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財經大學 邱蓉 魏再玉
校企合作模式下經濟學專業本科生的實習問題思考①
貴州財經大學 邱蓉 魏再玉
摘 要: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的重要內容。根據經濟學專業本科實習運行體現出學校“熱”,學生和企業兩頭“冷”的現狀,分析原因:認識不到位,實習經費不足,實習崗位非核心化、企業擔憂多等,并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建議,以促進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經濟學專業 實習 實踐基地
當前,企業“用工荒”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同時存在,反映的是勞動力市場上結構性的失衡。企業用工除了要求專業知識以外,還要求員工能擁有實踐技能或工作經驗,而后者恰恰是高校畢業生的短板,這一點在理論經濟學專業中尤為突出。經濟學專業是我國高校經濟管理類院系的核心專業,是經濟管理類學科的基礎。該專業學生素來以寬厚的經濟基礎理論知識見長,實踐動手能力通常相對弱于應用經濟學專業的學生。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鍛煉,近年來各地高校在培養方案中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有些高校甚至提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雙腿行走”的教學理念。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在執行過程中,高校經濟學本科專業的實習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需要更深入地加以研究,總結完善,以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事實上,對高校本科學生實習問題的研究,始于1990年(許必宏、呂躍良《高校實習模式改革初討》),直到2000年左右才開始引起普遍關注,近年來的研究比較豐富。歐勝彬、陳軍(2011)認為專業實習與高校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直接相關,他們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出發,探討了學生在專業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張俊桂、劉俊亮、張明(2013)以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專業實習基地方建設為經驗,從校企雙贏合作角度對建立新型專業實習基地模式進行了研究。古冰(2009)通過研究高校經濟學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現狀,對其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改進方法。劉力(2010)以廣外區域經濟學專業實習基地為案例,分析了大學與地方共建專業實習基地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提出了完善專業實習基地運轉機制的相關建議。劉鴻(2012)指出高校經濟學專業學生就業難問題與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很大關系,從加強實習實踐環節等方面提出了高校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肖功為(2014)指出在地方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中,高校教師要依托實踐教學環節,構建以培養應用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模式。
研究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研究最多、最廣泛的是校外實習模式,他們都積極肯定了校外實習的作用和意義,并就當前校外實習遇到的困境進行了研究和探索,也找到了一些有效的途徑。例如師范類的“院校結合”模式,即大學與中小學掛鉤,大學生可直接得到實習機會。另外一種就是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學校引進企業資金進行資源建設和配置,企業提供崗位給學生進行實習。第二類,很多專家學者針對校內實習職能弱化的現狀,探討了校內商學院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實驗教學模式,但研究成果并不多見,也并未形成一套真正行之有效的模式。第三類,目前國內研究中也有提到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習模式,如全國政協委員周晉峰在《校企合作新模式:校內實訓校外實習有機結合》(2008 年)一文中提到“把實訓基地建到企業來,把金牌課程帶回學校去”的實習方式,但目前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和探討才剛剛起步,因而成果不多。而針對于經濟類專業實習問題的研究,歸納起來,國內外學者大多從經濟類專業實習模式的利弊出發,探討建立以就業為導向或以創新為導向的應用型經濟類專業實習模式。
2.1 高校經濟學專業本科生實習流程簡介
高校學生的實習包括學年實習和畢業實習。學年實習一般安排在第四學期和第五學期之間的暑假或小學期,為期6周左右,要求集中實習。即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校外政府、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畢業實習一般安排在第八學期,為期4周左右,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實習地點在校外,或校內外相結合。依據校內指導老師和實習單位雙評價來考核成績。經濟學專業實習的運行過程包括了三個環節:校內準備階段、校外實習階段和成績評定、信息反饋階段(如圖1)。校內準備階段以小組為單位明確實習任務、對接具體專業知識、模擬實習場景。校外實習階段,根據學生的選擇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實習或基地集中實習,并由專業的實習指導教師管理實習過程中的相關事務。成績評定和信息反饋階段,校外實習結束后,學生需完成實習報告的填寫和相關的實習心得體會,由本校專業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評定實習成績,學院在根據本校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的評價按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級次評定最終實習成績。

圖1 專業實習三階段
2.2 高校經濟學生專業本科生實習問題分析
本科階段的實習工作高校深感必要性、緊迫性,因此積極推動,培養方案的制定、管理機構的設置、管理環節的銜接,都在逐年完善。但是學生和實習單位卻并未積極響應,也因此影響了實習工作的效果。對此應從學生、學校、企業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2.2.1 學生對實習重要性的認識有待加強
