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孫富麗,孫 媛,周宜芳
(本文編輯:黃攸生)
延續性護理是整體護理的一部分及住院護理的延伸,使出院患者能在住院治療后的恢復期中得到持續的衛生保健,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因病情惡化出現再住院的需求,減輕衛生服務成本,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1]。2011年,衛生部把延續性護理服務納入了課題研究領域[2]。有研究表明,在住院期間患者的大部分健康問題能得到解決,但是很多患者出院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因此出院后的患者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護需求[3]。脊柱骨折合并截癱患者由于脊髓損傷,感覺、運動、神經功能障礙,是壓瘡發生的高危人群,患者出院后由于患者和家屬缺乏壓瘡相關知識,不能有效的采取預防措施,壓瘡發生率很高。我院自2012年6月對脊柱骨折合并截癱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服務以預防院外壓瘡的發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10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脊柱骨折合并截癱56例,年齡22~56(37.05±9.43)歲,男38例,女18例;農村患者36例,城鎮患者20例;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25例;頸椎骨折20例,胸椎骨折31例,腰椎骨折5例,住院時間12~61(30.05±9.43)d。兩組患者均為截癱A級,合并脊髓損傷,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喪失,肌力0級。兩組患者出院時生命體征平穩,無并發癥,根據生活自理量表(ADL)評分為0~30分,日常活動能力嚴重受限。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28例為對照組,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8例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病情、住院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出院時均發放出院指導卡,通過圖文宣教壓瘡的相關知識,包括發生壓瘡的原因、部位、危害、預防措施及方法。對照組出院后第1、2、4周,以后每月1次進行電話隨訪,共隨訪6月,了解患者壓瘡情況及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評分。觀察組出院后繼續接受延續性護理服務。
1.2.1 成立延續護理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1名,負責監督指導延續性護理服務的實施,專科護士1名,病房責任護士14名,醫生1名負責患者的復查及解答延續性護理服務過程中遇到的醫療相關問題。專科護士為參加過骨科專科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的高年資護士,掌握骨科及壓瘡的相關知識及壓瘡護理技巧,具備獨立評估患者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患者的護理進行評估、計劃、實施、評價,主要負責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壓瘡相關知識宣教、壓瘡預防護理技能培訓、出院后隨訪、護理評估、糾正存在問題等,責任護士負責患者住院期間的治療及護理工作。
1.2.2 建立截癱患者壓瘡情況登記本 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入院時間、診斷、手術方式、截癱平面、出院時間、家庭地址、電話號碼、隨訪時間、Braden評分、預防措施、發生壓瘡的日期、部位、壓瘡分期及創面情況等。
1.2.3 延續性護理服務 在患者住院期間指導家屬正確進行壓瘡危險因素Braden評分和為患者翻身、搬動、使用便器及更換床單等操作,出院時驗證陪護或家庭主要成員是否掌握操作要領,并能獨立操作[4],出院后由專科護士負責實施延續性護理服務,通過我院為科室提供的隨訪電話為出院患者及家屬提供24 h咨詢服務并在1周內進行電話隨訪,第2、4周及以后每月上門隨訪1次,根據我院設計的《脊柱骨折合并截癱患者延續性護理預防壓瘡記錄表》記錄,內容:①患者情況:感覺、活動、移動、營養攝取、摩擦力、剪切力及潮濕度評分;②預防措施:用氣墊床、實行減壓措施、正確定時變換體位、床鋪平整干燥、皮膚清潔干燥及增強營養;③褥瘡的部位和分期。根據患者的Braden評分和預防措施情況,分析出患者當前存在的壓瘡危險因素和預防措施存在的問題,指導家屬積極主動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在隨訪期間的壓瘡發生情況及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壓瘡比較 隨訪6個月,對照組有8例發生壓瘡,其中4例1處壓瘡,3例2處壓瘡,1例4處壓瘡,壓瘡發生率為28.57%;觀察組有2例發生1處壓瘡,壓瘡發生率為7.14%;觀察組壓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評分比較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評分分別為(87.59±4.3)和(96.17 ±2.844.3),觀察組的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1 延續性護理對出院患者的意義 延續性護理服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的由住院到家庭和社區護理,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在我國,有學者認為延續性護理服務主要是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家庭和社區訪視等方式,以促進和維護患者健康為目標的護患之間互動護理方式[5]。我國的大部分患者出院后仍需得到延續性護理,主要集中在老年、慢性病、恢復期較長的患者[6]。
3.2 延續性護理有助于壓瘡的預防 截癱患者生活常常不能自理,終身需要他人照料,有資料顯示壓瘡的發生率為25% ~85%[7]。壓瘡的預防是患者需要終身面對的問題。本研究顯示,對脊柱骨折合并截癱患者出院后實施延續性護理,大大降低壓瘡的發生率。主要是通過開展家庭宣教和護理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了患者相關的壓瘡因素和預防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屬在出院后壓瘡預防的依從性,提高家屬對患者的照護能力和患者的生活質量。研究中,早期有2例分別發生1處壓瘡,分期Ⅱ期,在專科護士指導下給予局部清洗,用泡沫敷料封閉,每周更換2次,2周后痊愈,經過小組討論分析,此2例患者壓瘡均是發生在夏季農忙季節,由于家屬忙于農活不能及時為患者變換體位,天氣炎熱,使局部長期受壓加之汗液刺激發生壓瘡,找到原因后對家屬進行指導,后無壓瘡發生。
3.3 延續性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對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通過24 h咨詢、電話隨訪、上門訪視,增加了護患之間的互動,能對家庭護理措施及時進行效果評價和追蹤,及時修訂護理措施,提供必要的護理幫助,以提高壓瘡預防的有效性[8]。實現患者在出院后同樣可得到連續的、專業化的指導性服務,真正體現以患者為中心,以提高服務質量為目標的優質護理服務[9],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
[1]付 偉,李 萍,鐘銀燕.延續性護理研究綜述[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b):27-30.
[2]郭燕紅.2011年護理管理工作簡要回顧及2011年工作重點[J].中國護理管理雜志,2011,11(1):7-8.
[3]Chow SKY,Wang FKY,Chan T,et al.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s for post discharge chronically ill patients[J].J Clin Nurs,2008,17(7b):260-271.
[4]徐英美,王 瑩,胡錢飛.偏癱患者康復影響因素調查及護理干預效果[J].東南國防醫藥,2012,14(3):262-263.
[5]覃桂榮.出院患者延續護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護理學雜志,2012,27(3):89-91.
[6]李 萍,付 偉.我國出院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及現狀分析[J].健康研究,2010,30(1):39-42.
[7]蔣琪霞,劉 云.成人壓瘡預測和預防實踐指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1-16.
[8]李媛英,曹國蘭.延續性護理在顱腦損傷病人出院后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3,11(6B):1600-1601.
[9]劉淑蘭.創建傷口聯盟,實現專業化壓瘡護理服務[J].中國護理管理雜志,2013,13(6):97-99.