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梅 鄧淙友 梁志毅 張德雄
(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佛山,528244)
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5-羥甲基糠醛(5-HMF)含量比較
魏 梅 鄧淙友 梁志毅 張德雄
(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佛山,528244)
目的:通過HPLC法測定并比較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及配方顆粒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Diamonsil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甲醇-水(10∶90);檢測波長:280 nm,柱溫:30 ℃;流速:1 mL/min。結果:不同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為7.56~19.48 mg/劑;不同配方顆粒組成的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為7.26~23.22 mg/劑。麥冬,五味子飲片均含有5-羥甲基糠醛,配伍對其并無增溶作用,但加熱可增加配方顆粒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結論:生脈散配方顆粒湯劑與傳統飲片湯劑的色譜圖基本一致,但同批藥材制成的配方顆粒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高于傳統飲片湯劑。
生脈散;配方顆粒;高效液相;5-羥甲基糠醛
中藥配方顆粒是以優質中藥材為原料,采用現代高新技術提取、濃縮、制粒而成,具有服用少、可直接沖服、使用及攜帶方便等優點,近年來在臨床使用逐漸增多[1]。生脈散最早出自金代醫家張元素之《醫學啟源》[2],其以傳統飲片湯劑應用于臨床已有700余年,方簡而力宏、經久不衰。人參、麥冬、五味子共奏益氣生津,斂陰止汗之功效[3]?,F代藥理研究表明,生脈散中的5-羥甲基糠醛成分具有抗氧化、保護肝組織、改善血液微循環等生物活性[4-5],其可能是“益氣生脈”的物質基礎。
因此,本實驗在已完成的傳統飲片湯劑與中藥配方顆粒湯劑特征圖譜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傳統飲片湯劑與中藥配方顆粒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的對比研究,以探討中藥配方顆粒在中藥復方配伍中應用的可行性,為中藥配方顆粒能否替代傳統飲片湯劑提供理論依據。
1.1 儀器 Waters2695型高效液相色譜儀,996二極管陣列檢測器(Waters公司);XP 26型百萬分之一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BS110S型萬分之一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KQ-500DE型超聲波清洗機(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1.2 材料 人參配方顆粒(批號:1307280、310118T、402117L、401208T);麥冬配方顆粒(批號:1307109、309230T、401075T、403173T);五味子配方顆粒(批號:1305801、309382T、312269T、403362T)均由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提供。5-羥甲基糠醛(批號:1001200655,西格瑪奧德里奇(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人參(批號:Y1211021、Y1311085)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根。麥冬(批號:YL130129)為百合科植物麥冬Ophiopogonjaponicas(L.)Ker-Gawl.的塊根。五味子(批號:Y1311066、Y1303069)為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的成熟果實,藥材均經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質量檢驗中心鑒定。甲醇為色譜純,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其中編號為P1~P4的配方顆粒湯劑與編號為S1~S4的傳統飲片湯劑分別來源于同批藥材,見表1-2。

表1 配方顆粒湯劑對應藥材來源

表2 傳統飲片湯劑對應藥材來源
2.1 處方及湯劑制備[6]
2.1.1 處方組成及劑量 人參10 g、麥冬30 g、五味子15 g,共55 g。
2.1.2 單味傳統飲片湯劑制備 藥材剪碎或用銅盅敲碎,按處方量稱取三味飲片,分別加10倍水煎煮1.5 h,濾過,分別定容至500 mL,得人參、麥冬、五味子飲片湯劑,備用。
2.1.3 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制備 藥材剪碎或用銅盅敲碎,按處方比例稱取以上三味飲片,加10倍水煎煮1.5 h,濾過,定容至500 mL,備用。
2.1.4 生脈散配方顆粒湯劑制備 稱取與藥材相當量的三味配方顆粒,混合,加入90~100 ℃的水400 mL,攪拌溶解,冷卻后加水定容至500 mL,備用。
2.1.5 生脈散配方顆粒缺味湯劑制備 稱取與藥材相當量的二味配方顆粒,混合,加入90~100 ℃的水400 mL,攪拌溶解,冷卻后加水定容至500 mL,分別制得缺人參、麥冬、五味子的生脈散配方顆粒缺味湯劑,備用。
2.2 HPLC法測定5-羥甲基糠醛含量
2.2.1 色譜條件[7-10]色譜柱 Diamonsil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甲醇-水(10∶90);柱溫:30 ℃;流速:1 mL/min;檢測波長為280 nm;進樣量:5 μL。對照品、供試品圖譜見圖1~圖3。

