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女性書寫話語權的突破——以宋代歷史轉折時刻的詩詞創作為中心

2015-03-21 01:22:53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

何 蕾

(蚌埠學院 文學與教育系,安徽 蚌埠 233040)

中國古代女詩人的創作多以男女、閨情、婚姻生活感懷等內容為主,風格柔婉纏綿,鮮有直面現實、反映社會歷史事件的作品,因此給人造成一種女性作者視野狹窄的印象。但檢視中國古典詩歌,仍可拈出少量與現實相關的女性詩歌作品,其中部分作品間接表達了對時事政治或者重大歷史事件的感觸,例如《詩經·鄘風》里的《載馳》與東漢蔡琰的《悲憤詩》等。前詩為許穆夫人創作,敘述衛國為狄所破,許穆夫人請救于許國而不得的失望與其百折不撓決心恢復衛國的愿望與努力。①《毛序》言“《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救也。衛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于漕邑。許穆夫人閔衛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義不得,故賦是詩也?!?參見《毛詩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210-211頁)《載馳》是現存最早的女詩人作品,堪稱女性對歷史進行文學書寫的開端與典范,而許穆夫人也被認為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位女詩人。其后,隨著儒家意識形態的擴散與尊崇,文學領域的女性作者逐漸寂滅無聞,文學書寫的話語權幾乎被男性壟斷,期間雖有卓文君與班婕妤等女作者出現,但她們的創作全部基于婚姻感懷與感情生活的內容變化,罕有對重大社會歷史事件的書寫。至東漢末年,蔡琰的出現算是女性在男性話語權壟斷的文學領域再次發出自己的聲音。

唐代,詩國高潮來臨,上至宮苑深閨,下至閭巷市廛,女詩人層出不窮,精致美麗的詩歌如星光般耀眼,但是鮮有表現重大歷史、社會事件的詩歌出現,諸如三位女詩人李季蘭、薛濤、魚玄機,詩歌創作仍以抒寫女性情懷與酬唱贈答為主,在歷史與社會轉變的時刻,女性書寫總是缺位。

直到宋代,在靖康之變與南宋覆滅之際,女性詞人終于突破男性話語權的重圍,以撼人肺腑的深情與悲憤表達出在家國傾覆的時代遽變下的感受。詞可言情、言志,亦可言史、證史、補史。靖康之變與南宋覆滅之際是宋代兩個災難深重的時期。宋代女詞人在歷經時代變亂中的文學書寫,突破了男權中心書寫歷史的刻板模式,在正史之外為后人認知古代女性提供了可貴的文學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證史、補史的價值,因此,確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一、“靖康之變”與南渡之初的女性書寫

“靖康之變”結束了北宋政權,給一代知識分子帶來了終身難以消弭的心靈創傷,這一階段作家的作品無不籠罩著這一遽變的陰影。著名詞人朱敦儒南渡后的創作即被打上深深的時代烙印,中原喪亂、家國覆亡的創痛深浸詞作。例如作于金陵的《相見歡·前調》,詞云:“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里夕陽垂地,大江流。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請悲風吹淚、過揚州。”[1]與朱敦儒人生遭遇、創作道路相仿的一批詞人被稱為“南渡詞人”,歷來為文學史和研究者所矚目,李清照當屬佼佼者。

南渡女詞人中以李清照成就最大,與蘇辛等一流詞家相頡頏而毫不遜色。宋室南渡將李清照的人生一截為二,也將其創作生涯劃為鮮明的兩個階段,先期的輕盈與明麗已為濃重的時代陰影所覆蓋。而李清照的后期成就不僅在于風格的轉變,更值得注意的是表現出對現實的關注與干預的渴望。李清照的后期創作突破了閨閣與庭院的局限,視野闊大,視線深入現實,以一個經歷喪亂的宋代知識分子而非家庭婦女的身份感傷時事,對時代變亂進行文學書寫。在這些作品中,以作于建炎四年的《漁家傲》較為突出,此詞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豪放姿態對建炎三年與建炎四年之交的歷史變故作出有力的解說與評判。全詞如下: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渡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2]

