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敬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浙江 杭州310000)
在青少年中推廣剪紙文化的策略研究
金敬
(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浙江 杭州310000)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為了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主動傳承中國剪紙文化,作者遵循“著眼全員性、追求高品位、堅持傳承性”的基本理念,通過大量實踐,探索出“以陣地活動為依托、在興趣培訓活動中滲透、以賽事為途徑、以主題文化活動為手段”等一系列推廣策略。
剪紙文化 推廣策略 青少年
剪紙作為我國的傳統工藝,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藝術形式,不僅具有淳樸華美的藝術魅力,還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因其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著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早在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時代的發展,剪紙傳承處在復雜多變的局面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青少年對剪紙文化內涵的認識。筆者認為剪紙不應該被單純地歸為民間藝術領域,從藝術角度加以文本式研究,還原到廣大的青少年中,從他們的生活世界(日常生活)的實踐角度,借助他們的分類加以認知。要擴大剪紙傳承人的范圍,從個人面向群體發展。素質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剪紙這一民間藝術恰恰為廣大青少年搭建了創造和動手操作的平臺。
為讓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剪紙文明,并加以主動傳承和推廣,筆者在實踐中進行了大量的嘗試性活動,試圖把剪紙文化的傳承更基礎化、大眾化。
(一)樹立正確的推廣理念
1.著眼全員性。組織開展一系列與剪紙文化相關的活動、實施堅持以人為本、全員參與,發揮活動為主導和青少年為主體的作用。
2.追求高品位。拉近剪紙民間文化藝術與青少年的距離,提高廣大青少年的藝術修養。
3.堅持傳承性。搭建剪紙藝術作品的鑒賞、創作、展示平臺,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和剪紙一般技法。
(二)運用多樣化的推廣途徑
傳承剪紙文化,不能僅靠這門藝術本身流淌的傳遞模式,創新多樣化的推廣形式,達到“普及與傳承”的預期的效果。
1.以少年宮陣地活動為依托。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背景下,作為承擔教育、服務、引領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促進廣大未成年人全面發展的重要職責和主陣地作用的少年宮,有責任、有義務通過組織陣地活動弘揚傳統文化。剪紙作為古老的民間文化,其傳播、推廣責無旁貸。通過開設美勞廣場,把剪紙藝術家請進來做現場演示和指導。這種在與廣大青少年互動中把剪紙藝術從以往的觀賞性轉化為具有趣味性、實踐性的活動形式,既充分利用青少年宮特有的陣地資源有利于剪紙文化傳播的優勢,又起到剪紙文化在廣大青少年中的引導作用。
2.在興趣小組培訓中滲透。充分利用校外教學培訓的機制,把剪紙文化滲透到培訓中。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不難發現,要創作出好的剪紙作品,絕非易事。首先創作者要有良好的美術基礎,然后要具有把繪畫稿件轉化為剪紙稿件的能力,再者還需具備一定的剪紙技藝的能力,綜合上述,僅讓學生創作出有創意的剪紙作品是相當困難的。為使學生更容易地接受剪紙的技藝與如何創新,首先我們組織一系列的面向學校及各培訓機構美術教師和有此愛好的教師進行專項指導活動。良好的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傳承渠道之一的保障,在把剪紙文化廣泛地在學校推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依托青少年宮自有的培訓項目,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把剪紙作為其中內容之一,聘請專家對學生進行有系統的技能傳授。從校內教育到校外教育,營造普及型剪紙教學的氛圍。
3.以賽事為途徑。本著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更多鍛煉、展示和成長的文化平臺,使剪紙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承與推廣,在2011年,我們開展了首屆杭州市少兒創意剪紙大賽,主要面向杭州市主城區的廣大少年兒童,取得較好效果。2012年起開展了浙江省青少年創意剪紙大賽,我們把活動從杭州市主城區覆蓋到全省,參與對象也從以少年兒童為主轉向廣大的青少年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擴大參與人群和受眾面。剪紙文化的傳播以組織開展剪紙大賽的形式為載體,通過現場展示和“論劍”方式加以傳播,在為廣大青少年搭建社會展示、交流和評價的平臺的同時,激發青少年對剪紙的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借此引導青少年傳承剪紙工藝的文化,傳承剪紙工藝的設計與剪刻技術,引導他們發展性地結合生活,原創作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剪紙藝術的發展道路。
4.以主題文化活動為手段。通過大量的剪紙現場體驗、剪紙大講堂、剪紙進課堂等活動,將重心放在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剪紙文化,讓剪紙文化更接地氣。
如“剪紙現場體驗”活動。我們組織了“雙喜臨門”——剪“囍”字;“我愛中國”——剪“中”“國”字;“春天來了”——剪“春”字;“許多小魚游來了”——剪“團花”;“新年好”——剪“窗花”等,每次都會吸引大批的孩子與家長,興致勃勃地分享剪紙帶來的快樂。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民間藝術研究剪紙分會副秘書長方建國老師及他的團隊,每年都為孩子和家長手把手地傳授剪紙的技藝和設計的方法。通過各主題活動的開展,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及杭州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這兩個主場所已成為 “快樂剪紙”的天堂、傳承剪紙文化的重要實踐地。
