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博
摘要:我國少數民族眾多,經過確認的少數民族就有55個。由于各個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使得各地區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的民族風情也成為發展旅游業的一種資源。黎族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海南省,這個民族在現今仍然保留著多種多樣的傳統民間歌舞。隨著海南省旅游業的不斷發展,黎族傳統民間歌舞在原有的藝術價值上同時又具有了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利用黎族傳統民間歌舞,需要當地旅游開發部門更深入的發掘整理黎族傳統民間歌舞的資源,使這些資源更科學的被利用到旅游業中。
關鍵詞:黎族民間歌舞 ?價值 ?開發 ?利用
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海南省。早在四五千年之前黎族的先民就已經在海南島繁衍生息,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他們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發展壯大,并且創造了很多燦爛輝煌的文化,其中傳統民間歌舞是這些燦爛文化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從建國之初,國家就很重視傳統民族文化的保護,特別是對于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文化。到了現代旅游業飛速發展,黎族的傳統民間歌舞作為一種具有特色的旅游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旅游業發展的不成熟使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從而不能很好地適應海南旅游業的發展需要。
因此,如何更科學的開發和利用黎族傳統民間歌舞成為打造海南特色旅游的客觀需求。對于黎族傳統民間歌舞的價值與旅游開發利用的分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從旅游發展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實現黎族傳統民間歌舞自身價值和旅游價值的最大化,促進海南旅游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黎族傳統民間歌舞的地域性特征
世居海南島的黎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生產活動中創造了豐富多彩又獨具特色的民間歌舞,黎族的傳統民間歌舞主要分為民歌、民謠和舞蹈三個部分。
黎族的民謠大多都是傳統的古典黎歌,是用黎語和韻調來吟唱的。當地居民習慣用黎族特有的民樂伴奏,獨唱或是對唱。民歌是隨著黎族社會生活的發展和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產生的一種新黎歌,這種民歌是用海南方言和黎族韻調唱的,在獨唱和對唱的形式上又出現了輪唱、合唱、齊雖。其中黎族的喪歌和勞動歌最具代表。
黎族的民間舞蹈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氣息,無論是平時的生活娛樂還是節假日,黎族人民都會通過歌舞表演來表達喜悅之情。在各種各樣的舞蹈中大致可以將它們分為三大類:祖先祭祀舞、生活自娛舞和生產勞動舞。
由于海南島處于我國的最南端,遠離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顯得偏遠,社會制度一直都有著當地的特色。再加上五指山地區位于熱帶,熱帶雨林茂盛,河流溝溪縱橫交錯,這樣的大山、高嶺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社會環境影響了黎族人民的文化傳統、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從而產生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藝術。
二、海南旅游業發展下黎族文化的現狀
隨著旅游大潮的來臨,國家政府開始重視這個產業,而且將旅游業作為海南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把海南潛在的旅游資源優勢發展成為現實的產業優勢。經過多年的努力,海南的旅游優勢逐漸顯現出來,旅游產業已經成為了海南支柱產業之一。隨著海南旅游業的平穩發展,政府又將目光放到國際旅游上,制定了“國際旅游島”的戰略計劃。
國際旅游島的開發意味著海南島的旅游業不僅僅是面向中國,還要面向世界,這樣的發展對黎族傳統民間文化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黎族的傳統民間歌舞經歷了至少上千年的傳承,匯集了黎族的風土民俗、性格氣質、音樂服飾以及審美意識等等,這些具有民族傳統文化特色的歌舞構成了一個黎族歷史文化的博物館,展現了黎族歷史文化的演變過程。因此,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藝術領域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黎族的傳統民間歌舞也會在社會的變遷中發生變化。這個變化相對于其他的藝術要緩慢,但是一個新的發展需要從一個高度到另一個高度,這種發展和文化的發展一樣需要繼承和創新。