此詞境界闊大,完全摒棄了女性視角,與李清照一貫風格大相徑庭,宋以后的詞論家多予以佳評,認為絕無脂粉氣息,豪放大氣與蘇辛相類。這些評論僅就藝術風格而言,未深入論析詞作內容與價值。事實上這首詞不僅以豪放風格與宏闊意境在《漱玉詞》中孤篇橫絕,其摒棄柔婉纏綿的女性視角、直面社會現實的創作態度更值得重視。此詞作于高宗建炎四年春,值建炎三年冬至建炎四年春金人侵入南宋,高宗南逃入海之時。詞雖記夢,實則充滿敘寫時政的意味,且暗寓批判。打破了女作家慣寫閨情的傳統套路,其詞作呈現出的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熱切情懷而非深閨怨婦的相思恨別之意。

李清照之外尚有一些女性以詞作抒發國破家亡、身世飄零之感,以敘述戰亂中底層女性的遭遇,彌補歷史對女性的刻意忽略,對“靖康之變”作出另類的文學書寫。鄭意娘與蔣興祖女即是其中兩位。

鄭意娘,正史未錄,事跡零星載于明代小說與詞評中,首見于擬話本小說集《喻世明言》,古代小說與歷史關系密切,有時小說本身就是一部鮮活靈動的古代社會史,可以起到補充、輔助正史的作用[3],所以,嚴謹的唐圭璋先生經過論證將鄭意娘作品輯入《宋詞紀事》,充分認可了其史實價值?!队魇烂餮浴肪矶摹稐钏紲匮嗌椒旯嗜恕芬浴熬缚抵儭北尘爸碌姆驄D悲歡離合、因果報應統攝全篇[4],雖屬小說家言,人物與情節有刻意塑造的痕跡,但鄭意娘形象及其對于時代遽變的感懷卻真實可感,尤其鄭意娘的詞作《好事近》,淋漓盡致地表達出“靖康之變”下宋朝女性被毀滅的人生與巨大的心靈創痛。詞如下:

往事與誰論?無語暗彈清血。何處最堪腸斷?是黃昏時節。

倚樓凝望又徘徊,誰解此情切?何計可同歸雁?趁江南春色。[5]81

詞上片寫被金人擄去的深哀劇痛,下片寫渴望南歸的急切心情,最后一句“趁江南春色”表明必死之志?!端卧~紀事》引《詞統》卷五載:“意娘,宣政間,撒八太尉自盱眙掠得之,不辱而死。”[5]81由是可知,鄭意娘是“靖康之變”后被金人擄掠、殘害的無數宋朝女性之一。數百年中,反映時事、表現現實的權利完全被男性壟斷,女性幾乎被剝奪了書寫歷史的話語權,人生被隔絕在庭院與閨房之內,文學創作被局限在風花雪月與相思恨別的小天地中。而在“靖康之變”的殘酷變亂下,顛沛流離、慘遭蹂躪的宋代女性,突出男性話語權的重圍,以生命的代價發出不同凡響的聲音,以女性特有的柔情與細膩婉轉唱出人生被毀滅的哀傷,間接表達知識女性對于靖康之變的感懷。遭遇與鄭意娘相似的還有蔣興祖女。

蔣興祖女,名字不詳,正史闕載,事跡散見于明本詩話?!端卧~紀事》引《梅磵詩話》卷下載記,云“靖康間,金人犯闕,陽武蔣令興祖死之,其女為賊擄去,題字于雄州驛中,敘其本末,仍作《減字木蘭花》詞。蔣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顏色,能詩詞,鄉人皆能道之?!保?]187以上短短幾句道出蔣興祖女的身份、才華與遭遇。其詞云:

朝云橫度。轆轆車聲如水去。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

天天去也,萬結愁腸無晝夜。漸近燕山?;厥奏l關歸路難。[5]187

此詞敘寫蔣興祖女被金人擄走北上途中的感懷,篇幅雖小而饒有境界,情懷悲哀而又無奈。與鄭意娘相比,蔣興祖女似更為不幸,父死于金人之手,身為金人擄走,可謂家破人亡,國恥家仇集于一身,縱然茍活也再無希望回到家鄉。與鄭詞一樣,蔣詞并未提及毀滅她們人生的原因——“靖康之變”,只從女性視角出發,以抒寫悲哀感懷為主。這種創作視角與手法看似不敢直面人生,實則是對歷史的婉轉書寫。在宏大的歷史面前,人是渺小的,男權社會的女性更加微不足道,絕難在歷史的書冊中留下印記。面對時代遽變,這些被剝奪了歷史話語權的女性,從切身感受出發,以不易為人察覺的敘述方式書寫歷史,向世人表明:歷史不僅僅是王侯將相與金戈鐵馬,在戰亂中流離失所、慘遭蹂躪的女性也是歷史書冊中難以掩蓋的一頁。

