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蓉
重組敘事元素 建構真人秀故事
——《奔跑吧!兄弟》的敘事學研究
張玉蓉
[摘 要]在我國電視節目傾向故事化的大背景下,電視真人秀節目作為一檔以敘述為主要方式的電視節目必須更加有效地利用敘述元素,方可在娛樂化的潮流中找到立足之地。本文通過運用敘事學理論對2014年9月上映并獲得較高收視率和影響力的電視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進行分析,發現不同敘述元素的組合可以達到不同的敘事效果,而電視娛樂節目充分有效地運用各種敘述元素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而這一點對國內其他真人秀節目也有所借鑒。
[關鍵詞]電視真人秀;敘事學;敘述人物
[作 者]張玉蓉,河海大學碩士研究生。
近年來,電視真人秀節目逐漸成為電視娛樂節目的主要組成部分。2005年,湖南衛視推出的選秀類真人秀節目《超級女聲》引發收視熱潮,選秀類真人秀節目一度成為各大衛視的寵兒。2013年,湖南衛視推出的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又掀起主打溫情真人秀節目的高潮,像《爸爸回來了》《人生第一次》《明星到我家》《喜從天降》等都屬于此類真人秀節目。與此同時,真人秀節目的同質化日趨嚴重,如何提高節目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節目組思考的問題。2014年9月,浙江衛視推出一款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引發收視熱潮,也一度引發微博話題熱議。
《奔跑吧!兄弟》由鄧超、陳赫、李晨、王祖藍、王寶強、鄭凱、楊穎七位固定明星嘉賓,以及其他不固定的明星嘉賓組成,明星選手必須完成節目組提前設置的任務和關卡,才能勝利。與以往主打溫情的真人秀節目不同,《奔跑吧!兄弟》通過明星選手在節目中過關斬將,盡全力完成任務,從而向觀眾傳遞勇往直前、永不言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如今電視節目故事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一個真人秀節目的成功與否,除了其節目包裝、營銷手段等外在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節目本身的敘述方式。筆者從敘事學的理論出發,探討《奔跑吧!兄弟》如何利用各種敘事元素,達成敘事效果。
《奔跑吧!兄弟》敘事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跌宕起伏的情節。若把《奔跑吧!兄弟》看成一個故事,其核心事件就是明星選手挑戰的競賽環節。一環扣一環的挑戰環節構建了節目的主體框架。為達到真實的敘述效果,節目組設置的挑戰任務都十分艱難,是對所有主持人和嘉賓體力、耐力和智力的綜合考驗。而在節目進行的過程中,節目組善于將游戲以及成員之間的矛盾激烈化,刺激觀眾的感官。如在最經典的撕名牌環節也是成員之間沖突最激烈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對手之間往往互相扭打,若遇上勢均力敵的對手,如同一部集摔跤、搏擊于一體的比賽,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常規的比賽環節,《奔跑吧!兄弟》節目中還有許多與比賽無關的事件,像成員之間的嬉戲打鬧、互幫互助的場景等,這些就是《奔跑吧!兄弟》的衛星事件。節目有選擇性地將這些細節事件進行展現和突出,平和激烈的賽事,豐富節目的故事情節。如在“韓囧”的“紙盒渡海”環節中,兄弟團分為三隊,用紙板制成紙船,并乘坐自己制作的紙船,先到達終點的獲得新線索。這一期中,笑料十足的就是鄭凱和王寶強打造的酷似宇宙飛船模型的鄭王號(“陣亡號”)。由于船體太高,二人用船槳劃水十分艱難,加上船體太重,只能邊劃邊自毀船體,行動十分緩慢。而此時勝負已十分明顯的情況下,鄭王依舊不離不棄,二人同心協力,給觀眾展現一種患難與共的真情。同時,率先抵達終點的李晨和陳赫跳入水中邊游泳邊推動對手的船向前滑行,在大家的幫助下,成功抵達終點。這一個事件與三隊分離劃船,激烈比拼形成對比,通過對這幾個畫面的細節刻畫,兄弟團不言放棄的精神和患難與共的情誼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不需要其他刻意的修飾。
核心事件(緊張激烈比賽環節)與衛星事件(或感動或搞笑的場景)一起構建出節目跌宕起伏、張弛有度的故事情節。這樣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既可以感受激烈的游戲沖突快感,又可以得到輕松愉悅的享受。
《奔跑吧!兄弟》獲得觀眾好評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七位各具特色的常駐主持人,這七位主持人就是故事的
