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忠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農技校,吉林 大安 131300)
冬春肉種雞舍安管重通風
李清忠
(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農技校,吉林 大安131300)
通風的目的在于排出多余的熱量和濕氣、排出有害氣體、降低灰塵、提供新鮮氧氣、改進空氣質量。雞舍的通風量取決于雞只體質量、產蛋率和增重水平。雞舍出現氨氣濃度較高問題時,則必須加大通風量。如果雞舍的通風系統設計不合理,雞舍的通風效果就難以達到要求,而且雞群的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況也會受到影響。通風管理是肉種雞生產中的生命所在,生產實際中許多問題都是由于通風與溫度及其協調不當造成的。因此,肉種雞生產一定要注意通風管理。
雞舍通風分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包括正壓通風、負壓通風和零壓通風三種)和混合通風三種。根據雞舍內氣體流動方向,雞舍通風分為橫向通風和縱向通風。
1.1自然通風
依靠自然風的風壓作用和雞舍內外溫差的熱壓作用,形成空氣的自然流動,使舍內外的空氣得以交換。一般開放式雞舍采用自然通風,空氣通過通風帶、窗戶和氣眼、通風小窗等進行交換。自然通風較難將雞舍內的熱量和有害氣體排出,吊扇或壁扇只能使雞舍內的空氣進行內循環,不能將熱量和有害氣體全部排出。雞舍跨度不應超過10m。
1.2負壓和正壓通風
負壓通風是依靠機械動力,對舍內外空氣進行強制交換,一般使用軸流式風機將雞舍內的污濁空氣強行排出舍外,在建筑物內形成負壓,使新鮮空氣從進風口自行進入雞舍。帶有側墻進風口的負壓通風系統,進入雞舍的氣流速度較慢,雞體感覺比較舒適,廣泛應用于密閉式雞舍。帶有屋頂進風口的負壓通風系統,雞舍前后風速比較均勻,適用于通風量較小的情況。負壓通風應按照雞只每千克體質量0.011~0.017m3/min的空氣交換速率提供通風,每個460m2的雞舍,用10000立方英尺/秒的風機和5~10min的循環定時器,雞舍保持0.13~0.25cm的靜壓,可以達到該通風效率,要達到靜壓值,直徑1m的風機需要總面積為1.4~1.9m2的進風口。正壓通風是用風扇將空氣強制輸入雞舍,而出風口作相應調節以便出風量稍小于進風量,使雞舍內產生微小的正壓,通常是將空氣通過縱向安置在雞舍的風管送風到雞舍內的各個點上。
1.3縱向和橫向通風
縱向通風是將排風扇全部安裝在雞舍一端的山墻或山墻附近的兩側墻壁上,進風口在另一側山墻或靠山墻的兩側墻壁上,雞舍其他部位無門窗或將門窗關閉,適用于大齡雞群、夏季和白天。橫向通風的風機和進風口分別均勻分布在雞舍兩側縱墻上,空氣從進風口進入雞舍后橫穿雞舍,由對側墻上的排風扇抽出,適用于雛雞、冬季和晚上,橫向通風的雞舍內空氣流動不均勻,氣流速度偏低,死角多,因而空氣不清新,故較少使用。目前應用較多、效果較好的通風方式是負壓縱向通風,這種通風方式綜合了負壓通風和縱向通風兩者的優點,雞舍內沒有通風死角,能夠降低舍內溫度,并將有害氣體排出,縱向通風系統是夏季最佳的通風系統。
1.4通風設備
一般采用大直徑、低轉速的軸流風機。濕簾風機降溫系統由紙質波紋多孔濕簾、軸流風機、水循環系統及控制裝置組成,其主要作用是夏季空氣通過濕簾進入雞舍,用以降低進入雞舍空氣的溫度,起到降溫的效果,可降低舍內溫度2~5℃。各種型號的風機有額定通風量,選用風機數量時可根據雞舍的橫截面積、要求的通風速度以及風機的額定通風量計算。
舍內溫度不要出現忽高忽低現象;提供正確的空氣流向模式,防止雞群受到冷應激;提供適當的新鮮空氣,控制濕度、氨氣、粉塵、微生物等。通過定時鐘控制最小通風量,保證雞舍具有最小有效通風量,能使雞群的生產性能最大化。密閉式雞舍冬春宜采用“縱向風機+橫向通風小窗”的通風模式。
2.1確保準確的進風方式,避免雞群受涼
冬春通風主要以換氣為主,以舍內體感無味、無憋悶感為宜;體感風速在0.1m/s以內,舍溫在13℃以上,晝夜溫差在3~5℃以內,且維持相對穩定為最佳狀態。寒冷季節,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應保持一定的風速和方向,在雞舍內形成一定的負壓,使進入雞舍的新鮮空氣和雞舍內的暖空氣充分混合,使溫度升高后再接觸到雞群,避免冷空氣直接吹向雞群而造成冷應激,應在雞舍側墻上安裝可調節風門的進風口進行負壓通風,使雞舍內的氣流達到最佳,各個進風口的風速應均勻一致。為避免直接下降的冷空氣,可以將雞舍的靜壓在標準基礎上提高10%,以增加空氣流速。影響該系統的因素有漏風、保溫不好、熱源位置分布、進風口設計、氣流方向的橫梁、排風扇的安裝位置等,用煙霧劑進行測試能很好地觀察氣流的運動。進風口必須靠近天花板且沒有障礙物,應避免把進風口安裝在墻的表面或一個接一個地安裝在一起。每臺風機(1.4×1.4m)的有效排風面積為0.76m2,小窗最小開啟距2.5~3.0cm,小窗最小風速(跨度為12m的雞舍)應維持在3.8m/s以上方可保證進入的新鮮空氣在舍內均勻分布。
2.2測量真實溫度
雞舍內所有的溫度計或溫控探頭或恒溫控制器都應安裝于雞背高度,該位置的溫度才是雞只真實感覺到的溫度,而不應是管理人員所感覺的溫度或溫度計所標示的溫度。
2.3根據雞群周齡大小確定最小通風量
最小通風量是維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須的通風量,隨著雞群的生長發育以及雞群產熱量和雞舍內相對濕度的增加,最小通風量應逐漸增加,控制最小通風量的定時鐘開啟時間也應增加。雞舍內的相對濕度和墊料的潮濕情況以及雞群的行為可作為設定最小通風量的參考指標。一般情況下,雞舍的通風量應使舍內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下,并應滿足雞群新鮮空氣和氧氣的需要,同時還要防止氨氣的產生。在寒冷季節,當雞舍溫度低于恒溫控制器設定的溫度,排風扇應間歇性運轉,應用時控和溫控是控制通風的最佳方式,溫控的設定隨環境溫度的提高而提高。為減少舍內溫度變化過大,采取多次少量通風,低氨濃度每5分鐘循環增加15s開啟;高氨濃度每5分鐘循環增加30s開啟;高潮濕度每5分鐘循環增加15s開啟;高灰塵度每5分鐘循環增加15s開啟。濕度太大會導致墊料潮濕、氨氣濃度升高,從而使雞群的生產性能、雞群的健康,甚至雞群的生存都會受到影響。
S831.4+3
B
1004-5090(2015)04-0038-02
2015-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