在男性詞人的創作中,直面現實、感時傷懷、批判時政、以詩歌敘寫歷史的作品比比皆是,南渡作家中的陳與義、向子諲、張孝祥、朱敦儒等人莫不如此。社會動蕩、變亂之際,作家內心深處最復雜與最深沉的情感往往被激發出來,對現實、時事的觀察與批判也往往較為深刻。甚至有不少作家以此為創作特色,被現代治文學史者稱為“現實主義”,例如杜甫,在“安史之亂”中創作的作品堪稱“詩史”與實錄。與此相比,女作家卻少有直面現實、指陳時弊的詩歌創作,例如唐代的李冶,雖經朱泚之亂,卻未嘗直面人生,將離亂之感與社會時事引入創作中。這雖然是女性作家的特點,也是女性作家視野狹窄、關注面不廣的一個表現。詞本是侑觴勸酒、娛賓遣興的另類詩歌,言情婉轉含蓄、裙釵氣息濃厚正是其一貫特點,女性詞于此尤甚。在歷史轉折之際,以李清照為代表的宋代女詞人突破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角色定位,將歷史感懷與時代印象融入詩詞創作,雖然未能將“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烈士精神具體化,卻以文學創作證實女性作者同樣能夠直面人生、書寫歷史。

二、南宋破滅之際的女性書寫

與“靖康之變”帶來的沖擊相比,蒙古入主中原對知識分子的打擊更為致命。宋室南渡,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尚可借半壁江山支撐,而南宋破滅將大部分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和精神支柱完全摧垮。南宋覆亡,忠于趙宋王朝、眷戀中原文明的知識分子再無可寄托心靈世界的精神庇護所,忠烈者與南宋王朝共存亡,清貞者走入山林、僧舍,混跡于漁樵江渚之間,與異族王朝之間筑起一道精神屏障。前者如文天祥、陸秀夫等人,后者如周密、張炎、蔣捷、鄧牧等人,其中內心尤其慘痛者如文天祥與鄭思肖等均在詩文創作中留下心跡。文天祥的詩文創作聲聲啼血,讀之令人悲慨。鄭思肖改號“所南”,終身坐臥不朝北,其所著《心史》將南宋覆亡之際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展現在后人面前,令人感同身受[6]。在中原王朝為異族傾覆之際,這些男性作家的創作無不浸透著血淚和創痛,歷史的變亂、時代的慘象與“大宋孤臣”的情懷交融在詩詞文章中。在這一階段的正史中,女性以被侮辱、被蹂躪、被踐踏的模糊形象混雜在離亂的隊伍中呈現在后人面前。而一部分知識女性在被劫掠與被侮辱的命運中,以詞作向世人展示出她們的悲愴人生與家國之痛,將鮮明的南宋女性形象刻印在典籍之中。

這些女性作者身份并不獨立,以宮人、妃嬪,士人、官員家眷甚至無名者為主。在創作中,女性身份并沒有成為限制視野的障礙,刻骨的悲痛中常常雜糅家國一體的復雜感情,與鄭思肖、蔣捷等男性作家并無二致。其中較為突出者有宮人玉真、金德淑,昭儀王清惠,士人家眷徐君寶妻、劉氏等。與宋末知名詞家相比,這些作品的藝術技巧毫不遜色,整體意境與情感厚度自然圓融,無人工雕琢痕跡。例如玉真《楊柳枝》詞,上下兩片總共僅四十字,卻將家國破滅的“孤臣”情懷抒寫得淋漓盡致。詞如下:

