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自由談》創刊三十年作者獎授獎辭
功勛作者
李國文
李國文先生為本刊持續撰稿時近三十載。長達二十年的“特約”專欄寫作,達洋洋百萬言,已成本刊享譽文壇的品牌。他的寫作,以深邃的鑒史眼光與厚重的學養為根基,視野博通,縱橫捭闔,內力渾厚,墨跡恣肆,老辣風趣,在傳統審視與現代認同之間探尋真相,發現疑點,詮釋成敗,擴展了文化隨筆的表現疆域與批判精神。亙古興衰,山河變遷,歷史經緯,文人百態,在他的筆下化作了一道道氣象森然、繁復豐饒的人文風景。老驥之語,斐然成章,為當今文壇話語所鮮見。
重要作者
陳沖
陳沖先生曾以小說家身份馳騁文壇,近些年筆墨“變臉”,以大量有膽有識、論述精妙的批評隨筆為人矚目。他的寫作別具只眼,思維發散,入境深微,曲徑通幽,擅長用機警、逶迤的行文將難纏的話題置于股掌之間,隨機生發,收放自如,絲絲入扣,層層剝繭,行文看似自說自話,流水無形,卻言近旨遠,涉筆成趣,在文壇批評界堪稱一景。
李美皆
李美皆女士相伴本刊走過一段驚艷歲月,她以嗅覺靈敏,能言善辯,筆走龍蛇,運斤成風,甫一亮相即獲文壇喝彩。十多年來不斷拓寬寫作路向,由批評而研究的境界日趨成熟,善解人意,款款敘談,一旦發現作家作品之“破綻”,其刀技嫻熟,不讓庖丁,窮追猛打決不手軟,巾幗不輸須眉的批評斗志與論辯才情盡顯無遺。
韓石山
有“文壇刀客”之稱的韓石山先生,在本刊已有綿延二十年的撰稿歷史。他的寫作清曠放達,舉重若輕,空諸依傍,深入淺出,把復雜思緒通過不無狡黠的大白話借機張揚,以自輕、自嘲凸顯俗世庸眾的可悲、可笑。其文章的攻防轉換之道內含鋒刃,騰挪自如,從容灑脫,盡顯太極功夫,具有別無分店的清晰辨識度。
陳世旭
作家陳世旭先生堪稱中國當代文壇不多見的常青樹。他與本刊結緣,顯然出于一種自由袒露心跡的需求。他的寫作從無故作高深,也不會裝腔作勢,其赤子之心,剛正之氣,磊落之情,化作筆墨道白,血色示人,可謂文壇異數。并以此啟迪同行,放下身段、不事粉飾的本真寫作,往往更能深獲人格尊重。
李建軍
李建軍先生一向以逆勢行舟、直言不諱稱譽批評界。他的寫作愛恨彰顯,黑白分明,文思厚重,言必有物。其博學深思的學術洞見,將學理、情性、血氣渾然相融,肝膽相照,論述過程持之有據,有板有眼,雄辯透辟,強悍率真,為中國文壇奉獻了若干頗具深度與氣場效應的批評文本,令世俗文壇和高傲作家對批評家的存在不敢小覷。
狄青
狄青先生的文學寫作始于少年時代,勤奮自學,涉獵廣泛,早慧多思。近些年癡迷撰寫批評隨筆而成為本刊陣中常客。他積極從事文壇亂象與批評航道的清淤、去污和疏浚,敏于查找病灶,點中穴位,雖未必提供醫治良方,卻常有意外的診斷結果。其行文生香活色,吉光片羽,機鋒閃爍,快意可讀。
李更
李更先生始終懷有一種“在野”的入世激情,特立獨行,孤傲冷硬,視角詭譎,語鋒犀利,從不放過種種暗影斑駁的文化時弊。他的行文帶有“流寇”型兼“江湖”體的舊時報人風格,筆調晃悠,撒豆成兵,全無溫良恭儉讓,通常不按常規出牌,善于以小博大,滴水見日,兵不血刃卻極富殺傷力,而獨具一格。
唐小林
外冷內熱的唐小林先生長年以打工為生,卻有學院派批評家的扎實功底,訓練有素,頭角崢嶸,癡迷野戰,博弈之聲如空谷足音,即使險象環生,也從無奢望有援軍接應相助。其批評文本連接文學前沿,論述真切,入思深微,善于道出皇帝新衣的文壇真相,解剖個案,憂患現實,其孤膽斗士般的批評姿態在當下娛樂致死的時代殊為罕見。
冉隆中
冉隆中先生身居西南邊地,遠離文化“中心”,卻視野宏闊,思慮深遠,矚望山河,悲天憫人。他的寫作以“及物”性和“在場”感見長,拒絕凌空蹈虛,不屑紙上談兵,尤其是他在本刊的多期“調查”專欄,以接地氣的田野方式深入底層,考察文學現狀與作家生態,透過表面堆積的問題辨析前因后果,令人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