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陜西中醫學院 社會科學部,陜西 西安712046)
新形勢下醫學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策研究
張婧
(陜西中醫學院 社會科學部,陜西 西安712046)
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學制長、課業負擔重、心理健康較之其他院校而言更需要關注,這決定了在該類院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在當今醫患矛盾不斷激化的形勢下,努力探索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徑顯得更重要和緊迫并成為一種必然。
醫學院校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對策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鄧小平強調:“我們一定要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1]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諸多挑戰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而醫學院校在醫患矛盾不斷激化的今天更應重視醫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因此,努力探索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就成為一種必然。
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和其他院校的大學生相比具有鮮明特征,他們學制長、課業負擔重,再加上就業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使醫學生自然而然出現了一些特殊性,他們為了按時完成學業,取得畢業資格,需要在專業課上付出更多時間和心血,因此,絕大多數醫學生更注重專業課的學習,因為如果不注重專業課的學習,畢業、就業就成了難題。由于過分強調專業課,因此一部分大學生無形中忽視了思想修養。這一方面不利于醫學生的學習和更好地開展人際交往,另一方面,從長遠看,當他們走出校門為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服務時,也會因為道德問題而較之其他醫生而言更容易和患者產生沖突。部分醫學生缺乏道德素養,雖然可能也有一定的個人理想,但是一旦個人理想遭受挫折,更容易灰心泄氣。因此,醫學院校的教師更應注重對醫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專業課和思想修養并舉,讓他們明確,只有專業課和思想修養并舉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理想并堅定社會理想和共產主義信念。
(一)文化多元化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化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深入,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轉型期,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和其他高校的學生一樣面臨巨大挑戰。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文化的發展,讓青年學生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寬松,生活越來越豐富。另一方面,人們面對的環境也越來越復雜,青年學生更是如此。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理想信念無疑打上了時代烙印,部分大學生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形勢和現狀無法適應,滋生了各種各樣的情緒,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甚至一些大學生貪圖享受,沉迷網絡,完全忘記了自己面臨的主要任務,更談不上思考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這一切都不利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施,因此對醫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則顯得更迫切。
(二)醫患沖突不斷加深的影響
醫患雙方本應共同面對疾病,站在同一立場,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報道讓我們看到醫患雙方由于種種原因幾乎完全對立,這不僅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更可能對醫學院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一定影響。由于過早目睹了醫患雙方的沖突,因此部分學生可能會產生畏難情緒,在心理上先入為主,覺得與患者打交道非常困難。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不但會動搖從事醫療衛生事業的信心,而且無形中會沖擊到醫學生的個人理想,甚至影響其社會理想。因此,當今形勢下激烈的醫患沖突也是醫學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
(三)醫學院校的特殊性與醫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和其他高校的學生相比,醫學生學制長、學業負擔重、就業壓力大,而且相對于普通院校大學生而言,醫學生的課程更為復雜,而且每個學期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再加上解剖等課程的開設,讓其應接不暇,甚至讓部分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和不安情緒。在解剖實驗中,38.5%的學生表示,經過一個學期的解剖實驗課之后依然難以適應,甚至有個別學生為此放棄學業[2]。醫學院校的特殊性和醫學生不同于其他院校大學生的特殊心理狀態是影響醫學生理想信念的一個重要因素,學制長、課業負擔重,學習辛苦,再加上對解剖等一些課程的不適心理導致部分醫學生個人理想動搖,進而對信念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非醫學專業大學生[3]。因此,由于醫學院校的特殊性和醫學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影響,對醫學院校的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非常迫切。
(一)培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大學時期是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理想信念的高層引領”[4],在醫學院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更加重要,因為醫學生相對于其他院校的學生而言更具特殊性,其特殊的學校性質決定了他們更辛苦而且受社會影響更大,因此,在不良思潮的沖擊下往往更容易產生消極、畏難情緒,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對醫學院校大學生投入更多關注。黨的十八大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斗。”[5]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對醫學院校的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只有擁有了堅定的政治立場,才能使之堅定不移地完成學業并為將來更好地投身于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二)進行醫德教育
研究表明,64%的學生認為對醫務工作者來說,醫德最重要;89%的學生認為現在醫生難當,環境糟糕;77%的學生認為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缺乏有效溝通[6]。社會對醫生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他們具有精湛的醫術,而且要求他們具有大醫的精誠仁樸和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懷,這種醫者仁心的高尚品質要求醫學生從大學階段開始努力研習。對于醫學院校而言,不但要充分挖掘傳統醫學中的專業知識,更要深入挖掘傳統中醫的思想精髓,對醫學生進行傳統中醫文化思想教育,培養醫者仁心的高尚品德。只有如此,才能讓醫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認識到中醫文化所包含的各種重要品質,才能越來越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在愛國主義情懷的激烈下才能真正熱愛祖國,熱愛自己所處的社會主義社會,才能形成堅定的個人理想信念和社會理想信念并為祖國的建設貢獻應有力量。
(三)強化實踐教育
醫學院校比其他院校更注重實踐教育,特別是臨床專業、針推等專業學生,如果不更多地參加實踐就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脫離了各種臨床實踐,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就永遠只能流于形式、流于理論。醫學生只有多參加醫學專業的社會實踐才能盡快積累、增加臨床經驗,使自己在治病救人方面越來越得心應手。更重要的是,在醫院實踐的過程中,醫學生不但獲得了臨床經驗,而且獲得了處理人際關系的經驗,為以后更好地處理和患者之間的關系積累了經驗,并為自己以后從事醫療衛生事業奠定了基礎。實踐經驗的積累使得醫學生的自信心不斷加強,在自信心不斷加強的過程中無疑也堅定了其以后從事醫學工作的信心,該信心的加強對于醫學生個人理想信念具有促進作用,對其進一步增強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堅定社會理想信念也無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對醫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讓他們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從而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新形勢下醫學院校的大學生在學制長、課業負擔重、心理健康等方面較之其他院校更需要關注等特點決定了在醫學院校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從總體上看,醫學院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好的,積極的,健康的,但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由于醫患沖突的日趨激化,再加上醫學生自身的諸多特點,因此在醫學院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和其他院校相比較來說不同的特點。醫學生只有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充分學習中醫思想的傳統而且不斷進行醫學實踐,才能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為祖國的醫學事業貢獻自身應有的力量。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9.
[2]鄭亞楠,賴月月.醫學生解剖實驗課心理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1).
[3]于輝.地方本科院校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教育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3).
[4]祖嘉合.試論“90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高層引領[J].教學與研究,2011(4).
[5]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胡潔黃文秀包利榮.以醫學人文精神促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踐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5).
此文系陜西中醫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項目號:2013SZ20)和課程綜合改革項目(編號:2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