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510006)
淺析藏族人名重名現象
陳思
(廣州大學,廣東 廣州510006)
重名現象古已有之。隨著人口的劇增,社會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重名現象已由一個語言現象演變成一個需要予以關注和解決的社會問題。由于藏族人名經歷了從有姓到無姓的轉變過程,加之藏族人民在取名用字時普遍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藏族人名重名現象普遍。現試從語言學角度簡要闡述藏族人名重名現象的成因及其解決策略。
藏族人名 重名現象 形成原因 解決策略
(一)從有姓到無姓
歷史上藏族人是有姓的,但現在的藏族人一般認為是有名無姓(極少數人是有姓的)。據藏文史籍記載,藏族姓氏主要有四大族姓和六大族姓之說。進入階級社會,以松贊干布統治時期為代表,藏族人既有姓又有名。但是這一時期的“姓”是帶有深刻階級印記的符號,具有一定的特權性質,只有上層的一些達官貴人和活佛才有姓氏,普通百姓沒有姓氏,而且通常都以莊園名、家族名、封號作為姓氏冠在名字之前。據有關統計,在舊西藏,將近95%的藏族人是沒有姓氏的,姓氏是屬于大約5%的特權階層。這與現代漢族姓氏“續血統,別婚姻”的功能截然不同,藏族的姓氏主要是用來分等級、別貴賤的。新中國成立以后,作為有一定特權性質的姓氏退出了歷史舞臺。“姓”是構成人名的具有區別性特征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藏族人名中不再發揮作用,這是造成藏族人名重名現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
(二)宗教文化對藏族人名取名方式的深刻影響
宗教對藏族人民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在取名問題上,主要表現為藏族人名多以自然物、自然現象、神靈、佛法、法器等與宗教有關的事物取名。原始宗教——苯教對藏族人取名的影響:以自然物、自然現象取名。例如:尼瑪(太陽)、達瓦(月亮)、南卡(天空)、嘉措(海洋),桑格(獅子)、梅朵(花)、白瑪(蓮花)等。藏傳佛教,是苯教與佛教融合的產物,進一步加深藏族人對萬物有靈論的信仰。因此,以自然物、自然現象取名,即使在現代社會的藏族人中仍然較普遍。藏傳佛教對藏族人取名的影響,以神靈、佛法、法器等取名。例如:多杰(金剛)、嘉央(菩薩)、堅贊(佛幢)、桑杰(佛陀)、曲宗(法滿)、曲強(法慈)等這類名字都體現出佛的至高無上和人們對佛的虔誠敬奉。以自然事物、神靈、佛法、法器等取名造成人名性別傾向不明顯,男女重名現象也較為普遍。此外,藏族還以出生日期(主要指一個星期的每一天)取名,以出生日期來命名的男女人名重名率非常高①。
為盡量減少男女同名現象,藏族人名按一定的組合關系來區分性別。人名是詞,這樣的論斷對于藏族人名來說并不是最恰當的。藏族人名主要以雙音節和四音節為主。按照現在通行的區別詞和詞組的方法,藏族人名中一部分歸屬于詞,一部分歸屬于詞組:雙音節人名以詞為主,四音節人名以詞組為主。
藏族人名中的中性人名主要以雙音節為主,這一類人名多以自然事物、神靈、佛法、法器、出生日期等命名,其基本詞義不具備區分性別的功能,與四音節的人名相比結構更為穩定,不利于具有區別性別功能的人名象征意義取得人名基本詞義的地位。區別雙音節人名的性別特征主要通過在雙音節人名后面增加一個具有明顯性別特征的語素,例如:“毛”、“措”、“吉”,這些語素放在中性雙音節人名后,通常表示此人名是女性人名而非男性人名。四音節的人名一般是由兩個雙音節的人名組合而成,因此一個四音節的藏族人名可以只稱呼前兩個音節,也可知稱呼后兩個音節,它們單獨稱呼時都具有獨立完整的語義。通過兩兩組合構成四音節人名區分人名性別的結構方式較復雜,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種組合方式:
(1)男性人名+女性人名=女性人名
才旦+卓瑪=才旦卓瑪
(2)女性人名+女性人名=女性人名
央吉+卓瑪=央吉卓瑪
(3)中性人名+女性人名=女性人名
巴桑+拉姆=巴桑拉姆
(4)女性人名+男性人名=男性人名
卓瑪+才旦=卓瑪才旦
(5)男性人名+男性人名=男性人名
強巴+旺杰=強巴旺杰
(7)中性人名+男性人名=男性人名
達瓦+旺久=達瓦旺久
(6)中性人名+中性人名=男性人名
米瑪+次仁=米瑪次仁②
從以上六種(排除第七組)組合方式,不難發現四音節人名中只有后兩個音節才具有反映或代表性別的功能。
