiàn)為緊張、擔心、憂慮,并帶有部分恐懼,其根源在于無法完成既定目標或無法克服障礙產(chǎn)生,過度焦慮可導致人體生理和心理的異常[4]。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和競爭日趨增強,中學生面對的學業(yè)負擔和升學壓力也逐漸增加,其心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中學生長期處在較大心理壓力情況下,將嚴重影響學習及身心健康發(fā)展。由此本文試圖通過有氧運動的方式介入中學生考試焦慮并對其進行干預,望能幫助他們緩解考試焦慮,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1.1研究對象
以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第一中學高二年級為樣本,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人數(shù)總計212名。實驗組:1班、15班,總計110名同學。比較組:6班、16班總計102名同學。其中回收實驗組有效問卷101份,對照組有效問卷95份。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美國心理學家斯皮爾伯格(C. D. Spielberger)制訂的《考試焦慮量表》(斯匹爾伯格制訂的《考試焦慮量表》現(xiàn)已投入使用,已經(jīng)成為世界通用的個人考試焦慮量表,具有普適性和權威性)。其有氧運動方式主要采用繞400 m標準跑道進行慢跑,慢跑時間為30~40 min,平均心率在120次/ min每分鐘。游戲活動主要采取“火車”賽跑、穿越隧道、翻滾過山車、跑四角跑。
“火車”賽跑:把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 2 或 4 路縱隊,第一位同學左手置于腰間,右手抬后一位同學的腳踝,自第二位同學開始,每位同學的左手搭在前一名隊友的左肩上,右手抬后一位同學的腳踝,組成“火車”,“火車”之間比賽奔跑速度。
穿越隧道:學生面對面站立,相距兩臂距離,兩臂伸直,兩手相握舉起,建成隧道。兩個學生或是背對背左右通過隧道,或是面對面、手拉手成“小矮人”狀通過隧道;出隧道后,立即成為隧道的一部分,站在前面的一對搭檔,則迅速組合,穿越隧道。隊和隊之間比賽速度,或是搭檔之間比賽快慢。
翻滾過山車:把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4組,讓學生在場地上成縱隊排列,隊員間距一臂,兩腳分開,每組排頭的隊員拿一個籃球,用滾的方式使其從隊員們的跨下一次性通過,如果出現(xiàn)沒能一次通過就必須重新再來一次,直到通過,通過后排頭的隊員還必須盡快地跑到排尾抓住籃球,站好位置把球從頭頂依次再傳到現(xiàn)在的排頭。這樣依次循環(huán)直到該組所有隊員都完成一次,再次使球回到最開始的隊員手中,游戲結束,最后完成的隊接受5個俯臥撐的“獎勵”。
跑四角:傳統(tǒng)規(guī)則是一個人追,其他人跑,躲入四個角可以暫時休息,但是被追上或是出界則被淘汰出局。本實驗中,變游戲規(guī)則為倆人合作追,當被追逐的學生全部出局后,一局游戲結束。通過計時,用時最短的搭檔為勝利者。
1.3計分方法
該問卷共20題,每題4個答案。 受測者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對測試題進行作答,1為從未有(almost never),2為有時有(sometimes),3為經(jīng)常有(often),4為常常有(almost always)。問卷最低得分為20分,最高得分為80分。通過不少于6次運用而建立的常模顯示,如果一個人的得分低于35分,則其考試焦慮偏低,如果其得分高于35分,則其考試焦慮水平隨分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
1.4研究過程
采用文獻綜述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比較分析法等對體育鍛煉(有氧運動)如何降低中學生考試焦慮進行研究。
(2)預埋螺栓定位板的制作和安裝。根據(jù)獨立柱的大小及預埋螺栓的直徑,加工螺栓的定位板。定位板采用5 cm扁鐵制作,做成井字形。
對兩組學生在實驗研究之前進行一次問卷調查,記錄學生的考試焦慮心理水平之后組織實驗組學生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有目的的有氧運動活動,主要以慢跑和體育游戲為主,每次活動30~40 min,平均心率在120次/ min。一個月之后再對兩組學生進行一次問卷調查,記錄學生的考試焦慮心理水平,最后進行比較分析并得出結論。
1.5數(shù)據(jù)處理
利用Spass20.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
首先實驗前對參與實驗的所有學生進行考試焦慮水平測試,而后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實驗組學生進行有氧運動鍛煉。經(jīng)過一個月的實驗,每次運動時間在30~40 min之間,平均心率在120次/ min,得到的學生考試焦慮自測數(shù)據(jù),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前后學生考試焦慮水平(n=196)
從表1的結果看,實驗前中等考試焦慮的學生占46%,說明大部分中學生處于考試焦慮,而高度考試焦慮的學生占24%。通過實驗前后對比可以看出,經(jīng)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實驗可以使中學生中高焦慮學生的比例降低。因此初步證明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有氧運動鍛煉,有利于降低中學生的考試焦慮水平。
通過T檢驗,對學生考試焦慮自測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析,其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經(jīng)過實驗后考試焦慮水平對照表(n=196)
從表2的結果看,實驗組經(jīng)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實驗,實驗前后考試焦慮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對照組實驗前后都沒有進行條件的控制,實驗前后學生考試焦慮水平?jīng)]有變化。從而斷定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實驗前后考試焦慮水平的顯著差異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有氧運動這一條件進行控制的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氧鍛煉后,考試焦慮水平有明顯好轉,其考試焦慮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有氧運動對降低中學生考試焦慮狀況的良性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實驗前后對照組的自測考試焦慮水平?jīng)]有顯著變化。說明無目標、無計劃和無規(guī)律的有氧鍛煉對降低中學生考試焦慮水平不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
因此證實加強有氧運動鍛煉,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質,培養(yǎng)樂觀輕松的積極情緒從而增強自信心。
從表3統(tǒng)計顯示的結果看,實驗前實驗組男、女生考試焦慮水平P > 0.05,差異不顯著。

