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藍
淺析英國調查性報道的幽默因素
——以BBC“全景”為例
劉陽藍
[摘 要]英國的調查性報道與中國的調查性報道最大的差別在于“幽默”。幽默貫穿于英國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體現了英國文化和社會的互動。英國BBC的“全景”欄目因大量播出調查性報道,通常被看成是一檔著名的調查性新聞欄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播出的存在時間最長的電視公共事務欄目,其中的幽默元素值得我們分析。
[關鍵詞]英國調查性報道;幽默因素;BBC“全景”
[作 者]劉陽藍,河南師范大學。
如果說英國的調查性報道與中國的調查性報道有什么最大的不同,差別就在一個“幽默”上。在過去的20年間,我們的調查性報道還是以嚴肅、刻板為印象,中國的觀眾會覺得,一個“揭丑”的調查性報道并不適合嘻嘻哈哈的調侃,我們的幽默需要特定的時間和場合。但在英國,無論是出于民族特性還是國民性格,英國人確實比其他民族更在意“嚴肅”與“肅穆”“真誠”與“過分認真”的區別:嚴肅是可以接受的,而肅穆是被禁止的;真誠是被允許的,而過分認真是被禁止的,他們認為自嘲其實是骨子里的某種形式的高傲。①[英]凱特·福克斯著,姚蕓竹譯:《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三聯書店出版社,2010年,第63頁。可見“幽默因素”形成了英國調查性報道在外在形式上的最大特征。
幽默就像階級一樣,貫穿于英國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面,在于其體現了英國文化和社會的互動。大多數英國人的生活互動中都帶有調侃、嘲弄、譏諷、故作輕描淡寫、自我嘲諷。英國BBC的“全景”欄目因大量播出調查性報道,通常被看成是一檔著名的調查性新聞欄目,也是目前世界上正在播出的存在時間最長的電視公共事務欄目,其中的幽默元素值得我們分析。
英式幽默的特別之處之一就是在于它對于諷刺的大量應用和對諷刺作用的高度重視。普利斯特說:“英國人所賴以生存的氛圍十分有利于制造幽默。常常大霧襲來,四周模糊不清,很少有那種晴空萬里、輪廓清晰的天氣。”這樣的條件下,艾倫?貝內特②艾倫·貝內特,1934年生,英國當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主要劇作包括《往事四十年》、《喬治三世的瘋狂》等。曾評論說:“玩笑不是玩笑,關心不是關心,嚴肅不完全是嚴肅。”這樣的情況有很多,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BBC在2013年制作的一期節目The secret of Korea(《隱秘的朝鮮》)中,記者John Sweeney(約翰?斯威尼)扮作旅行者進入朝鮮,在第二天到達平壤市大同江區紋繡大街,面對這樣一個獨特意識形態的國家,John Sweeney說:“This is a controlled society,but what is the ideology behind it?”(這是一個處處管控的國家,但它背后的意識形態是什么呢?)為了證明答案,John Sweeney在這里找到了具有標志意義的建黨紀念碑,它是為了慶祝朝鮮勞動黨成立15周年而建設的。他對著鏡頭調侃道:“So there is the hammer,there is the sickle,and there is the paintbrush,workers by hand and by brain。It feels like symbols of an old religion。”(這是錘子,這是鐮刀,這是毛筆,象征體力勞動以及腦力勞動者。看起來像一種古老宗教的圖騰。)并且John Sweeney在后半句故意停頓、放慢語速,以顯示神秘感。我們中國也有錘頭鐮刀圖案,這是農民翻身做主人的新時代的象征,我們不會夸張地想到“古老宗教的圖騰”這樣的說法。英國人看來這是一種諷刺,象征著不公開、封建落后。
“維基解密”是一個告密人可以將機密發往一個安全的電子信箱的機制。“全景”2011年的一期節目WikiLeaks——The Secret Story(《維基解密——背后的秘密》)中,記者調查維基解密的創始人——朱利安為了商業利益與反猶太分子的牽連時,介紹道:We asked Julian about Shamir and all the other points。 He did not reply。But his lawyers have accused both Panorama and Daniel of using stolen documents。 Strange from a man who got 250,000 American cables。(我們問朱利安關于沙米爾的事,他沒有回答。
不過他的律師指控“全景”和記者丹尼爾使用偷竊的文件,這話從擁有25萬份美國機密的人嘴里說出來真是奇怪!)“全景”這樣的介紹不僅使自己洗脫了偷竊文件的嫌疑,而且對朱利安也是很大的打擊,可謂直戳靶心,一語中的。
2011年播出的Living with the Ayatollah(《與阿亞圖拉一起生活》)中,伊朗的阿亞圖拉殘酷鎮壓人民的革命,他們被指控使用強奸和酷刑。Maziar(馬西亞)在2009年拍攝了阿亞圖拉的私人軍隊的暴行,被禁閉107天,經常被嚴刑拷打。他向鏡頭展示了他的傷痕,并說:“I remember once when he was squeezing my ear,as if he was squeezing a lemon。”(我記得有一次當他捏著我的耳朵,仿佛他是榨檸檬汁。)本該是抱怨訴苦的時候,卻把自己比作大檸檬,看似是在開玩笑,實際是表達了自己的無奈。
