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麗 呂新艷
真人秀電視節目《奇妙的朋友》的傳播學解析
呂新麗 呂新艷
[摘 要]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給電視等傳統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真人秀節目在國內的再度興起引起了觀眾的極大關注,也使其成為拯救傳統電視媒體的救星。2013年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2014年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等戶外真人秀節目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各大衛視陷入真人秀節目同質化困境的情況下,湖南衛視2015年第一季度的創新節目《奇妙的朋友》打破常規,給受眾帶來了新的視覺體驗。本文將從傳播學的角度對《奇妙的朋友》進行受眾心理、受眾收視流向、非公益性主題的公益性情感訴求等三個方面的分析。
[關鍵詞]真人秀;受眾心理;收視流向;公益性
[作 者]呂新麗,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
呂新艷,湖南大眾傳媒學院播音主持專業教師。
真人秀這種“真實電視”節目一經問世便備受觀眾追捧,超高的節目占有率和收視率使其成為令人矚目的電視文化奇觀。從借鑒到模仿再到引進版權,這樣一個外來的、富有顛覆感的節目形式同樣迅速占領了中國的電視熒屏。但是創新意識缺乏始終是中國電視節目的致命癥結,只要有一個節目引起關注,便會出現一大批帶有嚴重模仿和抄襲痕跡的同類節目。在這樣的媒體生態中,《奇妙的朋友》改變以人為主的常規模式,首次把動物當做主角,成為國內首檔人與動物親密接觸的真人秀節目。據全國測量儀數據顯示,節目自開播以來,收視率超越同時段其他節目,領先優勢顯著。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奇妙的朋友》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融媒時代的到來給了受眾更大的選擇自由,不再是你播什么我看什么,而是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面對各類電視節目,受眾不再盲目接受,而是挑選那些能夠引起他們興趣并符合他們心理需要的節目。因此,制作電視真人秀,了解當下受眾的興趣和需求至關重要。
(一)基于人本能心理動機的窺視欲的滿足
戶外真人秀之所以吸引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滿足了觀眾的窺視欲,而且是對他人生活的合法化窺視,采用全知型拍攝方式,觀眾以輕松的狀態通過節目觀察明星在其他場合不易表露的行為和隱私,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奇妙的朋友》將李宇春、黃軒、倪妮、胡杏兒、杜天皓、杜海濤六位明星放在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擔任“實習飼養員”。節目中因各種人為或偶然的阻礙,明星幾乎是無腳本的表演,這種接近真實的人性的表現可以更好地實現真人秀的真實性,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明星在自己心中的形象也更加立體化,而且通過節目的規則設置,將各種不確定的偶然性因素,教官與明星、園區主管與明星、明星與明星、明星與動物之間的沖突,以及明星的個人表現等通過后期剪輯,以一種動態的、帶有劇情性的方式體現出來,從而將觀眾緊緊抓住,直到節目的最終完成。
(二)偶像“脫冕”所帶來的“快感體驗”
如果說普通人參加的真人秀節目被比作平民的“加冕”,那么在真人秀節目中偶像的“脫冕”會給觀眾帶來更大的快感。在很多情況下,明星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往往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而《奇妙的朋友》中李宇春在表演時從白鯨上一次又一次落水,胡杏兒被小猩猩咬傷痛哭、杜天皓工作不認真被指責后憤怒暴走、倪妮因為小象不聽指令而束手無策,節目中明星嘉賓面對困境時所表現出的沮喪、憤怒、無奈、恐懼等情緒使得明星的完美形象一再坍塌。而在這個“脫冕”的過程中,明星與觀眾間的距離感很快消失,觀眾從中獲得一種“價值優勢”的主體地位,仿佛置身高處去俯視處在困境的明星。同時,在節目進行過程中,受眾會不斷進行思考,“如果是我,我是否能比他做得更好”,在這種自我參與的過程中,觀眾在一種“看好戲”的心理驅使下更主動地參與節目當中,實現“幸災樂禍”的“快感體驗”。
電視媒體與網絡新媒體競爭的核心就在于受眾時間的爭奪,在網絡媒體中,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選擇想看的電視節目,但是電視媒體由于播出時段受限,使得受眾只能被動收看固定時段內的規定節目,若想使自己的節目脫穎而出,并將一些網絡受眾拉回電視前,電視媒體的時間和內容的合理分配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節目的收視效果。
