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白津卉
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 白津卉
摘 要:本文運用1983年至2013年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相關影響因素的數據,經過計量經濟學檢驗,最終選取了國內生產總值、消費者價格指數、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五個經濟指標,利用多元回歸分析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我國的市場規模、經濟環境、第三產業發展情況、資本投資回報率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均有正向影響,而勞動力成本對FDI的吸收有負向影響,最后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 影響因素 平穩性檢驗 多重共線性
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外商直接投資(FDI)作為跨國公司一項重要的經濟活動,被公認為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技術進步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資不僅能夠直接影響一國的經濟增長,而且還可以通過人力資本、技術差距等其他相關因素間接對該國的經濟增長發揮作用。然而外商直接投資也同樣存在負面效應,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目標與現實之間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作深入分析,清楚認識其中利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的積極作用。
關于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已有研究眾多,研究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
一些學者研究單一或同類因素對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如劉敏(2013)利用1999年至2011年的季度數據結合協整方法進行了實證研究,從水平、波動及預期三個方面探究了匯率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發現人民幣價值水平和升值預期均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資的吸收,而波動對外商直接投資影響并不顯著。
在研究對象上,一些學者選取省級面板數據。張超磊、金丘明(2013)利用山東、四川等10個省市地區8年的數據,運用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探究人力資本存量、經濟發展前景和勞動成本、市場化程度和市場規模等因素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
還有的學者研究某個特定行業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鐘曉君(2015)首先從理論上剖析了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然后建立了計量經濟模型對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各影響因素的大小和方向進行實證檢驗。結果顯示人口密度、消費者需求以及制造業FDI的影響最大,排在前三位,從而得出服務業跨國公司主要是需求導向型。
姜大謙、岳公正(2013)則根據FDI的不同來源,將我國主要外商直接投資分為港澳臺外商直接投資和歐美日外商直接投資,分別探討其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人均GDP、第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外資政策對二者均有影響,前者的決定因素還有工資,后者還受勞動力素質、貿易政策因素的影響。
劉渝琳、劉丙運(2006)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和吸收外資的特點,從GDP 的決定因素、 FDI 的累計效應和投資的政策與環境三個方面考慮,選取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累積外商直接投資額、基本建設投資額、國家財政決算支出中用于科學研究的支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國家財政決算支出中社會文教費類支出和政策變量七個指標對該問題進行探究。
綜上所述,在研究FDI影響因素時,不少學者只選取其中一部分或從一個方面入手進行研究。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巨大復雜的經濟體,如果只從某一方面進行分析,難免不夠全面。因此本文希望綜合已有研究,選取較多的經濟變量指標,再運用計量經濟方法對每一個變量進行檢驗,最終得出較為全面的我國外商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模型。
2.1 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1983~2013共31年的經濟變量數據為樣本空間,選取了包括被解釋變量在內的11個指標,運用多元回歸的方法,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進行計量分析。數據均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和中經網,選取的變量如下。
被解釋變量:
FDI:外商直接投資。用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萬美元)衡量。
解釋變量:
GDP: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億元),反映經濟規模,是市場容量的替代變量。
SALES: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衡量市場需求。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億元),衡量經濟穩定程度。
PORT:進出口總額(萬美元),反映國際經濟聯系,是衡量經濟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
TIP: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主要反映金融、信息、交通等行業的發展水平。
DEBT:金融機構資金來源對國際金融機構的負債(億元),衡量一國經濟的償債能力,反映一國的投資環境。
TAF: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億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資資本的回報率。
UR:城市化率,衡量一國的基礎設施水平。良好的基礎設施能夠降低外商直接投資的成本。
WAGE: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衡量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有利于企業獲取利潤。
ER:人民幣對美元匯率(1美元=100元),用來衡量本幣對外幣的購買力。當一國本幣升值,外幣相對貶值時,外商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被抑制。