諷刺帶來的節目效果是雙重的,既準確傳達出了語言背后真正的感情,并且能給觀眾帶來更大的情感沖擊,從而使得節目更加好看。英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這一表現方式,當然也有弊端,比如:在跨國、跨民族的選題中有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沖突;諷刺的過多使用或許會被認為是媒體意識的強加。因此,幽默是一項技術活,在調查性報道使用的過程中要更加小心。
英國人對于過分熱情、激情迸發、情感流露和自吹自擂等種種情緒的嚴格限制,直接導致了輕描淡寫的日常生活態度。①[英]凱特·福克斯著,姚蕓竹譯:《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三聯書店出版社,2010年,第66頁。這樣的態度中國人似乎很難達到,我們喜歡情緒飽滿、痛快淋漓、熱情洋溢。但對于英國人,他們一方面認真實現自我克制,另一方面又用一種夸張的方式冷靜地嘲笑自己的這種自我克制,最后干脆假裝單調、淡然、面無表情、不動聲色。每一次輕描淡寫都是他們對于自身英國性格的一次小小的私人玩笑。
WikiLeaks——The Secret Story(《維基解密——背后的秘密》)中的電腦黑客“Manning(曼寧),now 23.The word is he copied the video and a mass of other secrets from classified US database.While listening to Lady Gaga.If convicted he could face 52 years in prison.”(23歲的曼寧從美國機密數據庫拷貝了大量機密,同時還聽著Lady Gaga的音樂。如果罪名成立,他將面臨52年的牢獄之災。)本是一個偷盜者形象,但是“全景”卻用一種輕描淡寫的態度塑造一個“瀟灑”“大膽”“自負”的黑客形象。并且,當畫面出現曼寧面帶微笑的魚眼鏡頭照片時,還為他配了20多秒Lady Gaga的超人氣歌曲poker face(面無表情的人;撲克臉)。觀眾仿佛能看到這樣一個情景:勁裝的曼寧,面無表情,耳機,墨鏡,嚼著口香糖,熟練地出入美國機密數據庫,毫無懼色。它的輕描淡寫所帶給人們的輕松的感受也是顯而易見的。對于一直以來美國的監控政策,一些人敢怒不敢言,曼寧敢于打破強權、挑戰美國、捍衛私隱和基本自由,也是一種勇氣。
2011年播出了《敘利亞的秘密》,在敘利亞德拉,一個將近8000人的家園,發生了阿拉伯春季起義。士兵在清真寺設立軍營。來自德拉的年輕人Mahmoud(艾哈邁迪)冒著生命危險拍攝了一些畫面。艾哈邁迪說:“When we approach the checkpoint everyone was holding their phones.Opposite us the security people had their guns feeling was our weapon is the camera and making a record of all this.”(當我們接近檢查站每個人都拿著手機。相比那些有槍的人,我們覺得安全是因為我們的武器是相機,所有這一切的記錄。)在隨時都有可能被槍殺的情況下,艾哈邁迪輕松地說自己拿著手機很安全,而觀眾卻深深地為他們擔憂,這樣的一種輕描淡寫反而讓人揪心,讓我們對當地地時局的不穩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011的一期節目The Death of Bin Laden(《本?拉登之死》)中,前海豹突擊隊成員霍華德?沃斯丁在談到打擊恐怖勢力時說:“You should be afraid of the next knock on the door might not be room service。”(你們恐怖分子應該擔心,說不定下次敲門的就不再是客房服務。)用“客房服務”這樣一個“客氣”的輕描淡寫的詞語,實則表達了一個“不客氣”的意思,暗含著一種決心。
輕描淡寫看似輕松,實則沉重;看似瀟灑,實則窘迫。英國人這樣一種幽默的表達方式,對于觀眾理解節目內容和內涵,對于提升節目藝術性,對于探究社會和人性,有著實質的作用和意義。
“全景”是一檔比較自由、開放,致力于監督、服務性質的欄目,對于其中的幽默因素,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幽默能給節目的藝術性加分,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不僅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不利于作品的傳播。當前我國處于改革發展尤其是反腐力度空前、環境問題迫在眉睫的階段,國內的調查性報道也正處于這樣一個發展和機遇期。我們需要把握調查性報道的規律,掌握一定的幽默生動的敘述技巧,豐富自己的作品表現形式,努力使我國的調查性報道上升到藝術的新高度。(本文系2013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英國調查性報道的現狀研究及分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