(一)拍攝地點的選擇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集動植物的保護、研究、旅
游觀賞、科普教育為一體,作為中國最具國際水準的國家級野生動物園,這里生活著包括中國的大熊貓、澳大利亞的考拉、泰國亞洲象等“十大世界珍稀動物國寶”為代表的500多種20000余只珍稀動物,這些動物從出生、長大、繁殖到最終老去都由飼養員精心看護。這些不僅為節目錄制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在好看的鏡頭下,長頸鹿、大熊貓、老虎、考拉等野生動物生存、覓食、親子、育兒……那種天然和本真非常吸引人。
(二)播出時間的選擇
中國的電視受眾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因此將受眾分流,詳細了解不同時段不同節目類型的受眾分布情況,根據這種細致的分類和研究獲得節目的最佳播出時間,才能實現最佳的播出效果。湖南衛視多年來堅持“娛樂立臺”“青春中國”的理念,擁有具有極強忠實度的受眾群體,《奇妙的朋友》很好地借助了湖南衛視的影響力和節目口碑,選擇了周六晚十點的黃金時段,聯合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一起,雙劍合璧成為“快樂周末雙子星”。《快樂大本營》的固定收視群體可以創造持續性收視,而且周六晚十點是上班族和學生的休閑時段,觀眾更容易被拉回電視前觀看節目。
(三)明星與動物組合的強大號召力
在普遍以人為主的媒體生態之中,《奇妙的朋友》作為一檔原創節目可謂獨辟蹊徑,這檔節目獨創性地將視角對準奇趣大自然和可愛的野生動物們,節目邀請的六位一線明星組成的“神奇六毛”以超近距離與這些靈性生物進行互動,這種節目制作嘗試在世界范圍內尚屬首例。明星與動物的組合不僅吸引年輕觀眾的注意力,也會引發中老年觀眾的興趣。事實證明,除了人與動物的新鮮題材再次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收視體驗之外,創作團隊通過節目呼吁大家回歸本真、愛護動物的初衷也獲得了觀眾的高度認可。
現今,大部分娛樂節目都是以追求娛樂、提供歡樂為宗旨,娛樂節目甚至被認為是大眾文化時代最沒有營養的消費快餐,更不可能將公益作為其主要訴求點,但是公益一直是社會文明的象征,作為傳統電視媒體,公益理念的傳播不僅能使受眾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對于電視媒體履行媒體責任、實現社會效應、促進綠色收視、擴大媒體影響力和社會公信力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近年來,湖南衛視推出的多檔節目都帶有公益精神的渲染,《變形記》通過不同的主題對“問題少年”及弱勢群體予以關注。《爸爸去哪兒》以星爸與萌娃的組合掀起了親子教育的大討論。這些節目在為民眾提供娛樂的同時,也在引導民眾去思考和發掘時下的熱點社會問題,以一種隱性方式向受眾傳遞了公益理念,改變了以往公益性節目過分強調教化、忽視趣味的困境,在娛樂大眾的同時注重了人文關懷。
但是節目在飽受好評的同時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節目中,明星們擁抱鯨鯊、親吻獅子,還給幼年猩猩換衣服等親密舉動,被動物保護主義者認為違背動物天性,是一種對動物的“殘忍行為”。世界動物園和水族館聯合會(WAZA)指出將猿類展示在非自然的、擬人化的場景中,會讓觀眾認為它們并不瀕危,甚至暗示它們是絕佳的寵物。WAZA認為,諸如《奇妙的朋友》這樣的電視節目的廣泛播出,只會讓這個已然卷入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指控的國家,已然為數眾多的大猿寵物貿易需求進一步上升。
真人秀節目是“真”與“秀”的結合,從內容上來講,真人秀強調節目的真實性,但是作為一個節目它又必須具備“秀”的特征。真人秀應該在“真”與“秀”的雙重標準下實現“真實”的審美訴求,同時“秀”出節目的藝術張力。同時在競爭中不斷進行自身的整合優化,豐富節目形態,從而更好地實現節目宗旨,在電視媒體社會功能的承載方面實現系統性的更新。
【參考文獻】
[1]朱劍飛,秦空,萬里.媒體的時代意識:我國真人秀節目轉型突圍[J].新聞傳播,2012(10).
[2]李樹蕙.受眾主體性地位在真人秀節目中的表征[J].新聞傳播,2013(8).
[3]劉川郁.從傳播學角度解析真人秀節目特征[J].當代傳播,2012(2).
[4]向碧霞.真人秀節目長盛不衰的奧秘——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受眾心理分析及發展對策[J].青年文學家,2013 (24).
[5]張文靜,張玉川.論中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社會服務功能的凸顯[J].新聞傳播,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