圖1 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HPLC圖譜

圖2 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S1的HPLC圖譜

圖3 生脈散配方顆粒湯劑P1的HPLC圖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11-12]精密稱定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2.324 mg,置150 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制成濃度為15.49 μg/mL的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溶液。
2.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將上述4種湯劑搖勻,濾過,取續濾液,用0.45 μm微孔濾膜濾過,即得。
2.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溶液2、4、8、16及20 μL,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記錄峰面積,以峰面積Y對進樣量X(ng)進行回歸分析,得5-羥甲基糠醛回歸方程:Y=0.000 1X+4.883 5,r=0.999 9。結果表明,5-羥甲基糠醛在31.0~309.9 ng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2.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重復進樣6次,記錄色譜圖,5-羥甲基糠醛峰面積RSD值為0.86%,結果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2.6 穩定性考察 吸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傳統飲片湯劑S1),分別在0、2、4、8、12、24 h進樣,記錄色譜圖,5-羥甲基糠醛峰面積RSD值為1.59%,結果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性良好。
2.2.7 重復性試驗 分別取湯劑(傳統飲片湯劑S1)6份,按2.2.2項下方法操作,平行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計算每劑中的5-羥甲基糠醛平均含量為7.56 mg,RSD為2.07%。
2.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吸取已知含量湯劑(傳統飲片湯劑S1)6份,每份5 mL,分別精密加入濃度為15.496 μg/mL的5-羥甲基糠醛對照品溶液5 mL,按2.2.3項下方法操作,計算其平均回收率。結果5-羥甲基糠醛的平均回收率為98.40%,RSD為2.56%,見表3。

表3傳統飲片湯劑S1中5-羥甲基糠醛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
2.2.9 樣品測定:按上述色譜條件分別測定飲片、生脈散配方顆粒缺味湯劑、傳統飲片湯劑及配方顆粒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并考察加熱時間對5-羥甲基糠醛含量的影響,結果見表4至表8。

表4 飲片、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中 5-羥甲基糠醛含量測定結果

表5 生脈散配方顆粒缺味湯劑中 5-羥甲基糠醛含量測定結果

表6 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 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測定結果

