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佳利
河北省黃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061100)
淺談城鎮發展規劃及規模
石佳利
河北省黃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061100)
這里論述了新型城鎮化實施以來,城鎮規劃的關鍵和難點及如何正確地確定其發展規模。
城鎮化;發展規劃;分析
我國小城鎮有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1)基礎農業型:主要是以農業服務為主的小城鎮,我國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大部分小城鎮屬于這種類型。
2)鄉鎮企業型:由鄉鎮企業的帶動而發展起來,東南沿海、內地大中城市的郊區及外圍地區的小城鎮主要是這種類型。
3)“三資”帶動型:由“三資”企業而帶動發展的小城鎮,最典型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小城鎮。
4)商貿型:主要以商品經濟發展和物資流通為主,依靠幾個大的專業市場帶動起來,浙江的溫州地區,福建泉州的晉江地區,河南省南陽禳東鎮、賈宋鎮等都屬于商貿型。
5)紙盒型:一、二、三產業均衡發展,任何行業均無明顯優勢的小城鎮。
6)其他型:如資源采掘、交通樞紐、風景旅游、歷史人文等為主發展起來的小城鎮。
小城鎮發展規模包括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二者相互關聯,成正比例關系,確定了人口規模也就相應地確定了用地規模。
在確定小城鎮人口規模之前,先要弄清楚小城鎮的人口來源。根據分析,小城鎮的人口來源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當地人口,這是確定人口規模基礎和發展經濟的主要力量,具有穩定性和長久性。二是外來人口,包括外省、外市和外鄉鎮來此打工、經商、從事服務業的人口。外來人口多少取決于經濟的發展及其發展模式。經濟越發展,對外聯系越多,外來人口比重就越大。鄉鎮企業型、“三資”帶動型以及商貿型的小城鎮,外來人口相對較多。三是小城鎮行政區劃范圍內遷村并點,遷到城鎮的當地農民。四是觀光旅游、購物探親、因公出差等流動人口。在商貿型、交通型樞紐型、風景旅游型等小城鎮較多,流動人口盡管不在此地長期居住,但也要在公用建筑設置、交通樞紐等方面考慮其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遷村并點、農村人口遷入小城鎮將使家業規模化、人口集中化、工業園區化成為大多數小城鎮發展的必由之路。
要正確的確定小城鎮發展規模,首先要進行區位分析,并據此確定小城鎮在縣城(市域)或更大范圍內的地位及作用,確定該小城鎮與周圍鄉鎮的關系,深入了解并分析小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優劣勢,然后確定其發展性質和發展模式,進而正確地確定其合適的發展規模。確定小城鎮的人口規模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3.1 人口綜合增長法
人口的綜合增長包括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人口的自然增長在實行計劃生育的今天是一個比較確定的數字,通過了解近幾年人口的出生、死亡情況及計劃生育政策,確定人口自然增長率,就可以計算出規劃期末的人口自然增長數。人口機械增長率的確定是該方法中的難點。前面提到的小城鎮發展模式中,不同的發展模式,人口的機械增長差別很大。“三資”帶動型的小城鎮,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小城鎮,外來人口往往接近甚至超過當地人口,有時是當地人口的2~3倍。而中西部基礎農業型的小城鎮,外來人口相對比較少。
3.2 環境容量法
對于小城鎮,尤其是具有特殊環境的小城鎮,如孤島型、半島型及山區型的小城鎮,它們的建設用地受到地形環境的限制及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制約,能容多少人口是一定的,超過這個人口限度就不可能發展。考慮到可持續發展因素和環境的優美宜人,所制定的人口規模一般是該人口限度的一定加權百分比。也就是說,確定了適宜的建設用地,按照人均建設用地指標,就可以確定相應的人口規模。建設用地的選擇與規模的確定是該方法的關鍵。在確定建設用地時要注意建設用地與農田保護區的比例,建設用地應不占或少占耕地,要集中,不要分散。
3.3 規模效益法
一項研究表明,只有人口在3萬人以上的城鎮加上一定水平的基礎設施和具有經濟效益的鄉鎮企業,才能滿足居民的各種需要,使其安居樂業。也就是說,只有達到一定的人口規模,小城鎮才能有較好的綜合效益,才能較好地發揮農村區域中心的作用。具體到某個小城鎮,其人口規模達到多少為最適宜,規模效益最好,要做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分析其所處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有一點是肯定的,人口規模太小是形不成規模效益的,但規模太大也不切實際。有些地方的領導好大喜功,在確定人口規模時,不切實際地提出要發展到多少萬人,這種傾向是應該避免的。
在進行小城鎮規劃時,應利用這三種方法綜合分析,得出一個比較適合的人口規模。根據國家規定的人均建設用地指標(100~200 m2/人),就可以得出相應的用地規模,這樣就確定了小城鎮的發展規模。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鎮規模大小的確定也應隨之作相應的調整。“期限規劃”的概念將逐漸被“規模規劃”所取代,達到多少人口規模的小城鎮將有多大的建設用地規模與之相匹配。所做的小城鎮總體規劃,在各個發展階段和在達到不同的人口規模情況下,都應是比較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