2.2 模型設定與檢驗
為了消除異方差,令TIP、UR以外的其他變量均采用對數形式,然后對模型進行初步回歸。由初步回歸結果可以發現,可決系數R2很高,F值也明顯顯著。但多個解釋變量的系數t檢驗不顯著,這表明模型可能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本文采用逐步回歸法消除多重共線性。通過觀察初步回歸結果,可以看到LNCPI變量的R2最大,為0.970748,對FDI總量的影響最顯著,保留LNCPI。在此基礎上,分別加入其他變量,觀察初步回歸結果知LNTAF變量的R2=0.974663,對FDI總額的影響最顯著,故將LNTAF變量保留。依次類推,直到加入剩余變量中任意一個,回歸效果會降低,則模型不再加入其他變量,逐步回歸過程結束。逐步回歸的結果如下:

由于所選經濟變量均為時間序列數據,而大多數經濟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如果直接將非平穩時間序列當作平穩時間序列進行回歸分析,將可能會出現偽回歸現象,從而導致模型可靠性降低。故還需要對模型中保留下來的經濟變量時間序列進行平穩性與協整檢驗。首先用ADF檢驗對各變量進行平穩性判斷。檢驗結果表明,除TIP為平穩序列外,其余變量均為一階單整序列。然后利用EG兩步法檢驗變量間的協整關系,得出在顯著性水平為0.05時,t值小于臨界值,因此變量間具有協整性。
最后是自相關的檢驗與修正。根據之前回歸結果中DW值可以看出模型存在自相關問題。因此對除TIP以外的五個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其中ρ值可由e與e的負一階回歸得到。在上述基礎上作廣義差分法回歸,可以看出此時DW值為1.944,自相關已消除。此時可得到本文的最終模型如下:

根據本文建立的最終模型,總體來講,國內生產總值(GDP)、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TIP)、固定資產形成總額(TAF)、在崗職工平均工資(WAGE)聯合起來解釋了外商直接投資(FDI )98.99%的變化。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GDP、CPI、TIP、TAF四個經濟變量對FDI均有促進作用,其中TAF的影響程度最強,說明我國的市場規模、經濟環境、第三產業發展情況、資本投資回報率對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均有正向影響;而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LNWAGE每增加1%,平均來說,LNFDI將下降1.54%,說明隨著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在近30年的逐步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對FDI的增長產生抑制作用。
綜合來說,外商在進行投資時,主要看重的還是投資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穩定程度,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真正的投資回報率以及勞動力成本等因素。對于本文提出的,但并未在模型中顯示的變量來說,有一些是與模型中的已有變量有很強的替代關系,比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消費者價格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國內生產總值等;也有一些變量,因為其數據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它實際反映的經濟因素,所以在數據分析結果中,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影響作用。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得知影響我國FDI發展水平的因素有市場規模、經濟穩定程度、金融信息行業發展水平、資本回報率以及勞動力成本等。其中市場規模、經濟穩定程度、金融信息行業發展水平和資本回報率對外商直接投資有正向影響,勞動力成本呈現負向影響。結合模型結果,本文給出以下政策建議。
4.1 保持經濟穩定
本文選取CPI作為反映國內價格水平的指標。要保持價格穩定,需要降低市場供求關系的波動幅度。這要求政府相關部門根據不同市場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尤其是在商品信息透明度上加以改進,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惡性交易,從而提高經濟穩定程度。
4.2 擴大市場規模
本文選用GDP作為我國經濟規模的衡量指標,其對FDI呈現出正的影響。我國應利用當前穩定的外部環境,積極發展本國經濟,刺激國內需求,以此強化市場規模方面吸引外資的優勢。具體可從擴大GDP總量和增加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刺激國內消費兩方面入手。當前國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同時受傳統消費習慣的影響,居民將更多的資金用于儲蓄而不是消費。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當前消費滯后增長的局面。
4.3 規范金融、信息行業發展
當前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金融逐漸占據市場。在創新的同時,也需要有效的制度約束。金融的本質是對信任的利用,但金融的風險很大程度也來自于信息不對稱以及信任崩塌。因此政府應在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同時,做好公司 信任等級的調查工作,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進而提高金融、信息行業發展水平。
4.4 提高資本回報率
雖然我國許多企業發展迅猛,但在實現高資本回報率方面仍明顯處于劣勢。因此企業管理層應將重心放在提高業務水平和資產利潤率,更有效地運用資本實現企業更大的收益。
4.5 調整勞動力成本
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對我國吸引外資有很大的幫助,但由于我國勞動力成本基礎比較低,繼續降低勞動力成本會降低我國公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因此本文認為勞動力成本應該根據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行相應調整,設置一個最低水平,而不能盲目降低。
參考文獻
[1] 劉敏.匯率水平、波動及預期對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3(10).
[2] 張超磊,金丘明.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視角(上),2013(1).
[3] 鐘曉君.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理論與實證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5(4).
[4] 姜大謙,岳公正.外商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3(12).
[5] 劉渝琳,劉丙運.我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6(4).
中圖分類號:F8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5(c)-1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