已謝芳華更不留。幾經秋。故宮臺榭只荒丘。忍回頭。

塞外風霜家萬里,望中愁。楚魂湘血恨悠悠。此生休。[5]302

這首詞最值得注意的是“楚魂湘血恨悠悠”句。屈原典故被男性詞人引入作品中尚不多見,出現在一個宮女的創作中,著實令人驚嘆。千年而下,屈原精神的承繼與抒寫幾乎為男性作家壟斷,而當宋室危亡、破滅之際,“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7]83與“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7]136的烈士精神與故土之戀復現于女性詞人的創作中,充分表明在歷史的轉折關頭,女性作者創作視野豁然開朗,精神天地為時代打開,打破了男性以文學書寫歷史的特權和壟斷,以昂然鮮明的姿態站在歷史的書頁中。

德佑二年(1276)初,蒙古攻入臨安,三宮眷屬被驅北上,宮人多有哀傷痛切之感,地位較高的妃嬪尤感錐心刺骨,度宗昭儀王清惠在北上途中作《滿江紅》詞記述這段屈辱與沉痛,隱寓批評時政與反思之意。此詞如下:

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云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姮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5]326

王清惠,正史失載,宋元筆記有零星散記,以文才受寵于宋度宗,曾與聞國事,在宮廷中地位較高。其以宋宮寵妃的身份被驅北上,較之普通宮人內心悲痛更甚。北上后雖受蒙古禮遇而最終選擇入道,足見其心之痛。這首《滿江紅》是其留下的唯一作品,在當時即流布人口,引發多人和作[8]。詞上闋以景物鋪陳與環境烘托起篇,在繁華與破滅的對比中抒寫內心哀傷,與李煜降宋離宮時所作《破陣子》中抒發的情懷有相似處,但在感情的表露上更為直接,也更為沉痛。李煜詞中有悲痛、有無奈,王清惠詞中的悲憤與恨意則溢滿全篇。同樣寫流淚,李煜以亡國之君的身份,對宮女流淚,寫出“垂淚對宮娥”,王清惠以亡國妃嬪的身份面對故國河山,感嘆“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在胸懷的廣度與感情的深度上都超越了李煜。亡國時刻,身為一國之君的李煜哀傷卻無反思之意,而王清惠卻以妃嬪的身份恨嘆“千古恨、憑誰說”,隱約表達對南宋覆亡的反思,寫出宋代知識女性的胸襟與識見。

與王清惠相比,徐君寶妻的命運更為舛錯,其身世已不可考,事跡見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三“貞烈”門內,曰“岳州徐君寶妻某氏,亦同時被擄來杭,居韓蘄王府。自岳至杭,相從數千里,其主者數欲犯之,而終以巧計脫,蓋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殺之也。一日,主者怒甚,將即強焉,因告曰:‘俟妾祭謝先夫,然后乃為君婦不遲也,君奚用怒哉!’主者喜諾。即嚴妝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飲泣,題《滿庭芳》詞一闋于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保?]由是記載可知《滿庭芳》是一首絕命詞,詞如下: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遺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俱休。幸此生未北,猶客南州。破鑒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后,斷魂千里,夜夜岳陽樓。[5]328

與以上諸詞作相比,這首《滿庭芳》詞在感情上至為豐富、哀痛,對南宋朝廷的批判也比較直接。徐君寶妻因姿容美麗被蒙古人擄掠,夫妻離散不知對方存亡與否,如孤萍一葉,時刻擔心受辱,心中哀苦與悲憤可想而知,于投水自殺前作詞述亡國哀思與破鏡之痛,對南宋朝廷作出批評,對南宋王朝的覆滅作出反思。詞上闋以描寫南宋繁華開始,以蒙古入侵結束,和平與戰爭、繁華與離亂對比鮮明,表明對中原風物的深情眷戀與對蒙古入侵者的憤怒斥責。末一句“歌樓舞榭”四字寓含對南宋統治者歌舞升平的批判,與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寓意相同。下闋承接上闋,“清平三百載,典章人物,掃地俱休”句將視線延伸至北宋,將上闋隱含的對宋室覆滅的反思表達出來。后幾句表達夫妻離散的悲痛,最后一句表達必死之志。全詞表達的中心有兩點:一是對南宋覆滅的悲憤與反思,二是表達夫妻離散、命途舛錯的痛苦。從這個角度來說,徐君寶妻的這首絕命詞堪稱宋末詞壇絕唱!徐君寶妻只是南宋的平民女性,沒有力量對王朝覆滅與異族入侵的慘痛現實進行干預,對宋室三百年的風流何以轉瞬間便“掃地俱休”的原因無法進行深入剖析,但是其以女性身份對此進行關注與思考,已經突破了宋代女性的社會定位與性別局限,將自己置于知識分子的身份立場上,對時事作出批判,對歷史作出文學書寫。陶宗儀將其歸于“貞烈”一門,所取在其殉節行為,看重并放大了所謂“貞烈”品格,卻忽略了其詞作的真正價值:戰亂中國亡家破的南宋女性突破身份與性別的局限,對時事作出批判,對歷史進行文學書寫,凸顯宋代女性的才華與品質,以詞作將宋代女性的豐滿形象留存后世。