表7 10批生脈散配方顆粒湯劑5-羥甲基糠醛含量測定結果

表8 加熱對生脈散配方顆粒湯劑5-羥甲基糠醛含量的影響
本試驗通過DAD檢測器在200~370 nm波長掃描,發現5-羥甲基糠醛在280 nm處有最大吸收,故選擇檢測波長為280 nm。在摸索色譜條件時,比較甲醇-水不同濃度的溶液溶劑系統,最終確定流動相為甲醇-水(10∶90),得到的色譜峰峰形尖銳,分離度高,且基線穩定。
從表4、表5可以看出,組成生脈散的3味飲片中,人參飲片不含有5-羥甲基糠醛,制成傳統飲片湯劑、配方顆粒湯劑也檢測不到5-羥甲基糠醛存在。而麥冬、五味子飲片都可檢測出5-羥甲基糠醛,制成傳統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后含量有所增加,即配方顆粒湯劑>傳統飲片湯劑>飲片。另配方顆粒缺味湯劑藥對配伍,對5-羥甲基糠醛并無增溶作用,只是兩者各自傳統飲片湯劑原有量的疊加。從表6可以看出,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中均可檢測出此指標成分,說明5-羥甲基糠醛并不是生脈散配伍共煎產生的新成分。由同一批藥材制得的生脈散傳統飲片湯劑與配方顆粒湯劑中,在相等劑量下,配方顆粒湯劑的含量要高于傳統湯劑,這可能與配方顆粒在濃縮與噴霧干燥過程中受熱有關[13-18]。從表7、表8可以看出,不同批次配方顆粒組成的生脈散配方顆粒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有一定差異,其可能是藥材來源、質量不同所致。10批生脈散配方顆粒含量在7.26~23.22 mg/劑之間。隨著加熱時間的推移,配方顆粒湯劑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會逐漸增多,說明加熱有可能使配方顆粒湯劑中其他物質轉化為5-羥甲基糠醛[19]。
傳統煎煮方法由于受到諸多不易規范統一的因素影響,如個人習慣、對火候的判斷、加水量多少等,皆可導致傳統飲片湯劑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含量變化較大[10]。而中藥配方顆粒采用同一工藝規程生產,有效成分含量相對穩定。在臨床應用中,配方顆粒湯劑比傳統飲片湯劑更有利于穩定地發揮療效。
本實驗發現,生脈散配方顆粒湯劑成分與傳統飲片湯劑并無區別,含量甚至優于傳統飲片湯劑,說明從化學成分上中藥配方顆粒在替代傳統飲片湯劑中應用可行。但中藥的成分相當復雜,不能單以一個或幾個指標成分的相當或不相當來進行評價,研究配方顆粒在臨床上替代傳統飲片湯劑的可行性,還需進行藥效學及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來加以驗證。
[1]雷鵬,李媛,李新中,等.四物湯飲片與配方顆粒湯劑中沒食子酸、5-羥甲基糠醛含量比較[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9,20(5):468-470.
[2]李明,程艷玲,麻京豫.生脈飲內涵、外延及應用探討[J].中國社區醫師,2012,15(14):240-241.
[3]陳惠,孫朦朦,安然.生脈散治療糖尿病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雜志,2013,40(10):2170-2172.
[4]丁霞,王明艷,余宗亮,等.山茱萸中5-羥甲基糠醛的分離鑒定及生物活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4):392-394.
[5]耿放,王喜軍.5-羥甲基-2-糠醛(5-HMF)在中藥復方中的研究現狀及相關藥效探討[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5,7(6):52-54.
[6]朱丹妮,李志明,嚴永清,等.生脈散復方化學動態變化與藥效關系研究——生脈散復方化學的研究(Ⅱ)[J].中國中藥雜志,1998,23(5):291-293.
[7]季光瓊,劉艷菊,王萍,等.HPLC法測定蒼術及麩炒蒼術中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J].湖北中醫雜志,2014,36(2):73-74.
[8]崔小兵,李偉,文紅梅.UPLC法測定白術不同炮制品中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5):355.
[9]黃洪新,徐道華,劉俊臣,等.地黃炮制前后5-羥甲基糠醛含量的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4):938-939.
[10]溫遠珍,馬蘭,黃素芳,等.黃精煎劑中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測定[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7(5):507-509.
[11]芮海波,趙學龍,談暄忠,等.不同炮制程度牡丹皮炭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的變化[J].河北中醫,2010,32,(9):1399-1400.
[12]楊培民.地黃清蒸不同時間梓醇和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比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7):1096-1098.
[13]曹雨誕,和穎穎,張麗,等.白茅根炒炭前后5-羥甲基糠醛的變化研究[J].中草藥,2010,41(9):1475-1477.
[14]劉佳鑫,李古月,才謙.蒼術麩炒后增量成分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5):105-108.
[15]葉莉莉,祝子銅,戴勤娟,等.溫度對不同花蜜中5-羥甲基糠醛含量的影響[J].中國蜂業,2013,64:62-64.
[16]鮮潔晨,張寧,馮怡,等.中藥蜜丸煉蜜過程中果糖、葡萄糖、5-羥甲基糠醛的熱穩定性研究[J].中藥材,2011,34(9):1434-1437.
[17]張令志,吳皓,李偉,等.HPLC法測定薏苡仁不同炮制品中5-羥甲基糠醛及糠醛的含量[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2,20(6):574-575.
[18]曹崗,季金玉,叢曉東,等.玄參蒸制不同時間5-羥甲基糠醛的含量比較[J].中國新藥雜志,2012,21(8):936-942.
[19]楊立偉,劉瀟瀟,李泳雪.中藥注射液中5-羥甲基糠醛來源探討[J].中國藥品標準,2012,13(2):104-107.
(2014-11-06收稿 責任編輯:王明)
Comparison on Contents of 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 between Traditional Decoction and Granules of Shengmai San
Wei Mei, Deng Congyou, Liang Zhiyi, Zhang Dexiong
(GuangdongYifangPharmaceuticalCo.,Ltd.,Foshan528244,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ontents of 5-HMF between traditional decoction and granules of Shengmai San by HPLC.Methods:A HPLC method was applied on a Diamonsil C18 column(4.6 mm×250 mm,5 μm) by an elution using MeOH-H2O(10:90) as the mobile phase.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80nm.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up at 30℃ and the flow rate was 1 mL/min.Results:The contents of 5-HMF in the traditional decoction from different comprise were from 7.56 to 19.48 mg/dose. The contents of 5-HMF in the granules from different comprise were from 7.26 to 23.22 mg/dose. Lilyturf and Schisandra chinensis both contain 5-HMF, granules of Shengmai San with no solubilizaion of 5-HMF, but by heating can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5-HMF.Conclusion:The HPLC chromatotograms are similar in the two forms of Shengmai San, but the contents of 5-HMF in granules prepared from the same batches of medicinal materia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decoction.
Shengmai San; Granule;HPLC;5-HMF
廣東省中醫藥局建設中醫藥強省科研課題(編號:20112084);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編號:2012B091100183)
魏梅(1967—),女,碩士,副主任藥師,研究方向:中藥配方顆粒開發與質量管理;Tel:(0757)85603332,E-mail:weimei67@126.com
R284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5.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