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
秦皇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066001)
淺談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小城鎮綠地景觀與環境保護規劃
楊君
秦皇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066001)
這里以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木井鎮為例,對小城鎮的綠地景觀與環境保護規劃進行了闡述,立足生態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和景觀原則,體現整體的綠化景觀特色,不但注重景觀軸線上公共建筑的設計,更注重城鎮整體景觀的形成與建設,同時以生態農業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從根本上改變生態環境。
綠地;景觀;生態;環境保護
木井鎮位于河北省秦皇島市盧龍縣南部,鎮區距縣城約15公里,距離秦皇島市約62公里。東依劉田各莊鎮和蛤泊鄉,南接昌黎縣,西臨石門鎮,北抵盧龍縣城和下寨鄉。205國道橫貫南部,雙康路縱貫中部,蛇劉線穿越康各莊,燕新線穿越潘打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當前,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統籌城鄉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村改革得到不斷深化,其中,改善小城鎮的人居環境尤為重要。
1.1 規劃原則
1)本次規劃立足生態原則、以人為本原則、景觀原則進行,體現整體的綠化景觀特色。
2)采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分期建設,充分利用不利建設地段,結合地形,大力植樹造林,豐富綠化,改善環境。
3)把人防、抗震防災與園林綠化相結合。
4)道路綠化帶結合街頭游園綠地、組團綠地,沿河岸線綠化,加上鎮區外的農田,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
1.2 公共綠地規劃
規劃依托舊城鎮改造,充分利用坑塘、水域等不利建設地段設置公共綠地。大小結合,均勻分布,方便居民使用。
公共綠地按兩種類型設計:
1)依托新片區建設和舊城鎮改造,規劃開敞空間,設立濱河公園作為綠化節點,提高鎮區的綠化率,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綠地系統。利用現有的坑塘,適當保留現狀水面。重點整治環境衛生,適當修正地形、地貌,因勢利導,增設桌椅、小品、花架等設施,為居民創造納涼、休息場所。規劃河流兩岸10 m寬的沿河綠化景觀帶,并在局部地段放大,形成濱河公園。
2)街頭綠地,以硬化鋪裝為主,重點建設健身、娛樂設施,為居民提供活動交往空間。綠化要考慮季節的變化,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觀。
1.3 生產防護綠地
規劃在205國道兩側設置20 m寬綠化帶,減少過境交通對居民生產生活的干擾,同時在工業與生活用地之間和有污染的市政設施周圍分別設置20 m寬綠化隔離帶。
2.1 規劃思路
隨著人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應逐步改變原有的雜亂、破舊的城鎮景觀,創造新型的現代小城鎮形象。規劃不但應該注重景觀軸線上公共建筑的設計,更應該注意城鎮整體景觀的形成與建設,尤為重要的是居民住宅的設計與建設。同時應把城鎮的綠化提高到一個重要的地位,形成整體上協調統一、重點突出、合理延續、欣欣向榮的小城鎮景觀。
2.2 景觀設計
205 國道為鎮區的主要景觀軸線,是對外交往的窗口。在景觀設計上除了要注重建筑前的綠化布置外,還要結合公共建筑的功能,布置一些體量大、景觀效果好的重點建筑,形成鎮區的景觀中心。
建筑形式依據當地建筑特色,以坡屋頂為主。色彩在人們的視覺中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據木井鎮的建筑人文景觀環境,景觀色彩應與居民住宅相協調,墻體的顏色以淺色調為主。建筑的高度不低于2層,主要以3層以上為主。組織與鎮區空間相吻合的天際線變化,以達到高低錯落的韻律與節奏效果。
在以交通為主的外圍道路上,由于車流量較大,速度高,應布置體量相對較大的低層或少量多層建筑;比例尺度相對較大,景觀效果更注重粗線條、大塊面、整體感,如大幅廣告、幾何造型等,景觀具有不連續的特點。
在以生活為主的街道,一般機動車輛較少,兩側的街景以低層建筑或少量多層建筑組成,體量相對較小;景觀效果多注重細部,注重造型、色彩以及環境小品的處理。