三、宋代女性的文學書寫是對話語權的突破,也是對歷史真實的補充

詩歌可以補史、證史,在文學史中較為常見,例如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的創作以一個離亂中的的知識分子視角敘述底層民眾的艱辛與痛苦,被譽為“詩史”;唐末韋莊的長篇敘事詩《秦婦吟》,也一向被認為是以詩證史、補史之作;金末詩人元好問的《歧陽》三首雖乏敘事,卻以深沉痛切的感情抒發揭示了金、元異代之際的殘酷社會現實,亦可列入以詩證史的行列,其中第二首尤為人所稱道。四十年后,宋度宗昭儀王清惠在家國破滅北上元京的途中,所見所聞與元好問無異,而王清惠“龍虎散,風云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的詞句比元好問“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歧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10]在感情上更為痛徹!元好問詩可以補史、證史,王清惠的詞當然也是對宋、元易代之際歷史真實的補充。

正史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書寫常常被局限于官方視角之下,且秉承為尊者諱的原則,往往刻意回避與掩飾某些歷史細節,不能全面展示歷史的真實。“靖康之變”中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就被宋代知識分子冠以“北狩”的虛偽名頭,為二帝同時被俘這一史上罕見的恥辱作無力的妝扮和粉飾。而這一時期女詞人的創作卻能從側面展現時代變亂中眾多飽受摧殘的女性形象,拓展正史與官方敘事的維度與視角,將刻板、抽象的歷史活化為一幅幅可知可感的生命圖景,將歷史書頁中影影綽綽的女性身影照亮。

男權中心的古代社會,女性從屬于男性,未婚女性的身份來自于父親,已婚女性的身份來自于丈夫或者兒子,除了特殊階層,諸如僧尼娼妓之流,女性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身份。而男權中心的史書更不會為女性留下位置,高貴者如公主、后妃等人在正史中也僅僅以皇家眷屬的身份附于帝王之后,多則一、兩頁,少則寥寥數語交代身份而已,甚至有史籍缺載者。低微者如仆婦民女,在正史中則全無蹤影。至于劉向《列女傳》中記載的女性,從其編纂體例就可看出,是以男權對女性的要求和定位為衡量標準的,入傳者只限于極少數上層貴婦,無法代表最廣大的平民女性。平民女性入正史者寥若晨星,至唐以后,女性入正史列女傳者多半因做出符合孝道的事跡引起上層注意甚至皇帝褒獎者,例如貞觀年間的女子衛無忌和高宗時期的女子賈氏,因為父報仇而引起皇帝嘉獎從而入《舊唐書·列女傳》。而普通女子,若非有符合孝道的事跡,必須做出驚世駭俗的大事方能在正史中留下名字,如肅宗時期有三位平民女子侯四娘、唐四娘、王二娘請求上陣殺敵,而被肅宗下詔命為“果毅”①(至德三載十月甲寅)許叔冀奏:“衛州婦人侯四娘、滑州婦人唐四娘、某州婦人王二娘相與歃血,請赴行營討賊。皆補‘果毅’?!?參見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53頁)。為父報仇、從軍出征的女子畢竟罕見,平常女性一生都在男權設定的角色下生活,身份轉換無非是從女兒到妻子再到母親,一生被禁錮在庭院之內,相夫教子,三從四德,談何做出驚天偉業而引起統治者的矚目?唐代女性尚有以貞節之外的事跡入史書者,宋代入《列女傳》的女性則完全符合道學家的貞烈標準,與復仇、從軍等頗帶壯烈色彩的唐代“列女”迥異,完全是道學眼光下的刻板模式。不獨正史如此,野史筆記的作者也多戴道學眼鏡,對女性的評價多與貞節標準扯上關系。概言之,女性在史料、尤其是正史之中的面目基本上是男性視角之下、符合男權中心理想的刻板角色。因此,女性作者在時代遽變之時的文學書寫就格外珍貴。宋代女性在宋室南渡與南宋覆滅之際的詞作展現了宋代知識女性在歷史轉折時刻的心態與感受,可使后人對宋代女性、進而對古代女性有更深入的認識,而非流于臉譜化的蒼白印象。因此,被正史刻意忽略的女性,唯有以文學創作在歷史的書冊中為自己競得立錐之地。