海南的旅游業發展中也開發和利用了黎族的傳統民間歌舞,但是并沒有科學地開發和利用,從而沒有最大化的發揮黎族傳統歌舞的價值。具體現狀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首先是對傳統民間歌舞的認識不夠,對其發展不夠重視。不能以為將民間歌舞直接注入現代元素就是對黎族傳統民間歌舞的創新,我們要明白,創新傳統民間歌舞要立足于黎族文化的基礎上,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市場進行隨意的篡改。其次是本土人才的匱乏,由于現代社會的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讓傳統文化在傳承的時候出現了文化的斷層。一方面,在傳統民間歌舞的繼承者中缺乏懂市場屬性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展示歌舞的形式單一,內容雷同,缺乏創新。大多數黎族文化園項目中呈現的都是類似的自然風光、音樂服飾以及歌舞表演等等,設施簡單,規模小,無法第一時間吸引國內外不同游客的目光。
三、黎族傳統民間歌舞的旅游開發價值
一個地區的文化形象是這個地區形象的核心,民間歌舞民族性、原生性和地域性的特點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開發黎族傳統民間歌舞旅游資源,有利于擴大海南地區的知名度,迎合了“國際旅游島”的戰略計劃,對塑造地區品牌和形象有著重要的作用。就像一部原生態民族民間舞蹈《云南映象》讓云南因此成為眾多人向往的旅游勝地,而《云南映象》也成為了云南的一張名片。這種宣傳手段并不是最新鮮的,但是它的的確確是有效的。
黎族傳統民間歌舞是黎族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更是黎族先民給我們留下來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遺產。同時,民族的服飾、民俗活動、民族節日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動都與民間的歌舞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而且這些傳統民間歌舞和當地的奇山異水、文物古跡構成了地域文化旅游的整體。所以在發展旅游的同時要科學合理的開發傳統民間歌舞,使得旅游更加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
四、黎族傳統民族歌舞開發與利用的策略
趁著海南旅游產業的發展優勢,對于黎族的傳統民間歌舞要由之前的救濟式的保護轉向開放式的發展。旅游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不僅開創了一個新的產業類型,同時也催生了人們從傳統的藝術和審美觀念中去尋找新的發展契機,讓傳統文化也能夠在市場經濟中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創造出旅游價值。對此,我們提出了一下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政策來規劃黎族傳統民間歌舞的發展
雖然國家為海南的旅游業發展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也做出了規劃,但是由于目前的諸多的不完善和產業的市場化程度不高,所以對于黎族傳統民間歌舞的發展還沒有一個很完善的規劃。因此,為了發展傳統民間歌舞,首先就必須要成立相關的文化協會來指導民間歌舞的發展。此外,還應該支持、鼓勵和引導相關文化基地的設立等。
(二)吸引和培養復合型人才
黎族傳統民間文化的傳承主要是靠人,所以要想繼承并發揚傳統的文化就必須要有更多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而且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人才是市場競爭的關鍵,因此,加大本土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外來創意人才是最好的策略之一。
(三)順應時代潮流,走產業化道路,樹立民族品牌
旅游產業的核心是創意產業,而創意產業的重點在于創新。如果把黎族的傳統民間文化納入海南創意產業中,并整合利用文化、旅游、科技和信息等手段,就能夠在新的時代浪潮中抓住發展的契機,主動的創新,打造屬于本地域的民族品牌。
五、結語
綜上所述,海南地區的黎族傳統的民間歌舞,不僅是我國民族百花園中的瑰寶,而且也是極具魅力的旅游資源。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只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和原則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黎族傳統民間歌舞一定會在日益興盛的旅游業中大放異彩。而旅游業在和傳統民間文化互相交融的過程中也打造出了有地域特色的創意產業,這樣使得兩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最終共同發展,打造出一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國際旅游島”。
基金項目:
本文為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編號:HNSK(GJ)13—152。
參考文獻:
[1]李衛英,張霜.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對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就差異的影響[J].貴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
[2]楊柳.試論文化人類學對民間舞蹈文化研究的作用[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04).
[3]馬茜.多民族地區教育學業成就的地域性闡釋——以云南省中甸縣第一中學為個案[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