高校學生對專業實習不夠重視,缺乏實踐意識。我國高校學生對于專業實習還不夠重視,這與我們長期單方面注重課堂教學,而忽視社會實踐有關。從小學、初中到高中,學校的考核體系都只側重文化考試、課堂教學,社會服務、校外鍛煉幾乎沒有進入考評體系。這使得學生缺乏實踐實習意識,意識不到實習實踐對于以后就業的重要性。部分學生在小學期期間報名各種考級考證的輔導班,甚至認為實習耽誤了本屬于他們的自主學習時間。
2.2.2 實習經費不足
按照生均400元的標準完成6周的專業實習和4周的畢業實習。如果學生為100人,分10組,每組一個指導教師,則需要10名指導教師。實習總經費40000元。其中,指導教師課酬標準為總實習經費的30%,學生交通補貼為總實習經費的30%,實習基地建設費為總實習經費的15%。
指導老師課酬:(40000*30%)/10/(10*5*8)=3元/人·學時
學生的交通補貼:(40000*30%)/100/(10*5)=2.4元/人·天
實習單位補貼:(40000*15%)/10=600元/個
實習單位貨幣成本:
10*10*(10*5)=5000元(中餐伙食補貼,按標準10元/ 人·天)
3000*2.5*1=7500元(專門指派老師指導,每月按3000工資計算)
所以,實習單位收入:600-5000-7500=-11900元
指導教師的課酬大大低于課堂教學課酬,而且工作復雜程度遠高于課堂教學。既要協商用人單位,又要負責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生活、住宿、交通及實習相關工作問題。因此,不少實習指導教師認為,指導學生專業實習這是既無名又無利,是求人跑腿又花錢、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嚴重影響教師在這方面的積極性。學生也認為交通補貼太少,交通等實習費用由學生自行負擔,實習加大了他們的生活成本。實習單位每接納10名學生實習,不僅需要撥派專門的人員指導學生實習,承擔超萬元的貨幣支付,而且還需要對學生的人身和財物安全負責。因此,一般情況下單位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
2.2.3 實習工作內容比較淺顯
多數學生感覺專業實習收獲不是很大,實習崗位低技能化。首先,優質實習崗位貧乏。大部分企業表明實習崗位并不緊缺,優質實習崗位更是寥寥無幾。其次,實習單位認為學生不是本單位職工,沒有合同約束學生的行為,因此不會安排學生到關鍵、敏感的崗位實習。
3.1 端正態度,提高認識
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之際,政府開始了對我國經濟的新一輪布局,社會對于高校經濟類專業的學生有了新的要求。理論上,經濟學高校畢業生應該具備很強的復合知識背景,并側重于某一領域深入研究;實踐上,經濟學專業高校學生需要加強實用性和創新性的培養。在經濟改革大環境下,如何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具有綜合知識背景的實用型創新性人才,其著力點還是應放在高校實踐教學上。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用人單位需求,高校學生都需要端正態度,提高認識,認識實踐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性。而專業實習作為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應該引起高校全體師生的高度重視。結合目前的改革大環境和經濟發展形勢,力求尋找多種途徑改進經濟學專業實習,實現專業實習效果最優化,提高經濟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3.2 加大實習經費的投入
加大經費投入,著重建立與實習單位的長期合作關系,逐步提高實習崗位的高能化。加大經費投入,培養穩定的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加大經費投入,減少學生的實習支付壓力,提高學生的實習積極性。
3.3 及時反饋,靈活調整
專業實習工作是一項繁瑣而又關鍵的實踐教學任務,管理中可能涉及到多種突發狀況,這就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能力靈活應對,及時調整以滿足專業實習工作的要求。在專業實習中,及時溝通、及時反饋信息是相當重要的,它有利于高校結合學生、企業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實習計劃,靈活應對實習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滿足學生及企業的需求,圓滿的完成實習計劃工作,達到專業實習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力.大學與地方共建專業實習基地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廣外區域經濟學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為例[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0(9).
[2] 張奮勤,高潔.教學型財經類高校經濟學專業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以湖北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4).
[3] 古冰.高校經濟學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探析[J].陜西教育,2009(10).
[4] 蔡堅等.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濟學專業學生實踐模式探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9).
[5] 王先柱,李偉軍.經濟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13(1).
[6] 何子梅.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實踐體系分析[J].課題展示,2013(4).
[7] 劉武昌.我國高校專業實習模式[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4).
[8] 章曉英,鄭茜.提高高校經管類專業學生實習效果的對策研究[J].科學管理,2012(03).
[9] 李剛.重構地方高校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以安徽省為例[J].長治學院學報,2011(12).
[10] 劉鴻.經濟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黑龍江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12).
作者簡介:邱蓉(1970-),女,湖北公安人,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貴州財經大學西南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轉型經濟學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①2013年貴州財經大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F2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10(a)-1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