四、宋代女性對話語權的突破得益于“士”精神的熏染

宋代女詞人在社稷浮沉、江山易主時的傾心創作在某種程度上是她們向“士”身份的靠攏與對“士”精神的認同。誠然,現存文史資料不能證明宋代女作家將自己置于“士”的身份等級內,但從李清照、王清惠、徐君寶妻等人的創作中可以看出這樣一種傾向:在命運被卷入時代巨輪底下之時,女詞人有悲嘆、有哀傷、有無奈,還有或隱或現的反思與質疑。哀傷中夾雜反思與質疑正是女詞人向“士”身份靠攏的表現。李清照在吟唱“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時,她的女性身份已經弱化,呈現在旁觀者眼中的是一個不滿現實、渴望干預現實的知識分子形象,而非一個半生養尊處優的上層婦女。李清照對時政與統治階層的不滿在詩詞中俱有表現,《夏日絕句》以古諷今,《漁家傲》詞則以夢境反襯對現實的不滿。這種做法本無新奇之處,正是男性詩人的慣常做法,如李賀夢游詩綺麗奇絕的幻想折射的正是現實困境,晚唐諸詩人詠史懷古而意在當今。但對于女作者來說,以詠史懷古與記夢詩詞批評現實,實屬難得。因為關注現實、干預現實向來被認為與女性無關,“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去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知識分子肩負的責任與天然義務[11],“三從”“四德”才是女性的立身之基,即便是社會風氣較為開放的唐代,女詩人行為有違禮教也會遭到非議。唐代高仲武就曾對李季蘭作出如此評判:“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蘭則不然,形氣既雄,詩意亦蕩?!保?2]至于晚唐女詩人魚玄機,在宋代遭到的非議與詆毀則更多。顯然,對這些女詩人的責難皆從“婦德”準則出發,凡逾越者一概予以貶斥。與唐代女性相比,宋代女性面臨的禮教壓力更大,行動更不得自專,為何卻能在“時易世變”的關頭,表現出與男性作家一樣的情志?無疑,這與宋代知識分子“士”精神的張揚有關。

宋代重士,史家早有定論,宋代知識分子亦極自重,對于“士”與“師”的身份十分在意。由《邵氏聞見錄》一則記載可窺一斑:

“元祐初,哲宗幼沖,起文潞公以平章軍國重事,召程頤正叔為崇政殿說書。正叔以師道自居,每侍上講,色甚莊,繼以諷諫,上畏之。潞公對上恭甚,進士唱名,侍立終日,上屢曰:‘太師少休?!D首謝,立不去,時公年九十矣?;蛑^正叔曰:‘君之倨,視潞公之恭,議者為未盡?!逶?‘潞公三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吾以布衣為上師傅,其敢不自重?吾與潞公所以不同也?!R者服其言?!保?3]

宋代知識分子,無論在野在朝均極看重“士”的身份,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被知識分子奉為座右銘,范仲淹本人也成為宋代士大夫典范。王安石提出士應“以天下為己任”的觀點也得到廣泛接受,而士“‘以天下為己任’蘊含著‘士’對于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處理有直接參預的資格”[14]宋代士大夫強烈的政治主體意識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宋代“士”精神的核心是社會責任感與政治主體意識[14]。

