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 袁雪
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基于DEA-Malmquist方法
北京交通大學 袁雪
摘 要:本文運用DEA-Malmquist方法評價了2002~2011年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效率。研究表明,十年間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總體技術創新效率處于增長狀態中,從行業內部角度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逐年增長,而醫藥制造業和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的效率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造成高技術產業總體技術創新低效的原因在于人力、財力資源的投入冗余和科技、經濟成果的產出不足,而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水平是影響行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兩大因素。
關鍵詞:高技術產業 技術創新效率 DEA-Malmquist方法
高技術產業是指研究開發投入高,研究開發人員所占比重大的產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劃入高技術產業。
高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性先導產業,對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調整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對于北方經濟中心北京市而言,2002~2011年其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呈逐年波動上升的趨勢,年均增長率為10.3%,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產值占比最高。然而,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北京市工業總產值和全國高技術產業總產值的比例卻呈下降趨勢,這表明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總體的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均有所下降。基于此,研究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有助于識別該市高技術產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存在的效率問題,進而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同時也對提升我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具有借鑒意義。
目前對于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的相關研究仍然較少,且多側重于行業之間的比較。吳永林和趙佳菲(2011)對北京高技術企業2005~2008年間技術創新活動的效率及變化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五大高技術行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均有提升。張經強(2012)認為2001~2009年北京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最高,航空航天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最低。吳衛紅等(2014)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和層次分析法評價2001~2011年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研究表明原始創新不足、科技投入結構不合理、經費使用率低等是阻礙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前人研究,運用DEA-Malmquist方法評價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的總體和行業發展水平,探究影響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因素,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2.1 指標選取
遵循數據的可得性、可比性及重要性原則,本文選取三個投入指標和三個產出指標以評價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數據均來自《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
投入指標從人力和財力角度選取。人力指標為R&D活動人員全時當量,即R&D全時人員工作量與非全時人員按實際工作時間折算的工作量之和,該指標通常在國際上被用于比較科技人力投入。財力指標包括R&D經費內部支出和地區新產品開發經費,前者是指調查單位在報告年度用于內部開展R&D活動的實際支出;后者是指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中用于新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支出。
產出指標從科技成果和經濟效益兩方面選取。其中,高技術產業專利申請數是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活動的直接輸出,可作為科技成果指標。經濟效益指標包括高技術產業當年價總產值和新產品銷售收入,其中當年價總產值反映了產出的總體水平,而新產品銷售收入則反映了創新產品為市場接受的水平。
2.2 總體技術創新效率評價
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對高技術產業產值水平較高的京、津、滬、江、浙、粵地區的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進行比較評價,進而根據北京市的排名來間接反映其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的水平和變化。
由表1可知,2003~2006年,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效率排名靠后,這表明相比于其他地區,該期間內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低下。自2007年開始,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大為提高,除2009年效率值為0.906外,其余四年的效率值均達到1。
進一步分析投入產出的松弛情況發現,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未達到有效值的年份出現了產出不足或投入冗余的問題。其中,2003~2006年及2009年,三大產出指標的松弛值均大于0,表明投入的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實際產出與預期產出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產出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投入指標方面,2003、2006、2009年的R&D經費內部支出和新產品開發經費松弛值均小于0,表明科研經費存在浪費,與現有產出水平對應的投入值應當低于實際投入值。此外,2004和2005年也出現了R&D活動人員全時當量冗余的情況。
2.3 各行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
本文選擇Malmquist指數法評價各行業的技術效率,該方法適合處理面板數據,可反映出不同決策單元在一段時期內的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的變化。運用DEAP 2.1對行業投入產出數據進行操作得到表3。
由表3可知,五大行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總體技術創新效率變化值大于1,表明十年間這三個行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分別以年均1.6%,1.4%和2.9%的速度增長。其中,前兩個行業技術創新效率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技術進步,其技術進步變化值分別為1.016和1.014。而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主要依靠技術效率的增長來提高其總體的技術創新效率,并且其技術效率的增長主要源于純技術效率的提高,其規模效率在十年間幾乎無變化。

表1 京、津、滬、江、浙、粵六地區2002~2011年技術創新效率值

表2 技術創新投入—產出松弛值情況表
醫藥制造業的總體技術創新效率變化值為0.981,說明十年間該行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在以每年1.9%的速度下降,盡管其技術效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但是技術進步變化值僅為0.957,導致了總體效率水平的降低。
技術退步和技術效率下降導致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在十年間以年均22.7%的速度下降。一方面,該行業的技術進步變化值小于1,技術水平處于持續的退步過程中;另一方面,規模效率的下降導致行業的技術效率持續降低。
總體而言,十年間北京市高技術產業內部五大行業的技術創新效率水平相差較大。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和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始終保持增長趨勢,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增長較快,雖然其技術進步情況并不理想,但技術效率值的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總體技術創新效率的快速提高。醫藥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處于下降態勢,提高效率的關鍵在于提高該行業的技術進步水平。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下降明顯,需通過提高資源使用的規模效率來提高技術效率以及提高行業整體的技術進步水平。
經過上述實證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第一,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的總體技術創新效率在2002~2011年間處于波動上升的過程,并且2007~2011年間有4年的技術創新效率達到了有效值1,這表明北京市的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處于較高的水平。
第二,從高技術產業的內部發展來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和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在十年間不斷提高。而醫藥制造業和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效率則呈下降態勢。
第三,造成產業總體技術創新低效的因素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投入要素未能得到有效利用,R&D經費和新產品開發經費的使用效率低下,人力資源存在著較大浪費。另一方面是產出的數量和質量方面都存在不足,專利數量和總體產值水平與預期差距較大,創新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待提高。
第四,行業技術創新效率的增長主要依靠技術效率水平和技術進步水平的提升。而兩者的提升均需要提高創新資源的使用效率,增加市場認可的科技成果產出。
為有效提高北京市乃至全國的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筆者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完善高技術產業的創新激勵機制,包括獎金和專利保護的激勵。一方面切實獎勵科技含量高的產出成果,更加重視產出質量而非數量;另一方面加快專利審查速度,提高專利審查質量,健全專利保護制度。第二,加強研發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科研人員素質。要進一步完善北京市現有的科研管理辦法,改革科研考核體制,破除妨礙科研人員創新的不合理規定,同時要對創新能力不足的科研人員或機構進行市場化的正常淘汰。第三,建立健全科研資金的管理監督機制,提高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率,減少資源的浪費。一方面需要嚴格、詳細地記錄科研資金的使用情況;另一方面還要定期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審查以保證資金與記錄的用途一致。
參考文獻
[1] 吳永林,趙佳菲.基于DEA的北京高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效率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1(1).
[2] 張經強.北京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基于2001—2009年的經驗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
[3] 吳衛紅,王陽陽,張愛美.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4(2).
[4] 康春鵬,齊志強.基于DEA的北京市高技術產業R&D效率比較分析[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

表3 2002~2011年北京市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效率Malmquist 指數及其分解
作者簡介:袁雪(1990-),女,河北滄州人,北京交通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碩士在讀,主要從事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5(b)-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