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田敏 周菲菲
居民休閑活動選擇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以青島市北區為例
山東外貿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田敏 周菲菲
摘 要:本文在對休閑的概念和類型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對青島市市北區城市居民日常休閑活動調查的結果,從不同城市居民的個人基本屬性的角度,對市北區居民休閑活動選擇特征進行了分析。總結出現在與十年前休閑活動的變化,以及不同性別、年齡、收入、家庭結構的城市居民在休閑活動選擇中存在的差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強休閑教育和完善社區休閑資源與設施的建議。
關鍵詞:休閑 休閑類型 活動選擇
周菲菲(1984-),女,山東青島人,助教,中國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旅游規劃、會展策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人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所承受的壓力在逐漸增大,因此,越來越需要日常的休閑活動來放松身心,舒緩壓力。本文所調查的休閑活動的具體內容,依據居民活動范圍及場所將其分為自家型休閑活動、社區型休閑活動、外出型休閑活動三種類型。其中,自家型休閑活動即居民在自家進行的休閑活動,包括看電視、上網、打游戲、閱讀、聽音樂廣播、無事休閑以及養花草寵物;社區型和外出型休閑活動都為戶外休閑活動,社區型指在距家較近的場所進行的小群體活動,包括朋友聚會聊天、打牌、散步、唱歌、參加社團活動、逛街;外出型指以身心放松與發展為目的,在距家較遠的場所進行的休閑活動,包括看電影、體育健身、美容美體、旅游。
1.1 調查區域情況
青島市市北區位于青島市區的中部,占地面積約30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50萬左右。市北區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商貿區,也是老工業區,曾有不少國有、集體特困企業因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或外遷。市北政府通過拆舊建新、整治創新在市北區創建了多條特色市場、街區。據統計,大小市場約70個,占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其中90%以上的市場是在改造閑置的廠房、“爛尾樓”、舊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逐步形成了家具、小商品、裝飾、電子、工藝、啤酒等六大特色市場,啤酒、文化、商業、科技、婚紗、家具六條特色街區,以及具有特色屋頂創意與萬國風情建筑的天幕美食城,而這一系列的變化也大大豐富了居民的休閑生活。
1.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于2014年5月在青島市市北區特色街區、大型商場、社區、部分企事業單位發放調查問卷,并采取訪談的形式對問卷進行必要的解釋已經進行深層次了解。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7份,回收率達87%。其中有效問卷76份,有效率為87.4%,完成的總體情況較好。
2.1 不同活動類型總體分析
據此次調查數據顯示,居民日常休閑時間主要集中在3~5小時。休閑活動類型以自家型休閑活動最多,社區型休閑活動次之,外出型休閑活動相對最少。在自家型休閑活動中,參與頻率最高的休閑活動是看電視和上網,這與電視和網絡的普及率、便捷性及參與時間的靈活性有很大關系[9]。在其余的活動中,閱讀、朋友聚會聊天、逛街、體育健身、旅游的頻率依次遞減。聽廣播音樂、參加社團活動為頻率最低的休閑活動,這一方面由于目前可視性音頻娛樂設備越來越先進化、大眾化,收聽廣播的人群在逐漸減少;另一方面是因為青島的民間社團組織不夠豐富、普及,適宜的活動場所還有待完善。
2.2 時間縱向對比分析
將現在居民對休閑活動的選擇和十年前選擇的數據整理匯總(如圖1所示):第一,現在的休閑活動選擇頻數比十年前明顯增多,特別是戶外型休閑活動,從十年前的44到現在的85增加了近一倍。第二,上網、美容美體這兩項休閑活動都比十年前有了顯著增加,這主要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全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進步,也為人們的休閑活動增添了新的元素,智能手機、pad與電腦的普及,使得上網成為了居民休閑生活的重要方式,又如現今時尚人群中流行的SPA、瑜珈等也為更多人所接受。第三,看電視和閱讀在現在和十年前都屬于高頻率的休閑活動,但隨著休閑活動的豐富發展,現在這兩種休閑活動比十年前都有所降低。第四,社區型休閑活動增加,近幾年市北區相繼推出了臺東三路商業街、文化街、啤酒街等多條特色步行街,增加了居民休閑活動的場所。第五,游戲、唱歌、逛街、看電影等娛樂型休閑活動和體育健身等康體型休閑活動也有明顯的增加。

圖1 休閑活動選擇統計
2.3 不同人群休閑活動選擇分析
2.3.1 不同性別人群休閑活動選擇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不同性別的居民在對休閑活動的選擇上存在著差異(如圖2)。首先,男性總體休閑活動頻數多于女性。其次,女性休閑主要集中于看電視、唱歌、逛街、美容美體這幾類活動,體育健身和旅游等休閑活動也遠少于男性。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傳統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分工造成的,女性須盡完工作與家庭雙重義務,使得她們在各類休閑活動的選擇上少于男性。而“男主外”的角色使男性更多地代表家庭與外界聯系應酬,為參加的社交活動、休閑活動的次數也多于女性。