以年齡大小進行區別,在人名前面加“大”、“中”、“小”這樣的區別詞;以職業進行區別,在人名前加所從事職業;以性別進行區分,在人名前加“男”、“女”這類區別詞,抑或以生理特性區分,諸如“高”、“矮”、“胖”、“瘦”之類的區別詞,這一類詞一般要放在人名的后面。以上四種區別重名的方式,當使用其中一種方式仍不能將多個同名的人區分開來的時候可以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方式進行區分,多數情況使用其中兩種方式即可。其中以性別加以區分的方式使用頻率最高,是其他三種區分方式首選的組合對象。這些減少重名的方式,有隨意性、臨時性的特點,主要用于日常交際,在正式場合使用有不妥之處,尤其在人名后加個人的生理特性多為“綽號”,不適宜在正式場合使用。
隨著推普工作在少數民族地區深入,在正式場合越來越多的藏族人使用漢語翻譯的人名,重名現象對人們工作生活造成的困擾日益凸顯。此外,藏族人名翻譯成漢語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人多名的現象,這一類重名現象不列入本文的論述范圍。重名問題對中國人的困擾由來,對于這一問題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自己的解決策略,但這些解決策略主要是針對漢族人名重名問題而提出的。這些解決策略是否適合漢譯藏族人名還不可妄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減少漢譯藏族人名重名現象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漢族人名重名現象的解決策略
目前,針對漢族人名重名現象,專家學者從語音、語法、語義三方面提出解決策略,或在人名的“姓”、“名”上下工夫。如:有人建議擴大姓的范圍,采用百家姓以外的新姓、采用兩個漢字的復姓、使用少數民族的姓,甚至建議借用外國姓;還有人建議擴大名的字數,采用三字名,甚至四字的名,更有人提議向古人學習,除了“姓”和“名”外還要另外取“字”與別人相區分;此外,人名在語義上不要一味追求姓與名連義,避免大范圍的同名同姓現象。總的說來,不外乎在“姓”或“名”的用字、數量上下工夫減少重名的概率。()
(二)漢譯藏族人名重名現象的解決策略
人名與人的特殊關系決定了減少重名現象的解決方案的提出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充分考慮所屬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語言因素對方案可行性的影響。民族姓名由形式和內容兩部分組成。民族姓名的形式反映民族語言特點,而它的內容則反映民族社會的特點,前者在基本結構上比較穩定,而后者則富于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變化③。不同的民族語言會產生與之民族語言相適應的民族姓名形式,民族姓名受到民族語言的語音、語法和語義等方面的制約。在姓名內容上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響,集中體現為“用什么字”取名的傾向以及取名的目的、寓意。減少漢譯藏族人名的重名現象,一方面要吸收減少漢族人名重名現象的寶貴經驗,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藏族人名的民族語言特點和文化因素。針對漢譯藏族人名的特點提出以下解決策略:
1.選擇有明顯性別區分度的字作為人名,與藏族人名區分性別特征的人名組合方式結合使用。藏族人名男女重名現象較普遍,這與宗教信仰對人們取名用字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取名用字的宗教文化傾向,不太可能也沒有這樣的必要,應該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差異性。但我們完全可以使用現有的具有明顯性別特征的人名加以組合來強化其性別特征,做到人名性別一看便知。藏族人名,尤其是四音節的人名在語義上多為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雙音節人名組成,在語義上前后兩部分拆分后語義完整,可以獨立使用;在語法結構上多為聯合關系、偏正關系的詞組,加之有名無姓與漢族人名相比人名前后兩部分組合能力更強。正因為如此,在選用具有明顯性別特征的詞作為人名時應遵循藏語人名區別性別特征的組合方式,不可隨意組合。