在以工廠、企業為主的街道兩側要注重工廠大門、廠前區和廠房建筑的設計。
沿街應統一規劃,建筑平面及立面進行整體構思創造,力求創造格調統一、色調協調、空間開合有序、風格特色鮮明的小城鎮風貌。
搞好居住小區詳細規劃,居民樓不但要有合理的選型,還要有優美典雅的外觀設計及良好的街區內部空間景觀,并以此作為鎮區景觀的外延。
鎮區的路燈、垃圾桶、果皮箱、招牌、路名牌和廣告牌等要強調與環境的協調,構成鎮區的又一道風景線。
夜間景觀反映了城鎮的繁榮程度,是城鎮形象的重要方面。照明是現代城鎮日益重視的空間美化工程措施之一,夜景照明設計應根據功能空間的不同運用不同的照明手段。規劃以路燈亮化為基礎,以店面亮化為主體,以廣告亮化為襯托,以綠化亮化為特色。街道照明要符合車行和人行的不同要求,車行道的照明燈形式要簡潔;人行道的街燈要符合人行尺度,造型可豐富多彩,但風格要統一。
規劃區內主要公共活動空間和人流集散空間,是重點照明地段,同時又是鎮區形象的重要體現點和區域標志性場所。在照明強度、時段以及風格上應作出具體要求,如辦公空間體現雕塑感,商業空間體現豐富多彩等。
綠地以及居住區綠地,通過園林式的照明設計,滿足綠地系統的使用要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燈具的形式和色彩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2.3 環境小品
從小處入手,城鎮建設不可缺少的市政設施、廣告招牌等,均為景觀創造素材,其色彩、造型等設計要精,小品的形式和內容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并具有獨到的特色,既要傳承地方傳統特色,又要體現現代風貌,高、中、低結合,與街道綠化相協調。
3.1 規劃措施
1)確定合理的功能分區,避免工業與其他用地混雜在一起,盡量將工業企業集中布置,嚴禁在生活區周邊布置污染嚴重的工業項目。
2)工業區要加強環境治理力度,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固體廢棄物、污水、廢氣必須達標后方可排放。
3)增加綠化面積,加強管理,減少生活污染,凈化環境,改善環境質量。
4)改變能源結構,嚴禁秸稈亂堆亂放,規劃以液化石油氣、沼氣為主要能源。
5)完善排水系統,鋪設污水、雨水管道,在鎮區建兩處污水處理設施。
6)保護好營山河、龍鳳河流域,嚴禁在河流兩岸堆放垃圾及其他有污染的物質,嚴格執行有關標準,切實保護兩河水域不受污染。
3.2 保護與建設措施
1)以生態農業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從根本上改變生態環境。
2)強化工業污染源治理,限制三廢排放,實行“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責任制,加強管理機制。
3)鄉村推廣沼氣、太陽能等新能源。實行集中供熱、供氣,減少熱煤污染。
4)新建企業堅持無環境影響評價不上工業項目的原則。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出現,現有企業要進行技改,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節能降耗,減少污染,實行清潔生產。
5)開展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宣傳,使全民樹立環境的意識。
1)強化木井鎮總體規劃的法律地位,規劃確定的各類綠化用地不得改作它用,建立多元化、穩定的綠地建設投資體系。按照城鄉規劃法的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非經履行法定程序都不得隨意更改本規劃。
2)在景觀風貌規劃的指導下,加強詳細規劃單體建筑的設計和實施,以保證將總體景觀風貌規劃落到實處。
3)應循序漸進地對鎮區進行綜合改建,以保證鎮區面貌的統一性,避免重復建設。
4)建立穩定的城鎮建設、綠地建設的資金投入機制,多渠道、多形式地開辟資金來源,加速改變鎮區的面貌。
5)大力做好規劃的宣傳工作,建設嚴格按照規劃實施,真正做到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加強規劃的執法管理工作,健全規劃管理機構,以行政、法律、經濟等多種手段提高規劃的管理水平。
規劃應以人為本,堅持人性化的需求,處處著意營造適宜的人居環境,優化人居環境,優化區域、城鎮空間形態,配置健全的生活服務設施,適應生活的多樣性和多元化需求,注重在經濟、社會、生態之間找到平衡。通過科學的規劃,木井鎮已成為冀東地區具有領先水準的新型小城鎮。
[1]河北省“幸福鄉村”規劃設計編制導則(試行),2012.
[2]河北省農村新民居規劃建設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