圖2 不同性別休閑活動選擇統計
2.3.2 不同年齡人群休閑活動選擇分析
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偏向選擇不同的休閑活動(如圖3)。首先,自家型休閑活動中,在家看電視和閱讀是各年齡段的主要活動內容,選擇率分別約為14%和12%;而打游戲和上網兩項休閑活動由于其內容上與技術上等多種因素,多集中于40歲以下人群;50歲以上居民較多選擇無事休閑和養花草寵物,選擇率大約都在10%左右。其次,在社區型和戶外型休閑活動的選擇上差異較大。散步活動以大于50歲的居民選擇頻率最高,為12.6%;朋友聚會聊天、打牌活動以31~39歲和大于50歲兩個年齡段的人選擇率最高,分別為9%和7.5%左右;唱歌、看電影活動在大于50歲人群中選擇較少,其余年齡段分布較均勻。
2.3.3 不同收入人群休閑活動選擇分析
看電視、上網、閱讀仍為各不同收入人群的主要休閑方式,其選擇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戶外休閑活動中。9001元及以上的高收入人群戶外休閑活動較多:第一,其旅游的選擇率最高,為12.5%,居第二的是收入1000元以下的人群,選擇率為7.5%。這是由于此次調查中收入低于1000元的調查對象主要為在校大學生,他們休閑時間較多,因此旅游機會也較多。第二,體育健身、美容美體活動也以5001元以上人群選擇率最高,分別為11.3%和8.8%。第三,朋友聚會聊天、散步等休閑活動在高收入人群中也有較高的選擇率。

圖3 不同年齡休閑活動選擇統計圖
2.3.4 不同家庭結構人群休閑結構選擇分析
如圖4所示,在不同家庭結構的人群中,單身和已婚孩子已成年人群休閑活動較多,活動的選擇分布也相對比較均勻;已婚無小孩人群總體休閑活動有所減少,但散步、看電影活動有所增加;已婚孩子未成年的人群休閑活動相對最少且較單一,主要表現為:第一,他們的休閑活動主要為自家型,在此次調查訪談中了解到,特別是孩子在3歲以下的人群休閑時間比無小孩以前明顯減少,休閑活動也多是在家中進行的,如看電視、上網、閱讀等。第二,旅游在已婚孩子未成年人群中占有很高的選擇率(11.7%),經調查了解,隨著親子節目的熱播,相關親子游產品也隨之大熱,如今較多的年輕父母在節假日帶孩子外出旅游,希望利用游玩的機會使其開闊視野、增長見聞。

圖4 不同家庭結構人群休閑活動選擇統計圖
3.1 結論
如何從時間利用的角度研究城市居民的休閑活動特征,使城市旅游規劃與休閑活動的時空結構等結合,以滿足人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已成為城市旅游研究的新趨勢[10]。本文僅從個人基本屬性的角度分析了青島市北區城市居民休閑活動選擇的基本特征,初步總結出現在與十年前城市居民對休閑活動的選擇變化,以及不同性別、年齡、收入、家庭結構的城市居民對自家型、社區型、外出型17種休閑活動中的選擇特點。
(1)城市居民休閑活動類型,還是以自家型為主,戶外休閑活動以朋友聚會聊天、逛街、看電影、體育健身活動較多,休閑活動選擇有多元化發展趨勢。
(2)現在與十年前相比,城市居民的休閑活動在內容和次數上都有了明顯的增加,特別是上網和美容美體活動比十年前顯著增多。而看電視和閱讀一直都是居民選擇較多的兩種休閑活動。
(3)在不同的城市居民中,男性比女性休閑活動次數多,不同年齡段戶外活動較不同,高收入人群外出型休閑多。
(4)將調查各要素疊加發現,收入在1001~3000元之間已婚孩子未成年的年輕女性休閑活動時間最少,選擇自家型休閑活動的比重較高;除大學生外,收入較高的離退休男性休閑時間相對最多,休閑活動類型也最豐富,是最具有休閑開發潛力的人群。
(5)最后經訪談得知,大部分城市居民認為休閑活動是重要的,休閑阻礙因素也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沒錢和沒時間兩點,其他因素還包括無人陪伴、身體不好、休閑場所距離太遠等。
3.2 建議
3.2.1 進行休閑教育,提高居民休閑意識
休閑教育包括對居民判斷休閑行為的價值、選擇和評估休閑活動等能力的培養和教育,提高居民閑暇時間利用的合理性。可以通過現代傳媒方式進行休閑教育,也可以以社區為單位宣傳休閑知識和技能。給城市居民營造一種科學健康的休閑氛圍,培養具有高水平休閑素質的民眾。
使每個人在接受休閑教育后,可以有一種基本的判斷能力,在體育健身、文化娛樂、旅游度假等繁多的休閑活動中,明確哪種休閑活動最適合自己,哪種休閑方式是在不同時期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與發展。使每個人都有能力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休閑方式,提高休閑的質量。
3.2.2 完善公共休閑設施,豐富社區文化活動
社區是城市居民休閑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與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提升密切相關,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在青島市北區的社區建設雖然比起十年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是存在社區內的公共休閑空間較小,許多社區內康體設施種類不豐富,缺乏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休閑需求等問題。因此,還應加大對社區建設的投資,擴大社區內公共休閑場所的面積,豐富休閑娛樂設施,提高社區管理人員的素質。可以以社區為單位,經常組織居民開展一些休閑娛樂活動,豐富居民的休閑生活。
3.2.3 提高環境質量,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加快居住環境質量的提升和確保居民合法權利的獲得,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居民的休閑生活。首先,居住環境能廣泛地影響和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應強化政府及各相關部門的職能,加強環境保護,進一步完善城市綠化系統,既可以美化環境、改善城市大氣質量,又可提升城市居民休閑生活的環境質量水平。另外,要加強政府監督,確保法定休假、帶薪休假的正常實施。要加快立法,努力實現社會保障的規范化和法制化,尤其應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喻學才.休閑的最高境界[J].旅游學刊,2006,21(11).
[2] 金倩,樓嘉軍.武漢市居民休閑方式選擇傾向及特征研究[J].旅游學刊,2006,21(1).
[3] 蘇富高.杭州居民休閑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研究[D].浙江大學,2007.
作者簡介:田敏(1977-),女,山東棗莊人,副教授,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研究生在讀,主要從事區域規劃與區域戰略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10(a)-1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