而士大夫社會責任意識與參政意識的張揚對于女性有著直接影響,這種影響通過教育得以實現。相對于前代來說,宋代社會較為重視女性教育,女性教育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從“詩書禮易樂”等儒家經典到專為女性量身打造的《女孝經》等都是教學的內容。這說明宋代女性教育并未僅僅局限于“三從四德”的賢女培養目標上,加之不少女子可以公開在私塾與家塾中接受教育,因此可以肯定,部分女子可以和男性接受同樣的文學、史學乃至技藝百工之類的教育。通過接受這種無差別教育,宋代女性得以了解并接觸到“士”的精神,久而久之,部分知識女性的價值體系中必然有“士”精神的一隅之地。然而男權社會拒絕給予女性表現自我的機會,排斥女性議政、參政、干預現實,力圖將女性禁錮于符合男性利益的角色范圍內。因此,即便與男性接受完全一樣的教育,宋代知識女性基本上也不可能與士大夫一樣“開口攬時事,議論爭煌煌”(《鎮陽讀書》)[15],而只能在庭院內履行女兒、妻子、母親的職責。少數文化素養極高者,如李清照等,政治空間不對她開放,她的文士風采只能在以家庭為核心的小范圍內顯露。因此,傷春悲秋、相思恨別與酬唱贈答構成宋代女詞人日常創作的主要內容,其中難免有逢場作戲甚或“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味。然而“時易世變”之際,知識女性在哀嘆命途舛錯時,原先潛藏于價值體系中的士大夫情懷就會隨著悲痛情感的抒發而連帶表現出來。薩義德在《知識分子論》中說:“在黑暗時代,知識分子經常被同一民族的成員指望挺身代表、陳訴、見證那個民族的苦難。”[16]40知識分子“代表自己民族的集體苦難,見證其艱辛,重新肯定其持久的存在,強化其記憶”[16]41。在家國破滅、身遭劫難的時刻,宋代知識女性便自覺擔起了知識分子的責任,以創作文學作品的方式“代表、陳訴、見證”民族的苦難,強化民族記憶。較之于唐代,宋代女性的政治空間雖狹窄了許多,但借助于教育途徑,得以接受宋代士大夫文化與“士”精神的熏染,平常雖無表現的可能,但在“時易世變”的特定時刻,便會在抒寫傷懷的詞作中自然流出。

綜上,宋代女詞人在時代遽變之際的創作極具價值,不僅抒寫了她們的離亂哀思,更大的價值在于突破了男性對話語權的壟斷,刻畫了宋代知識女性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正史對女性的忽略,在正史之外為后人認知古代女性提供了獨特的文學史料。

[1]朱敦儒.朱敦儒集[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253.

[2]李清照.李清照集箋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7.

[3]歐陽健.古代小說與歷史[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

[4]馮夢龍.喻世明言[M].北京:中華書局,2009:232-242.

[5]唐圭璋.宋詞紀事[M].北京:中華書局,2008.

[6]鄭思肖.心史[M].上海:廣智書局,1906.

[7]洪興祖.楚辭補注[M].白化文,等,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8]繆鉞.論王清惠《滿江紅》詞及其同時人的和作[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3).

[9]陶宗儀.南村輟耕錄[M].北京:中華書局,1958:40.

[10]元好問.元好問全集:卷八[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218.

[11]張載.張載集:卷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8:376.

[12]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7:328.

[13]邵伯溫,邵氏聞見錄[M].李劍雄,劉德權,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83:154.

[14]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M].北京:三聯書店,2004:211.

[15]歐陽修.歐陽修詩文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7.

[16]愛德華·W·薩義德.知識分子論[M].單德興,譯.北京:三聯書店,200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拍偷拍欧美|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青青极品在线|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97se亚洲|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伊人| 欧美午夜性视频|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免费在线色| 伊人AV天堂|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色综合日本|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精品自拍|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色噜噜久久|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欧美精品高清|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色香蕉影院|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成人第一页| 九色免费视频|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91麻豆久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另类第一页|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婷婷开心中文字幕| 啦啦啦网站在线观看a毛片| 亚洲美女操|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一在线| 亚洲区第一页|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黄在线观看|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 色久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