2.一名多人的重名現象在漢譯過程中廣泛存在,在確保不影響藏語人名原有語音、語義的前提下可以局部使用同音字、諧音字加以區別。譬如:次旦德吉(長壽幸福之義)是較為常見的藏族人名,在同一所學校甚至同一個班級都有可能遇到與自己同名的人,在日常交際中可以在前面加“男”、“女”、“大”、“小”之類的字相稱加以區分,但在正式場合不適宜使用這樣的稱呼方式,書寫成漢語時就更難以區分。如果使用同音字、諧音字,不但可以在形式上與同名人相區分,還可以賦予漢譯藏族人名新的涵義。譬如:把次旦德吉取名為慈丹德吉,藏語中這兩個人名語音、語義都相同,但在漢語書寫上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名可以與其他人區別開來。從漢語角度考慮,慈有仁慈之義,丹在漢語中一般用于女性人名,這樣一舉兩得既可明性別,還可別同名。
3.具有親屬關系的人名可以使用固定的語素,一般放于人名的前面與人名合用來充當“姓氏”,在一定程度上發揮續血緣的作用,這些固定成分可以是地名、景觀名、房屋名等。最好的結果是它可以固化在具有親屬關系的人名中,具備通名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藏族人名無姓氏的空白,對減少重名現象是有益的。另外,符合藏族人名母子連名制的文化傳統和語法構成方式。此外藏族人名各部分凝固性不強,多為詞組,具有“姓氏”功能的固定成分進入藏族人名容易被人們所接收,具有可行性。同時這樣的固定成分與階級社會時期別貴賤、分等級的姓氏相比是有顯著區別的。
4.使用縮略式人名進行區分。縮略式人名,語義高度凝練,一般比其他人名的內涵更豐富,表達的往往不是字面義,而是其所加工材料的整體義;結構靈活復雜,只抽取極有限的字作為線索提示其與原材料之間的關聯,組合方式既自由豐富,又可超乎常規。由于藏族人名音節較多,為了方便稱呼和記憶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采取縮名形式加以簡便化。不同藏區有不同的縮名方法。衛藏以拉薩和日喀則為主附近地區,四個音節中取掉第二和第四音節,以第一音節和第三音節組合而縮名,如德吉央宗縮名為德央,次仁曲杰縮名為次曲,尼瑪扎西縮名尼扎。安多和康巴恰恰倒過來縮名,如桑丹旦增縮名為桑丹,次仁德吉縮名為德吉的習慣。而且康區流行一種愛稱代替原來的正名,某人名字的第一音節后面添加一個“嘎”字來稱呼,如達嘎,尼嘎,扎嘎、格嘎來表達一種感情。這樣的縮名方式可以加以繼承并可以應用在正式場合使用的漢譯藏族人名。此外,對人名進行縮略還應保存人名應有的文化理據,不能僅僅為了簡單、易記而隨意縮略。
5.以年齡(大小)、性別(男女)、職業、生理特性區別重名現象只適合于非正式場合,而且這一類多為區別詞數量有限,對減少重名現象有其局限性,應使用更恰當的命名方式代替。
注釋:
①賈一心.佛光籠罩下的審美意向——藏族人名管窺[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1:84-86.
②旦正加.藏族姓名探微[J].青海民族研究(社會科學版),1994.2:26-31.
③納日碧力戈.民族姓名的語言制約因素析要[J].民族語文,1990.4:66-69.
[1]范玉梅.我國少數民族的人名[J].民族研究,1981(5):63-75.
[2]納日碧力戈.民族姓名的語言制約因素析要[J].民族語文,1990(4):66-69.
[3]李曉明.給六千萬億名中國人起名字[J].群言,1995(6):41-43.
[4]噶瑪降村.藏族人名的佛教文化內涵[J].中國西藏,1998(3):42-43.
[5]劉軟榮,岳本聰.個人取名的語言學原則[J].新聞愛好者,2000(9):42-44.
[6]楊麗忠,李書文,齊援朝.人名的語言學研究[J].晉東南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3):56-59.
[7]毛翰.姓名的困惑[J].書屋,2004(12):12-16.
[8]索瓊.姓名,西藏文化的一個特殊話題[J].中國西藏,2008(3):66-69.
[9]尕藏卓瑪.淺談藏族人名的文化含義及其翻譯原則[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113-116.
[10]譚桂聲.人名的構詞與修辭[J].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8(6):71-74.
[11]次仁德吉.淺談西藏拉薩的人名與民俗文化[J].法制與社會2009(1):349.
[12]巴桑.藏族人名的性別標志和文化特征[J].文學教育,2010(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