又如“剪紙大講堂”活動。在“快樂剪紙”以動漫節活動為依托,自然成了剪紙大師聚焦的“剪紙創意中心”。每年都有剪紙大師如: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杭州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會長宋勝林老師等,都會在杭州市青少年發展中心三樓多功能廳與孩子、家長一同領略剪紙藝術創意的魅力。一張紙折一折剪一刀,大師們的神奇表現,激發現場所有孩子和家長的學習欲望,大家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在家長和孩子們參與的過程中,只要仔細看認真學,都能學會和掌握一些簡單的剪紙方法。每次活動都吸引大約1000多名孩子與家長前來參加,剪紙普及效果明顯。
再如“剪紙進課堂”活動。巧思在腦中,魔力在手中。宋勝林老師、方建國老師等省內的剪紙藝術大師走進少年宮的課堂、走進學校課堂,為廣大師生帶去生動有趣、好玩易學的剪紙課。“藝術家進課堂”的教學活動,我們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打開教室門,歡迎家長走進課堂,和孩子們一起在藝術家的帶領下,共同學習,一起參與。兔子、金魚、蝴蝶、燈籠、房子、汽車……這些貼近孩子生活常見的東西,用一張空白紙,以折與剪的方式,就能把作品完成。通過這種課堂學習的形式,在營造剪紙技藝傳承氛圍的同時,把原本只是學生的單一受眾面拓展到成人。
(三)把握幾個關鍵點
1.多方資源整合,構建社會各方支持機制。剪紙是一項民間文化瑰寶,其傳承非一己之力所能完成,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要在全市乃至全省青少年中推廣這一文化,除青少年宮之外,還需要文明辦、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委員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民間藝術研究會、剪紙藝術專業委員會等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大力支持。比如在大賽活動中,我們通過與杭州(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和杭州張小泉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發揮與企業和社會公益團體的聯動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2.通過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網站、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官方網站、杭州品質生活網、都市快報數字版、錢江晚報、每日商報數字版、杭州論壇網、金華市青少年宮官網等媒體對剪紙活動各個階段的及時報道,從紙媒到線上媒體,以“拉網式”的方式進行宣傳,使宣傳的規模和廣度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3.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的普及現狀和剪紙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我們在剪紙文化推廣活動中,淡化單一的剪紙技能目標的掌握,更多是通過多樣化的平臺,讓孩子們在“玩”的實際體驗中,激發對剪紙這一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領略剪紙藝術的獨特魅力。孩子們通過學習,在“賽”的平臺上用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通過與剪紙藝術家面對面地進行學習和交流的活動形式,用新一代人的獨特視角和思維不斷將“傳統”薪火相傳,并在“傳統”的基礎上注入新的活力。
4.必須重視宣傳的力量。剪紙作為一種民間文化,數千年的傳承雖有其特有的軌跡,但在當下青少年面臨空前多樣的文化生活選擇,而剪紙這一古老的文化呈現方式,其被選擇的優勢并不突出,所以必須重視宣傳的力量。如,在剪紙大賽活動中,通過構建空中與紙媒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將“跟我學剪紙”教學視頻、剪紙大賽及各階段的活動、最終評獎結果在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網站、中國刀剪劍博物館官方網站、杭州生活品質網上及時發布,并發動《都市快報》、《錢江晚報》等媒體進行相關的采訪報道,使更多的人通過媒體了解剪紙,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
三、啟示和體會
要讓剪紙文化在青少年中扎根,筆者認為,在實踐中還可以做以下嘗試。
(一)在活動對象設計上,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并輻射給他們的家長或祖輩,符合校外教育陣地上青少年為主流的現狀。
(二)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除了安排古樸民俗民風、符合時代熱點的剪紙內容外,還應當更多地發掘現代生活的素材。
(三)在作品的表現形式上,除了傳承剪紙的藝術表現的各種技法外,還可以增設更貼近廣大青少年生活的童話故事情節、卡通形象、創新表現手法,甚至把剪紙元素拓寬到應用領域,使教學傳承與創新融為一體。
(四)可設立滾動機制,時常舉辦比賽、展覽、講堂、交流等活動,活躍他們的體驗形式,延伸傳承。
[1]劉錫泰.探究青少年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J].華章,2012(10).
[2]葉艷瑜.群眾文化活動策劃創新與實踐[J].大眾文藝,2014(4).
[3]陸明.淺析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創意[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0,8(2):104-105.
[4]崔瑾.論民間剪紙藝術在民俗文化及其傳承中的價值[J].邵陽學院學報,2012,11(1).
[5]張凈,陳亞然、楊昌煒.青少年學生群眾活動教程[C].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3:60-68.
[6]艾柏英,凌同光.探索之路[C].北京:中國福利會出版社,2013:17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