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雅昌,張 楠
(海河下游管理局西河閘管理處,天津 301700)
西河閘樞紐工程位于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鎮北,上距大清河、子牙河匯流處12 km,下距北運河與子牙河的匯流處15 km,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蓄水、航運、灌溉的綜合性工程,是大清河系洪水進入海河干流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海河流域下游地區重要防洪樞紐工程和天津市防洪的西大門,亦是引黃入津的重要通道。該樞紐工程包括西河節制閘、西河船閘兩部分,均建于1958年,工程規模為大(1)型,最大控泄1 000 m3/s。其中,西河節制閘經2003年除險加固后,為6孔浮筏式基礎的胸墻式水閘;西河船閘亦于2012年進行了改造重建,最大過閘船載重噸位1 500 t,設計年過閘貨運量為763萬t。
西河閘管理處信息應用系統主要由防汛異地會商室、工程視頻監控、監視系統三部分組成。借助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圖文視聽技術和遙感遙測技術,建立信息采集、工程監控與網絡通信系統,實現工情、雨情、水情、旱情的實時監測,并將信息及時傳遞至閘管理處和上級指揮部門。
西河閘樞紐工程經過50余年的運行使用,工程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充分發揮了工程效益。特別是西河節制閘經過2003年的除險加固,工程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采用德國GPS 視頻壓縮技術,在每孔閘門、上下游和閘區重要部位等安裝攝像頭12 個,實現了工程遠程控制、監控;西河船閘經改造重建,更新了船閘啟閉液壓控制系統,可實現現地手動和計算機自動控制,有力促進了工程管理現代化。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
正在使用的信息采集、通信傳輸、網絡交換、服務器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已達更新年限,工作性能已無法適應現代化管理需要。
目前,業務數據保存形式多樣,且由各業務部門自行保管,大部分未數字化,導致信息共享受限,使用效率降低。
網絡安全方面仍停留在用戶終端安裝殺毒軟件水平,諸如入侵檢測、漏洞掃描、行為審計等系統均未裝備,且未進行專業網絡安全評估。同時,運行維護保障機制尚未健全,運行維護經費尚未全部落實,信息化設備維護更新資金存在缺口。
根據工作需要,西河閘管理處雖設置了信息和自動化管理崗位,但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目前該崗位沒有專職人員,由其他崗位人員兼職。
黨的十八大報告多處涉及水利工作,并把水利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在水利宏觀布局、水資源管理、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水利改革創新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新時期治水方略,深化了水利工作內涵,拓展了水利發展空間。作為水利工作者,我們肩負使命,任重道遠,必須緊密聯系本職工作實際,從樹立現代管理理念開始,認真踐行十八大精神。要轉變傳統的、被動的管理觀念,樹立適應水利改革發展新形勢、新任務需要的現代管理理念;要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用現代管理理念指導工作、推進工作,把水利部、海委、海河下游局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工作部署落實在實際工作中。
結合水利工作實際和西河閘樞紐工程現狀,逐步建立管理科學、運行規范、與水利改革發展新形勢相適應的新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要按照上級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深化水管體制改革,推行工程物業化管理;要建立工作創新機制,出臺鼓勵工作創新管理辦法,明確獎懲措施,調動職工工作創新的積極性;要推行“日程化”管理模式,實現日常維修養護全覆蓋,使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時間、任務和責任人“三落實”。
借鑒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信息化管理經驗,可通過以下措施來完善西河閘樞紐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統。
(1)更新完善現有信息采集系統,綜合局系統工程視頻監控和雨量、水情采集系統,建立功能完備的工情監控、水資源監控中心,實現“測得準、傳得出、反應快”。突破防汛信息和指揮調度的時空局限,工作人員可以方便、快捷地對防汛方案、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利調度實現遙控操作,圖文并茂地將有關情況展示給領導,便于領導對相關工作做出更及時、準確的決策。
(2)以現有主干網絡為基礎,提升西河閘管理處局域網建設水平,拓寬網絡傳輸帶寬,強化網絡安全手段和措施,著力構建信息安全保障機制。
(3)完善電子政務系統,實現業務及流程整合、重組,推動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4)建設水文監測站網,通過信息采集系統將采集的信息匯入局數據分中心,并上傳至海委數據中心,實現信息交換與共享,提供信息支持。
水利現代化管理離不開新技術、新材料、新設施,善于推廣、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施,可有效推進現代化管理進程。筆者查閱了海委系統水閘樞紐管理單位引進新技術、運用新材料、新設施的資料,很受啟發。如,“全自動全封閉水閘啟閉機繩孔封堵門”技術成功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解決了水閘啟閉機繩孔密封不嚴的難題;仿石造景技術在工程及管理區大量應用,提升了景觀型工程檔次;利用CN403混凝土修補劑對水閘建筑物脫落的混凝土表面進行修補效果好、成本低;引進巡更機,在工程及管理區重點部位安裝測點,可以增強工程管理人員責任心等。通過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引進、運用先進的技術和設施來推進西河閘樞紐現代化管理進程。
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通過專業學習、技術培訓、崗位交流等方式,打造一支技術較高、結構合理、適應工程管理現代化需求的管理隊伍。不僅要培養精通現代化管理、熟悉水利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也要培養具有現代思想意識、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
提升水利工程現代化管理水平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水利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提升西河閘樞紐現代化管理水平,需要通過樹立現代管理理念、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