表3 實驗前實驗組男、女生考試焦慮數(shù)據(jù)分析表(n=196)
從表4統(tǒng)計顯示的結果看,實驗后男、女生的考試焦慮水平存在顯著差異。

表4 實驗后實驗組男女生考試焦慮數(shù)據(jù)分析表(n=212)
從表4看,實驗后男生考試焦慮平均數(shù)小于女生,說明通過有氧運動干預,男生的考試焦慮水平明顯低于女生,且存在顯著性差異。
由表5的結果顯示,實驗前后男生的考試焦慮水平差異顯著。說明有氧運動干預降低男生考試焦慮具有良好作用。

表5 實驗前后男生考試焦慮數(shù)據(jù)分析表(n=212)
由表6的結果顯示,實驗前后女生的考試焦慮水平差異顯著。說明有氧運動干預降低女生考試焦慮具有良好作用。

表6 實驗前后女生考試焦慮數(shù)據(jù)分析表(n=212)
3.1結論
1)實驗前男生、女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其考試焦慮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學生在這一時期處于生理發(fā)育階段,心理不成熟,易敏感,好面子,情感易波動等。
2)有氧運動對于降低中學生考試焦慮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每周2~3次的有氧運動,運動時間在30~40 min,運動平均心率控制在120次/ min,有利于降低中學生考試焦慮。
3)女生的考試焦慮水平普遍高于男生,中學生中女生的考試焦慮水平不易受外界因素的控制,而男生的考試焦慮水平更容易受外界因素的控制。
3.2建議
1)借助科學的有氧鍛煉,精心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氧運動,在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促進心理健康,從而降低中學生考試焦慮水平。
2)學生在進行有氧運動時,其運動強度一般控制在平均心率120次/ min,運動時間控制在每次30~40 min,每周運動2~3次,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學生的考試焦慮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中學生面對日漸加重的學業(yè)負擔和升學壓力,在心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不是某一因素影響的結果,而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它既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也受個體變化以及心理因素的影響,是環(huán)境因素和其內(nèi)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教師和家長應當加強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及變化,及時消除她們存在的心理問題,從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1] Hamilton AL and Nevill ME,et al.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maximal intermittent exercise: differences between endurance-trained runners and games players[J].Sports Sci,1991(4):371-382.
[2] Sarason I.G. The Test anxiety scale: Concept and research in Spielberger CD[M]. Sarason IG Stress and anxiety .Washington DC: Hemisphere Publishing Corp,1990:74.
[3] 胡望洋,趙軍,等.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焦慮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4(2):61-69.
[4] Bogdanis G C,et al.Contribution of phosphocreatine and aerobic metabolism to energy supply during repeated sprint exercise[J]. Appl Physiol, 1996(3):876-884.
The Intervention of Aerobic Exercise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xiety over Test
LI Kaiwen, LIU Peng, SHI F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xiety over exa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The study makes use of aerobic exercise to exert intervention to students’ anxiety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planned, purposeful, scientifi c aerobic exercise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ducing student’s anxiety over exam.
aerobic exerci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xiety over exam; intervention;
G804.8
A
1674 - 9200(2015)06 - 0083 - 03
(責任編輯 楊愛民)
2015 - 05 - 19
李開文,文山學院體育學院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