常規敘述者,由他們向觀眾展現故事情節。節目組精心挑選七位不同性格的主持人,根據其自身的人物特點而貼上特有的標簽。節目將每個人的角色特征有意無意地放大,不僅為主持人找到合適的形象定位,讓觀眾對各自的角色印象更為深刻,而且維護了節目的穩定性。這樣一來,每周一期、相互獨立的真人秀節目有了一條穩定的人物線索,一期與一期之間也產生了關聯性,每期的節目成為一個整體。
同時,《奔跑吧!兄弟》通過突出主持人某部分的性格特點,給人物貼上性格標簽,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性格特點。兄弟團在節目中,同時也展現出其他不同的性格特點,甚至缺點。這樣一來,復雜的人物性格使得真人秀節目更加真實,拋下“作秀”之嫌。節目中寶寶王寶強一直被視為憨厚老實的代表,其招牌的傻笑經常贏得信任;同時,他在比賽的過程中,卻也“耍計謀”。如在第二期的撕名牌環節,一開始與鄧超組結盟;后來遇到楊穎組,又轉頭與楊穎結盟;緊接著,鄧超與楊穎廝殺時,王寶強又投向了占上風的鄧超那邊……忠厚老實的王寶強同時也是隨時出賣盟友的背叛者。在第八期,節目組故意將王寶強設定為背叛兄弟團的間諜,精彩的反轉也豐富了節目的內容。而背叛者在忠厚老實的王寶強身上也毫無違和感,這樣在變化的環境和復雜的矛盾中展現出來的人物性格穩定而不凝固,這正是按照競賽本來的面目去展現的人物形象,更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復雜,給觀眾一種立體的圓頭人物形象,節目也更加真實。
《奔跑吧!兄弟》節目所經過的場地都安裝了無數個攝像頭,以期對節目的所有環節從各個角度進行記錄。同時每位參加節目的嘉賓和主持人都配備了移動VJ(攝像),這樣一來,既完整地記錄了整個節目過程,也對每位成員的表情、動作進行了無縫式跟拍。在制作的過程中,節目將各個角度的鏡頭進行靈活的轉變,將客觀的零視角與刻畫人物的內視角穿插應用,能夠達到很好的敘述效果。如在節目第四期韓囧找護照的環節,被陳赫視為強大能力者的李晨竟沒有發現眼皮底下的護照,而此時陳赫因懼怕李晨躲在角落,鏡頭客觀地記錄了這個畫面。李晨走后,陳赫找到護照,對著鏡頭大喊“李晨,你是豬嗎”,隨后交替播放之前李晨撲倒陳赫搶走護照,而此時陳赫輕松得到的護照,并重復播放“李晨,你是豬嗎”的臺詞,盡顯“最弱者”揚眉吐氣的一刻。這一個場景被視為《奔跑吧!兄弟》的一個經典場景,并且陳赫的這一句臺詞走紅,并被頂上了話題榜,這里靈活轉變的敘述視角是敘述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奔跑吧!兄弟》節目在后期編輯中,善于把握時間順序,達到最好的效果。
首先,節目組巧妙運用倒敘,制造懸念。在經典環節撕名牌中,最后二人決勝的關鍵鏡頭往往提前剪掉,待決勝負的兩位將身后的名牌背對著其他成員之后,才會放最后撕名牌一刻的關鍵鏡頭。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鏡頭調換,卻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短短的一分鐘,讓懸念不斷擴大,觀眾想知道結果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
其次,重復敘述,展現標志性的特征。節目中王祖藍每次的笑聲都十分有特色,每次小小勝利后狂妄肆意的笑聲,響徹整個樓道。節目組看到了這個特征,對王祖藍每次的笑聲加以重復,并配上字幕,使王祖藍富有特征的笑聲成為其一個特色,觀眾一聽到這個笑聲也隨之一笑。
此外,慢放鏡頭,展現溫情。慢放是電視作品經常運用的一個技巧。《奔跑吧!兄弟》以競技搞笑為主基調,同時也充滿人文關懷,展現兄弟情誼,這里借助慢放鏡頭、延長敘述時間,能夠很好地達到效果。
在電視節目故事化的大趨勢下,真人秀節目本身的敘述方式為節目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敘述包括敘述結構、敘述人物、參與者、敘述視角、敘述時間等元素構成,通過這些敘述元素在真人秀節目中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地達到節目的效果。本文通過對《奔跑吧!兄弟》各個敘述元素的分析發現,不同敘述元素的不同組合可以達到不同的敘述效果。《奔跑吧!兄弟》的成功在于其找到了適合節目目標、節目定位的敘述方式組合,也值得國內其他真人秀節目借鑒。
【參考文獻】
[1]羅伯特·艾倫.重組話語頻道[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2]胡亞敏.敘事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劉宇清.敘事元素在韓國真人秀節目中的應用[J].文史博覽(理論),2012(10).
[4]侯娟,朱倩.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man》探析[J].聲屏世界,2014(5).
[5]福斯特.小說面面觀[M].志文出版社,1985.
[6]黃昌林.電視敘事學[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